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全部篇目教学设计 |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2018-10-18 手机版 | ||||
第七单元 18.古诗二首 夜宿山寺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字,会写6个字。朗读并背诵古诗。 2.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8个字,会写6个字,掌握会写字的音、形、义。 教学难点 能正确、端正地书写6个字。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同学们,李白曾望月抒怀,留下了《静夜思》这首千古佳作,他也曾在另一个群星璀璨的夜晚,写下了使人惊叹的诗行,那就是《夜宿山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板书课题) 二、新授 (一)初读古诗。 1.设计问题:“夜宿山寺”是什么意思?(此处为空白点,让学生自己理解) 2.教师播放多媒体画面,创设情境,让学生欣赏感悟,请学生谈谈看了此画面后有什么感受。(留空白,让学生畅所欲言。教师点拨强调一点:山上寺院里的楼很高)。 3.请学生打开书,自由读古诗,体会诗人作诗时的感受。 (本环节意在使学生整体把握古诗内容) (二)理解诗句。 1.学生研究、合作、体验。新 课 标 第 一 网 (1)让学生边读古诗边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遇到难以理解的词语、诗句,查字典解决。 (2)让学生小组内交流。 (3)各小组汇报诗中关键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2.小组汇报。 (1)通过小组学习,知道哪句诗的意思了?(指名说) (2)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你还有不懂的地方吗? (请学生质疑,请会的同学帮助解答,老师加以引导。) (3)请四个同学每人说一句诗的意思。新|课 |标|第 |一| 网 (4)请同学们用一个字来形容诗中所描写的这座楼。(高) (5)你从哪些句子看出楼很高,请你读给同学们听一听。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 (三)诵读欣赏,品读古诗。 1.通过学习,我们对这首诗有了更深的了解,你能加上动作、语气自己读读这首诗吗?注意要读出你自己的感受。(学生采取个人诵读,合作诵读,分组诵读,加动作诵读等形式练习诵读古诗) 2.教师配乐范读,然后引导学生配乐朗读,进一步体会这首诗所描绘的意境,想象这首诗所描绘的画面。(尊重学生,以学生评析为主,教师适当点拨、指导) 三、练习 1. 齐读古诗,加强记忆。 在朗读的基础上,教师播放音乐,全体学生起立,根据诗意加上动作背诵古诗。 2.利用课外资料,请同学们把已经查找好的李白的其他诗,读给大家听听。 四、总结新 课 标 第 一 网 诗人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描绘了山寺的高耸,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山上的这座楼好像有一百尺高,站在楼山就可以用手摘下月亮和星星。我不敢在这儿大声说话,恐怕惊动了天上的仙人,全诗语言朴素自然,却十分生动形象。 这里,诗人发挥大胆想象,渲染山寺之奇高,从而将一座几乎不可想象的宏伟建筑展现在我们面前。 五、作业 回家后请你把这首古诗背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也可以把这首诗画成一幅画。 六、板书 夜宿//山寺 [唐]李白 危楼//高/百尺, 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 恐惊//天上/人。 敕勒歌 教学设想: 本篇课文是首民歌,仅仅有27个字,却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壮阔,富饶,幸福安康的草原生活,本课从语言到意境可谓浑然天成,它风格朴素、意蕴真淳,语言浅近明快。所以本课以阅读欣赏为主,以课件为辅助给学生美的的体会进而美的教育。 教学目标: 1读懂诗句,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感受诗中所描绘的景色;学习用动静结合来体现草原美的写法。 3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体会大草原的富饶、广阔和美丽,体会敕勒族幸福安康的美好生活,感受作者那种对大草原那种无比喜悦和热爱之情。 