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网友来稿) |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手机版 | ||||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学会倾听。”本文在对低年级学生进行倾听能力分析的基础上,从两个方面谈了低年级学生倾听习惯的养成:一是教师的以身作则;二是通过奖励和游戏来激起学生的倾听兴趣,从而逐渐养成倾听习惯。同时,又结合语文教学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了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一、优化倾听内容 二、在口语交际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倾听注意力三、在阅读活动中,尝试提高学生的倾听品评力 [关键词]: 低年级 语文教学 倾听能力 教育心理学家对人的一系列交往活动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在人们的各种交往方式中,听占45%,说占30%,读占16%,写占9%。这一连串的数字告诉我们,人有一半的时间在听,听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同时,一个人是否会听还将直接影响其社会交往的能力。而对小学生来说,“听”则显得更为重要了。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不管采用何种学习方式,“会听”都是必要前提。因此,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使学生学会倾听。”这里所指的“倾听”又比前面的“听”要更深一个层次:它不但要求学生“听见”,还要求学生对所听的的内容进行欣赏、理解、批判等处理。那么,在一年级开始实施新课程后,到底应该怎样帮助学生学会倾听呢?本文试从小学语文这门学科,阐述低年级学生培养倾听能力的教学策略及一些具体的做法。 一、 低年级学生的倾听能力 1、什么是倾听能力 倾听能力是指听者理解言者口语表达的信息和能在头脑中将语言转换成意义的能力。倾听能力的构成是:专注的倾听习惯;倾听过程中的注意分配能力;对倾听内容的辨析能力;在各种倾听环境中排除外界干扰的能力。具体说来,倾听者必须听得准,理解快,记得清,并具有较强的倾听品评力和组合力。 2、低年级学生倾听能力的缺陷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如今低年级的学生的确不可小看:其一,识字能力强。这归功于学前教育,学生在上小学之前,多的已认识四、五百字,最少的也能认一百来个字。其二,口头表达能力强。虽然地处农村,但很多家长从孩子刚出生就和他说普通话,因此,方言对孩子口头表达能力的影响小了。此外,电视对孩子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很有好处,许多孩子从电视里学会了使用各种句式,学会了很多词语和成语的用法。然而,学生的倾听能力却存在着较大的缺陷: (1) 不爱听 学生们都是家中的“小太阳”,一家人都围着他转,所以孩处处以自我为中心是必然的。他们喜欢表现自己,唱歌、跳舞、讲故事,样样都行。但他们不喜欢听别人说话,在别人才刚开始说话时,他们就喜欢迫不及待的插嘴进来。 (2) “假”听 很多学生在课堂上都会努力表现出自己是在认真倾听的:双手平放在课桌上,身子挺得笔直,眼睛盯着教师或黑版一动也不动。其实,这就是“假”听,因为学生如果真的在认真倾听,就不可能会有时间去注意手应该怎么放,身子应该怎么样。学生之所以要“假”听是为了引起老师的注意,渴望得到老师的肯定、表扬。 (3) 遗忘快 一位美术老师曾做过一个试验:要求全班小朋友都把材料带齐了,才开始上手工课。结果,第二次上美术课时有1/3的学生带了材料,第三次上时有2/3的学生带了,可是一直到第五次,还是有三个同学给忘了。其实这是很自然的现象,因为儿童的记忆力虽然很强,但他们的遗忘率也是很高的,大人们常说孩子“左耳进,右耳出”说的也就是这点。 二、 低年级学生倾听习惯的养成 1、教师要以身作则 优秀的教师无一例外都是耐心的倾听者。教师有效地倾听,可以帮助学生倾诉自己的感受,使学生得到表达的机会,享受表达的愉悦。教师有效地倾听,能让学生觉得自己得到了老师的器重、认可和尊重,能激起学生的发言欲望,提高发言质量。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这种认真倾听学生说话的习惯,给学生养成倾听习惯,树立了可感的榜样。 2、激发倾听兴趣 兴趣永远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但倾听对于好动、活泼的儿童来说无疑是无趣的。但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就是要想方设法从这种无趣中寻找和创造乐趣。而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奖励和游戏最能够引起他们的兴趣。 (1)奖励倾听 在给学生们上的第一堂语文课上,我“一不小心”说错了一个词,坐在第二排的一个女孩又轻又急切地说“老师错了!”正是这句话给了我一个良好的机会。当我把一颗鲜红的五角星贴在她的额头时,全班同学都表现出无比的惊讶和羡慕。于是,我告诉这群孩子:倾听是最好的学习方式之一。我把一个大大的“听”字写在了黑板上,学生们惊叹“好大的听字!”是的,我要把这个大大的“听”字写进孩子们的心中。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从不停止对学生倾听的奖励。同时,奖励要注意及时性、公正性和频繁性,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促成学生倾听习惯的养成,才能保证学生倾听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2)让学生在游戏中倾听 儿童的生活离不开游戏,倾听虽然是枯燥的,但只要加入那么一点游戏的成分,学生的兴趣就骤然而起了。例如“猫捉老鼠”——就是让学生从老师所读的一些词语中找出一个不同类的。因为有了这个好听的名字,学生们听起来就特别来劲。再如“小小邮递员”——每隔五米站一个同学,教师对第一个同学说一句话,然后由他依次传给最后一个同学,最后一个同学再将这句话说给老师听,如果没有说错,可以获得“小小邮递员”的奖章。总之,只要教师做一个有心人,一定能找出许多引起学生倾听兴趣的方法。 三、结合语文教学,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倾听能力 1、优化倾听内容 生活中,人们都很喜欢音乐,但如果磁带被卡了,还有谁愿意去听?同样的道理,在语文教学中,要想让学生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就应该提供给学生良好的倾听内容。 (1)优化教师讲课 语文课堂,与“听”密切相关,教师的讲课是否精彩,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倾听兴趣。因此,教师的教学语言应该具备:趣味性;学生听的注意力的集中取决于个人的愿望和兴趣,教师要以有趣的内容、新颖的形式去吸引学生。条理性;教师要精讲精练,突出字、词、句等重点内容,注意传达的信息要适度,让学生听出主题,减少无用信息的干扰。教师讲课、安排活动要有逻辑性,让学生能推测出你的下文。教师要善于发挥自己的声音优势,对于不同的教学环节,我们可以根据语速、声高的不同来加以区别。现实性。