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的鱼钩 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 |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2017-04-27 手机版 | ||||
授课人:王小俊 课题:《金色的鱼钩》 课型:问题生成课 【教学内容】 选自北师大版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题是英雄,教材选编了五篇课文,通过不同的角度展现了英雄的事迹。本篇文章是第二篇课文,以叙事为主,讲的是长征途中的感人故事。一位炊事班长牢记党的嘱托,为照顾三个生病的战士走出草地,而不惜牺牲生命的故事,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党、忠于人民和舍己为人的革命精神。文章中运用了大量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描写,突出了人物的崇高品质,指导学生阅读理解时,应把其作为重点。 【学情分析】 1.在学习“英雄”这一单元的第一篇文章《你,浪花里的一滴水》时,我对学生进行了调查,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之为英雄?我发现学生对于英雄的认识仅局限于只有做出惊天动地业绩的人才是英雄的层面。针对学生思想上的缺憾,我想在《金色的鱼钩》这一课的教学中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使学生对英雄的含义能有更深、更广的理解。 2.本篇文章发生的年代离学生的生活年代有一定的距离,老班长的所作所为对于生活在优越环境中的学生来说可能无法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我设置了特定的问题情境,以指导学生朗读为主,使学生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的熏陶,在读中感悟,在感悟中升华。 【教学设想】 课文较长,我第一课时让学生快速读文,扫清课文字词障碍,理清层次,初步感知人物形象,并在观看视频资料中了解长征重大意义。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学习重点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初步感知人物形象。 3.了解课文背景,知道长征在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意义。 4.理清思路,再读质疑。 过程与方法: 1.概括故事、品读语句。 2.朗读法、问答法、质疑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感知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了解长征。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字词,感悟老班长的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品质。 【教学难点】长征的意义。 【知识链接】 长征,指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以南各革命根据地向陕甘革命根据地会合的战略转移。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开始长征。同年11月和次年4月,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红二十五军和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红四方面军分别开始长征。1935年11月,在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红二、六军团也离开根据地开始长征。1936年6月,第二、六军团组成第二方面军。同年10月,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合,结束了长征。其中红一方面军长征历时一年,转战十一个省,最远行程约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表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学法指导】 1.朗读讨论法:让学生在反复朗读和热烈讨论中,把握文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其参与意识,把课堂归还给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六字”读书法:通过读、画、写、记、练、思的方式在读文时进行批注,总结归纳。 3.质疑点拨法:采取质疑研讨、点拨指导的方法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课件:诵读毛泽东写的《长征》。 2.走进长征,了解长征,课件出示长征的资料。 3.导语 : 长征是世界军事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一个由伟大的中国工农红军创造的奇迹。在这个奇迹的背后,一个个红军战士历尽千难万险,谱写了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 出示课题:金色的鱼钩。 生读。你为什么重读“金色”?想知道鱼钩为什么是金色的?为什么重读“鱼钩?”想知道围绕鱼钩发生了什么故事? (设计意图:故事发生在长征途中,离学生的生活年代有一定的距离,了解时代背景,为学习课文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一)速读课文,看看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1.时间:1935年秋天 2.地点:草地 3.人物:老班长 三个小战士 4.事件:一位炊事班长牢记党的嘱托,为照顾三个生病的战士走出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故事。 提示:把四要素连接起来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课文讲的是1935秋天长征途中的感人故事。一位炊事班长牢记党的嘱托,为照顾三个生病的战士走出草地,而不惜牺牲生命的故事,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党、忠于人民和舍己为人的革命精神。 (设计意图:课文较长,学会快速读文,捕捉关键信息,指导学生用连接四要素的方法总结课文主要内容。) (二)学习生字词。(学法引领:读,仔细观察,能用猜谜、结构加减组合熟记字形。用红笔强调易错点,找出形近、音近的字,在辨析中学会正确运用生字。) 1.小组内组织订正、检查 2.展示学习情况。 教师点拨:一起学词语(学法引领:查词典,了解意思,能活学活用。) 3.指名读。 开展读、写的竞赛,考一考。 (设计意图:组内学习生字词,会更容易发现学生在书写和读音方面存在的问题,印象会更深刻。)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浏览课文,寻找课文线索 课文线索:鱼钩 2.围绕鱼钩写了那些内容? 三方面内容: 第一部分(1-4):写老班长想办法照顾病号,在粮食吃尽的时候做鱼钩钓鱼给生病的战士们吃。 第二部分(5-22):写老班长坚持夜晚钓鱼给战士们吃,自己却舍不得吃。 第三部分(23-34):写老班长牺牲了,小梁把鱼钩留作永久的纪念。 3.根据线索“鱼钩”给文章加小标题。 做鱼钩——用鱼钩——藏鱼钩 (设计意图:此环节是紧扣课后第二题设计,引导学生围绕线索理清楚层次,并培养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小标题的能力。) 四、观看电影《长征》片段,了解长征的历史意义。 1.视频资料观看。 2.学生畅言观后感。 3.小结:长征的胜利表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设计意图:用学生喜欢的影视资料作为突破口,体会长征在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性。) 五、三读课文,问题生成。 1.老班长是一个怎样的人? 2.为什么说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质疑,提炼问题的能力。简单问题组内解决,共性问题留作第二课时学习目标。) 六、小结评价,作业拓展。 1.课文中老班长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课外阅读《倔强的小红军》、《丰碑》等文章。 (设计意图:为学生推荐的两篇文章都发生在长征途中,主人公与《金色的鱼钩》中老班长品质有极其相似之处,对学习课文有很大的帮助。) 资料提供者:王小俊
|
·语文课件下载
| |||
下载该资料的word文档 (内含配套教学用图)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察看相关的作文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瑞文语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