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满鲜花的小路》优秀教案(部编本二年级下册) |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2018-02-28 手机版 | ||||
设计说明 本课讲了一个有关鲜花的童话故事,讲述了长颈鹿大叔寄给鼹鼠先生一个包裹,鼹鼠先生却不知道包裹里是什么东西,后来还意外把里面的颗粒漏在了去松鼠太太家的路上,却不曾想到春天来了,原来洒满颗粒的路上开满了鲜花的故事,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告诉我们美好的事物才是最好的礼物。教育学生要懂得发现美、欣赏美、赞美美、分享美。教材插图根据课文的内容,形象生动地展现了春天到了动物们在一起欣赏鲜花的美好场景。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将通过看图学文使学生看到动物们在花丛中嬉戏,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分享美的能力,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自主识字和独立阅读的能力得以培养,学习需求得以满足,学习能力得以提升。 学前准备 1.预习课文,画出生字词,了解故事内容。(学生) 2.制作生字卡和多媒体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9个字;掌握多音字“丧”、“鲜”。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学习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故事的含义。 学习重点 初读课文,理解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前准备 1.预习课文,画出生字词,了解故事内容。(学生) 2.制作生字卡和多媒体课件。(教师)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用时:5分钟)1.启发谈话,说说什么是最好的礼物,引入课题。 2.出示教材插图图片,指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其内容。 3.揭示课题,板书课文题目。 1.学生自由交流对美好礼物的理解。 2.看图,说出图片的主要内容。 3.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词。(用时:10分钟)1.鼓励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自主认读生字。 2.组织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生字词学习方法。 3.检察自学情况,教学生新字。 (1)指认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2)开火车认读生字。 (3)用生字组词。 4.指导学生书写。 5.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圈画生字,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 2.小组交流自学生字词情况。 3.仔细观察生字,找出这些字的特点,并组词。 4.教师范写,学生观察、描红、临写。 5.小组成员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我会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邮递( ) 包裹( ) 寄来( ) 破了( ) 漏在( ) 懊丧( ) 刺猬( ) 花籽( ) 2.我会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3.我会读。 鼹鼠 绚丽多彩 花朵簇簇 礼物 三、整体感知,理清层次。(用时:20分钟)1.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标出课文自然段,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并思考问题: (1)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2)这条开满鲜花的小路是什么时候出现的?为什么会出现? (3)这些鲜花是什么样子的?课文中哪些自然段描写了这些美丽的鲜花? 2.指导学生归纳每段内容,理清课文层次; (1)课文第一、二段写的是什么? (2)第三至第五段是讲鼹鼠先生不小心把包裹弄破的事,那么课文的第六段至第十一段讲的是什么呢?最后一段是什么意思? 1.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本文一共有12个自然段。 (2)这条开满鲜花的小路是春天出现的。因为鼹鼠先生弄破了包裹,把花籽洒满了一路。 (3)这些鲜花是绚丽多彩的、五颜六色的。课文中第七、第九和第十一段描写了这些美丽的鲜花。 2.学生根据老师的提示,理清课文内容和层次: (1)第一、二段写长颈鹿大叔通过邮递员黄狗给鼹鼠先生寄来了一个包裹。 (2)第六至第十一段讲得是因为鼹鼠先生不小心弄破包裹落下的花籽而使小路上开满了鲜花。 最后一段的意思是美好的事物才是最好的礼物。 4.选词填空。 个 条 堆 片 一( )包裹 一( )鲜花 一( )小颗粒 一( )小路 5.送字宝宝回家。 邮 员 黄 车 叔 礼 上下结构: 左右结构: 独体字: 四、总结,拓展。(用时:5分钟)1.总结本课学习内容。 2.布置作业。 1.学生畅谈本课学习所得。 2.继续描红、临写、抄写词语,进一步巩固生字新词。 教学反思 根据低年级孩子特有的年龄特点及他们爱思考,乐于探索新鲜事物的特点,我在导入题时采用了层层揭示的方法。以兴趣为前提,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去读书,去寻找问题的答案,激发学生的兴趣,再辅助提一些读书的具体要求,收到的效果非常明显。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以多种形式为学生创设朗读的机会,让他们享受成功的愉悦。