低年级的学生只有通过想象,才能对倾听的内容有生动的理解、深刻的感染和创造的乐趣。而这种想象必须有他们亲身经历的某种生活作直接依据。因而教师在语文课上创设情境、铺垫设问等等都要尽可能接近学生熟悉的或向往的现实生活。 (2)优化学生发言 在动态、合作的语文课堂中,学生们倾听的最多的还是同学的发言,为了保持学生的倾听耐性,教师应当提醒学生做到:在老师没有点到自己发言时,不及急躁,耐心听别人发言。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发言也要适当处理。 第一、指名发言的技巧 课堂上,一双双高举的小手是急切的,教师只能有所选择的叫几个同学发言。虽然指名具有很强的随机性,但也有一定的学问。例如,在一年级语文教学中,指名学生读新课文,就可以先让朗读能力强的学生读一读,这样既可以让倾听者感受语言美,又可以让那些朗读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多一点学习的机会。 第二、教师适当协助发言 低年级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不是很强,在发言时经常会无法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时候,其他在听的学生因为听不懂,也就听不住了。教师应该及时通过提醒、诱导来协助学生发言,这样既可以帮助发言者树立自信,又可以重新吸引倾听者的注意力。 2、在口语交际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倾听注意力 事实上,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全神贯注、聚精会神是不可能的。现代心理学已证实,即使是同一个人,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下,其注意力保持的时间长短及注意点分布情况也不同。1、采用适合学生口味的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倾听注意力。口语交际的活动形式、活动程序不当会影响学生的倾听。如口语交际课《春天的画》,有位教师让学生带着自己喜欢的画进课堂。整节课都是设置了许多表面看来丰富多彩的活动,但更多的学生在同学发言时或播放课件时,没能认真倾听、观看,而是在小组里悄悄地讨论起自己带来的画,有的甚至悄悄地画了起来!学生等不及最后一环节——欣赏画。这节课教师显然没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心理需求设计恰当的活动程序,使原本可以提高学生交际兴趣的画成为活动的干扰源。同样一节课,另外一位教师是这样做的:课一开始,教师就让学生拿出带来的画,在小组里边欣赏边讨论。而后,组织学生放好画,在班上交流:你刚才做了什么?谈了什么?怎么谈的?学生从画的内容、颜色、风格谈到画名的来历等。纵观这节课,教师只设计了两个活动环节,但却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包括发言、倾听与应对)。让学生在活动中产生了积极的情绪体验,从而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在愉悦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提高口语交际水平。2、使教学内容贴近生活,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丰富的日常生活是孩子们永恒的话题,教师应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拓展时空,再现多彩生活的一时、一事、一物……让孩子们触发灵感,激发兴趣。我在上《打电话》一课时,有意设置了这样几个情节:①放学时,要下大雨了,我回不了家……②因为天气变化,学校临时通知明天的春游改期进行,可是我们的主老师开会去了……③爷爷生病了。一大早我们全家都赶到了爷爷家,还没来得及请假……④下午排练节目去了,我不知道今天的作业是什么……遇到这些情况该怎么办呢?教师让学生扮演角色“打电话”。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再稍作引导:如果对方不在家呢?给家长和老师打电话与给同学打电话有什么不同?这样,借助生活,引发话题,循序渐进,点拨引导,不仅培养了学生口语交际的文明行为和习惯,而且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3、让学生动手操作,把自主探索的权利还给学生如《我会拼图》一课,学生拼什么图,教师不要划框框,而要启发、鼓励学生用这些大小不一的纸片拼出一个个充满童趣、想象、与众不同的图案。有一个学生拼出的小狗,头上多了一个半圆,同学们看了都莫名其妙。在交际时,有的同学就向他质疑。他说:“我拼的是小狗。因为小狗的头痒了,它用脚去抓痒。小狗头上多的那个半圆是小狗的脚。”同学们听了都恍然大悟。这位同学的想象多么新奇,多么合理啊!学生动手操作,亲身经历学习的过程,不但可以充分展示每个人的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愉悦感,而且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而持久。通过本次实践活动,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而持久。 3、在阅读活动中,尝试提高学生的倾听品评力 倾听品评能力是指倾听者对倾听内容进行欣赏、理解、判断、创新等处理,从而形成自己的看法和结论的能力。只有提高学生的倾听品评力,学生的倾听能力才能从本质上得到提高。 (1) 朗读评价——让学生在倾听中欣赏:要想把一篇课文读好,并不是一件那么容易的事,教师中又有几个能把课文读得无可挑剔的。所以教师决不要过高要求于低年级的孩子。在引导学生进行朗读评价时,应当更偏重于欣赏:你觉得他那里比你读得好?你还想他再读哪一句给你听听?当然,也应该适当提一点建议:读得够不够流利?有没有多字、漏字?等等…… (2) 热点讨论——让学生在倾听中理解、判断:新课程的语文教材充满着童趣,因此孩子们容易产生一些有趣的争论。例如,在教学《比尾巴》一课时,一个学生说:小动物的尾巴真好!人怎么没有尾巴呢?于是,我就让学生自由讨论,有的学生说“人是有猴子变来的,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没尾巴了。”有的说“人要是有尾巴,我就用尾巴挂在树上荡秋千”“小朋友要是有尾巴就更容易摔交了!”我听了并没有发表任何意见,只夸他们说得好。其实,只要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他就一定会认真去倾听和思考,并能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 (3) 续编课文——让学生在倾听中创新:低年级学生的想象能力是非常丰富的.许多课文也都给孩子留下了想象的空间。例如《四季》这一课,就可以让学生续编课文:( ),他对( )说“我是( )”。又如《平平搭积木》这课,可以让学生这样续编课文:平平搭了( )间房,一间给( )住,一间给( )住……值得注意的是,一定要让学生把续编的课文读给同学听,因为其他同学往往会在倾听的过程中得到启发,从而达到创新。 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是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学生学会倾听。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每一个教师都应该为这个目的去思考、去实践、去探索。