回到儿童教育原点,尊重孩童的生活方式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教师随笔 2016-03-06 手机版


朱自强

回到儿童教育原点,尊重他们歌唱、跳跃、嬉戏的生活方式

  “在你们班现在最流行玩什么?”这是在学友网论坛上“校园生活”栏目里的一个“冷帖”,挂了很久,只有三个回答:“那可说不准!有的人玩《街头篮球》,有的玩《梦幻西游》”;“没有”;“恋爱”。“校园生活”中的一个“热帖”是:“你获过省级、市级奖吗?”应者云集,少数人说“没有”,多数人如数家珍。

  当孩子们除了网络游戏之外没什么可玩,除了获奖之外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话,这样的“生态”是不适宜童年的。

  身体的感觉是真正的生活的基础,是第一生活,而书本知识的学习是建立在身体生活基础上的第二生活。没有第一生活,第二生活难以成立。正如德国人类学家郎格威尔所说,儿童的发展基模分为三部分:身体、心灵、精神。儿童的心灵与精神的发展正是由身体所承载的。

  反思童年生态和儿童教育,我们认为,关于儿童的一切教育必须回到原点上来。这个原点毋庸置疑是童年的身体生活和身体教育。

  生态学的教育就是使童年恢复其固有的以身体对待世界的方式。身体先于知识和科学,因此,在童年,身体的教育先于知识的教育,更先于书本知识的教育。

  身体行动是人性存在的原型,如果遭到异化,后果不堪设想。要让孩子们在童年时代,建立和保持身体与自然的交感,建立和保持对生命的身体体验。让孩子在翻跟头、游泳等身体活动中,从身体的可能性体会出生活的可能性;让孩子在大自然中,通过跳越小溪,发现超越的意味。总之,让孩子们对世界的认识通过身体来完成;让身体感知成为世界延展的基础和起点;让孩子们对世界的表达也以身体来进行;让孩子的面部表情、手势、笑声、哭泣作为生命对外部世界的表达。让岁月不仅镌刻在孩子的心灵中,也显现于他们的身体上。

  在这样的身体教育中,也许不能得到书中的那么多知识,但是,他赢取的是一种学习的真正方法,是一种本源的东西和完整性的系统,是使知识成为知识的转化能力。

  放弃了身体,教育将出现根本性问题。研究“人这种动物”的英国学者戴思蒙·莫里斯曾这样说:“我们设计出电脑来改进交换信息的效率。电脑足以传达大量口语,却缺乏肢体语言。即使在你往荧屏上敲进一个笑话时电脑也不会笑。相形之下,我们的肢体语言没有接受任何科技的帮助,始终没有遭到文明进展的洗礼,在现代社会中,它始终保持着一个美好的原始形态,使我们在一个冰冷的机器时代之中,仍能保持着温暖的人性。”

  说到儿童的身体生活,就不能不论及儿童的游戏。

  德国诗人和剧作家席勒认为,游戏状态是一种克服了人的片面和异化的最高的人性状态,是自由与解放的体现。他的名言是:“只有当人是完全意义上的人,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时,他才完全是人。”挪威教育家布约克沃尔德高度评价美国作家伊迪丝·科波认为,人和自然之间、思想和身体之间的这种生态文化的平衡,正是想象的源泉,正是儿童未来文化飞速发展的动态跳板。”

  不能轻看游戏这一童年的身体生活。游戏的意义还不只是具有帮助儿童成长的功能,更为重要的是,游戏本身就是儿童的真实而最重要的生活之一。没有身体游戏的童年注定是残缺不全的。

“当脚停止了打拍子的时候”

身体生活是一种健全的人生观

《本能的缪斯》一书的结尾有这样一段话:

死神在什么时候降临?

“当大脑停止了工作。”有人说。“

当心脏停止了跳动。”另一些人说。

“当脚停止了打拍子的时候。”具有缪斯本能者如是说。

  在我的理解中,“当脚停止了打拍子的时候”这一对死亡的诠释,是对身心一体的生命本质最有力的证明。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说,有三种谎言:假象、诅咒性谎言和统计数字。布约克沃尔德说:“我们这个社会正处于这些数字横行霸道的危险中。”法国作家埃克絮佩里的《小王子》中也有一段对成人数字化思维的批判:“大人们喜欢数字……如果你对大人们说:‘我看见一幢红砖房子很漂亮,窗台上爬着天竺葵,房顶上有几只鸽子。’他们根本就对这座房子全无概念,你不得不对他们说:‘我看见一座房子,价值两万法郎。’然后他们就会声称:‘哦,这是多么漂亮的房子呀!’”关于同一幢房子,孩子的描述是身体生活,而成人的描述是数字化生活,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价值观。哪一个抵达了人生的本质?这是不言而喻的。

  统计数字式的生活是抽空人生实感的虚假生活。功利主义教育就是统计数字式的生活。

  关于身体生活,我们需要达到这样一个认识高度,即尊重身体生活是一种健全的人生观。

  儿童教育,不仅要给儿童以身体生活的时间,而更要承认这是最为重要的人的生存方式。承认、尊重身体生活,就是承认和尊重歌唱、跳跃、嬉戏的孩童的生活方式,就是回到童年生命本真的状态,也就是回到人类生命本真的状态。
资料提供者:
相关链接:教师随笔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察看相关的作文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瑞文语文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