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人教版六年级下册) |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2019-04-17 手机版 | ||||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 2.领悟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教学难点: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走进春节 1.出示词语,指名朗读。 2.思考:这些词语是如何排列的。指名具体说一说。 3.哪个日子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二、品读体味,感受春节 1.请选择一个你印象深刻的日子深入地读一读,画出印象深刻的语句,思考你从中感受到什么?作者是怎样写出老北京过春节时风俗习惯的? 2.学生自学。 3.小组讨论。 4.交流汇报。(提示学生要按照时间的顺序来汇报,交流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读悟结合。) (1)腊八: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①熬腊八粥:“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作者运用排比和比喻的方法让我们感受到了腊八粥不仅材料丰富,还表达了人们对丰收的自豪与期盼。 ②泡腊八蒜:“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着重突出“色如翡翠”和“色味双美”两个词,体会到老舍先生语言简练,给我们呈现出一幅鲜明的画面,这也是老舍先生语言的魅力。 (2)除夕。抓住总起句“除夕真热闹”来体会。 ①从人们活动的角度来体会。 抓住“家家”“男女老少”“都”“ 除了”“没有什么人”等词语体会所有的人都在庆祝除夕。 体会“除非”“万不得已”“必定”等词语在表情达意的作用。 理解“守岁”的含义,体会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②从“味、色、音”的角度来体会。“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红红的对联”“各色的年画”“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老舍从香味,到色彩,到声音,进行了全方位描写,充分表现了除夕的“热闹”,足见老舍先生描写细腻。 ③过年了,听着喜庆的爆竹声,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场景?回忆到了怎样的画面呀? ④师生合作读。 ⑤小结。 (3)正月初一。主要通过人们的活动来体会。 ①与除夕“截然不同”:全城都在休息,多数铺户要到初六才开张。 ②人们的活动:男人们在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小贩们在寺庙外边摆摊,小孩子们则爱逛庙会。 ③观看课件,体现出人们怎样的心情? ④齐读。 (4)元宵。主要通过对灯的描写来体会。 ①谈谈自己的体会。 灯的数量多:从“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家中也有灯”等词句就可以感受到。 灯的种类多:从“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家中也有灯”可以感受到。 ②老舍先生着力描写灯的数量多,种类多,目的是什么? 为了突出“元宵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突出“元宵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这也是写元宵的总起句和总结句,作者采用的是总—分—总的段落结构。 ③全班合作读。 三、回顾全文,升华情感 作者怎样使春节这一民俗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 1.文章按时间顺序安排内容。每部分都以表示时间的词开头,构成各段的总起句、中心句,紧接着围绕中心句列举事例。 2.详略得当(点面结合、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印象深刻); 3.语言朴素自然,通俗明白; 4.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布置作业:写一写自己是如何过春节的。 板书设计: 北京的春节 除夕:热闹 团圆 时间顺序 正月初一:轻松 快乐 详略得当 正月十五:红火 美丽 语言简练 资料提供者:王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察看相关的作文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瑞文语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