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主学习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网友来稿) |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手机版 | ||||
在自主学习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其一、在教学中体现民主性。 在过去的教学中,虽然我也时时想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一些公开课中也尝试过,尝试着放下手中指挥棒,放手让学生大胆创造。但说到平时的课堂上,真正做到家的却很少。 《新课程标准》中讲到“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体现民主。首先教师的角色要发生改变,由教学的中心和主宰变为服务于学生发展的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学变成一种动态的、发展的、富有创造性的人际交往活动。因此,教学应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其次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作用在于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中要给学生研究、发现、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重视展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研究和发现的成果。要注意开启学生的内心世界,课堂上不要有这样或那样的清规戒律,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形式和内容,善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和体验,愉快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其二、在教学中体现探究性 探究是创新能力的一种体现,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为了造就一批创新人才,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新课程标准》中还积极倡导“探究的学习方式” 语文教学中探究的领域十分广泛,可以是文章的思想、内容,也可以是词句之美,景色之美,情感之美,意境之美,也可以是学生感悟学习方法的过程,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凡是学生产生疑问的,都可以作为探究的对象。儿童的思维和认知具有独特的视角,不同生活经历、个性特点的孩子有不同的理解和感悟。因此,教师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承认差异,不搞统一标准。另外,探究更重要的还不是结果,而是探究过程本身。要探究的不仅有思想内容,更有方法、情感、态度等;这些探究都可以是深层次的,是更有探究价值、也更容易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的。因此,教学中的探究有利于学生知识和能力、方法和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实现,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主要方式。 其三,在教学中体现合作性 现在社会很讲究团队合作精神,而现在的独生子女从小生活在一个人的小圈子里,从而养成了自私自利的毛病。《新课程标准》针对这些问题,在语文实践中也“积极倡导合作的学习方式”。以讨论的形式研讨教师或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在讨论中一般要——“倾听”: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对别人的意见进行评价和补充;“协作”:用自己擅长的形式(如读、画、唱、演等)展示问题的解决过程;“分享”:让每个人获得成功的体验,并从中反思自已的学习行为。 其四、在教学中体现体验性 体验性学习应贯穿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学生不仅要用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嘴说话,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学生学习的真谛在于“自悟”。语文教材的内容十分丰富,英雄人物故事,山川秀丽风光,自然科学常识,童话寓言故事等,不仅有生动故事的感染,优美语言的欣赏,而且有人文品质的熏陶。教师要在教学中为学生设计全程体验的程序,让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促进知识的感知和内化,陶冶情感,开启智慧,积累良好的现状。 语文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只有让学生在充满活力和富有情趣的课堂主动学起来、“钻”起来,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资料提供者:杨洋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察看相关的作文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瑞文语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