4学生会背诵这首民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上课后,让学生闭上眼睛,创造一个宁静的氛围,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把学生带入一个美丽的梦景。 2利用课件展示课文内容,教师在黑板上板题目:敕勒歌。 二初读全诗,字词释义 1自由读诗歌,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朗读古诗。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读准诗中“见”的音。) 3读后借助课文注释,试着说说诗的大概意思。 4全班齐读古诗。 二、分步解读,把握诗境 1解题意。 读诗题,看注释了解题意。敕勒是一个游牧的民族,生活在现在的山西、内蒙一带。这首诗就是敕勒人所唱的牧歌。 2读通诗句,理解诗意。 ① 读一读,想一想: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 “敕勒川,阴山下。”这一句写了敕勒川的位置。敕勒川,在阴山的脚下? ②“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表现了大草原的什么特点?包含了草原牧民的什么情感? 了解“穹庐”指的是敕勒人生活的毡帐,就是现在的蒙古包。 表现了天高地阔,草原辽阔无边,地之四边与天之四垂相接,天空像巨大的蒙古包。用自己日日相伴的最为亲近的生活居所来比喻,饱含了草原牧民热爱自己的家园的情感。 ③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诗中为什么不写人,而是强调、渲染天地苍茫,上下一片?在这样的背景下,“风吹草低见牛羊”带给你怎样的感觉? 诗中不写人,而是强调、渲染天地苍茫一片,正是要突出表现大草原的这种天地旷远、浩瀚自然的特点。虽然诗中没有写人,但诗中并非无人,风吹草低见牛羊,有牛羊的地方就有人,或者说有一双发现这些牛羊的牧民的眼睛出现在诗里。在这样“天苍苍,野茫茫”的背景下,就可能给我们如下的感觉:(1)油然涌起的生机感、喜悦感;(2)尤感这些生机、活力、生命信息的宝贵;(3)在这样草原辽阔、水草丰美之处的牛羊、牧民的怡然自得,自由自在。 三、再读本诗品悟诗意 1让学生再读课文,由诗入画。 这是一幅图画,远远的是雄伟的阴山,向天空看蓝天白云,美丽的草原无边无际,天地相接,轻风一来,牛壮羊肥,若隐若现,这是多么自然的和谐图呀,我们经常讲,要创造一个和谐的世界,那不正是我们追求的生活吗? 2教师有感情地描述诗境: (课件展示草原风景,教师配乐朗读) “在一望无垠的大草原上,满眼青绿,无边无际地延伸开去,只有那同样辽阔的天宇,如同蒙古包一般从四面低垂下来,罩住浩瀚的草原。在苍苍茫茫的天地之间,风吹拂着丰茂的草原。时而在这里,时而在那里,露出遍地散布的牛群和羊群。” 3.交流:看到这样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 (引导学生体悟诗情,感受草原风光的辽阔壮美,激发学生的向往和热爱之情。) 四、学生背诵本诗。 1给学生读背时间。 2教师利用课件练习,给下列红色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chì lè( ) qióng( )庐 见( )牛羊 天似( ) 笼( )盖 3全班学生齐背本诗。 4观察课件展示风景,配乐背诵。 五、总结 《敕勒歌》把草原的清新、辽阔,把敕勒川所散发的山野草地的特殊气息尽收诗中,宛如一幅草原放牧的美丽画卷,可谓“诗中有画”。它具有北朝民歌所特有的明朗豪爽的风格,境界开阔,音调雄壮,语言直白如画,艺术概括力极强。宋代诗人黄庭坚说这首民歌的作者“仓卒之间,语奇如此,盖率意道事实耳”。这首民歌风格奔放、雄健质朴,寥寥几句就十分生动地勾勒出内蒙古独特的壮丽景色,反映了敕勒族人民的生活,表现了他们对生活、对家乡的热爱。这不正是人们向往的人类生活的天堂。 六、用课件播放《天堂》这首歌,在歌声中结束本课。 板述设计: 敕 勒 歌 (北朝民歌) 草原美景 背景: 阴山下 全景: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特写:风吹草地见牛羊 教学反思: 19.雾在哪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正确认读“淘、藏”等10个生字;正确书写“暗、街”等7个字。正确认读“淘气、无论、岸边”等词语;正确书写“大海、海水、船只”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借助生活经验理解课文;能读好含有多个短语的长句子;能想象雾淘气的样子、读好雾的语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雾的神奇,知道有雾时是怎么样的情景;能用“什么”说话;愿意留心观察自然、观察生活。