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学会倾听。”本文在对低年级学生进行倾听能力分析的基础上,从两个方面谈了低年级学生倾听习惯的养成:一是教师的以身作则;二是通过奖励和游戏来激起学生的倾听兴趣,从而逐渐养成倾听习惯。同时,又结合语文教学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了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一、优化倾听内容 二、在口语交际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倾听注意力三、在阅读活动中,尝试提高学生的倾听品评力 [关键词]: 低年级 语文教学 倾听能力 教育心理学家对人的一系列交往活动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在人们的各种交往方式中,听占45%,说占30%,读占16%,写占9%。这一连串的数字告诉我们,人有一半的时间在听,听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同时,一个人是否会听还将直接影响其社会交往的能力。而对小学生来说,“听”则显得更为重要了。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不管采用何种学习方式,“会听”都是必要前提。因此,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使学生学会倾听。”这里所指的“倾听”又比前面的“听”要更深一个层次:它不但要求学生“听见”,还要求学生对所听的的内容进行欣赏、理解、批判等处理。那么,在一年级开始实施新课程后,到底应该怎样帮助学生学会倾听呢?本文试从小学语文这门学科,阐述低年级学生培养倾听能力的教学策略及一些具体的做法。 一、 低年级学生的倾听能力 1、什么是倾听能力 倾听能力是指听者理解言者口语表达的信息和能在头脑中将语言转换成意义的能力。倾听能力的构成是:专注的倾听习惯;倾听过程中的注意分配能力;对倾听内容的辨析能力;在各种倾听环境中排除外界干扰的能力。具体说来,倾听者必须听得准,理解快,记得清,并具有较强的倾听品评力和组合力。 2、低年级学生倾听能力的缺陷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如今低年级的学生的确不可小看:其一,识字能力强。这归功于学前教育,学生在上小学之前,多的已认识四、五百字,最少的也能认一百来个字。其二,口头表达能力强。虽然地处农村,但很多家长从孩子刚出生就和他说普通话,因此,方言对孩子口头表达能力的影响小了。此外,电视对孩子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很有好处,许多孩子从电视里学会了使用各种句式,学会了很多词语和成语的用法。然而,学生的倾听能力却存在着较大的缺陷: (1) 不爱听 学生们都是家中的“小太阳”,一家人都围着他转,所以孩处处以自我为中心是必然的。他们喜欢表现自己,唱歌、跳舞、讲故事,样样都行。但他们不喜欢听别人说话,在别人才刚开始说话时,他们就喜欢迫不及待的插嘴进来。 (2) “假”听 很多学生在课堂上都会努力表现出自己是在认真倾听的:双手平放在课桌上,身子挺得笔直,眼睛盯着教师或黑版一动也不动。其实,这就是“假”听,因为学生如果真的在认真倾听,就不可能会有时间去注意手应该怎么放,身子应该怎么样。学生之所以要“假”听是为了引起老师的注意,渴望得到老师的肯定、表扬。 (3) 遗忘快 一位美术老师曾做过一个试验:要求全班小朋友都把材料带齐了,才开始上手工课。结果,第二次上美术课时有1/3的学生带了材料,第三次上时有2/3的学生带了,可是一直到第五次,还是有三个同学给忘了。其实这是很自然的现象,因为儿童的记忆力虽然很强,但他们的遗忘率也是很高的,大人们常说孩子“左耳进,右耳出”说的也就是这点。 二、 低年级学生倾听习惯的养成 1、教师要以身作则 优秀的教师无一例外都是耐心的倾听者。教师有效地倾听,可以帮助学生倾诉自己的感受,使学生得到表达的机会,享受表达的愉悦。教师有效地倾听,能让学生觉得自己得到了老师的器重、认可和尊重,能激起学生的发言欲望,提高发言质量。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这种认真倾听学生说话的习惯,给学生养成倾听习惯,树立了可感的榜样。 2、激发倾听兴趣 兴趣永远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但倾听对于好动、活泼的儿童来说无疑是无趣的。但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就是要想方设法从这种无趣中寻找和创造乐趣。而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奖励和游戏最能够引起他们的兴趣。 (1)奖励倾听 在给学生们上的第一堂语文课上,我“一不小心”说错了一个词,坐在第二排的一个女孩又轻又急切地说“老师错了!”正是这句话给了我一个良好的机会。当我把一颗鲜红的五角星贴在她的额头时,全班同学都表现出无比的惊讶和羡慕。于是,我告诉这群孩子:倾听是最好的学习方式之一。我把一个大大的“听”字写在了黑板上,学生们惊叹“好大的听字!”是的,我要把这个大大的“听”字写进孩子们的心中。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从不停止对学生倾听的奖励。同时,奖励要注意及时性、公正性和频繁性,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促成学生倾听习惯的养成,才能保证学生倾听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2)让学生在游戏中倾听 儿童的生活离不开游戏,倾听虽然是枯燥的,但只要加入那么一点游戏的成分,学生的兴趣就骤然而起了。例如“猫捉老鼠”——就是让学生从老师所读的一些词语中找出一个不同类的。因为有了这个好听的名字,学生们听起来就特别来劲。再如“小小邮递员”——每隔五米站一个同学,教师对第一个同学说一句话,然后由他依次传给最后一个同学,最后一个同学再将这句话说给老师听,如果没有说错,可以获得“小小邮递员”的奖章。总之,只要教师做一个有心人,一定能找出许多引起学生倾听兴趣的方法。 三、结合语文教学,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倾听能力 1、优化倾听内容 生活中,人们都很喜欢音乐,但如果磁带被卡了,还有谁愿意去听?同样的道理,在语文教学中,要想让学生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就应该提供给学生良好的倾听内容。 (1)优化教师讲课 语文课堂,与“听”密切相关,教师的讲课是否精彩,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倾听兴趣。因此,教师的教学语言应该具备:趣味性;学生听的注意力的集中取决于个人的愿望和兴趣,教师要以有趣的内容、新颖的形式去吸引学生。条理性;教师要精讲精练,突出字、词、句等重点内容,注意传达的信息要适度,让学生听出主题,减少无用信息的干扰。教师讲课、安排活动要有逻辑性,让学生能推测出你的下文。教师要善于发挥自己的声音优势,对于不同的教学环节,我们可以根据语速、声高的不同来加以区别。现实性。低年级的学生只有通过想象,才能对倾听的内容有生动的理解、深刻的感染和创造的乐趣。而这种想象必须有他们亲身经历的某种生活作直接依据。因而教师在语文课上创设情境、铺垫设问等等都要尽可能接近学生熟悉的或向往的现实生活。 (2)优化学生发言 在动态、合作的语文课堂中,学生们倾听的最多的还是同学的发言,为了保持学生的倾听耐性,教师应当提醒学生做到:在老师没有点到自己发言时,不及急躁,耐心听别人发言。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发言也要适当处理。 第一、指名发言的技巧 课堂上,一双双高举的小手是急切的,教师只能有所选择的叫几个同学发言。虽然指名具有很强的随机性,但也有一定的学问。例如,在一年级语文教学中,指名学生读新课文,就可以先让朗读能力强的学生读一读,这样既可以让倾听者感受语言美,又可以让那些朗读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多一点学习的机会。 第二、教师适当协助发言 低年级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不是很强,在发言时经常会无法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时候,其他在听的学生因为听不懂,也就听不住了。教师应该及时通过提醒、诱导来协助学生发言,这样既可以帮助发言者树立自信,又可以重新吸引倾听者的注意力。 2、在口语交际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倾听注意力 事实上,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全神贯注、聚精会神是不可能的。现代心理学已证实,即使是同一个人,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下,其注意力保持的时间长短及注意点分布情况也不同。1、采用适合学生口味的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倾听注意力。口语交际的活动形式、活动程序不当会影响学生的倾听。如口语交际课《春天的画》,有位教师让学生带着自己喜欢的画进课堂。整节课都是设置了许多表面看来丰富多彩的活动,但更多的学生在同学发言时或播放课件时,没能认真倾听、观看,而是在小组里悄悄地讨论起自己带来的画,有的甚至悄悄地画了起来!学生等不及最后一环节——欣赏画。这节课教师显然没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心理需求设计恰当的活动程序,使原本可以提高学生交际兴趣的画成为活动的干扰源。同样一节课,另外一位教师是这样做的:课一开始,教师就让学生拿出带来的画,在小组里边欣赏边讨论。而后,组织学生放好画,在班上交流:你刚才做了什么?谈了什么?怎么谈的?学生从画的内容、颜色、风格谈到画名的来历等。纵观这节课,教师只设计了两个活动环节,但却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包括发言、倾听与应对)。让学生在活动中产生了积极的情绪体验,从而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在愉悦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提高口语交际水平。2、使教学内容贴近生活,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丰富的日常生活是孩子们永恒的话题,教师应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拓展时空,再现多彩生活的一时、一事、一物……让孩子们触发灵感,激发兴趣。我在上《打电话》一课时,有意设置了这样几个情节:①放学时,要下大雨了,我回不了家……②因为天气变化,学校临时通知明天的春游改期进行,可是我们的主老师开会去了……③爷爷生病了。一大早我们全家都赶到了爷爷家,还没来得及请假……④下午排练节目去了,我不知道今天的作业是什么……遇到这些情况该怎么办呢?教师让学生扮演角色“打电话”。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再稍作引导:如果对方不在家呢?给家长和老师打电话与给同学打电话有什么不同?这样,借助生活,引发话题,循序渐进,点拨引导,不仅培养了学生口语交际的文明行为和习惯,而且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3、让学生动手操作,把自主探索的权利还给学生如《我会拼图》一课,学生拼什么图,教师不要划框框,而要启发、鼓励学生用这些大小不一的纸片拼出一个个充满童趣、想象、与众不同的图案。有一个学生拼出的小狗,头上多了一个半圆,同学们看了都莫名其妙。在交际时,有的同学就向他质疑。他说:“我拼的是小狗。因为小狗的头痒了,它用脚去抓痒。小狗头上多的那个半圆是小狗的脚。”同学们听了都恍然大悟。这位同学的想象多么新奇,多么合理啊!学生动手操作,亲身经历学习的过程,不但可以充分展示每个人的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愉悦感,而且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而持久。通过本次实践活动,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而持久。 3、在阅读活动中,尝试提高学生的倾听品评力 倾听品评能力是指倾听者对倾听内容进行欣赏、理解、判断、创新等处理,从而形成自己的看法和结论的能力。只有提高学生的倾听品评力,学生的倾听能力才能从本质上得到提高。 (1) 朗读评价——让学生在倾听中欣赏:要想把一篇课文读好,并不是一件那么容易的事,教师中又有几个能把课文读得无可挑剔的。所以教师决不要过高要求于低年级的孩子。在引导学生进行朗读评价时,应当更偏重于欣赏:你觉得他那里比你读得好?你还想他再读哪一句给你听听?当然,也应该适当提一点建议:读得够不够流利?有没有多字、漏字?等等…… (2) 热点讨论——让学生在倾听中理解、判断:新课程的语文教材充满着童趣,因此孩子们容易产生一些有趣的争论。例如,在教学《比尾巴》一课时,一个学生说:小动物的尾巴真好!人怎么没有尾巴呢?于是,我就让学生自由讨论,有的学生说“人是有猴子变来的,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没尾巴了。”有的说“人要是有尾巴,我就用尾巴挂在树上荡秋千”“小朋友要是有尾巴就更容易摔交了!”我听了并没有发表任何意见,只夸他们说得好。其实,只要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他就一定会认真去倾听和思考,并能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 (3) 续编课文——让学生在倾听中创新:低年级学生的想象能力是非常丰富的.许多课文也都给孩子留下了想象的空间。例如《四季》这一课,就可以让学生续编课文:( ),他对( )说“我是( )”。又如《平平搭积木》这课,可以让学生这样续编课文:平平搭了( )间房,一间给( )住,一间给( )住……值得注意的是,一定要让学生把续编的课文读给同学听,因为其他同学往往会在倾听的过程中得到启发,从而达到创新。 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是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学生学会倾听。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每一个教师都应该为这个目的去思考、去实践、去探索。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学会倾听。”