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的是葫芦 教学设计(部编本二年级上册) |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2017-11-20 手机版 | ||||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2、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识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的道理。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多种方法识字,规范书写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品读课文,深入地体会课文要表达的内涵。 教具准备 1.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学生) 2.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二次修改 一、图画导入,课前质疑。 1.出示葫芦图片,认识葫芦。 2.课件出示生字:葫芦。指导读准字音,引导观察、认读。 3.板书课题:我要的是葫芦。引导学生读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识写生字。 1.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2.交流课前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三、学习生字,读通课文。 1.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圈画的生字,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2.课件出示生字所在的句子,指导学生认读。 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四、观察字形,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要求会写的八个生字,指导学生读准。 2.引导学生观察生字,交流怎样写好生字。你觉得哪些字可以归为一类? 3.老师范写生字“谢、盯、言、邻”,引导学生发现: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什么? 4.指导学生练习写字,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2.引导学生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的道理。 教学过程 二次修改 一、对照插图,感悟发现。 1.出示课文中的两幅插图,引导学生观察,找不同。 2.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相机归纳。 二、精读课文,品读感悟。 1.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为什么两幅图前后会有这样大的差别? 2.全班交流,引导学生用课文中的话来回答,理解这个人为什么没得到葫芦。 三、朗读课文,体会情感。 1.引导学生找出感叹句和问句,读一读,说说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全班交流,指导学生在朗读中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人物的感情或心理。 3.抓住重点词语指导学生朗读。。 四、拓展延伸。 1.出示课件: (1)种葫芦的人错在哪里? (2)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 让学生思考、讨论,引导学生认识事物之间是密切联系的。 1.续编故事:第二年,种葫芦的人又种了一棵葫芦,会发生怎样的故事? 资料提供者:郑崇波
|
||||
![]() (内含配套教学用图) | ||||
『 ![]() ![]() ![]() ![]() | ||||
【察看相关的作文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瑞文语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