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专列》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下册) |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2017-03-10 手机版 | ||||
刘霞 文登市三里河完全小学 【课标解读】 1、通过预习提纲这一形式,自主识字,初步理清文章脉络,粗知文章大意。 2、借助自主探究、交流展示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感悟人类对动物的关爱。并通过小练笔,让学生们联系自身体验,说说自己相对贝蒂说些什么,乐于表达自己的感受。 3、在反复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尝试运用了填空的形式,帮助学生进行积累、背诵。 【教材分析】 《燕子专列》是小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文章,讲述的是人们关爱、保护燕子的感人至深的故事。表现了人类对鸟儿博大的爱心,呼吁人们要保护动物。 本文内容平实,如何引导学生感受恶劣气候与环境的内容同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成了本课的难点。为此,我将紧紧围绕单元教学重点,即让学生随着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析感悟和“爱”相遇,让人文性和工具性有机融合,进而让学生懂得保护动物,爱护家园。 【学情分析】 《燕子专列》是一篇人文情味浓的文章,三年级上学期的学生对于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的重点掌握困难,因此本设计力图体现“以情为基点、以读为主线、以悟为手段”的新课程理念,让学生在步步推移的多种读式之中,以具体的语言为载体,深层感悟课文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体会人们保护动物的博大爱心。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欧洲、瑞士、舒适、空调、启程、特殊、麻烦、气温骤降、疲劳、饥寒交迫、政府、救护”等词语,能试着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新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3、通过和常用记事文章写作顺序的比较,初步了解倒叙的写作方法。 4.通过小练笔,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写作能力。 4.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重点) 5.领会三四自然段中描写恶劣气候与环境的内容同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难点) 【评价设计】 我们强调一堂好的语文课,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变被动参与为主动获取。因此,本节课主要采用教师引领和学生自主学习等方法,力求创设一种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交流学习,提倡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引导,围绕重点展开讨论、交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 通过词语的朗读检查字词的预习情况。 通过齐读、抽读、引读等多种形式的读检验课文的朗读及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 通过填空朗读,检验优美句段的积累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预习导航】 一、这篇课文以爱为主题,我要读多读几遍,把课文读流利。 二、我要把本课的生字词圈出来,多读几遍,把生字词读准确。 三、根据下面的词语,我能试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1)气温骤降 风雪不止 饥寒交迫 濒临死亡 (2)冒着春寒 顶着大雪 踏着山路 四处寻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26课《燕子专列》,跟老师写课题:燕子专列(强调“燕”字不要少写一横:注意,第四笔横不要忘记。) 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直接点题。】 二、检查预习 1、课前大家预习了这篇课文,这些词语你会读吗? (课件出示词语) (1)气温骤降 风雪不止 饥寒交迫 濒临死亡 (2)冒着春寒 顶着大雪 踏着山路 四处寻找 2、抽读,纠正读错的音。 3、这些词语放在文中你还认识吗? (课件出示第二段)抽读、齐读。