本文在对低年级学生进行倾听能力分析的基础上,从两个方面谈了低年级学生倾听习惯的养成:一是教师的以身作则;二是通过奖励和游戏来激起学生的倾听兴趣,从而逐渐养成倾听习惯。同时,又结合语文教学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了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一、优化倾听内容 二、在口语交际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倾听注意力三、在阅读活动中,尝试提高学生的倾听品评力 [关键词]: 低年级 语文教学 倾听能力 教育心理学家对人的一系列交往活动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在人们的各种交往方式中,听占45%,说占30%,读占16%,写占9%。这一连串的数字告诉我们,人有一半的时间在听,听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同时,一个人是否会听还将直接影响其社会交往的能力。而对小学生来说,“听”则显得更为重要了。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不管采用何种学习方式,“会听”都是必要前提。因此,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使学生学会倾听。”这里所指的“倾听”又比前面的“听”要更深一个层次:它不但要求学生“听见”,还要求学生对所听的的内容进行欣赏、理解、批判等处理。那么,在一年级开始实施新课程后,到底应该怎样帮助学生学会倾听呢?本文试从小学语文这门学科,阐述低年级学生培养倾听能力的教学策略及一些具体的做法。 一、 低年级学生的倾听能力 1、什么是倾听能力 倾听能力是指听者理解言者口语表达的信息和能在头脑中将语言转换成意义的能力。倾听能力的构成是:专注的倾听习惯;倾听过程中的注意分配能力;对倾听内容的辨析能力;在各种倾听环境中排除外界干扰的能力。具体说来,倾听者必须听得准,理解快,记得清,并具有较强的倾听品评力和组合力。 2、低年级学生倾听能力的缺陷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如今低年级的学生的确不可小看:其一,识字能力强。这归功于学前教育,学生在上小学之前,多的已认识四、五百字,最少的也能认一百来个字。其二,口头表达能力强。虽然地处农村,但很多家长从孩子刚出生就和他说普通话,因此,方言对孩子口头表达能力的影响小了。此外,电视对孩子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很有好处,许多孩子从电视里学会了使用各种句式,学会了很多词语和成语的用法。然而,学生的倾听能力却存在着较大的缺陷: (1) 不爱听 学生们都是家中的“小太阳”,一家人都围着他转,所以孩处处以自我为中心是必然的。他们喜欢表现自己,唱歌、跳舞、讲故事,样样都行。但他们不喜欢听别人说话,在别人才刚开始说话时,他们就喜欢迫不及待的插嘴进来。 (2) “假”听 很多学生在课堂上都会努力表现出自己是在认真倾听的:双手平放在课桌上,身子挺得笔直,眼睛盯着教师或黑版一动也不动。其实,这就是“假”听,因为学生如果真的在认真倾听,就不可能会有时间去注意手应该怎么放,身子应该怎么样。学生之所以要“假”听是为了引起老师的注意,渴望得到老师的肯定、表扬。 (3) 遗忘快 一位美术老师曾做过一个试验:要求全班小朋友都把材料带齐了,才开始上手工课。结果,第二次上美术课时有1/3的学生带了材料,第三次上时有2/3的学生带了,可是一直到第五次,还是有三个同学给忘了。其实这是很自然的现象,因为儿童的记忆力虽然很强,但他们的遗忘率也是很高的,大人们常说孩子“左耳进,右耳出”说的也就是这点。 二、 低年级学生倾听习惯的养成 1、教师要以身作则 优秀的教师无一例外都是耐心的倾听者。教师有效地倾听,可以帮助学生倾诉自己的感受,使学生得到表达的机会,享受表达的愉悦。教师有效地倾听,能让学生觉得自己得到了老师的器重、认可和尊重,能激起学生的发言欲望,提高发言质量。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这种认真倾听学生说话的习惯,给学生养成倾听习惯,树立了可感的榜样。 2、激发倾听兴趣 兴趣永远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但倾听对于好动、活泼的儿童来说无疑是无趣的。但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就是要想方设法从这种无趣中寻找和创造乐趣。而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奖励和游戏最能够引起他们的兴趣。 (1)奖励倾听 在给学生们上的第一堂语文课上,我“一不小心”说错了一个词,坐在第二排的一个女孩又轻又急切地说“老师错了!”正是这句话给了我一个良好的机会。当我把一颗鲜红的五角星贴在她的额头时,全班同学都表现出无比的惊讶和羡慕。于是,我告诉这群孩子:倾听是最好的学习方式之一。我把一个大大的“听”字写在了黑板上,学生们惊叹“好大的听字!”是的,我要把这个大大的“听”字写进孩子们的心中。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从不停止对学生倾听的奖励。同时,奖励要注意及时性、公正性和频繁性,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促成学生倾听习惯的养成,才能保证学生倾听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2)让学生在游戏中倾听 儿童的生活离不开游戏,倾听虽然是枯燥的,但只要加入那么一点游戏的成分,学生的兴趣就骤然而起了。例如“猫捉老鼠”——就是让学生从老师所读的一些词语中找出一个不同类的。因为有了这个好听的名字,学生们听起来就特别来劲。再如“小小邮递员”——每隔五米站一个同学,教师对第一个同学说一句话,然后由他依次传给最后一个同学,最后一个同学再将这句话说给老师听,如果没有说错,可以获得“小小邮递员”的奖章。总之,只要教师做一个有心人,一定能找出许多引起学生倾听兴趣的方法。 三、结合语文教学,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倾听能力 1、优化倾听内容 生活中,人们都很喜欢音乐,但如果磁带被卡了,还有谁愿意去听?同样的道理,在语文教学中,要想让学生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就应该提供给学生良好的倾听内容。 (1)优化教师讲课 语文课堂,与“听”密切相关,教师的讲课是否精彩,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倾听兴趣。因此,教师的教学语言应该具备:趣味性;学生听的注意力的集中取决于个人的愿望和兴趣,教师要以有趣的内容、新颖的形式去吸引学生。条理性;教师要精讲精练,突出字、词、句等重点内容,注意传达的信息要适度,让学生听出主题,减少无用信息的干扰。教师讲课、安排活动要有逻辑性,让学生能推测出你的下文。教师要善于发挥自己的声音优势,对于不同的教学环节,我们可以根据语速、声高的不同来加以区别。现实性。低年级的学生只有通过想象,才能对倾听的内容有生动的理解、深刻的感染和创造的乐趣。而这种想象必须有他们亲身经历的某种生活作直接依据。因而教师在语文课上创设情境、铺垫设问等等都要尽可能接近学生熟悉的或向往的现实生活。 (2)优化学生发言 在动态、合作的语文课堂中,学生们倾听的最多的还是同学的发言,为了保持学生的倾听耐性,教师应当提醒学生做到:在老师没有点到自己发言时,不及急躁,耐心听别人发言。