本文生动有趣,以对话为主,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好材料,在教学中我用了自读、对读、男女生读和分角色读等多种方式进行朗读练习。重点体会并读好了以下几个地方:鼹鼠先生把包裹弄破的懊恼心情;刺猬太太、狐狸太太看到路上开满鲜花的惊喜之情;鼹鼠、狐狸和松鼠太太说话时开心的语气。这样一来,读中感悟、悟中激情,这样生动、活泼的朗读形式令孩子兴致盎然。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激发学生对欣赏美好事物的兴趣。 学习重点 品读课文的语言美、思想美,学会感受快乐,传递快乐。 学前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复习巩固,导入课文。(用时:5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生字。 2.请学生复述课文内容。 3.导入新课。 1.学生读生字、新词。 2.学生交流课文内容。 6.组词。 邮( )员 邮( ) 摩托( ) ( )物 二、精读课文。(用时:30分钟)1.学习第一部分。(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请学生齐读第一至第三自然段,思考:谁给鼹鼠先生寄来了包裹,寄来了什么东西? 2.学习第二部分。(第四至第十一自然段) 思考下列问题。 (1)这条开满鲜花的小路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2)鲜花为什么会在春天出现? (3)从哪一个字就能准确看出鼹鼠先生是不小心撒在路上的? 学习第五、七、九、十一自然段,引导学生讨论: (4)鼹鼠先生当初愿意把花籽撒在路上吗?从哪个词可以了解到呢? (5)哪些动物的门前开满了鲜花? (6)这些动物看到的鲜花是什么样的? 3.学习第三部分,学生大声的自由朗读第十二自然段,并请同学根据课文中松鼠太太的话说说自己心目中什么才是最好的礼物? 1.回答问题。 长颈鹿大叔给鼹鼠先生寄来了包裹,寄来了一堆小颗粒。 2.全班交流回答,互相补充。 (1)这条开满鲜花的小路是是在春天出现的。 (2)因为鼹鼠先生在去松鼠太太的家里时不小心把花籽撒在了路上。 (3)从漏字就能准确看出鼹鼠先生是不小心撒在路上的。 (4)鼹鼠先生当初不愿意把花籽撒在路上;从懊丧这个词可以了解到。 (5)刺猬太太、狐狸太太、松鼠太太的门前开满了鲜花。 (6)这些动物看到的鲜花是绚丽多彩的、五颜六色的、花朵簇簇的。 3.美好的事物才是最好的礼物。 7.课文中哪些自然段写了这些美丽的鲜花?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8.仿写句子。 例:门前开着鲜花。 门前开着一大片五颜六色的鲜花。 1.房子旁边有一条小路。 房子旁也有一条______________ _________的小路。 2.山坡上长满小草。 山坡上长满______________ _________的小草。 三、总结课堂,生活感知。(用时:5分钟)1.总结全文。 2.想一想:什么才是最好的礼物?我们应该和别人分享美好的事物吗? 学生借助课外资料体会:美好的事物应该是最好的礼物,我们应该和别人分享美好的事物。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新基础教育理论认为:“任何学校教育活动都会对人的身心产生多方面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所以,每一项学校教育活动都应顾及学生多方面的发展。”课堂教学尤需如此。开满鲜花的小路到底是怎么出现的呢?长颈鹿大叔到底给鼹鼠先生寄了什么东西呢?这些鲜花是什么样的呢?问题一抛出,立即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他们积极讨论,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变被动为主动。在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说出鲜花是美好的礼物,并加以引申。通过学生课前资料的寻找以及课上资料的交流,学生知道美好的事物才是最好的礼物,并且教育学生要懂得发现美、欣赏美、赞美美、分享美。增强了学生主动分享的意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体现出育人的本质和实现育人的功能。 《开满鲜花的小路》教学片段 ◆以悟导读,以读促悟(教学重点) 师:同学们让我们大声的朗读课文。 (生大声齐读课文) 师:同学们,你们读了这篇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你们看,是谁给鼹鼠先生寄来了一个包裹呢? 生1:长颈鹿大叔。 师:对,长颈鹿大叔。 (多媒体出示) 师:那同学们你们仔细看看第三自然段,想想,长颈鹿大叔给鼹鼠先生寄来了什么东西呢? 生2:一堆小颗粒。 师:对,那这个包裹和开满鲜花的小路有什么关系呢? 生3:这个包裹里面的小颗粒其实是花籽,鼹鼠先生不小心把它撒在了去松鼠太太家的小路上了。 师:对,小颗粒其实是花籽。那小朋友们,你们能体会鼹鼠先生弄破包裹后的心情吗? 生4:他一定很难过。 生5:他一定特别后悔。 师:那哪个小朋友能想象出一句话,把鼹鼠先生当时心里的想法说出来? 生6:早知道我就仔细检查包裹了。 生7:好可惜啊,里面的东西不见了。 师:说的真好,那你们结合鼹鼠先生现在的心情,我们再来自由朗读课文。 (生有感情地自由朗读课文) 赏析:在这个教学片段中,老师以提问为主线,串起观察、阅读、想象、说话,让学生边读边在头脑中勾勒出故事画面,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学生在读读、想想、说说中,用心体验,用情表达,既感悟了语言,又进行了语言实践活动,从而提高了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资料提供者:郑崇波
|
·语文课件下载
| |||
下载该资料的word文档 (内含配套教学用图)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察看相关的作文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瑞文语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