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教学设计(苏教版二年级上册) |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2017-09-01 手机版 | ||||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诗歌内容,教育学生要奉献爱心,主动关心、帮助残疾人。 教学重、难点: 1.词句的训练,指导朗读和背诵。 2.第三小节的理解。 教具准备:课文录音、投影片、词卡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2.学习本课生字词。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2.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认识1个偏旁。 教学重、难点: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认识1个偏旁。 教学流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齐读。 2.释题:蝈蝈是一种身体绿色,能发出清脆声音的昆虫,盲婆婆指失明的老年妇女。 二、初读课文。 1.朗读课文,找出生字。 2.教学生字。 生字 读音 部首 笔画 组词 笔顺 送 婆 绿 邻 居 替 童 忘 3.理解词语。 词语 解词 邻居 住家接近的人或人家 童年 儿童时代 难忘 很难忘记 4.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三、指导书写。 送:“关”的最后一笔捺要短一些。 婆:下面的“女”一横要长一些,和“波”两端相平。 替:左上的第四笔是点,第八笔是捺,日稍扁些。 忘:“亡”只有三笔,不要在最后多加一点。 童:上下结构,上面小下面大,“立”的最后一横要长一些,“里”的最后两笔是橫。 四、当堂巩固。 完成《习字册》上的描红练习。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精读课文,理解诗歌内容。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诗歌内容,教育学生要奉献爱心,主动关心、帮助残疾人。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流程: 一、复习回顾。 书空下列字的笔顺,并组词。 送 婆 绿 邻 居 替 童 忘 二、分析理解。 1、 1.齐读。 2.“我”提回蝈蝈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 3.“我”送蝈蝈给盲婆婆时的心情又是怎样的?从哪个词可以看出。 2、 1.指名读。 2.这是一只怎样的蝈蝈?(美丽,会唱歌) 蝈蝈真的会唱歌吗?“我”为什么会这样说?(因为蝈蝈的叫声很动听) 从第二句你知道平时“我”是怎样为盲婆婆解闷的吗?哪一个字能体现“我”对盲婆婆的尊敬?(您) 3、 1.指定小组齐读。 2.“歌声”指谁的?“歌声会领你走进田野”是什么意思?(蝈蝈长在田野里,它的叫声会让你联想到田野的景色。) 盲婆婆能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吗?(不会,但她可以想像,从而看出她心里很高兴。) 3.出示投影片。 (1)图上描写的是什么景象?(盲婆婆随着蝈蝈的叫声,仿佛来到了田野,看到了小溪的清波,回到了欢乐的童年。) (2)从盲婆婆的神情,可以看出什么?(蝈蝈为盲婆婆带来了不少欢乐) (3)盲婆婆还会看到什么,想些什么? (四) 1.比较2、4小节,(第一句相同,意思不相同,第四节中表示的意思更深。) 2.夸蝈蝈唱得好听有什么用意?(蝈蝈会为婆婆带来更多的欢乐。) 3.巩固认识 “……” 省略句。 三、总结全文。 这首诗通过描写“我”送蝈蝈给盲婆婆,为盲婆婆送去了许多欢乐的故事,表现了少先队员对残疾人的关心,帮助,这种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四、当堂巩固。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要求: 有感情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背诵课文。 教学流程: 一、指名朗读课文。 二、指导背诵课文。 1.听课文录音。 2.指名读,引导背。 3.自由练背。 4.同桌互背,教师抽背。 三、当堂巩固。 1.指名背诵课文。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 )地提回了一只( )的蝈蝈,( )滋滋地送给了( )家的( )婆婆。 (2)歌声会领您走进( ),( )小溪流淌的( )。歌声会把您带回( ),相起往日( )的( )。 (3)婆婆,婆婆,这是一只会( )的蝈蝈,在我( )的时候,就让它( )我给您( )。 当堂达标练习: 1、组词。 送( ) 邻( )绿( )居( ) 关您( )领( )录( )尾( ) 2、把词语组成句子写下来。 婆婆 一只 我 绿色 送给 蝈蝈 的 想起 让 欢乐 婆婆 了 歌声 童年 的 板书设计: 5、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送蝈蝈 领 看到 清波 替我给您唱歌 盲婆婆 带 想起 欢乐 资料提供者:
|
·语文课件下载
| |||
『 ![]() ![]() ![]() ![]() | ||||
【察看相关的作文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瑞文语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