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研究的大典 |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手机版 | ||||
作者:刘晓南 鲁国尧 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之一,历史悠久,方言复杂。早在二千多年前,先秦文献中就有雅言、齐语、楚语、越语的记载。西汉扬雄撰《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这是最早的方言研究著作。此后直至二十世纪初的二千年间,方言词汇收集与考校绵延不绝。二十世纪以来,注重方言语音系统的田野调查逐渐展开,一批名作相继问世,如赵元任《现代吴语研究》(1928)、罗常培《厦门音系》(1931)、《昌黎方言志》等,一直延续到六十年代。 “文革”之后,科学复苏,方言学研究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在音系研究的同时加强了方言词汇的调查收集,单点的、分区的方言词典都渐见面世,编写涵盖全国的方言大典条件也渐趋成熟。因此,作为一项轴心工程,国家八五计划确立《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重点科研项目。从立项至今,全国方言学界老中青三代学者近百人,分两个阶段,历时十二年,终于编成迄今最全面反映现代汉语方言词汇现状的词典《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 李荣、熊正辉、张振兴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下面简称《大词典》),大16开本,6000多页,洋洋数千万言,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出版。该书在第一阶段即江苏教育出版社《现代汉语方言词典》丛书的42本分区词典的基础上,综合而成。综合主要是指打破地点区限,以词条为纲按词条首字的笔划笔顺作统一的汇编,既方便检索,又便于观察比较,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使用价值。 《大词典》是一个巨大的汉语现代方言语料库。它集中了全国10大方言的42个代表点的方言词汇,其收词之齐备,从扬雄以来,两千年间无此书。同时《大词典》还对音义的标注作了精心的安排,一律采用国际音标详注音值,用特定的符号标出同义词和方言音变,举证例句区别本义、引申义以及俗语、熟语、成语等,许多条目还附录相关文献及其他资料。《大词典》吸收了近几十年来的成功经验,采用方音音系与词条语音互见的办法来注音,注明变音变调,收录文读白读及方音异读,科学合理地解决了“注音”这一从扬雄时代就存在的方言词书编写难题。 《大词典》的学术价值尤体现在“记录当代这一历史时期的汉语方言的现状,为当代以及后代的语言工作者提供专题研究的依据”方面。任何科学研究都离不开事实的基础,科学的现代语言学自无例外。《大词典》具备系统而详备描写的语言事实,所收方言口语词汇之丰富自不必说,还提供42个方言点的音系和大量的方言例句,可资历史音韵和方言语法研究家的采择。并且,《大词典》在尽可能全面记录方言词语的同时,还对一些比较特殊的词进行了考证与说明。 《大词典》在现代社会生活中也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 社会认识价值。打开《大词典》,扫描那一排排浸润着浓郁乡土气息的词语,举凡地方特色,风物人情,乃至于人民的喜怒哀乐,一笑一颦均历历如面,恰似现代社会的一幅生动的世俗生活的风情画卷。可以预见,若干年之后,现代社会许多事物改变或消失了,我们的后人仍可以凭借《大词典》来了解今天社会的众生相,这无异于是今人留给后人的一份珍贵遗产。 文献解释价值。利用方言解释古代文献词语是语文学的传统,但前人没有进行过大规模的方言调查,往往是凭着自己的母语结合一些道听途说的语感来作方言证古,因此大都存在着两个局限,一是语料零碎,二是多少有点片面。而这部《大词典》近乎普查式的方言词语收录,提供了不同方言的代表点上的系统语料,必将有效地弥补这些缺陷,极大地有利于古代文献以及现代文学语词的解释。 责任编辑:卢立芳 来自:《中国教育报》2003年5月15日第7版 资料提供者: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察看相关的作文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瑞文语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