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昌学射》课堂教学实录(部编本四年级上册) |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课堂实录 2019-11-08 手机版 | ||||
师:同学们,三年级的时候我们都读过《惊弓之鸟》的故事,还记得故事中的更羸么?他使个射箭能手,而且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寓言故事《纪昌学射》中,会再认识两位古代著名的射箭能手. (老师板书课题,边板书边指导"纪"和"昌"两个字的写法) 师:“昌”字与我们曾经认识的一个字非常相似,大家看大屏幕.(课件出示:昌、冒)请同学们观察,这两个字有什么不同? 生1:“昌”字由两个“日”字组成,“冒”字由一个“日”和一个“目”组成。 生2:“昌”字上窄下宽,“冒”字上宽下窄。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试着读读这四个词语,看看你能不能分清他们两个。(课件出示:昌盛、昌隆、冒犯、冒险) 生1:读词语。 师:读得很正确,大家一起来读一遍。 生:齐读。 师:来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刚才同学们认识的“昌”字,是我们学习这篇寓言需要掌握的一个生字。除此之外,还有三个,它们分别出现在文章的三个句子中。(课件出示“妻、刺、绑”三个字出现在文中的三个句子) 生1:读第一句 生2:读第二句 生3:读第三句 师:(课件出示:妻子、针刺、绑住)大家一起来读读这三个词语。 生:齐读 师:(课件出示:“妻、刺、绑”三个字)你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能记住它们? 生:分别谈自己对这三个字的记忆方法 师:认识完了生字,我们也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个故事的两位主人公吧。(课件出示课文的第一段和最后一段)谁来读读? 生1:读这两段话 师:从这两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飞卫是射箭能手,有个叫纪昌的人跟着他学射箭。 生2:我知道了后来纪昌也成了射箭能手。 师:你能不能根据这两段话,再结合课题说一说这则寓言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两个学生分别概括 师:总之,这则寓言讲的就是-- 生:纪昌学射 师:刚才同学们根据课文的相关内容,把课题扩充成了一句完整的话,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一个好方法,在今后的学习中,同学们就可以尝试用“题目扩充法”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师:故事中的纪昌开始只是想学射箭,到后来却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板书“百发百中”),你心中的问号是不是越来越大了? 生1:纪昌是怎么成为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的? 生2:纪昌是怎么学射箭的? 师:让我们带着心中的疑问一起走进故事,去感受纪昌学射的过程,见证纪昌成长的经历。请同学们自由把课文朗读一遍,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正确,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它读通读顺。 生:自由朗读课文 师:老师想听听同学们是不是已经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了,点到谁,谁来读,其他同学认真听。 生1:读课文一、二小节 生2:读课文第三小节 生3:读课文第四小节 师:课文读完了,你认为课题这四个字中,哪一个自最能突出文章的主题? 生:学 师:请大家再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纪昌究竟是怎么学的?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边读边划出文中描写纪昌“学”的句子。 生:默读并划出相关句子 师:谁愿意来读读你划的句子? 生1:纪昌回到家里就开始练习起来……他的眼睛也不会眨一下。 师:(课件出示这段话)谁也划到这段话了?请你也来读一读 生2:读 师:你在读这段话的时候有没有哪一个词,哪些字眼,扣动了你的心弦,让你有所感触,有所惊叹? 生1:我觉得“就是有人用针刺他的眼皮,他的眼睛也不会眨一下”,让我很吃惊。 师:是啊,多么神奇!这里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生2:夸张 师:用来说明,纪昌的本领练的-- 生:相当到家了 师:什么是相当到家了? 生1:就是练得很好了。 生2:相当到家的意思就是,本领已经非常熟练了。 师:怎么读才有味道? 生1:读 师:读得很不错,不过,还算不上“相当到家了”,谁再来试试? 生2:再读 师:九十五分,还有这么多同学想读?我们一起来试试 生:齐读 师:还有哪里也让你为之一震? 生1:“两年”,他坚持下来了,很了不起。 师:这两年中纪昌都在干什么? 生1: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 师:是啊!