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德育教育的弊病及对策(德育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德育论文 2017-04-06 手机版


少先队是中国共产党创立和领导的少年儿童群众组织,是少年儿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是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预备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少先队组织的根本任务。国家副主席李源潮说:“要结合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少年儿童工作的重要指示和中央关于群团改革的部署要求,坚持党的领导,把握增强思想性、先进性、自主性的正确方向,全面推进少先队工作改革创新,更好引领广大少年儿童听党的话、跟着党走,准备着为实现中国梦接力奋斗。”然而,受到地域及工作水平的影响,学校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仍有存在,部分学校对少先队工作在学校德育中的重要作用认识不够,少先队工作因此被不少学校忽视,尤其是农村少先队工作的滞后,少先队活动形式单一,主体不明,少先队工作呈现出不够活跃和薄弱的状态。

一、弊病的主要形式及原因

(一)、家庭及学生因素

1、许多学生对品德与社会课不感兴趣,教师要求学生只为考试死记硬背一些要点,学生只为分数一味地背书,因此德育工作就没有吸引力。学生对于其他与成绩无关的活动冷漠对待,社会上功利主义的高扬而造成道德等品行在生活中的失落,这就削减了德育对于学生的感召力。

2、家庭环境的特殊性。由于当前很多年青父母都外出务工,很多孩子跟随爷爷奶奶生活,成为留守儿童。爷爷奶奶一方面忙于农活,只管孩子吃饱穿暖,无暇顾及孩子的情感世界,另一方面缺少文化知识,无法跟孩子沟通,另外,“一代管一代,孙子当客待”的思想使得家庭教育缺失,孩子的思想情感处于一个自我形成与发展状态,无法得到很好的引导。一切活动以自我为中心,只顾自己的想法,自私、任性,集体主义观念淡薄,缺乏家庭的有效引导。

3、农村大环境的特殊性。农村相对来讲,信息较闭塞,环境寂寞安静,同时农户居住较分散,相互间交流较少,是一个不适应孩子好动好奇心灵的环境,容易导致孩子自闭孤僻的性格。

(二)、学校因素

1、重智育轻德育,导致德育僵化,流于形式。

      在中小学,当德育考试时,不管你平时做人如何,只要背好书本中的条条框框,就可以得高分。目前农村中小学校,德育教育还存在这样的一种现象:教师或在课堂集中灌输,或是能省则省。而那些写在德育成绩单上的则永远是孩子们对德育知识点的记忆。因此,学生讲道理是头头是道,做起事来,却是言行不一。这就是学校的智力训练和道德训练之间的分割,获得知识和性格成长之间的分离现象。中小学用智育的方式进行德育,使中小学教育产生严重畸形。学校忽略了德育教育,德育教育没能得到足够的重视。一些学校忽视了学生的思想品德、理想、信念、道德和法制教育,不重视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和塑造,只知教书不懂育人。由于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指导,学生极易被社会上消极因素影响、腐蚀,久而久之,造成学生德育缺失,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这不能不引起学校、社会的高度重视。

2、少先队德育教育低效性、方法呆板,缺乏趣味性。

许多学校注重硬件的高投入,忽视软件建设,致使投入与产出比例失调有些学校活动单调或根本没有健康有益的文娱活动,德育教育方法简单、粗糙,还是一套延续了多少年的说教甚至打骂。有些学校为了应付检查胡诌活动资料,少先队活动看展的很少,导致学生对学校生活产生枯燥无味的感觉,产生厌学情绪。由厌学发展到拒学、逃学,形成恶性循环。

3、学校教育封闭化,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脱节。

当前学校德育在管理环境上往往过多地囿于校内.造成了一种封闭的管理体系。主要表现为学校不重视家访工作,教师与家长缺乏必要的沟通。老师更多的时候,是当学生犯了错误时,向家长“告状”;当学生“失踪”了,才通知家长找人。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的有效机制无法真正建立,学校既缺乏校外德育途径的参与,又不能与外界进行合理的信息交流,对学生德性培育的合力便难以形成。

