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结合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效率(网友来稿) |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手机版 | ||||
“图文”结合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效率 台州市黄岩区平田学校 谢婉珍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全面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效率。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本相对比较抽象,如果教法不当,小学生学起来相对比较枯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语文教学效率。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材每册都安排有几十幅精美的插图和不少的挂图,这些都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彩图色彩鲜艳、形象生动、引人入胜、富有启发、意味隽永、令人感到耳目一新。在教学中如果加强插图、挂图和课文的联系——“图文”结合,就能增加语文学习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高语文学习效率。 1、激发探究兴趣,发挥主体作用。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的学习才会有内驱力,才会全神贯注,行为才会是积极的,思维、观察、想象等多种智力活动才会最主动,最有效。这样才能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 小学生由于身心发展特点,阅读量普遍不多,积累不够,对书面语言的感悟能力不强等因素,所以他们对比较“枯燥”的文体语言不大感兴趣,这就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教材实际,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图文”结合,根据小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从比较形象直观的“图”入手,“图文”结合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学习活动,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例如:教学《荷花》一课。老师先展示一幅“百荷争艳”图,图中荷花婀娜多姿,犹如一个个小精灵,飘着白裙舞蹈着……学生立刻被美景深深吸引,不由自主地发出赞叹声:“啧、啧”“好美呀!”……老师适时地问学生:“看到了这么美丽的景色,你能介绍给别人听吗?”然后让学生看图说话,当学生描述得不好时,立刻引导:“课文是怎样介绍这美丽的荷花的呢?”学生便一头扎入了课文的学习。这样巧妙的把“图”与“文”结合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2、突破重难点,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课文插图配套的挂图,往往是该篇课文的重点或难点内容的具体形象的再现。小学生们的思维特点和认识规律是“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针对这一特点,教学中如果能充分利用彩色插图,让这些插图紧紧地吸引住每一位同学,激发他们的灵感,促使他们对画面进行积极的抽象思维,就很容易突出文章的重点,突破难点,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在变幻无穷、丰富多彩的大自然面前,语言在孩子面前有时是苍白无力的。许多写景的文章,尽管文辞优美,但总不能穷尽插图所表现的内容,利用好插图,既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能丰富客观世界的认识。如:《桂林山水》一课,主要讲了桂林水的静、清、绿,山的奇、秀、险。虽然课文的语句描写得很生动、很形象、很逼真,但没有去过桂林的同学在脑海里仍难以构思出那秀丽、迷人的景色。若先让学生观察,玲珑剔透的桂林山水风景图。学生边听配乐朗读边观看图画。之后提问: (1)、作者写漓江水是抓住哪些特点来写的?(板书:静、清、绿) (2)、漓江的水清得怎样,绿得怎样?(再欣赏画面,要求学生从画面进行玩味、联想)通过让同学观察、诵读、玩味,感受桂林山水之秀丽。然后在抒情优美乐曲声中,用当导游的方式,边看画面边背诵,可谓声情并茂。桂林山水的风景图,让学生“走进”连绵不断的画卷。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豪情。 又如在《黄继光》一课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黄继光用胸膛堵住敌人枪口一段时,笔者让学生边读课文边看插图,图中黄继光向着“火舌”扑去的壮烈威武形象深深地感染了学生。教师问:“从黄继光的英勇壮举和愤怒的目光中看到了他在想什么?”学生纷纷举手回答。有的学生说:“他想的是前面有的战友已倒在这罪恶的枪口下,后面的同志们马上又要冲上来,为了战斗的胜利,牺牲生命也要完成任务。”有的学生说:“他在想为了战友、为了胜利、为了祖国人民,要用生命换取胜利。”通过观察、思考,深刻地理解了黄继光英勇献身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和伟大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加深了对课文内涵的伟大思想的理解和记忆。 3、发展能力,促进创新。 插图和配套的挂图往往是课文主要内容的形象表现。课文文本往往详细叙述了图画内容。在教学中,要做到从看图入手,看图和学文相结合。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力;通过学文,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在交流时,培养了口语交际能力;在观察、理解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促进创新。 如教学四册语文《下雨》时,先出示两幅挂图(同是下雨的天气,图1画的是小玲没有被雨淋湿;图2画的是小宝被雨淋得湿透了。)让学生观察,并说说图中告诉了我们什么事?然后告诉学生:《下雨》这篇课文记的就是这两幅画的故事,你们想知道课文是怎样记叙这个故事的吗?激起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在开始学文时,让学生找找哪几节写第一幅图,哪几节写第二幅图。这样有助于学生快速了解课文内容。学文后,再让学生观察图,说说这两幅图的意思。有的学生说:“放学后,天下起雨来,可是小玲没带雨伞,只好站在走廊上等。这时同班的小方看见了,她连忙走过来对小玲说:‘小玲,我们合用一把伞一起回家吧!’小玲说:‘你家比我家远,而且又不路过我家,挺麻烦的,你还是先走吧!’小方打开伞,拉起小玲,一边走边说 ‘这又有什么关系’。”……有的学生说:“放学后,小宝打着伞正准备回家,可是他发现同班生病初愈的小华,垂头丧气地站在传达室门口。小宝说:‘小华,你没带伞吧,哪你就用我这把伞吧!’‘哪你呢?’小华随口问小宝。小宝说:‘你生病刚好,不能淋雨;我身体好,回家的路又近,是没关系的!’”…… 通过生与生、师与生、文与生、图与生的“相互对话”,学生就会自然地掌握观察方法,提高观察能力,培养了口语交际能力,同时又发展学生的思维,超越了“文本”,促进创新。 再如:《守株待兔》的插图中画的是庄稼汉坐在树桩下等待兔子来撞的情景,展现了庄稼汉老是痴心梦想的愚昧形象,很耐人寻味。教师在指导学生学文后,抓住时机,借助插图启发学生想象,如果这个庄稼汉就在你面前,你会怎么劝他呢?如果你是这个庄稼汉你会怎么回答呢?让学生对话,这样为学生提供了想象创造的基础和空间,学生的思维被激活,话匣子被打开了。有的学生说:“老伯伯,您快醒醒吧!你看看,你田里的庄稼已经全完了!上次你捡到一只撞死的野兔是一次巧合,不劳而获是不可能的,你赶紧回去种田吧!”有的学生说:“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你想不劳而获是不现实的”…… 此外,“图文”结合对理解难词、难句提供支持,对学生的情感和态度产生影响,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情操有积极作用,实现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协调统一。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图文”结合的教学作用,为提高语文学习效率服务。 参考文献:1、《教学实践与研究》2002第3期《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发展趋势》; 2、《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法实用全书》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9 .5。 3《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5。 资料提供者:张桂明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
·小学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察看相关的作文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瑞文语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