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秦兵马俑》教案 |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2017-04-21 手机版 | ||||
1.认识本课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抓住重点字词,体会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 3.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和古代人民的无穷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体会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 认真朗读课文,细细品味文章清楚的条理、细致的描写和生动的语言。 1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去年我们去省博物馆里参观过什么吗?(兵马俑)对,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篇介绍秦兵马俑的文章。 [板书课题:秦兵马俑] 昨天老师让大家预习了这篇文章,并查找一些有关秦兵马俑的资料。现在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呢?(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介绍得真好,从同学们介绍的内容可以看出秦兵马俑的历史价值:十分的珍贵。 二、初步感知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边读边想想全文围绕哪一句话写,这句话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从哪里可以得知其作用? 明确:全文围绕“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这句话在文中是过渡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课文第2自然段写了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课文第4~7自然段讲了兵马俑的类型和特点。 [板书:规模宏大类型众多] 2.默读课文,用简短的词语概括说说秦兵马俑的印象。 学生发言,教师点拨: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享誉世界、举世无双、惟妙惟肖等等。 3.自读课文,说说每一自然段的意思。 学生发言,教师总结。 (1)写秦兵马俑和它出土的地方。 (2)写秦兵马俑规模宏大。 (3)写秦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4)写将军俑姿态。 (5)写武士俑姿态。 (6)写骑兵俑姿态。 (7)写陶马姿态。 (8)写每个兵马俑都是精美的艺术珍品。 (9)写秦兵马俑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在古今中外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4.如何划分段落结构? 学生发言,教师总结: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了秦兵马俑的价值和出土的地方。 第二段(第2自然段):介绍兵马俑的规模十分宏大。 第三段(第3~8自然段):写了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第四段(第9自然段):写了秦兵马俑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在古今中外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三、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思考: 课文从哪些方面反映了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明确:从三个俑坑的总面积和兵马俑的数量;从一号坑的长、宽、面积和兵马俑的数量。 2.这一段在说明方法上有何特点? 明确:列举了大量的数据。 如此壮观的气势,大家一起去感受一下吧!让我们一起把第2自然段朗读一遍。 3.朗读前四句,感受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4.人们看到如此规模宏大的兵马俑会有什么感受? 点拨:人们无不为兵马俑的恢宏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5.最后一个长句子,讲了什么? 明确:前半句讲了兵马俑的恢宏气势;“真像……”讲兵马俑的高超制作工艺。 6.兵马俑有哪些类型?他们各有什么个性特点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4~7自然段。 (1)自学要求: ①找一找,兵马俑有几种类型。 ②读一读,圈出最能体现兵马俑类型个性特点的词语。 ③议一议,你喜欢哪一类兵马俑,为什么?小组交流。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参与小组学习。 (3)交流与总结: 教师明确:将军俑神态自若 武士俑整装待发 骑兵俑准备上马冲杀 陶马跃跃欲试 (4)大家把自己喜欢的兵马俑的类型读一读。 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仔细端详,你会发现它们神态各异。让我们一起感受一下兵马俑其他的神态。全班一起朗读第8自然段。 (1)这一段与哪一段相呼应呢?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明确:与第一段;秦兵马俑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聪明智慧,洋溢着对劳动人民的歌颂和赞美,以及作为中华民族后代的无比自豪之情。 (2)画出相互呼应的句子。 明确:它“举世无双,是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与“秦兵马俑,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3)找出两句中的一对近义词。 明确:举世无双与绝无仅有。 (4)从这两个词语中可以看出什么? 明确:看出秦兵马俑珍贵的历史价值。 领略了这么壮观的场面,又欣赏了这么鲜明的形象,大家心中对兵马俑涌起怎样的情感? 明确:流露出拥有这样的历史文物的民族自豪感。 [板书:自豪 热爱] 四、课堂小结 课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和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表达了作者对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艺术的热爱。同学们有没有被秦兵马俑吸引呢?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资料提供者:李永鹏
|
·语文课件下载
| |||
下载该资料的word文档 (内含配套教学用图)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察看相关的作文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瑞文语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