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转变中看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评价(网友来稿)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手机版


从转变中看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评价

>扬州市邗江区实验小学 吴宝发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行为、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都进行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大变革。新的课堂以多姿多彩的面貌出现在我们面前,如何进行新课堂的教学评价,如何引导新的课堂教学健康发展,已是基础教育面临的迫切问题。笔者以为当前我们需要做到三转变三落实。

>一.转变课堂教学评价指导思想,落实多元的发展目标

>随着课程改革实验的推进,评价的观念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评价不仅仅是为了甄别与选拔,最重要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激励学生不断前行。分数并不能代表一个人全面的发展,除了学业成绩,学生的特质与潜能的发展,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批判性思考的能力以及学习兴趣、态度等方面都是我们关注和评价的重要方面。在国家制定的学科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的发展有着明确的要求,这些要求不仅指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还包括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目的,《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改革的通知》对学生的评价提出了明确要求,即要建立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评价体系,这一体系包括评价内容、标准、评价方法和改进计划。同时,对学生的发展目标提出了要求。发展目标包括基础性发展目标和学科学习目标。基础性发展目标包括了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学科学习目标在各学科课程标准中已经体现。 新的课标指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课堂教学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阵地。因此,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发展,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各种表现应成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它不仅仅包括学生在课堂学习知识的表现,还包括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同伴合作中的行为表现及在课堂上的学习的参与热情、情感体验和探究、思考的过程等等。因此,我们要关注学生是怎么学的,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通过了解学生在课堂上如何讨论、如何交流、如何合作、如何思考、如何获得结论等等,来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评价课堂教学的成败。根据建构主义理论,根据我们在新课改中的探索,我们认为新课堂发展目标应该是多元的,好的课堂应包含以下六方面:(1)学生主动参与学习.(2)师生、生生之间保持有效互动.(3)学习材料、时间得到充分保障.(4)学生形成对知识真正的理解.(5)学生的自我监控和反思能力得到培养.(6)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有了这样的课堂教学,我们的新课堂才会充满灵性,才能具有新的生命力。

>二.转变课堂教学评价的重点,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价值观

>有人把新课堂形象地比喻成是工作坊,是游戏场,是聊天室,是助推器。但如何来评价新的课堂呢?我们以为至少要进行四个重点转向。

>1、由过去评“教”转向评“学”。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学是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过程,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实现具体发展目标的过程。在教学活动中,主体是学生,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是服务学生的学。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最终都要在学生那里得到体现,不考虑学生为主体的教,不会是好的教学,也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处理“评教”与“评学”的关系问题上,课程改革强调了以“评学”为课堂教学评价的重点,提出了“以学论教、教为了促学”的口号。在“评学”问题上,以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把师生互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中的行为和表现、参与热情、情感体验和探究、思考过程等行为表现作为评价课堂教学的最主要的内容,屏弃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评价做法。在“评教”问题上,着力于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发展,既关注教师在教学中的行为,也把评价重点放在教师的行为对学生的“学”所起的作用之上。

>2、由过去评“双基”“能力”,转向既评“双基”“能力”,更评学生情感态度。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发展学科能力无疑是教学的重要任务,但不是惟一任务。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教学目标中有机联系的整体,对学生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定程度上讲,“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比“知识与技能”更为重要,它们是每一个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因此,立足于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应改变过于注重“双基”和“学科能力”目标的落实倾向,更加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方法和思考,关注学生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培养与形成。

>3.由过去评教师的讲授水平转向评教师的“助导”水平。把过去注重教师语言清晰流畅,教学思路清晰有序,板书工整合理的评价,改为重点评价课堂是否有效地组织学生发现、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是否恰当地设计学习活动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是否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建立良好的民主教育环境。语言流畅、思路清晰、板书工整合理,这些虽然也是教师的基本素质,但教师的教学能力应更多地表现在能否及时地帮助学生在课堂上开展有效的学习活动,创设理想的学习环境;能否有效地组织引导学生发现、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能否有效地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机会和空间;能否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让课堂更民主一些,更宽松一些, 粗放一些,让学生在课堂上具有学习的生成空间.

>4、由过去评“教法”转向评“学法”。过去我们往往去关注教师带领学生按照课前设计好的教学过程程序化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是否深刻到位,忽视了了解学生是怎样学习的,学生基本上处于被动的地位。教师事先设计教学活动是为了教师的“教”服务的。教学评价也更多地关注教师教法的选择和应用。而新的课程改革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被看成是这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和核心任务,新课程倡导新的学习方式,以自主、合作和探究为主。因此,课堂教学评价首先应关注学生是怎么学的,看学生在课堂上是如何充分的自主,亲密的合作,深入的探究的。看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热情态度及有效学习的程度。看学生是如何在课堂上获得充分的发展的。看教师是怎样指导学生去学习,有效实施课堂教学策略,体现学生主体,尊重学生人格和个性,鼓励学生发现、探究与质疑,高效实现教学目标的。

>三、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做法,落实新课堂评价的三大措施.