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书写“躲、失”等字;读好含有多个短语的长句;能想象雾淘气的样子,读好雾的语言;能用“什么”说话。 难点:体会“甚至”在语境中的含义;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有雾的时候是什么情景。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教学设计、多媒体电脑、图片。 教学课时划分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生活导入,结合图片揭示课题。 1、回顾谚语:我们积累过识天气的谚语,能谈谈知道雾的哪些知识?(春雾风,夏雾晴,秋雾阴,冬雾雪。) 2、结合生活经验说说见过的雾是什么样的?(大雾弥漫;远处的景物模糊看不清;只能大约看到建筑物的轮廓;空气很潮湿等。) 3、展示云遮雾绕山的山川、云雾弥漫的树林等图片。(板书课题) 二、读文识字,整体把握。 1、教师示范读,学生听读,并圈画出不懂的字词。 2、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查读课文,指导学生反复练习难度的句子,如第6自然段的长句子“不久……,有限的散步”。 4、借助拼音,自读词语。 (1)第一组:“甚至、消失、藏起”,重点指导正音。 (2)第二组:“桥梁、淘气、岸边、应该”。 重点指导识记:梁——为何有“三点水”有“木”(渗透自理);该——刻、孩(与形近字区别)。 5、默读课文,想一想淘气的雾都把什么藏了起来。 在交流中,引导学生发现获取信息的方法:雾说的几句话,分别说出了他依次藏起的东西。教师出示句式,指导整体把握:雾,是个又淘气有顽皮的孩子,它把……藏了起来。要求学生用连接词把雾藏起了什么说完整。 三、朗读感悟“雾的自言自语” 1、学生自由练读雾说的几句话。 2、教师示范指导,前三句读出淘气的感觉;后两句读出思考后有了新主意的惊喜。 四、指导写字 1、出示“暗淡、消失”两个词语,观察本课要写的“暗、消、失”三个字,分析书写时需要注意什么。 2、动笔临写。 五、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了“雾”,还学了雾的淘气,它藏起了很多东西。 六、作业:背熟生字和词语。 七、板书设计 第十七课 雾在哪里 淘气、顽皮 藏起了 八、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认读词语:躲藏、海岸、淘气、悠闲、应该、甚至、桥梁。 2、雾把整体世界藏起来,世界变成什么样了?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朗读感悟第2~5自然段 1、自由读第2~5自然段,要求学生按照课文内容联练习说话。 出示:淘气的雾把 藏了起来,无论 还是 都 。 2、学习第2自然段,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 教师引读课文,相机指导“无论 还是 都 ”要连读,并适当强调,读出一切都不见了的景象。 3、同桌互读课文第3自然段,边朗读边想象画面。 4、朗读第4、5自然段,指导学生读好顿号的停顿,理解和体会“甚至”的含义。 三、练习说话 1、想象说话:淘气的雾朦朦胧胧,像一层纱笼罩着大地,它还会把什么藏起来?出现什么情况? 2、出示图片,开拓思路:出示云雾弥漫的山川、树林、学校等图片,图片下方辅以句式:雾,是个淘气的孩子,它把 藏了起来,无论 还是 都 。 3、同桌练说,说出景物的特点和情趣。 四、指导写字 1、出示“街、躲、该、散”4个字,学生观察分析,交流书写时需要注意什么。共同点:“街”是左右结构,其他三个都是左右结构,左右部件紧密穿插。 2、学生独立书写,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3、展示评改。 五、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了雾,并且学了雾是个淘气和顽皮的孩子,他会藏起很多东西。这样对于雾有了一定的了解。 六、作业:背熟生字和词语,并且学会复述课文。 七、板书设计 雾在哪里 淘气 顽皮 笼罩山川、树林、学校 八、教学反思 20.风 21.雪孩子 【教材分析】 《雪孩子》是一篇童话,讲述一个雪孩子给小白兔带来快乐,为小白兔解除灾祸,最后自己变成了云朵的故事。课文以连环画的形式出现,将水的变化常识融于故事之中,易于激发兴趣。 本篇首次为不注音的课文,让学生尝试看自己阅读,激发学习语文的成就感。 【学习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瓜、衣、来”3个字。认识1个偏旁“孑”。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懂得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要勇于伸出援助之手。