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发言也要适当处理。 第一、指名发言的技巧 课堂上,一双双高举的小手是急切的,教师只能有所选择的叫几个同学发言。虽然指名具有很强的随机性,但也有一定的学问。例如,在一年级语文教学中,指名学生读新课文,就可以先让朗读能力强的学生读一读,这样既可以让倾听者感受语言美,又可以让那些朗读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多一点学习的机会。 第二、教师适当协助发言 低年级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不是很强,在发言时经常会无法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时候,其他在听的学生因为听不懂,也就听不住了。教师应该及时通过提醒、诱导来协助学生发言,这样既可以帮助发言者树立自信,又可以重新吸引倾听者的注意力。 2、在口语交际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倾听注意力 事实上,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全神贯注、聚精会神是不可能的。现代心理学已证实,即使是同一个人,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下,其注意力保持的时间长短及注意点分布情况也不同。1、采用适合学生口味的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倾听注意力。口语交际的活动形式、活动程序不当会影响学生的倾听。如口语交际课《春天的画》,有位教师让学生带着自己喜欢的画进课堂。整节课都是设置了许多表面看来丰富多彩的活动,但更多的学生在同学发言时或播放课件时,没能认真倾听、观看,而是在小组里悄悄地讨论起自己带来的画,有的甚至悄悄地画了起来!学生等不及最后一环节——欣赏画。这节课教师显然没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心理需求设计恰当的活动程序,使原本可以提高学生交际兴趣的画成为活动的干扰源。同样一节课,另外一位教师是这样做的:课一开始,教师就让学生拿出带来的画,在小组里边欣赏边讨论。而后,组织学生放好画,在班上交流:你刚才做了什么?谈了什么?怎么谈的?学生从画的内容、颜色、风格谈到画名的来历等。纵观这节课,教师只设计了两个活动环节,但却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包括发言、倾听与应对)。让学生在活动中产生了积极的情绪体验,从而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在愉悦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提高口语交际水平。2、使教学内容贴近生活,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丰富的日常生活是孩子们永恒的话题,教师应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拓展时空,再现多彩生活的一时、一事、一物……让孩子们触发灵感,激发兴趣。我在上《打电话》一课时,有意设置了这样几个情节:①放学时,要下大雨了,我回不了家……②因为天气变化,学校临时通知明天的春游改期进行,可是我们的主老师开会去了……③爷爷生病了。一大早我们全家都赶到了爷爷家,还没来得及请假……④下午排练节目去了,我不知道今天的作业是什么……遇到这些情况该怎么办呢?教师让学生扮演角色“打电话”。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再稍作引导:如果对方不在家呢?给家长和老师打电话与给同学打电话有什么不同?这样,借助生活,引发话题,循序渐进,点拨引导,不仅培养了学生口语交际的文明行为和习惯,而且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3、让学生动手操作,把自主探索的权利还给学生如《我会拼图》一课,学生拼什么图,教师不要划框框,而要启发、鼓励学生用这些大小不一的纸片拼出一个个充满童趣、想象、与众不同的图案。有一个学生拼出的小狗,头上多了一个半圆,同学们看了都莫名其妙。在交际时,有的同学就向他质疑。他说:“我拼的是小狗。因为小狗的头痒了,它用脚去抓痒。小狗头上多的那个半圆是小狗的脚。”同学们听了都恍然大悟。这位同学的想象多么新奇,多么合理啊!学生动手操作,亲身经历学习的过程,不但可以充分展示每个人的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愉悦感,而且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而持久。通过本次实践活动,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而持久。 3、在阅读活动中,尝试提高学生的倾听品评力 倾听品评能力是指倾听者对倾听内容进行欣赏、理解、判断、创新等处理,从而形成自己的看法和结论的能力。只有提高学生的倾听品评力,学生的倾听能力才能从本质上得到提高。 (1) 朗读评价——让学生在倾听中欣赏:要想把一篇课文读好,并不是一件那么容易的事,教师中又有几个能把课文读得无可挑剔的。所以教师决不要过高要求于低年级的孩子。在引导学生进行朗读评价时,应当更偏重于欣赏:你觉得他那里比你读得好?你还想他再读哪一句给你听听?当然,也应该适当提一点建议:读得够不够流利?有没有多字、漏字?等等…… (2) 热点讨论——让学生在倾听中理解、判断:新课程的语文教材充满着童趣,因此孩子们容易产生一些有趣的争论。例如,在教学《比尾巴》一课时,一个学生说:小动物的尾巴真好!人怎么没有尾巴呢?于是,我就让学生自由讨论,有的学生说“人是有猴子变来的,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没尾巴了。”有的说“人要是有尾巴,我就用尾巴挂在树上荡秋千”“小朋友要是有尾巴就更容易摔交了!”我听了并没有发表任何意见,只夸他们说得好。其实,只要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他就一定会认真去倾听和思考,并能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 (3) 续编课文——让学生在倾听中创新:低年级学生的想象能力是非常丰富的.许多课文也都给孩子留下了想象的空间。例如《四季》这一课,就可以让学生续编课文:( ),他对( )说“我是( )”。又如《平平搭积木》这课,可以让学生这样续编课文:平平搭了( )间房,一间给( )住,一间给( )住……值得注意的是,一定要让学生把续编的课文读给同学听,因为其他同学往往会在倾听的过程中得到启发,从而达到创新。 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是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学生学会倾听。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每一个教师都应该为这个目的去思考、去实践、去探索。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学会倾听。”本文在对低年级学生进行倾听能力分析的基础上,从两个方面谈了低年级学生倾听习惯的养成:一是教师的以身作则;二是通过奖励和游戏来激起学生的倾听兴趣,从而逐渐养成倾听习惯。