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乡歌(网友来稿) |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水乡歌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让学生感受水乡秀丽的风光和水乡人民的美好生活,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在形式多样的朗读中感受水乡秀丽的风光和水乡人民的美好生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卡片。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初读课文。大体了解诗歌主要内容。 2、学习生字,指导书写“连、飘、荡、装、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口述:音乐能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带我们去自己想去的任何地方。此时此刻,让我们一起聆听优雅的音乐,走进风光秀丽的水乡吧! 2、(播放舒缓的背景音乐,屏幕出示江南的风光片)师述:大家看,这就是水乡。仔细看看,多美呀!绿水环绕着清水,身处其境,犹如进入了人间仙境。再看看湖面上,好热闹啊,捕鱼的小船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好象在开一个盛大的集会。湖水清澈蔚蓝,让人心情舒畅,分不清是在湖中央还是已在空中行。 3、你们喜欢水乡吗?(生答:喜欢)其实我们的家乡——无锡,就是一个风景怡人的水乡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过渡揭题:水乡的美可以用音乐来渲染,用画面来展现,还可以用诗来描绘呢!请大家看老师写课题。板书课题——读好课题。 这是一首献给水乡的歌,想听吗? 2、教师范读课文,配乐《秋湖月夜》。 3、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4、同桌互读,相互评价、纠正。 5、指名读,相机指导。随机出示小卡片,如:清波、飘满、装满、咱、新生活。 三、自读自悟朗读交流 1、自读课文,思考:水乡留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怎么体会到的? 2、全班交流:①水多、船多、歌多。(此处教师板书) ②你是怎么体会到的?指名说说,并进行朗读指导。 四、学习生字培养习惯 1、示:“连、飘、荡、装、船”五个生字。 (1)指名认读——开火车读 (2)“我当小老师” (我教大家学“x”字,分析字形,口头组词或随机认字开花。) (3)连:连忙连接 飘:飘荡飘扬轻飘飘飘洋过海 荡:荡秋千 装:时装装扮不懂装懂 船:渔船 2、指导书写: (1)指名上黑板在田字格中书写,其于在书上描红 (2)评议黑板上小朋友写的字。(在这一主动评价的过程中,使学生明白怎样把字写漂亮,写美观。) (3)完成作业:写习字册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在形式多样的朗读中感受水乡秀丽的风光和水乡人民的美好生活,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上次我们一起欣赏了水乡的美好风光,今天让我们再一起走入水乡,唱一唱优美的——《水乡歌》——齐读课题 2、播放放课件,边欣赏水乡美景,边听课文范读。 3、小朋友,水乡美吗?打开书本,自己再读读课文,你会觉得水乡更美的。 二、再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把你认为美的地方多读几遍。 2、交流:你觉得水乡美在哪儿? 学生回答,相机完成板书。是呀,水乡美就美在这里的“水多、船多、歌多” 3、水乡绿水清波、白帆如云,多美呀!绿水环绕着清水,身处其境,犹如进入了人间仙境。让我们再来仔细欣赏一下吧。 4、(点课件:千条渠,万条河,池塘一个连一个)师述:看,这里千条渠,万条河,池塘一个连一个,水真多啊!谁想来读? (点课件,示:处处绿水荡清波):是啊,这里是池塘,那里是池塘,踮起脚尖儿,你会发现,池塘里的水真绿啊!——指名读 师生合作读:师读第一句,生读2、3句 师叙述:水乡不仅水多,船也多,看看湖面上,好热闹啊,捕鱼的小船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好象在开一个盛大的集会。湖水清澈蔚蓝,让人心情舒畅,分不清是在湖中央还是已在空中行。 请小朋友自己读读这一小节,边读边在脑海里放电影,看谁的电影放得最美。 交流:刚才在脑海里放的什么电影? (点课件,出示图和课文),引读:白帆片片像…… 指名读——齐读 师述:水乡船很多,船上的人们不由得唱起了动听的渔歌,让我们一起来听听水乡的歌。(师放音乐,生闭上眼)张开小眼,跟着音乐,读读这一小节。 4、水乡这么美,水乡歌更美,这么美的课文,读它是一种享受,谁愿意来享受这种读书的快乐呢?——指名生读——让我们再来唱唱这首优美的水乡歌。——齐读。 三、课外拓展 我们张家港就是水乡,你们还能说说水乡什么多吗?(生答) 课件出示荷叶图:水乡什么多? 荷叶多。 师:怎么多?谁来做小诗人?——指导 刚才还有小朋友说到了桥多、鱼多、米多,能象刚才一样编首小诗吗? 找自己的好朋友先说一说。 交流。 教学后记: 资料提供者:雨诺
|
·小学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察看相关的作文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瑞文语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