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和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懂得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要勇于伸出援助之手。 【课前准备】 课件;生字词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雪孩子的图片,问:这是什么? 2.板书“雪孩子” ,齐读课题。学习“孩”,认识偏旁“孑”。 3.激趣:这篇课文写了雪孩子的什么事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课文中的生字标出来,拼读几遍。 2.读后,说说你发现了什么?与我们以前学的课文有什么不一样? 3.出示生字新词,自主识字。 注意读准“让、往、烧、知”四个字和多音字“着” 的读音。 4.交流识字方法。说说记住了哪些字,怎么记住的? “起、玩、往、觉、知、化”,都可以利用学过的熟字来识记。其他的字可通过多读,整体识记。 5.指名读课文,说说你读明白了什么?(下雪啦!兔妈妈堆了一个漂亮的雪孩子。可爱的雪孩子陪小白兔玩,给小白兔带来了欢乐。小白兔的家着火了,勇敢的雪孩子从大火中救出了小白兔,自己却化成了一朵白云。) 三、朗读课文,探究感悟 1.看图自读课文:想想每幅图上画了什么?标画课文的自然段。 2. 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生看插图一,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2)你从这段读懂了什么?(雪大) (3)从哪儿能看出雪下得大呢?引导找出“一天一夜、房子上、树上、地上、一片白”等词语。 (4)你能通过读让我们感受雪很大很美吗?自己试读。 (5)指名读。 3.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观看插图二、三,图上画了什么?看出小白兔心情怎样? (2)指导朗读,指读、表演读。 (3)用“漂亮”练习说话。 (4)理解又唱又跳。(表示两个动作同时进行。) 练习:又( )又( )(又唱又跳 又细又长 又说又笑 又大又圆 ) 4.学习第四—七自然段 (1)轻声读课文,思考:小兔玩累了就回家休息了,接着发生了什么事? (2)从哪儿看出雪孩子很着急?指导读句子。 (3)雪孩子不顾自己,飞快冲进火海,此时展现在你眼前的是一个怎样的雪孩子?(体会雪孩子的勇敢) (4)雪孩子救出了小白兔。自己却化了。如果你是小白兔,看这化成水的雪孩子会怎么样?带着这种感受读第七自然段。 5.学习第八自然段。 (1)思考:雪孩子到哪里去了呢?雪孩子是怎样飞上天的? (2)演示:雪融化成水——水变成水蒸气慢慢蒸发——水蒸气在空中集成云。 (3)雪孩子还会回来吗?自由发言。 (4)朗读点拨:读出小白兔难受的心情。 (5)小白兔望着白云会说些什么?你想对雪孩子说什么吗? 四、朗读全文,升华主题 (1)朗读,回答:你喜欢雪孩子吗?为什么? (2)如果遇到别人有困难,我们应该怎么办?(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要勇于伸出援助之手。)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2.将课文中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朗读课文,说说你通过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2.认读生字。 二、指导写字 1.出示“我会写”的字:瓜、衣、来。认读、组词。 2.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 3.示范写,边写边指导。 写好“瓜、衣、来”的关键是撇与捺对称。在学生看范字的基础上,重点指导两个字。 瓜:上撇平短,左撇竖长,与捺对称。 衣:点居中,不与“横”相连。第三笔自“横”中间起笔,向左下撇出。“竖提”从“撇”的中上部起笔,最后“捺”起笔低于长撇并与撇相接,向右伸展与撇对称。 4.念笔画、笔顺。 5.学生描红练习书写,教师个别指导。 三、积累拓展 1.巩固生字 孩(左右 孑) 让(左右 讠) 起(半包围 走) 玩(左右 王) 往(左右 彳) 觉(上下 见) 烧(左右 火) 知(左右 矢) 道(半包围 辶) 化(左右 亻) 2.课后练习:读读说说。 四、布置作业 书写生字。 资料提供者:郑崇波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察看相关的作文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瑞文语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