两年!同学们可以想象一下,这两年中纪昌都是怎么练习的。当晨曦微露,雄鸡报晓之时,纪昌就已经躺在--读! 生: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 师:直到夜阑人静,油灯昏黄,纪昌仍然躺在 生: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 师:夏天,酷热难耐,蚊虫叮咬,纪昌躺在 生: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 师:冬天,大雪纷飞,天寒地冻,纪昌依旧躺在 生: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 师:就这样,季节交替,寒来暑往,两年,七百三十个日日夜夜,纪昌就这样重复着做同一件事情。如果是你,会觉得枯燥么?会觉得乏味么?可是纪昌就这么始终躺在 生: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 师:你认为纪昌是个什么样的人? 生1:我认为纪昌是个有决心的人。 师:把你的这个“决心”,写到黑板上。 生2:我认为纪昌是个坚持不懈的人。 师:“坚持不懈”用的好,把它写到黑板上。 生3:我认为纪昌是个勤学苦练的人。 师:把你的“勤学苦练”也写到黑板上。还有这么多同学想说,把你们的感受都批注到书上。 生:自由做批注 师: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一起来读读这段话吧。 生:齐读 师:文中还有哪里也写到了纪昌的学? 生1:读“纪昌记住了飞卫的话……竟然像车轮那么大。” 师:能把一只虱子看得像车轮那么大,这样的本领纪昌又是怎么练出来的?你能抓住重点词语谈一谈么? 生2:聚精会神地盯着。 师:你知道“聚精会神”是什么意思么? 生2:聚精会神就是很认真地做一件事情。 师:不知道同学们是不是真正领会到这个词的含义了?我们也来练一练眼力。(老师在黑板上用粉笔点一个点,学生聚精会神地盯着,其间老师扮演妻子、朋友、邻居来干扰学生,学生都纹丝不动。) 师:通过同学们的表现老师知道了,原来聚精会神的意思就是非常专注地做一件事情,对与此无关的任何东西都充耳不闻,视而不见。同学们如果能把这股精神用在学习上,并能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那可就了不得了。 师:据有关资料显示,纪昌这样一练就又是整整三年。这三年中,妻子可能会经常责备他;朋友可能偶尔会来打扰他;邻居可能还不时会嘲笑他。可是纪昌就这么每天站在虱子旁边,聚精会神地盯着它。你认为纪昌是个什么样的人? 生1:我认为纪昌是个持之以恒的人。 师:把“持之以恒”写到黑板上。 生2:我认为纪昌是个有毅力的人。 师:“毅力”这个词形容的贴切,写到黑板上。请其他同学把自己的看法批到书上。 生:作批注。 师:纪昌的形象在我们的心目中已经越来越高大了,让我们带着崇敬之情再来读这段话。 生:齐读 师:学到这儿,老师就不禁有一个疑问了。纪昌学射,里来外去也学了五年了,可我们也没看到他射过箭呀!飞卫师傅是怎么教的?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到飞卫的话读一读。 生1:读第一次飞卫的话。 生2:读第二次飞卫的话。 生3:读第三次飞卫的话。 师:飞卫师傅都教了些什么? 生4:他教纪昌练眼力。 师:飞卫师傅为什么不直接教他开弓放箭,而要让他花伤整整五年时间来练眼力呢? 生5:因为眼力不好就射不中目标。 生6:因为练眼力就是射箭的基本功。 师:(板书:基本功)看来只有下大功夫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想掌握一门技能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所以文章也浓墨重彩地祥写了纪昌的“学”,略写了纪昌的“射”。 师:在纪昌成功的道路上,还有一个因素很重要。同学们试想,如果纪昌没有跟着飞卫学射,而是跟着一个很普通的射手学射的话,他最终能不能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 生:不能! 师:看来在我们成功的路上还需要一位好老师的指导。(板书:良师指导) 师:纪昌站在零的起点上,带着自己对学射的满腔热情,开始苦练基本功,这一走就是漫漫五年。这五年中,他靠着自己的决心、毅力;凭着自己的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勤学苦练;借助飞卫老师的指导,最终走向了成功,成为一名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同学们,你曾经站在哪个起点上,又是怎么学的呢? 生1:我学过游泳,最开始学憋气,现在能不带游泳圈游泳了。 师:学憋气是学游泳的基本功。 生2:我学过弹琴,是从指法开始学的,现在我能流利地弹出一首曲子了。 师:练指法是弹琴的基本功。 师:一则小小的寓言故事往往蕴涵着大道理。让我们记住这则寓言: 生:齐读课题 师:课下请同学们找来其他的寓言故事读一读,并和同学们交流你从中受到的启发,相信你会有更大的收获。 资料提供者:郑崇波
|
·语文课件下载
| |||
![]() (内含配套教学用图) | ||||
『 ![]() ![]() ![]() ![]() | ||||
【察看相关的作文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瑞文语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