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朵杏花 教学教案设计(苏教版四年级下册) |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2016-05-10 手机版 | ||||
教材分析: 本课讲述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课文人物形象生动鲜明,语言清新流畅,适合训练学生分角色朗读。 设计理念: 在读中体会感情,在听中学习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的技巧。给学生以足够的空间、足够的活动机会,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有感情地投入,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 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 一 教 时 (总第 课时,执行时间 )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字只识不写。结合有关词语理解句子。 3、给课文分段,并说说段落大意。能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教 学 设 计 个性化修改 一、出示挂图,揭示课题 1、谈话引入 春天来了,我们班的同学是勤奋好学的,我们学过哪些写春天的诗呢?(生回答) 春天来了,柳树伸展开嫩绿的枝条,草儿也伸个懒腰从地底下钻出来,桃树、梨树、杏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也都开满了花。你知道第一朵杏花是什么时候开的吗? 板书课题:第一朵杏花 2、通过预习,你知道课文写的是谁吗? 读“竺、桢”2个字,能读准字音即可。 3、提问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出示自读要求: (1) 轻声自读课文两遍 (2) 画出生字词,结合生字表读准字音 (3) 标出自然段序号,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抽读字音。 (2)指导读长句子。 (3) 指名朗读课文 三、范读课文 1、范读课文 出示分段提示: (1)按时间先后顺序,本文应该如何分成两段? (2)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能不能独立成一段? 2、范读后根据提示讨论分段。说说段意。 四、指导书写生字 五、布置作业 搜集有关竺可桢爷爷的故事,下一堂课交流。 教学后记: 第 二 教 时 (总第 课时,执行时间 ) 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 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教 学 设 计 个性化修改 一、导入 1、说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位科学家的故事?[板书:竺可桢] 2、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两次) 分别是什么时间?(一年前, 一年后) 二、第一次 (学习第1---5 自然段) 1、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2、讨论(学生可相互解答,教师只作点拨)。 3、指导朗读。 4、 重点指导第3自然段,体会带点词的作用。 出示:“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 5、 四人小组练读。 三、第二次 (学习第6---15自然段) 1.师述:一年前,孩子对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答不上来,带着竺爷爷的嘱托,一年后,孩子有答案了。文章第6自然段,作者用简洁优美的文笔,描绘了一幅春景图。 2.齐读 3.重点放在对话朗读上 (1)读第一遍:自由轻声读,想想这是谁说的?帮它加个提示语。 讨论之后,出示投影片: 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 竺爷爷()地问:“什么事情呀?” 小孩子()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地问:“什么时候?”小孩子()地说:“刚才。” 竺爷爷()地问:“是第一朵吗?”小孩子()地说:“是。” (2)读第二遍:同桌讨论,每一句该用怎样的语气读?指名说说,归纳答案:奇怪、高兴、激动、自豪、半信半疑、肯定。[参考网络精彩片断] (3)读第三遍:根据提示与读出语气,指导朗读。 (4)读第四遍:指名生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子的话,其余读旁白。(7---14) 4.师述:从同学们的朗读中,不难听出竺爷爷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动、非常兴奋。那王老师不禁要问小孩子为什么高兴?竺爷爷为什么高兴? 5.除了对话部分,你还可以从哪里看出? 出示投影片,朗读体会带点词语的作用“竺爷爷顷刻间象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 6.“郑重”什么意思?你从“郑重地计下”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日子又体会到什么? 四、作业 1、课后练习4 2、抄写词语2遍 教学后记: 第 三 教 时 (总第 课时,执行时间 )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 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教 学 设 计 个性化修改 一、复习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二段。 二、学习第16自然段 1、 出示:“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来代替观察。” 2、 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 指导朗读 三、总结迁移 1、自由朗读课文。 2、从竺可桢爷爷身上,你受到什么启发?今后在学习、生活上准备怎样做? 学生讨论后回答。 3、小结: 正如竺爷爷所说,他正是通过长年的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花的规律。 师补充《竺可桢和自然日记》 4、 再读读竺爷爷的话,加深体会 四、练写片段指导 仿照课文第二段,练写片段,题目《买菜》或《第一次买菜》 生练写 资料提供者:
|
·语文课件下载
| |||
『 ![]() ![]() ![]() ![]() | ||||
【察看相关的作文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瑞文语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