同时,又结合语文教学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了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一、优化倾听内容 二、在口语交际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倾听注意力三、在阅读活动中,尝试提高学生的倾听品评力 [关键词]: 低年级 语文教学 倾听能力 教育心理学家对人的一系列交往活动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在人们的各种交往方式中,听占45%,说占30%,读占16%,写占9%。这一连串的数字告诉我们,人有一半的时间在听,听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同时,一个人是否会听还将直接影响其社会交往的能力。而对小学生来说,“听”则显得更为重要了。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不管采用何种学习方式,“会听”都是必要前提。因此,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使学生学会倾听。”这里所指的“倾听”又比前面的“听”要更深一个层次:它不但要求学生“听见”,还要求学生对所听的的内容进行欣赏、理解、批判等处理。那么,在一年级开始实施新课程后,到底应该怎样帮助学生学会倾听呢?本文试从小学语文这门学科,阐述低年级学生培养倾听能力的教学策略及一些具体的做法。 一、 低年级学生的倾听能力 1、什么是倾听能力 倾听能力是指听者理解言者口语表达的信息和能在头脑中将语言转换成意义的能力。倾听能力的构成是:专注的倾听习惯;倾听过程中的注意分配能力;对倾听内容的辨析能力;在各种倾听环境中排除外界干扰的能力。具体说来,倾听者必须听得准,理解快,记得清,并具有较强的倾听品评力和组合力。 2、低年级学生倾听能力的缺陷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如今低年级的学生的确不可小看:其一,识字能力强。这归功于学前教育,学生在上小学之前,多的已认识四、五百字,最少的也能认一百来个字。其二,口头表达能力强。虽然地处农村,但很多家长从孩子刚出生就和他说普通话,因此,方言对孩子口头表达能力的影响小了。此外,电视对孩子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很有好处,许多孩子从电视里学会了使用各种句式,学会了很多词语和成语的用法。然而,学生的倾听能力却存在着较大的缺陷: (1) 不爱听 学生们都是家中的“小太阳”,一家人都围着他转,所以孩处处以自我为中心是必然的。他们喜欢表现自己,唱歌、跳舞、讲故事,样样都行。但他们不喜欢听别人说话,在别人才刚开始说话时,他们就喜欢迫不及待的插嘴进来。 (2) “假”听 很多学生在课堂上都会努力表现出自己是在认真倾听的:双手平放在课桌上,身子挺得笔直,眼睛盯着教师或黑版一动也不动。其实,这就是“假”听,因为学生如果真的在认真倾听,就不可能会有时间去注意手应该怎么放,身子应该怎么样。学生之所以要“假”听是为了引起老师的注意,渴望得到老师的肯定、表扬。 (3) 遗忘快 一位美术老师曾做过一个试验:要求全班小朋友都把材料带齐了,才开始上手工课。结果,第二次上美术课时有1/3的学生带了材料,第三次上时有2/3的学生带了,可是一直到第五次,还是有三个同学给忘了。其实这是很自然的现象,因为儿童的记忆力虽然很强,但他们的遗忘率也是很高的,大人们常说孩子“左耳进,右耳出”说的也就是这点。 二、 低年级学生倾听习惯的养成 1、教师要以身作则 优秀的教师无一例外都是耐心的倾听者。教师有效地倾听,可以帮助学生倾诉自己的感受,使学生得到表达的机会,享受表达的愉悦。教师有效地倾听,能让学生觉得自己得到了老师的器重、认可和尊重,能激起学生的发言欲望,提高发言质量。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这种认真倾听学生说话的习惯,给学生养成倾听习惯,树立了可感的榜样。 2、激发倾听兴趣 兴趣永远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但倾听对于好动、活泼的儿童来说无疑是无趣的。但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就是要想方设法从这种无趣中寻找和创造乐趣。而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奖励和游戏最能够引起他们的兴趣。 (1)奖励倾听 在给学生们上的第一堂语文课上,我“一不小心”说错了一个词,坐在第二排的一个女孩又轻又急切地说“老师错了!”正是这句话给了我一个良好的机会。当我把一颗鲜红的五角星贴在她的额头时,全班同学都表现出无比的惊讶和羡慕。于是,我告诉这群孩子:倾听是最好的学习方式之一。我把一个大大的“听”字写在了黑板上,学生们惊叹“好大的听字!”是的,我要把这个大大的“听”字写进孩子们的心中。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从不停止对学生倾听的奖励。同时,奖励要注意及时性、公正性和频繁性,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促成学生倾听习惯的养成,才能保证学生倾听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2)让学生在游戏中倾听 儿童的生活离不开游戏,倾听虽然是枯燥的,但只要加入那么一点游戏的成分,学生的兴趣就骤然而起了。例如“猫捉老鼠”——就是让学生从老师所读的一些词语中找出一个不同类的。因为有了这个好听的名字,学生们听起来就特别来劲。再如“小小邮递员”——每隔五米站一个同学,教师对第一个同学说一句话,然后由他依次传给最后一个同学,最后一个同学再将这句话说给老师听,如果没有说错,可以获得“小小邮递员”的奖章。总之,只要教师做一个有心人,一定能找出许多引起学生倾听兴趣的方法。 三、结合语文教学,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倾听能力 1、优化倾听内容 生活中,人们都很喜欢音乐,但如果磁带被卡了,还有谁愿意去听?同样的道理,在语文教学中,要想让学生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就应该提供给学生良好的倾听内容。 (1)优化教师讲课 语文课堂,与“听”密切相关,教师的讲课是否精彩,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倾听兴趣。因此,教师的教学语言应该具备:趣味性;学生听的注意力的集中取决于个人的愿望和兴趣,教师要以有趣的内容、新颖的形式去吸引学生。条理性;教师要精讲精练,突出字、词、句等重点内容,注意传达的信息要适度,让学生听出主题,减少无用信息的干扰。教师讲课、安排活动要有逻辑性,让学生能推测出你的下文。教师要善于发挥自己的声音优势,对于不同的教学环节,我们可以根据语速、声高的不同来加以区别。现实性。低年级的学生只有通过想象,才能对倾听的内容有生动的理解、深刻的感染和创造的乐趣。而这种想象必须有他们亲身经历的某种生活作直接依据。因而教师在语文课上创设情境、铺垫设问等等都要尽可能接近学生熟悉的或向往的现实生活。 (2)优化学生发言 在动态、合作的语文课堂中,学生们倾听的最多的还是同学的发言,为了保持学生的倾听耐性,教师应当提醒学生做到:在老师没有点到自己发言时,不及急躁,耐心听别人发言。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发言也要适当处理。 