>1、落实新的备课要求。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传统的备课认为教学是课程传递和执行,是教学生学的过程。教学的目标以教师为主体,追求培养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高效度,设计以教为中心的五环节的教案,强化传授知识技能训练,只见教材不见学生,追求课堂设计的完美、密度与深刻。新课标下的备课,我们要求教师做到六个改变:改变传统的备课理念,为学而教,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改变教学组织形式,有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发展学生学习潜能的课堂组织形式;改变备课内容,既备教法更备学法,指导学法过程具体扎实;改变教学手段,尽可能运用信息技术条件下的电教媒体;改变教学环境,坚持教学民主,充分诱发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创造性地学习。改变备课精细严密程度,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学习生成的空间。

>2、落实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新的课堂不仅是知识建筑的空间,更是学生生命活动的场所。它不在是静止的跑道,而是提炼生活、展示风采体验人生、追求成功、感受欢愉、发展生命的过程。新的课堂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我们面前,如果我们仍以旧标准来衡量新课堂,势必将我们的老师引向歧途,阻挠新课程的实施。因此,我们努力学习新课标的精神,重新修定了课堂评价表,以新的课堂评价表引导教师进行新课堂的探索与尝试。评价内容为七个方面:教学目标(10分)1、全面:包含知识、能力、情感。2、合理: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3、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发展;教学内容(10分)1、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容量恰当。2、注意知识的拓展。3、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4、努力开发课程资源;教学方式(30分)1、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充分。2、组织有效的合作学习。3、设计问题有价值,鼓励学生质疑、创新。4、教学形式富于变化并为目标、内容服务;教学指导(20分))1、能突出重点,分解难点。2、针对性强。3、语言富有启发性和感染力。4、用恰当的方法引导学生相互评价。5、评价及时,体现教师的宽容和激励。6、富有教学机智;教学态度(15分)1、教态热情、大方、亲和力强。2、以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关爱每一个学生。3、努力构建和谐、平等、尊重的师生关系。4、努力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教学手段(5分)1、恰当地利用多种教学媒体。2、多渠道提供信息;教学效果(10分)1、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活动面广。2、教学目标达成度高。3、作业适量,体现开放性。

>3、落实课堂质量的评价方法。传统的课堂质量评价以一张试卷定优劣,突出甄别和选拔,关注知识和能力的获得情况,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如何全面评价新课堂的质量,笔者以为可以试行几个结合:(1)、直接性评价与间接性评价的结合。间接性评价指的是单元、期末的试卷考查。如今试卷编制要体现新课改的精神,注重考查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跨学科的综合能力,及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增加“友情提醒”,凸显人文性,让学生通过考试感受成功,感受进步。直接性评价即指课堂的及时性评价,这是最常进行的评价,这一评价不只是有诊断作用,它更有激励作用,通过及时性的评价能激发学生求知欲,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更能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2)、表现性评价与常态性评价的结合。表现性评价是根据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表现进行评价。让学生作文、演说、操作、实验、展示作品,在具体化、真实或模拟的情景中完成特定任务。教师运用这一评价可有效激发学生积极性,满足学生成功感、自豪感。常态性评价则侧重于对学生平时学习态度、情感作观察性评价。(3)、自我评价与协商评价结合。自我评价是指让学生参与课堂检测、评价。自己对自己学习及学习表现作评判,自己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出考题,自测自评。协商评价是指让学生和老师共同成为课堂评价的主导者。学生的学习成绩可以通过师生协商来确定等级,有时还可以通过协商缓评,让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达到要求,然后再给成绩。(4)、目标导向评价与分层评价结合。目标导向评价即以实现教学目标为对象进行评价。评价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所实施的教学活动,评价学生为达到教学目标而进行的学习活动。通过目标导向评价引导师生实现教学目标。分层评价即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标准进行评价。学生的知识基础、个体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都是不一样的,无任从哪一方面我们用一把尺子衡量不同学生都会给学生造成伤害。因此,实行分层评价能有效促进学生理解掌握知识与技能,能有效帮助学生形成和发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总之,新课程背景下的新课堂,需要有新的评价体系相匹配,新的课堂评价体系需要我们去面对,去探索,去实施,更需要我们在实施中不断反思,不断改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新课改的路上走的更远。

资料提供者:吴宝发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课件下载
·小学语文视频下载
·小学语文备课中心
·小学语文试题下载
·小学语文教案下载
·小学数学试题下载
·小学数学课件下载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察看相关的作文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瑞文语文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