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古诗词应有的邂逅——《渔歌子》教学设计(苏教版六年级下册)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2016-10-18 手机版


【教学目标】

1、读通、读顺全词,理解诗词大意。

2、想象画面,入情入境,层层深入,感受诗人寄情山水、心平志和的淡泊情怀。

3、拓展阅读,感知古诗词文学中的渔翁文化。 

【教学重难点】

1、想象画面,入情入境,层层深入,感受诗人寄情山水、心平志和的淡泊情怀。

2、拓展阅读,感知古诗词文学中的渔翁文化。

【学情分析】

高年级学生已经对诗词有一些认识的基础,知道词牌名规定了词的格式,能在熟读的基础上感知诗词的意境。在《渔歌子》这首词中,学生能通过自己的朗读与想象感知词中作者用西塞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等景物构成了一幅美丽的江南春景图,而对于感知作者爱自然、爱自由的情怀则需要教师创设情境,进行点拨。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走进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文化意象”,学生便会在脑海中建立起一个初步的文化概念。

【教学流程】

一、课前游戏:画面联想

1、出示:

姹紫嫣红    鸟语花香       斜风细雨

翠色欲流    小桥流水       世外桃源   

请大家看词语,听音乐,展开合理联想,把想到的画面或者场景

说出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同学们说得真好,看来大家不但想象力丰富,还懂得发现美,欣赏美!)

2、老师吧大家说的浓缩在一幅画里(出示)你想给这幅画起什么名字?

3、唐代有位词人把这些美景都写在一首词里,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

(板书:渔歌子)读题

二、关注节奏,走进诗词

1、师:渔歌子是这首词的词牌,意思是打渔时唱的歌。(你知道的词牌名有?)古诗讲究对仗工整,而词的句子有长有短,所以又称“长短句”。

2、你能读好这首词吗?自由试一试,注意词中的生字和多音字。

(注意读书姿势)(3-5人)

3、读出节奏

(在古代,词是用来唱的,字里行间有很强的节奏感,音乐感。试着读一读,读出它的节奏来。)

三、引导想象,走进词境。

1、同学们读得真有味道。其实,往往一首词就是一幅画,你从这首渔歌子中看到了什么?

★自由朗读这首词,用笔画出词中描写了哪些景物?(板书:景)(西塞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斜风细雨……)

2、交流:★你看到了哪些美景?(3人左右)(根据生的回答师说相应诗句。这就是——)

导读:好一幅水乡风景图,难怪诗人在斜风细雨中不愿归去。(板书:不须归)原来是被——欣赏了这样的美景,你有什么想说的?(这里太美了,我也想在这里生活,去看一看……)

读出你的感受。

3、想跟着音乐再一次走进这美丽的江南水乡吗?(配乐读2人左右,齐读)

3、读得真美!春天来了,西塞山前姹紫嫣红,百花盛开,作者为何单单写了桃花?

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诗,也许你能从中找到答案。(出示:李白《山中问答》)“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这不是人间,这是——(仙境、世外桃源)在这世外桃源里。诗人如空中飞翔的白鹭,水里游动的鳜鱼一样自在悠闲。

4、瞧!这画中人,(板书:人)青箬笠,绿蓑衣,只留给我们一个背影,不过,我相信你们一定看到了他的脸上流露出一种——(陶醉、舒服、悠闲)

哦,原来这青箬笠,绿蓑衣中隐藏的是一份闲适与自在。带着这份心情再来品一品这首词。(品读)

小结:刚才我们通过想象,把短短的27个字想象成那么丰富的画面,这是读词的好方法。

四、聚焦词眼,品味词情

1、读诗歌,光有想象还不够,如果我们了解作者,我们会有更多的发现。(出示:张志和资料)

2、词人的哥哥担心弟弟从此不回家,就写了一首词来和他,劝说他回去。(出示:和答弟志和渔父歌)

(生自由读,体会到哥哥的心了吗?一句话说就是——三个字:且须还,一个字:还。还哪?家还是官场?)

来我们合作一下,一唱一和。(师生合作)

A弟弟啊,你为何不归啊?(陶醉,斜风细雨,鳜鱼肥美,自在悠闲)

追问:那你钓鱼用直钩,又不放鱼饵,你钓的是什么?

3、哦,我明白了!原来诗人追求的是一份斜风细雨不须归(板书)自由与闲适之情。也只有如此清闲飘逸的人,才能写出这名垂千古的诗句。

4、让我们把这千古名句牢牢地记住吧!看看能不能当堂背诵。(可以边想画面边背诵)

五、对比阅读,感知文化形象

1、同样是渔翁,张志和笔下的渔翁自在悠闲,而在另一位诗人笔下却是另一番景象。今天老师也请来了另一位渔翁。(出示:江雪)

2、自由朗读古诗,从每一句诗中找出能反映诗人心情的关键词。(汇报出示)

小结升华:

是啊,无论孤独还是闲适,都是古诗词中的渔翁形象。他们亲近自然,寄情山水,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其实在古诗词中这样的文化印象还有很多,如明月、杨柳……这些景物中蕴藏的情感等待同学们用眼去观察,用心去感受。

附板书:



不须归



 
资料提供者:陈二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察看相关的作文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瑞文语文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