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三年级下册语文《昆虫备忘录》精品教案及教学反思 |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2019-03-20 手机版 | ||||
设计说明 《昆虫备忘录》向我们介绍了几种熟悉的昆虫,勾起我们有趣的回忆。蜻蜓的复眼,让“我”一直琢磨它是怎么看东西的,生活经验让我们知道“凡是有复眼的昆虫,视觉都很灵敏”。披着光鲜外衣的“花大姐”,硬翅上的圆点可是有定数的,“花大姐”有益虫、害虫之分。“独角仙”,在甲虫里可能算是最大的,它的头部尖端顶着一只犀牛一样的角,它的力气很大。蚂蚱飞起来会咯咯作响,尖头绿蚂蚱是画家的最爱。“土蚂蚱”被捉时会吐出褐色的口水,顶讨厌。在作者的笔下,一只只活灵活现的昆虫便出现在我们眼前,即便不认得,看完好像也认得了。 教学时,小组合作学习,扫清生字障碍;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了解文章内容,找出自己感兴趣或喜欢的部分,与同学进行分享,分享时结合具体的语句阐述理由,把读文与理解融为一体。教师以问题引领的形式引导学生了解四种昆虫的样子、特点、有趣之处,借助画像、做备忘录、展示技能等方式,引领学生走进昆虫的世界,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及字卡、词卡。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自学生字、生词。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情趣 1.夏天到了,无处不在的昆虫活跃起来,你熟悉哪些昆虫呢?你认真观察过它们吗? 2.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画面。 3.这些可爱的昆虫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故事呢? 4.板书课题《昆虫备忘录》。 设计意图:借助画面,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走进昆虫的世界。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质疑:猜一猜,课文会写些什么内容? 预设:介绍了哪些昆虫,它们的样子、习性是怎样的,记录了它们哪些有趣的故事等。 2.引读: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自由朗读课文,尝试着找一找答案。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遇到不会读的字读一读上面的音节或者请教同伴。 (2)选择自己读得不够流利、不够准确的自然段,再仔细地读一读,努力读通每一个生字。 (3)与小组同学合作,分自然段轮读课文,相互纠正不正确的读音。 (4)自己轻声或者不出声地读一读全文,一边读,一边思考课前的疑问,看一看自己能不能找到答案。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在引导学生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获得对文本的初步感知,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探究文本的过程。 三、汇报交流,识字学词 1.课件出示含有生字的句子,引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句子。 (1)瓢虫款款地落下来了,折好它的黑绸衬裙——膜翅,顺顺溜溜;收拢硬翅,严丝合缝。 (2)你走近蜻蜓和苍蝇,还有一段距离,它们就发现了,噌——飞了。 (3)有的瓢虫吃蚜虫,是益虫。 (4)圆点是有定数的,不能瞎点。 (5)凡是有复眼的昆虫,视觉都很灵敏。 (6)昆虫备忘录。 2.课件中,其余字消失,就剩下带有生字的词语:款款、黑绸、膜翅、距离、益虫、瞎点、凡是、备忘录。 (1)学生大声朗读词语,读准每一个词语。 (2)指名认读词语,遇到学生读不准的词语,多次练读。 (3)学生交流:在你的生活中,见到过这些词语吗?请联系生活经历,用这些词语说句子,可以用上一个词语,也可以用上几个词语。 3.课件中,其余字继续消失,就剩下本课生字:款、绸、膜、距、益、瞎、凡、录。 (1)检查预习情况,认字能力强的同学当小老师,黑板前领读这些生字。 (2)教师指名认读生字,将识记有困难的字标注成红色。 (3)小组讨论:有什么好办法能帮助大家准确而又快速地记住这些不好记的字? (4)汇报交流,学生自主识记以下重点字: 瞎:眼目害了病,变成“瞎”。 膜:用手是摸,与月有关是膜。 绸:绸缎与丝织品有关。 益:上头是两点,不是三点。 录:“绿”去偏旁变成“录”。 距:右边是“巨”,不是“臣”。 蚂:多音字,在本课中读mà。 设计意图:集中识字,抓住字形特点和字音难点,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观察,有目的地识记,提高识字效率。 