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学生走进“积累”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手机版


中国语文网

 

语文教学包罗万象,上下五千年,古今中外事,都有着千丝万屡的联系。语文老师大至"满汉全席"、"宫廷佳肴",小至"家常便饭"、"地方风味",都得急就速成,那就等于"蜻蜓点水"一事无成。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已成为走进新课程的重头戏,主旋律。课堂教学自然成为改革的主阵地。

让新课程走进课堂,让学生在愉快式的教学中学做人、长知识。其中,"积累"是极其重要的。怎样才能有效地引领学生走进积累呢?

一、课前的积累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学生对一篇新课文有了兴趣,他就会由"被动"转为"主动",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要是能做到这一点,可以说是课堂改革成功的第一步。

当教到《和时间赛跑》时,课前我就有计划、有指导地带领学生走进图书馆,让他们搜集有关珍惜时间的名人名言、谚语。紧接着让学生汇报,结果大大出乎老师的意料之外。学生兴趣盎然、争先恐后。所搜集的古今中外名人名言,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多彩。有孔子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有郭沫若的"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力量。";有歌德的"最宝贵的莫过于'今天'。";还有莫泊桑的"如果一个人只是度过一天算一天,什么希望也没有,他的生命实际上也就停止了。"等等。

虽然这些名人名言学生不大理解,但他们蒙蒙胧胧的懂得时间的珍贵,懂得昨天已过去,明天还未来临,只有今天才是最宝贵的。有了这些知识作为铺垫,学生学起新课--《和时间赛跑》不仅兴趣浓厚,而且理解深刻。

二、课后的积累

我们的教材,都是经过专家精挑细选的,不论是人文素质的培养,还是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都是无可挑剔的。我们得充分地利用教材本身的特点。例如每学完一课,及时引导学生对其中精彩的词语、句子、语段进行品析、鉴赏,让学生领悟到何谓好词好句,并让学生摘录下来。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进行课外阅读摘录。

同时,我还采取"双管齐下"的方法,适时推荐好书给学生。小学生看书往往出于兴趣和好奇。因此,我们可以把着眼点放在调动学生内在的积极性上。有时上完一篇文章,可以及时向学生推荐有关的好书。像教完《三味书屋》,可推荐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完《壮丽的青春》,可推荐给学生《欧阳海之歌》;教完《蜜蜂》可推荐看《昆虫记》;教完《观朝》可推荐学生读《喜看今日钱塘潮》。这样即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巩固拓展了学生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

三、在实践活动中积累

有位学者说过,生活即语文。语言文字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可以说社会处处皆语文,我们应巧妙引导学生到生活中进行相应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广泛接触社会,积累素材。例如,可以鼓励学生到互联网、报刊杂志等各种媒体上,查阅有关环保方面的知识,包括水、空气、噪音、森林、矿物等。最后把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整合,通过自编手抄报的方式展现出来。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大量的积累,对于小学生来说,可能有一部分是"囫囵吞枣"。但针对儿童的记忆能力优于理解能力的特点。我们应该坚持利益最大化原则,调整教学重心,即降低"理解"上的要求,对于那些"不必解"或"不可解"的东西,可暂时放一放,待日后自行"反刍",逐渐消化。

留心观察生活,善于收集信息。它可以促使学生提高收集信息的意识,锻炼收集信息的能力。它可以扩大和丰富学生的信息量,可以建立"信息库",逐渐实现"资源共享、合理利用"的目标。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有目的地从"语言库"中提取与教学有关的信息,并将与书本知识有机结合起来。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想只要我们辛勤耕耘,就一定能有所收效的。
资料提供者: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语文课件下载
·数学课件下载
·小学语文视频
·中学语文视频
·语文试题下载
·数学试题下载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察看相关的作文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瑞文语文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