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第二学段,学生应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能借助上下文、字典、生活积累理解词语的意思,并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因此,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通过检查课前预习,了解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从而为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打下基础,。整个环节,既检查了课前预习情况,又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打下基础。】 三、品析感悟 (一)感悟燕子处境 1、(看屏幕) 会读书的孩子能把长长的一篇课文读成一个句子,能把一段话读成一个词,你把这段话读成了哪个词?(板书:麻烦) 2、燕子究竟遇到了怎样的麻烦呢?你从哪个词看出来燕子遇到了什么麻烦? 预设: A、从“气温骤降”这个词看出燕子遇到了天气突然变冷的麻烦。 学生理解“气温骤降”的意思。(看来你理解了“气温骤降”的意思,“骤降”就是突然下降。) 像这样描写天气寒冷的词语,你还知道哪些? B、从“饥寒交迫”这个词体会到燕子又饥饿又寒冷。 饿的原因是什么? C、从“长途跋涉”这个词体会到燕子很累。 同学们,“跋”足字旁,表示行走在山路上。(出示汉字演变)甲骨文 (步,行走) (川,河),表示徒步淌水过河。甲骨文 (步,行走) (川,河),表示徒步淌水过河。跋涉,就是要翻过大山,趟过大河呀。它们过茂密的森林,飞过——飞过——飞过——还飞过----(预设生答:辽阔的田野、炎炎的沙漠、茫茫的大海、奔腾的江河、巍峨的高山……) 燕子从温暖的南方飞回北方,它们的行程大约是5000多公里,它们不分昼夜地飞,要飞近两个月的时间。它们已经疲劳到了极点——(生读)。 他们寒冷到了极点——(生读)。他们饥饿到了极点——(生读)。 3、此时燕子已经——(生接:濒临死亡 适时板书) “濒”在字典中有两种解释,一是紧靠,二是接近、将要。在“濒临死亡”你选哪一种解释? 可爱的燕子,面临死亡的威胁,你感到——担心、焦急 、难过…… 【设计意图:本段文字具体描述了燕子所遇到的困难,重点是三个方面的麻烦:冷、饿、累,所以是本文的重点之一,情感的铺垫在此处显得尤为重要。根据孩子的学习经验,孩子们在课堂上肯定能找到一些相应的词语,如描写天气寒冷的词语,描写燕子疲劳的词语,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示词语,理清课文层次,感受天气之寒冷给燕子所带来的麻烦,根据课文描绘的情景想象燕子的处境,引起孩子对燕子的同情,再结合孩子的理解指导朗读,水到渠成。】 (二)感悟政府关爱 过渡:瑞士政府知道了这个情况,他们是怎么做的?(出示第三段) 理解“呼吁” 像这样用广播用新闻媒体来告诉大家,号召大家寻找燕子就叫“呼吁”。 政府是怎样呼吁的? 生交流。 小结:同学们,当时瑞士政府就是像你们那样动情地并且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方法通过电视广播呼吁全国人民奉献爱心。多么有爱心的政府呀!正是因为有了政府这样的重视,所以才有了这千古奇观——燕子专列。 【设计意图:对“呼吁”一词的理解首先是考虑到三年级孩子对“呼吁”的深层理解有困难。通过让孩子们体验怎么呼吁,可以加深孩子对呼吁的理解,从而体会政府对这件事情的重视程度,感受瑞士政府对动物的关注程度,激发孩子们爱护动物的意识。】 (三)感悟居民关爱 过渡:在瑞士政府的呼吁下,瑞士居民们也都行动了起来。 1、找段画句 找出描写居民寻找燕子的段落,画出居民们寻找燕子的句子,并读一读。 2、集体交流 (课件出示第三段) (标红)听到消息后,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冒着料峭的春寒,顶着满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 3、理解“春寒” 什么叫做“料峭的春寒”? 仅仅是一丝丝寒意吗?你们看看这段文字,觉得这料峭的春寒“寒”不“寒”? 哪里看出很寒很寒? 4、感悟、朗读 (1)抓动词读 听,这就是呼呼的北风。(播放刮风的声音)这么寒冷的天气里,我们最想做什么?但是,就是在这样料峭的春寒当中,居民们却纷纷——(生读句子) (课件出示 寒风飞雪)你们看啊,这一回同学们来读这句时,我想你们的体会更深了。(指生读) 刚才你读的时候,踏-着、顶-着、冒-着这样读的,能谈谈你此时的体会吗?(寻找燕子的艰辛)谁再来读? (2)抓住“纷纷” “纷-纷”走出家门,我听你是这样读的,此时,你体会到了什么?同学们,你们仿佛看到谁焦急地走出家门? 在你们说的这一大群人当中,有老人们,他们不顾自己年老体弱,冒着——读 可能年轻人更是冲在前头,他们冒着—— 还有可能跟我们一样大的孩子们也不甘示弱,他们也—— 不同年龄、不同职务、不同身份的人,都纷纷走出家门——(课件出示课文填空) 5、小结:是什么力量让他们冒着春寒去抢救燕子呢?是啊,多么有爱心的居民啊! 