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了亲人(网友来稿) |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再见了,亲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读悟中感受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的深情厚谊和惜别之情。 2、学习作者叙事与抒情的写法。 教学难点: 1、领悟中朝两国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原因。 2、模仿课文的写法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来到了46年前的朝鲜,目睹了中国志愿军与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感人场面。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课文,细细地品味这份人间最美好的情感,让我们与作者一起,与朝鲜人民挥泪告别吧!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段写了与朝鲜大娘告别的情景,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 2、你认为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 ①、第一件事:送打糕昏倒路旁 ◎理解“雪中送炭”的含义:播放朝鲜战场上激烈战斗的录像片,感受战场上的险。 这里的“雪”指什么?(战斗的激烈、战士的疲惫不堪)“炭”又指什么?(打糕) 大娘带着全村妇女是在怎样的情况下送打糕的,是如何送的,她们会遇到什么危险?是什么力量驱使她们这样不顾生命的安危毅然送打糕呢?雪中送炭的结果是什么? ◎再深情地读这几句话。 ②、第二件事:救伤员失去亲人 想象:大娘失去惟一的小孙孙后,她是如何想念他的?她会后悔吗?为什么? 3、是啊,大娘她把志愿军看得比自己的命还重要,比自己的亲人更亲,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比山高比海深)请感情朗读这一自然段的首尾句子。 4、这一段是分哪三层写的?(劝慰、回忆、抒情)把“回忆”部分去掉行不行?为什么?(不行,抒情空洞,没有感染力) 板书:亲人 劝慰 回忆 抒情 大娘 停住送别的脚步 送打糕昏倒路旁 比山高比海深 救伤员失去亲人 5、总结学习本段的方法。 三、用学习上段的方法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理解小金花对志愿军的情谊:假如你失去妈妈,是什么样的心情?失去妈妈她没有流泪,在送别志愿军时却流泪了,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情谊? 2、体会大嫂为我们挖野菜的行为及送行的艰难。 3、请你学第一自然段的样子板书本两个自然段的内容。 板书:小金花 擦干眼泪 救老王失去妈妈 怎么落泪了呢 大嫂 请回吧 为挖野菜失去双腿 付出血的代价 四、引读第四自然段。 师:如果说读完第一自然段我们的耳边会萦绕着一首慈母的赞歌的话,那么读完二、三自然段,我们的眼前就会呈现一束美丽的金达莱花。对于志愿军战士来说,要离开这些勇敢、勤劳、美丽、善良的人们,怎能不深深地依恋?然而“送君千里,终有一别”,在即将离别的最后时刻。志愿军战士们一次又一次地呼唤(配乐《一路平安》) 生读第四小节: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 师:火车缓缓地起动了,车鸣声呜呜地叫响了,今朝分别不知何时再相见!此时此刻,志愿军的心中唯有默默地希望—— 生读第五节。 师:然而,急驰的火车哪知战士们的心啊,它渐渐远去了,可志愿军们仍看见大娘、小金花、大嫂等众多的朝鲜人民不停地向他们挥手,挥手,再挥手!热泪盈眶的战士们只能默默地在心中呼唤——生读第六小节。 五、在这离别的最后时刻,作者以志愿军的口气,亲切地劝慰朝鲜人民,深情地回忆感人的往事,倾诉自己依依惜别之情。作者用了“劝慰——回忆——抒情”的方法写出了这催人泪下的一幕。想不想把这种写法学到手? 你在生活中有过如此深刻的感受吗?是什么人或什么东西?说说看。 请你用本文的方法对他(她、它)说一说你的心声吧!学生自己练说后,指名说,评价。 指导:可用本文的句式,也可用本文的构段方式等,但要抒发真情实感。 资料提供者:张亚辉
|
| |||
『 ![]() ![]() ![]() ![]() | ||||
【察看相关的作文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瑞文语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