第一、指名发言的技巧 课堂上,一双双高举的小手是急切的,教师只能有所选择的叫几个同学发言。虽然指名具有很强的随机性,但也有一定的学问。例如,在一年级语文教学中,指名学生读新课文,就可以先让朗读能力强的学生读一读,这样既可以让倾听者感受语言美,又可以让那些朗读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多一点学习的机会。 第二、教师适当协助发言 低年级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不是很强,在发言时经常会无法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时候,其他在听的学生因为听不懂,也就听不住了。教师应该及时通过提醒、诱导来协助学生发言,这样既可以帮助发言者树立自信,又可以重新吸引倾听者的注意力。 2、在口语交际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倾听注意力 事实上,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全神贯注、聚精会神是不可能的。现代心理学已证实,即使是同一个人,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下,其注意力保持的时间长短及注意点分布情况也不同。1、采用适合学生口味的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倾听注意力。口语交际的活动形式、活动程序不当会影响学生的倾听。如口语交际课《春天的画》,有位教师让学生带着自己喜欢的画进课堂。整节课都是设置了许多表面看来丰富多彩的活动,但更多的学生在同学发言时或播放课件时,没能认真倾听、观看,而是在小组里悄悄地讨论起自己带来的画,有的甚至悄悄地画了起来!学生等不及最后一环节——欣赏画。这节课教师显然没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心理需求设计恰当的活动程序,使原本可以提高学生交际兴趣的画成为活动的干扰源。同样一节课,另外一位教师是这样做的:课一开始,教师就让学生拿出带来的画,在小组里边欣赏边讨论。而后,组织学生放好画,在班上交流:你刚才做了什么?谈了什么?怎么谈的?学生从画的内容、颜色、风格谈到画名的来历等。纵观这节课,教师只设计了两个活动环节,但却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包括发言、倾听与应对)。让学生在活动中产生了积极的情绪体验,从而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在愉悦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提高口语交际水平。2、使教学内容贴近生活,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丰富的日常生活是孩子们永恒的话题,教师应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拓展时空,再现多彩生活的一时、一事、一物……让孩子们触发灵感,激发兴趣。我在上《打电话》一课时,有意设置了这样几个情节:①放学时,要下大雨了,我回不了家……②因为天气变化,学校临时通知明天的春游改期进行,可是我们的主老师开会去了……③爷爷生病了。一大早我们全家都赶到了爷爷家,还没来得及请假……④下午排练节目去了,我不知道今天的作业是什么……遇到这些情况该怎么办呢?教师让学生扮演角色“打电话”。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再稍作引导:如果对方不在家呢?给家长和老师打电话与给同学打电话有什么不同?这样,借助生活,引发话题,循序渐进,点拨引导,不仅培养了学生口语交际的文明行为和习惯,而且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3、让学生动手操作,把自主探索的权利还给学生如《我会拼图》一课,学生拼什么图,教师不要划框框,而要启发、鼓励学生用这些大小不一的纸片拼出一个个充满童趣、想象、与众不同的图案。有一个学生拼出的小狗,头上多了一个半圆,同学们看了都莫名其妙。在交际时,有的同学就向他质疑。他说:“我拼的是小狗。因为小狗的头痒了,它用脚去抓痒。小狗头上多的那个半圆是小狗的脚。”同学们听了都恍然大悟。这位同学的想象多么新奇,多么合理啊!学生动手操作,亲身经历学习的过程,不但可以充分展示每个人的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愉悦感,而且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而持久。通过本次实践活动,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而持久。 3、在阅读活动中,尝试提高学生的倾听品评力 倾听品评能力是指倾听者对倾听内容进行欣赏、理解、判断、创新等处理,从而形成自己的看法和结论的能力。只有提高学生的倾听品评力,学生的倾听能力才能从本质上得到提高。 (1) 朗读评价——让学生在倾听中欣赏:要想把一篇课文读好,并不是一件那么容易的事,教师中又有几个能把课文读得无可挑剔的。所以教师决不要过高要求于低年级的孩子。在引导学生进行朗读评价时,应当更偏重于欣赏:你觉得他那里比你读得好?你还想他再读哪一句给你听听?当然,也应该适当提一点建议:读得够不够流利?有没有多字、漏字?等等…… (2) 热点讨论——让学生在倾听中理解、判断:新课程的语文教材充满着童趣,因此孩子们容易产生一些有趣的争论。例如,在教学《比尾巴》一课时,一个学生说:小动物的尾巴真好!人怎么没有尾巴呢?于是,我就让学生自由讨论,有的学生说“人是有猴子变来的,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没尾巴了。”有的说“人要是有尾巴,我就用尾巴挂在树上荡秋千”“小朋友要是有尾巴就更容易摔交了!”我听了并没有发表任何意见,只夸他们说得好。其实,只要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他就一定会认真去倾听和思考,并能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 (3) 续编课文——让学生在倾听中创新:低年级学生的想象能力是非常丰富的.许多课文也都给孩子留下了想象的空间。例如《四季》这一课,就可以让学生续编课文:( ),他对( )说“我是( )”。又如《平平搭积木》这课,可以让学生这样续编课文:平平搭了( )间房,一间给( )住,一间给( )住……值得注意的是,一定要让学生把续编的课文读给同学听,因为其他同学往往会在倾听的过程中得到启发,从而达到创新。 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是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学生学会倾听。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每一个教师都应该为这个目的去思考、去实践、去探索。 资料提供者:陈洪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
·小学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察看相关的作文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瑞文语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