二、改进对策

(一)、从队员思想实际出发,从树立理想着手开创性的设计好活动。

把握好少年儿童树立理想过程的三个特点,开创性的设计少先队活动。

1、由近及远。从少年儿童容易看到、想到、体会到的事出发,使活动在某一点上与队员产生特殊感应,抓住“身边人”、“班上事”,“家乡事”等队员容易接近产生心灵感应的事设计活动。如“班级是我家,卫生靠大家”,“我与家乡同成长”等开展活动,此类活动队员比较喜欢,容易收到预期效果。

2、由低到高。从队员容易做到,容易显效的事情出发开创性的设计活动,使队员在活动中有望也可及,行则见效。如“把自己的事干得漂亮些”,“弯一弯腰、动一动手”,“为老师倒一杯水”,“送父母一句问候语”等组织活动。

3、把握好具体而经常。队员往往是通过具体、形象的事例感知周围世界。具体形象的事例在他们身边无处不有,例如“巧用压岁钱”等活动,可以增强教育的针对性,深刻性,经常开展可以增强教育的丰富性、系统性和连续性。

(二)、加强实践教育活动,激活德育因素,使应试教育真正向素质教育转轨。

1、 胡锦涛同志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指出:“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教师是关键。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这都对教师尤其对班主任提高了严格的要求。在学校,可以说班主任发挥着主导性的作用,他们的精神面貌,包括其世界观、敬业精神、责任心、心理素质、创新精神、品德修养,甚至举止、音容笑貌、板书笔迹等都对学生产生隐性教育作用和影响。做好班主任工作,发挥班集体的作用,班主任可以利用班集体的力量,开展各种形式的主题班会,开展树新风活动,开展向先进人物学习活动,开展后进生帮教活动,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等。

2、利用社会家庭力量,进行教育活动。学校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之间是互相依存密不可分的,只有三位一体形成合力才能发挥教育的最大效果。学校充分利用“校讯通”网络的作用,定期和不定期地与家长进行手机短信联系与交流,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召开家长会,举办家教讲座,家教经验交流,表彰优秀家长学员,请老关协同志到校作尊老报告,请派出所、司法所同志到校作法制报告,请校外的先进人物到校作先进事迹报告,请优秀中小学生家长到校谈如何教育孩子,特别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组织开放日活动。通过多种渠道,畅通家校联系,形成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相互沟通合作的网络,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3、 充分利用好农村少年宫资源。农村少年宫为农村孩子提供了第二课堂,学生的音、体、美素质不断提高离不开活动的有效开展。学校图书馆对外开放为孩子们打开了求知窗口。心灵得到净化,远离了不良场所,也为留守儿童教育开辟了新天地。

(三)拓宽途径,建立开放型德育模式。

       德育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社会、家庭和学校,德育社会化和社会德育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封闭型的学校道德教育已不符合现代德育发展的趋势。因此,要注重德育的开放性。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变革的社会,各种文化信息纷繁复杂、瞬息万变,随着信息传播渠道的飞速发展,打破自我封闭,建立开放型德育模式成为必要和可能。为此,学校应打破单纯的课堂灌输、报告宣传的模式,积极采取各种现代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德育功能,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采取“开放式”的教育方法,加大德育的信息注入量,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其正确区分、辨别、选择和吸收多种社会信息的能力;树立全方位德育理念,加大渗透的力度,把德育教育同其他学科教学结合起来,既要做到授之以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更要导之以行,注重心理咨询,构建团队意识,开展感恩教育,诚信教育、责任教育,使之懂得学会理解,学会感恩,学会报答。在各种活动中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懂得珍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内化为学生的品德与修养。形成一种和谐的师生氛围和育人环境,促进学生思想工作的和谐发展。 

     因此,学校要承担学生思想教育基地的功能,学校德育工作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教室要做“灵魂工程师”,要把教学生“做有德之人,有为之人”作为首要职责,对青少年健康成长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提高德育实效性从学生入学就应当高度重视。随着社会的发展,传媒的推广、普及,网络的铺天盖地,学生已经对社会有了一定的认识,因此就存在一个愿意不愿意接受的问题。所谓“好学者不如乐学者”,所以,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就要重视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实际表现,增强德育针对性,改善学生学习的环境和人际关系,重视德育过程的情感性,达到说做结合,并注重实践。这样,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就能够得到全面提高。 
资料提供者:陈德汉
相关链接:德育论文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下载该资料的word文档
(内含配套教学用图)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察看相关的作文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瑞文语文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