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教学设计与课后反思(部编本二年级上册) |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2017-09-19 手机版 | ||||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书写部分生字。 学生学习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大禹治水 2.简介大禹:古代部落联盟的领袖,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 要求:把生字圈出来,把难读的句子画出来。 2.检查自读情况。 3.听课文录音范读课文。 思考讨论: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谁?写了大禹的什么事? 三、细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讨论: (3)这一自然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4)从哪儿看出洪水很凶猛? 看图说说洪水的疯狂。理解:滔滔、淹没。 (5)“无家可归”是什么意思? (6)这些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 过渡:洪水如此凶猛,造成的灾难如此严重,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悲惨生活。为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一位英雄大禹出现了,他就是——禹(板书),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呢? 2.细读课文第2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说说这一段有几句话。 (3)哪一句写是大禹想的,哪几句是写大禹做的?大禹是怎样想,又是怎样做的? (4)学习二、三两句。 指名读第二,三雨句,说说大禹先干什么,后干什么?哪些词语告诉我们大禹治水的艰辛?(板书:走遍吃尽) “走遍”“吃尽”说明了什么?“千山万水”“千辛万苦”中的“千”“万”是不是确指一千个,一万个?它们说明什么? “九条大河”“九座大山”中的“九”是不是表示数字中的九?它表示什么?“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说明了什么?(板书:挖通劈开)要带领老百姓开山挖河,完成引水入海的浩大工程,课文中说大禹吃尽了“千辛万苦”,小朋友们想一想:他可能会吃哪能苦呢? (5)指导朗读。学生练读,齐读。 3.细读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这一自然段一共有几句话?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 (3)自由读课文,找出本自然段表示数量的词,这些表示数量的词强调了什么?突出表现了什么?板书:13年 三次过家门 一次也没进 (4)指导朗读。 4.细读第4自然段。 (1)齐读。 (2)为什么说大禹是一位伟大英雄?(联系二、三自然段讨论。) (3)老百姓会怎样感激大禹?板书:制服 洪水 代代相传 (4)齐读课文第4自然段,体会“代代相传”的意思。 作业设计: 朗读课文,练写生字 板书设计: 14 大禹治水 走遍 吃尽 挖通 劈开 制服洪水 13年 三次过家门 代代相传 教学反思 《大禹治水》这篇课文是一个古老的神话传说,应该来说,关于他的教学设计也很多。不同的教材中都有这篇课文。我在建构我的教学设计之前,阅读了其他教材中的《大禹治水》的课文。在教学设计中,我贯穿的是两条主线:一、使大禹这个人物鲜明而且立体、多维。二、把对于二年级学生至关重要的说话训练抓住,使课堂教学显得扎实有效,真正为学生发展使用汉语服务。同时第二条主线更可以推动第一条主线的明确。同时,文中的字词教学又不能放弃,它是年段目标中的重点。因此,开篇的关于水的成语的引导,洪水气氛的渲染、成功的引导,让学生走进了文本,走进了主人公,让学生的脉搏和作者的脉搏一起跳动。“千辛万苦”的拓展想象,数字的深究讨论,帮助孩子提炼生活、丰富想象,重新构建原有的知识储备,学生通过想象,可以进一步体会大禹的辛苦、无所畏惧和大公无私的精神。通过两次概括:大禹是一个( )的英雄,为后文“伟大英雄”的理解打下伏笔,理解文末称他为伟大的英雄,回扣课题也就水到渠成。同时“治、制”的区分运用,考验着学生对汉字的字义理解。 虽然整堂课紧凑而且环环相扣,但上下来仍有超时,究其原因还是教师过渡语的精炼程度不够,思考以课堂流程和大问题的把握为主。同时在某些环节中,学生的回答呼之欲出时,还是不能急于给出简明的答案,应由学生品悟。最大的收获是,在有些教学环节中,教师做好两手准备还是非常必要的,没有充分的预设就没有课堂的精彩。教学机智也来源于充分的预设。当你面对是未知数的学生时,还是解读学生的思维入手,打好有准备的“仗”! 资料提供者:郑崇波
|
||||
下载该资料的word文档 (内含配套教学用图)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察看相关的作文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瑞文语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