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小路》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 |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2016-03-18 手机版 | ||||
福清市镜洋磨石小学 魏春花 [教学目标]: 1、认识“先、鹿”等14个生字。会写“赶、起”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分角色朗读中,能读好每个角色的语气,注意读出一开始小动物对小路的喜爱之情。 3、能够结合生活实际结合图画理解“五颜六色”、“花花绿绿”等词语的意思。 4、能够通过“轻轻地”“慢慢地”等词语体会小动物们对小路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识记生字,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五颜六色”、“花花绿绿”等词语的意思,通过“轻轻地”“慢慢地”等词语体会小动物们对小路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出示课题 1、课件出示小路的图画,问:同学们看到图上画了什么? 这是一条什么样的小路呢? 2、板书:美丽的小路。 是呀,这真是一条美丽的小路,一起读。 今天,我就要带大家走上这条小路,在这条美丽的小路上还有着有趣的故事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你们想读一读这个故事吗? 那就请同学们借助拼音大声自由地读课文,别忘了和生字娃娃打打招呼。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识字 过渡:看到小朋友们这么用心地学习,读得这么认真,看来同学们昨天都有去认真预习哦!现在老师就来考考大家,是否把生字读好了? 1、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字。看生词娃娃们可高兴啦,忍不住先跳出来和大家见见面,让我们一起叫叫生字娃娃们的名儿吧。学生自读生字。 2、请小老师帯读。读完给予表扬。 3、开火车读。(让每个小朋友都是小老师) 5、去掉拼音,指名读。 6、说说识字方法,你们怎么记住这些字的? 7、识字游戏(摘水果) 8、出示词语,开火车读。 9、识字游戏(爬山) 四、品读领悟1-3自然段 1、生字、生词宝宝又跑回了课文中,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大家思考一下: 课件出示:课文中出现的小动物有( )、( )和( )。 2、这三个小动物和我们一起走向了这条小路,小路什么样子呢? (课件出示小路)课文哪一自然段写了这副美丽的画面? 老师这里也有一句描写小路的句子,和课文中的一样吗? (课件出示)鸭先生的小屋前有一条小路,路上铺着鹅卵石,路旁开着鲜花。 请你自己小生读一读第一自然段,找出不同的地方。 课件出示填空:鸭先生的小屋前有一条( )的小路,路上铺着( )的鹅卵石,路旁开着( )的鲜花。 找一找括号里能填什么词。从这三个词中你知道了什么?(可以知道小路很长、很美) 见过鹅卵石吗? 花花绿绿的鹅卵石说明了什么? (可以知道鹅软石颜色多、颜色鲜艳)课件出示(鹅卵石) 课文中还有哪个词也是说明颜色多的?(五颜六色)小路上有五颜六色的花,你猜一猜有什么颜色的? 3、指导朗读第一段。这么美的小路谁能美美地读一读?(读完请学生评价) 指名读,男女生赛读。 过渡:同学们读得多好呀!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到美丽的小路上散散步吧! 4、学习2、3段. a、过渡:一条长长的小路,路上铺着花花绿绿的鹅卵石,路旁开着五颜六色的鲜花,还有一栋小鸭住的房子。 想象说话训练:(课件出示)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走在这条小路上你想说什么呢? (小路真美啊!) b、看,兔姑娘和鹿先生也赶来了,它们走在美丽的小路上,会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第二、三自然段,找出兔姑娘和鹿先生说的话,并用横线勾画出来。 c、指名学生回答,出示“啊,多美的小路啊!” 让我们来演演兔姑娘和鸭先生,你喜欢读哪个角色就读哪个。(学生分角色朗读 d、从他们的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还从哪里看出他们喜爱小路呢? (轻轻地、慢慢地) 兔姑娘和鹿先生为什么要“轻轻的”“慢慢地”从小路走过呢?(害怕把小路弄疼,担心打扰小路……体会对小路的喜爱之情。) e、谁再来赞美小路?(男、女学生分角色朗读) f、教师巡回指导学生,然后集中交流读 “啊,多美的小路啊!” 5、师:你们读得真棒,这条小路实在太美了,小动物们都喜欢来这里边散散步,说说话,欣赏这美丽的景色。老师可喜欢你们这张小嘴了,你们的小手是否也是这么棒呢?活动活动小手,待会写出好看的字吧。 五、指导写字 1、出示要写的生字“赶”“起”,认读,给生字口头组词。 2、说说这两个字,有什么共同点,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师范写,生书空。 4、学生练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5、展示学生作品。 六、作业布置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思考“过了不久后,在小路上发生了什么事?” 2、背诵第一自然段。 [板书设计] 长长的 11美丽的小路 花花绿绿的鹅卵石 五颜六色的鲜花 资料提供者:魏春花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察看相关的作文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瑞文语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