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的是葫芦》优秀教案 (部编本二年级上册) |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2017-10-21 手机版 | ||||
教学目标 1.会认“葫”、“芦”等6个生字,会写“挂”、“哇”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初步感知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一)吹葫芦丝导入: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新朋友(出示葫芦丝),你们看这是什么? 2.师表演吹葫芦丝,然后提问:葫芦丝是由什么做成的? 3.简单介绍“葫芦”及其作用:谁见过葫芦?给大家介绍一下。 “葫芦”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叶子心脏形,花是白色的,果实中间细,像两个球连在一起。嫩时可做蔬菜,长成后硬壳可做器皿。(简笔画) (二)揭示课题 1.师板书,认识“葫芦”这两个字 2.师引导总结识字方法 师:孩子,怎么认识这个葫芦的? 生:…… 师:借助拼音,很好的识字方法! 从课外书中识字,很好! 能从生活中识字,真棒! 预习是一个个习惯。 3.给“葫芦”注音(hú lu),再读。(注意“芦”字的读音是轻声) 4.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也要学习一个跟葫芦有关的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芦》。师板书课题,请同学们读课题(指名读、齐读)。 师:一起来读读课题.再读一次(师范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初读,生自主学习生字 1.学生自主学习,自由读课文,教师出示自学要求 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把不认识的生字、词语用圆圈圈出来,可以借助字典,也可以和同桌相互讨论。 2.同桌合作学习,生互读,师点评 小朋友们,读得真带劲!下面,请把你刚才圈出来的的生字读给同桌的小伙伴听听,读得不准的字教教他。 (二)再读,师带领学习难字 1.老师指导学生正确的朗读课文 2.读准生字词,并观察规律 同结构的字:治、棵、挂、哇、怪、慢 同偏旁的字:怪、慢 同部件的字:挂、哇 左窄右宽的字:治、棵、挂、哇、怪、慢 从上到下的字:言、每 3.重点指导 “挂”、“哇”等较难写的字 在第一自然段最后两句话里有两个生字,他们两长得很像,赶快把它们俩找出来。(师板书“挂、哇”) (1)拼读:能认吗?(师板书拼音)抽读,教读 还能认吗?(去拼音)开火车读、抢读 (2)扩词: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个字?(挂上、挂在、挂钟) (3)总结学习方法,比较两个字的异同 这两个字咱们很快很准就找到了,那小朋友们能很快很准的把他们俩区分开来吗?(加一加、减一减、换偏旁、形声识字……) (4)拓展认识生字“佳、娃、洼、蛙” 小朋友们学习识字的方法可真多,其实“挂”的‘好朋友’可不仅仅只有“哇”,还有很多很多呢,仔细想想,我们以前认识的有哪些是“挂”的‘好朋友’呢?(学生找出这些生字后,老师编顺口溜助记) 编顺口溜助记: 张口一声“哇”,用 手 往 上 挂 有 水 是 水 洼,女 孩 爱 娃 娃 捉虫能手小青蛙,小——青——蛙 师总结:这就是今天老师要教小朋友们用的新方法来识字,这种方法叫做“顺口溜识字法”,以后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时,我们就可以用这样的方法了。 4.书写“挂、哇”,感知汉字的形体美 (1)师范写,提醒注意书写规范 请学生回答觉得应该注意什么? ①左窄右宽、土的下横要加长。 ②上面的土最后一横在横中线上 (2)生描红并书写,师纠正书写姿势,最后展示并点评 过渡语: 认识了这些生字娃娃,小朋友们都等不及了,那葫芦到底长得怎么样了,咱们赶快去瞧一瞧吧! (三)看图,师生共同讲故事 出示课文图片和关键字,教师带领学生根据图片内容口头讲述这个故事 三、精读课文、深入感悟 (一)朗读理解第一自然段 1.细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以下问题: ①那个种葫芦的人最初种了一个什么样的葫芦? ②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生回答上述问题后,老师指导朗读) 2.从哪里能够看出来种葫芦的人很喜欢这些葫芦? ①师引导回答上述问题: 一棵棵小葫芦挂在长满了绿叶的葫芦藤上,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你们喜欢吗? 可是有个人比我们还喜欢,那个人是?(种葫芦的人)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每天、几) ②理解“每天、几”的意思,用“每天”造句。 3.师范读并指导学生朗读以上句子: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看谁听得认真。 4.可爱的小葫芦是怎样长出来的?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二)朗读理解最后一段 1.后来,这些可爱的小葫芦怎么样了?(都落了)你的心情怎样? 2.齐读最后一段,质疑。 谁来读一读?(难过的) 为什么长得这么可爱的小葫芦最后居然落掉了? (三)小组合作学习第二、三段 1.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呢?用横线画出种葫芦的人所想所说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邻居说的话。找课文里的语句读一读。 ①学生找出邻居的话并朗读,师点评 ②师范读,生再读 2.找出葫芦掉落的原因,质疑“种葫芦的人为什么不能杀死蚜虫” 现在我们终于知道小葫芦掉落的原因了,这是因为? 3.学习反问句 ①朗读比较以下句子的语气有什么不同,体会每组两句话的意思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②学生自己尝试将反问句、感叹句变成陈述句 A.这样的小病还用打针? B.一次失败怕什么! C.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4.指导朗读:分角色朗读文中的对话 5.解决问题:那个种葫芦的人为什么不杀死蚜虫?(师引导总结出根、茎、叶与葫芦的关系) 四、拓展升华、生字回文 (一)归纳总结、扩展延伸 1.种葫芦的人错在哪里?(师引导总结要看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 2.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后悔的说、伤心的说……) 3.如果你是种葫芦的人,长了蚜虫,你会怎么做? 4.创编一个新故事: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长得跟去年一样好。 有一天,他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心里想( ),于是他赶紧( ),过了几天,叶子上的蚜虫( )小葫芦( )。 (二)随堂检验、生字回文 1.在课件上出示本课的生字词语,学生巩固练读 2.正确、流利朗读全文 3.学生自己尝试着把这个故事向同桌讲一讲 五、作业布置 把关于葫芦的这个故事和自己编的小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资料提供者:
|
·语文课件下载
| |||
『 ![]() ![]() ![]() ![]() | ||||
【察看相关的作文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瑞文语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