【设计意图:这句话写瑞士人民是怎么行动的,在教学设计中分四个层次层层推进,即““想像他们是在怎样的环境中寻找燕子”,体会课文所描绘的恶劣环境与人们献爱心之间的关系;你仿佛看到谁走出了家门”,理解课文所说的“纷纷”,感受瑞士人民是人人关心这件事,人人都在献爱心; “各种形式的朗读、小结”,激发孩子对瑞士人民的敬佩之情,推升学生的情感,在理解想象中,结合多方式的朗读,提升文本所蕴涵的人文精神。小班化的课堂,使人人都有机会参与和体验,分享自己的学习所得。】 (四)感悟贝蒂爱心 让我们直击抢救燕子现场,(出示图片)能找出课文中与这幅图片对应的文字吗? 1、指生读。(出示第四段) 2、“一天下来,她一个人就救护了十几只燕子。她的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但她一点也不在乎”,她不在乎什么? (出示句子)她不在乎( ),不在乎( ),不在乎( )。她只在乎——(生:寻找燕子。) 3、小结:多么富有爱心的孩子呀! 4、爱是一种神奇的语言,他可以沟通人和动物的感情,在瑞士政府和居民的努力下,濒临死亡的燕子坐上了——。这是一辆怎样的列车呀?让我们一起读读第一段。 生交流体会 课文学到这,我不禁要考考大家了,课文的题目是《燕子专列》,你能说说什么是燕子专列吗?可你知道平常什么人才有资格坐上专列吗?只有国家领导人才有这项权利。可在这里,瑞士政府放下那么多重要的国家大事,专门为燕子开辟这样一趟专列,你能感受到什么? 你瞧,满载燕子的列车启动了,(出示课文最后一句话……) 你也站在送行燕子的行列中,你会说什么? 生:燕子祝你平安、祝你幸福。…… 师:伸出你的双手,你愿意让它在你的手心里啄食吗? 生:愿意 师:伸出你的双臂,你愿意让它在你的手臂自由跳跃吗? 生:愿意 师:逗逗你的双肩,你愿意让它在你的双肩唱歌、跳舞吗? 生齐声愿意。真是一群有爱心的孩子啊! 有爱心的人不只瑞士人民、贝蒂还有大家,今天咱们再来认识一位有爱心的孩子,她就是蒂皮•德格雷 。今天她带着她的著作以及好朋友们也来了,让我们一起认识一下吧。(介绍《我的野生动物朋友们》 【设计意图:小贝蒂的故事最能打动孩子们的心,如果说瑞士人民的行动是一种面的描述,那么小贝蒂的故事无疑就是一个点的描绘。因为感人,动情,所以特意设计“她不在乎( ),不在乎( ),不在乎( )。她只在乎——”,然后自由地谈自己的学习所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不同的感动,小班的孩子们特别喜欢这样的教学氛围。】 (五)领悟倒叙写法 1、同学们,本学期我们学习了记事文章的写法,写一件事我们要写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请同学们看黑板,找一找哪一部分是事情的起因?经过呢?结果? 2、你发现了什么?这种把结果放在前面的写法就叫“倒叙”。它的好处是制造悬念,引起读者兴趣。 【设计意图】感悟层面由浅入深,层层推进。只有感悟到燕子的“麻烦”,才能更进一步体会政府、居民和贝蒂的爱心;政府、居民和贝蒂是“解决”燕子麻烦的三个不同层面的代表,并且由大到小,由高到低。在三个层面的感悟上,都是以具体语言为载体,读中悟情,体现了“以情为基点、以读为主线、以悟为手段”的设计理念。 四、情感升华,小练笔 1、(课件出示配音乐) 贝蒂,一个和我们差不多大小的孩子,在一天的时间里,她一个人,就救护了十几只燕子,在满天飞舞的大雪中,在……,她得走多少路啊,她得受多少冻啊。她得……,你一定有很多话想对贝利说,拿出纸,写下来。 2、生在音乐中写话,老师巡视 3、指生交流 【设计意图:为了更好地凸现本节课的学习主题,设置了练笔环节,使学习内容得到合理的升华,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从课堂走向生活,从抽象的意识情感走向这真真切切的生命经历。】 五、总结课堂 燕子得救了,满载着瑞士政府和居民们浓浓关爱之情的燕子专列,这辆爱的专列就要启程了!瑞士政府和居民共同铸就了这爱的专列,因为有爱,相信燕子专列一定会到达一个温暖的地方! 【设计意图:课堂小结,升华“爱“的主题。】 六、布置作业 阅读链接:《瑞士人爱鸟》,《贝蒂和她的野生动物朋友》。 【设计意图:我们的小专题就是课内外阅读衔接,为了充分挖掘课内课文的拓展点,探索课内外阅读衔接的结合点和基本方法,构建课内外阅读相互沟通、相辅相成的阅读体系。我们建立“以一带二”的课内外阅读机制。即课内教一篇讲读课文,带动学生课外自读两本与文章相关的书。本课主要是以爱护动物为主题的文章,所以选择了跟瑞士有关的《瑞士人爱鸟》和关爱动物的《贝蒂和她的动物朋友》,相信孩子们对于如何爱护动物、爱护家园会有更深的领悟。】 板书设计: 倒 结果 燕子专列 起因 饥寒交迫 濒临死亡 叙 经过 政府呼吁 居民寻找 【设计意图:板书不但地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更重要的是向学生清楚地展示出“倒叙”这种写法的特点,简洁明了,清楚实用。】 资料提供者:郑崇波
|
·语文课件下载
| |||
![]() (内含配套教学用图) | ||||
『 ![]() ![]() ![]() ![]() | ||||
【察看相关的作文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瑞文语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