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二首:登鹤雀楼、寻隐者不遇(教师中心稿) |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孔春芳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4个新词和“欲、言、穷、更、 深、依、遇、只”等字在诗句中的意思。 2.能说出两首诗的意思。 3.能背诵,默写这两首古诗。 4.体会诗人借用登得高看得远的意境所表达的那种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领会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登鹤雀楼》,体会诗人借登高望远的意境所表达的那种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2、学会生字“鹤。雀。依、欲、穷”,理解“浓、砍、穷、更”等词在诗中的意思。 3、能说出全诗的意思。 4、、能背诵。默写此诗。 教学过程 1、谈话导人: 你喜欢古诗吗?会背哪些古诗?能说出古诗的作者和朝代吗?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两位唐代诗人写的诗。先学习王之焕写的《登鹤雀楼》。 师简介作者工之焕和鹤雀楼。 2、初读古诗。 (1自学生字,读准字音。 (2)读通古诗。 (3)借助插图,试译古诗,提出不懂的字词。 3、讲解诗句,体会意境。 (1)理解1,2句: 作者登上鹤雀楼,看到了哪些景物?景色如何、(落日和山河;景色壮丽) 白日依山尽:太阳靠着远山慢慢地消失了。 (依:靠着,挨着;尽:消失。不见) 黄河人海流:黄河滚滚,流入大海。 (人海流:流入海) (2)理解3,4句: 作者看到如此壮丽的景色后,有何感想? 欲穷千里目:要想看到千里之外的风光。 (欲:想要;穷:穷尽、完;目:服力;千里:形容很远) 更上一层搂:那就要再登上一层楼。(更:再) (3)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4)这首诗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古诗教育我们目光要远大,心胸要宽广,要有积极进取的精神。) 4.指导朗读,背诵。 (1)听录音,体会节奏及重音。 (2)指导朗读: 白日||依山|尽,一(舒缓,控制音量,体现夕阳西沉之景) 黄河||人海|流,(停)(提高声音,字字落实,读出气势) 欲穷||千里|目,一(稍稍降低音量,强调千里) 更上||一层|楼,(停)(音调由低而高,强调一层楼) (3)指名朗读,齐读。 (4)指导背诵,齐背。 5.作业: 《作业本》上1(1)、2(1)、4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寻隐者不遇》,体会诗人寻隐者未遇的怅然心情。 2.学会生字“遇,言”,理解“遇。言,只,深”等字在诗句中的意思。 3.能说出全诗的意思。 4.能背诵。默写此诗。 教学过程 (1)背诵《登鹤雀楼》:指名背,齐背。 (2)默写:完成《作业本》3(1)。 2.学习《寻隐者不遇》: (1)揭题,解题,简介作者贾岛。 寻隐者不遇:寻访一个隐居的人,但没遇见。 (寻:寻访;隐者:隐居山林中的人;遇:碰到) (2)听录音,看图理解: ①全诗共提到几位人物、图中人物分别是诗中提到的谁?(3位。作者和童子) ②这三位人物之间分别是什么关系? (作者和隐者,朋友关系;隐者和童子,师徒关寻 ③为什么作者拜访朋友没能遇上? ④用自己的话口头说说诗意,提出不懂的字、词 (3)理解诗句: ①第1、2句: 松下问童子:我在一棵松树底下向一个小男孩问讯。 (童子:男孩,这里指隐者的书童和弟子。) 言师采药去:这孩子说他师父出门采药去了。 (言:说) ②第3,4句: 只在此山中:(师父他)就在这山林中。(只:就;此:这) 云深不知处:山上云雾重重,不知他在什么地方。(深:重重;处:地方) ②连起来说说诗句意思。 (4)体会感情: ①作者拜访友人却未遇上,心情怎样? ②推想作者的朋友在山林中过的是怎样的生活。 ③贾岛是位著名的诗人,他的朋友想必也是位极有才华的人,为什么他不去做官,却宁愿在山里采药,过这种隐姓埋名的生活呢?(对社会、对官场不满) ④作者写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5)指导朗读。背诵: ①再听录音,体会节奏及重音。 ②指导朗读: 松下||问|童子,一(平起,强调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停)(强调采药) 只在||此山|中,一(强调此山) 云深||不知|处。(停)(拉长字音,强调云深和不知) ③指名朗读,齐读。 ④指名背诵,齐背。 3.作业: (1)完成《作业本》上l(2)。 2 (2)、5。 (2)完成《作业本》第3题:默写《寻隐者不遇》。 资料提供者:
|
| |||
『 ![]() ![]() ![]() ![]() | ||||
【察看相关的作文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瑞文语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