四、再读全文,体会感悟 1.默读课文,找出感兴趣的昆虫,画出喜欢的句子,再读一读,说一说:你喜欢这个昆虫吗?理由是什么? 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3.集体汇报,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了解昆虫的特点。 预设一:我觉得蜻蜓的复眼很有趣。 (1)学生读画出的句子。 句子一:“复眼”,想必是好多小眼睛合成一个大眼睛。 句子二:是每个小眼睛都看到一个小形象,合成一个大形象?还是每个小眼睛看到形象的一部分,合成一个完整的形象? 句子三:你走近蜻蜓和苍蝇,还有一段距离,它们就发现了,噌——飞了。 (2)你能向大家介绍“复眼”吗? 复眼是甲壳类、昆虫类等节肢动物的视觉器官,由许多六角形的小眼构成,例如蚂蚁一个复眼由50个小眼构成。复眼能分辨物体的形状、大小,也能分辨颜色。 (3)蜻蜓复眼的图片 预设二:我喜欢瓢虫。因为它很漂亮,也是益虫。 (1)学生朗读找到的描写瓢虫的句子: 句子一:瓢虫款款地落下来了,折好它的黑绸衬裙——膜翅,顺顺溜溜;收拢硬翅,严丝合缝。 句子二:瓢虫,朱红的、瓷漆似的硬翅,上有小圆点,特别漂亮。 句子三:有的瓢虫吃蚜虫,是益虫。 (2)你能为它画像吗? (3)关于瓢虫,你还知道什么? 预设三:我喜欢独角仙,因为它是昆虫里的霸王,力气也大。 (1)学生朗读画出的句子。 句子一:独角仙,在甲虫里可能算是最大的,从头到脚,约有两寸。 句子二:它的甲壳多为深色,挺硬的,头部尖端有一只犀牛一样的角。 句子三:独角仙的力气很大。北京隆福寺过去有独角仙卖。据说给它套上一辆泥制的小车,它拉着就走。 (2)你能为它做个自我介绍吗? 预设四:我喜欢蚂蚱。因为我也捉过蚂蚱玩,很有趣。 (1)学生朗读画出的句子。 句子一:河北人把尖头绿蚂蚱叫作“挂大扁儿”。我挺喜欢“挂大扁儿”这个名字。 句子二:尖头蚂蚱是国画家很喜欢画的。 句子三:蚂蚱飞起来会咯咯作响,不知道它是怎么弄出这种声音的。 句子四:蚂蚱的膜翅是淡淡的桃红色的,非常好看。 (2)学生介绍自己捉、玩蚂蚱的趣事。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为喜欢的昆虫做份备忘录。 5.过渡:角色扮演,向大家介绍这些昆虫: (1)做自我介绍(样子、特点、习性等)。 (2)能力展示。 (3)看到它们的技能,你有什么想法?(可从实际出现,也可展开想象) 6.教师指导学生带着兴奋和愉快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设计意图:由于本课是略读课文,因此,学习过程中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为主,教师以问题引领的形式引导学生了解四种昆虫的样子、特点、有趣之处,逐步走进昆虫,了解它们,同时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适当的补充,激发对昆虫的喜爱,对自然的探索之情。 五、情感升华,作业延伸 1.情感交流:你喜欢这些昆虫吗?你还知道哪种昆虫,与大家分享一下。 2.教师小结:每一个小小的昆虫身上,都有很多动人的故事,有说不完的科普知识,有许多奇妙的现象,这些都需要我们去发现。 3.布置作业:把学到的知识讲给家人或朋友听。 设计意图:了解课本内容的同时,拓宽视野,不局限于教材,激励学生多读书,多观察。 板书设计 昆虫备忘录 蜻蜓花大姐独角仙蚂蚱 复眼外衣独角尖头 灵敏漂亮霸王有趣 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中强调,三、四年级的学生要“能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对于这篇略读课文,怎么让学生有自己的阅读感受呢?教学中我注重做到以下两点: 1.结合具体的描写,发现昆虫的可爱、有趣之处。面对自己喜欢的昆虫,找到它的特点,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补充,让大家从更多的角度了解它,认识它。为了帮助学生加深印象,引领学生朗读对应的语句,并引领学生为它画像,为它做份备忘录,把自己的学习内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综合地体现出来。在交流与倾听中学会思考,学会提升。 2.为学生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结合“看到它们的技能,你有什么想法”这个问题说说自己的想法,可以联系实际说说昆虫为人类作出了什么贡献,也可以发挥想象,针对某一项技能,假设开发出某种产品为人类服务。在交流中鼓励学生进行自由想象,大胆表达,学生因为有了充足的阅读基础,借鉴与他人交流的成果,必会畅所欲言。 资料提供者: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察看相关的作文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瑞文语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