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想说爱你不容易(网友来稿) |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手机版 | ||||
课改,想说爱你不容易 凯里市第十小学 于月红 2002年秋季,贵州省部分实验区推行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理论、新理念、新方法,一下子进入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之中,作为一名投身课改,站在教学第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三年相知相识相熟的历程,对于新课改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感。 一、对课程改革新理念的困惑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过程要求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样的学习观当然会使教师的语文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巨大变化,然而,对教师来说,谈何容易? 1、新课程强调的自主、合作、探究三大学习方式,其中自主学习是核心,把知识交给学生自己去探究,势必会触及知识的形成过程,由于知识的内涵和外延都很丰富,虽然教师因势利导,但学生对知识进行富有个性的理解,也还会出现错误认识的。对于大多数小学生来说,学习自觉性不强,知识积累不多,生活阅历不丰富,让他能在学习(尤其是课堂)中自觉、主动地去学、去问、去思考本身就是一件难事,还要他学会与同学交流,合作,探究,更是难上加难,往往“合作学习小组探究”成了许多老师在公开课上的一块半透明的遮羞布,美其名曰“合作”,实际上是些课前的充分准备,课上的精彩表演,要不就是“反过脸去,转过身来”的逢场作戏……让听课的同行直摇头,小孩子哪有那么自觉和聪慧啊!说实在的,三年的课改实验下来,我觉得自己很是迷糊。 2、新课改强调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提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但一母生九子,九子九条心,何况一个班上四五十人,多的六七十人呢?一堂课要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不能机械训练,不能死记硬背,对于自觉性强的孩子我们不必担心,可是一个班上有多少学生是“响鼓”?不需重锤来敲呢?应试教育尚只能“普照”大多数,素质教育下的新课改要关注到每个个体,可能吗?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心知肚明。就以课堂教学来说吧,教师要如何来关注学生情感体验与完成教学内容的关系呢?比如有教师反映:过去是由教师讲授知识点,讲完后学生马上练习模仿,现在要求提出问题、设置情境,学生自主探究,要让学生有独特的体验,在这个过程中占用了大量教学时间,而原定的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却无法在本节课中达成。许多课改实验的教师都深有感触:“新课程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体验,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较以前浓了,然学生之间的差距也越来越明显,课越来越难上,有时连教学任务都无法完成……”。 3、在新课程改革的理论下,我们的一线改革者在实践操作中却缺少必要的支持和培训。理论与现实的严重脱节,单靠个人对理念的理解,仅凭一股冲劲,没有科学的实践指导方法,由于教师个性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操作能力的不同,而又都在摸着石头过河,最后的结局就成了教师孤军奋战,难达“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的。因此,在渗透给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前,必需先建立对教师必要支持的有效机制,在培训中实践,在实践中培训。作为教师的我们,也应该在实践中,先教会孩子们“怎样去与人交流,把自己的知与不知与人分享”,而不应该盲目的进行“一步到位的课改”。 二、对“怎么改”的困惑 什么是“新课改”?改什么? 笔者认为教育教学工作,不管怎么改革,最重要的一点应该还是切合实际,应该处理好对传统教法的继承和革新的问题。如城乡之间的教育是存在差距的,我们这些真正落实课改的一线执行者, 是否该因地制宜的在课改的要求下,选择如何高效,快捷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最佳目的呢?我认为这才是改革的最终目的,这个目的是学生和老师共同的。笔者细心拜读和研究了许多关于新课改的文章,专家们把新课改描绘得“天花乱坠”,把过去的教育抨击得“一无是处”。过去的教育确实存在弊端,可是,把新课改说成“花朵”一样,是否又从一个极端转向另了一个极端呢?好像参与了新课改、用了新教材,学生就能有“新发展”。而到了考试时,却有许多东西是无法考查的,所以在转了一圈以后又回来,穿新鞋走老路,旧的要打破,新的却出不来,所以很多教师被迫违心的回到了应试的老路上。既要落实新理念,又要考好试,二条腿走路,结果不伦不类。时至今天,关心课改的新理念是什么的教师还是不多,而教学实践中为了应试的教师却不见减少。课改的理念就如一座空中楼阁,我们又回到了老一套上。这让人很是痛苦,很是失望,很是迷茫,不禁要问:课改,该改什么?从哪改起? 三、对评价的困惑 正确的评价不仅具有激励作用,而且具有导向作用。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是此次课改的重要内容。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1、有教师认为,搞课改,再用试卷来考学生与现行的评价制度相悖,其实,考试和课改并不相冲突,要关注学生学业成绩,学习测试是不能少的。光靠平时作业完成数量质量、课堂表现、以及某些学习记录是检验不出学生真正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程度的。但是考试内容的拟定应该结合学科教学和当地学生实际,评分要考虑是否符合现行的评价制度,结合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给出相应的等级评价,而不是单纯的分数。无论新的课程评价怎样改革,我们还是应该发挥考试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2、在实践中对学生学习过程评价,课堂教学评价,教师评价,考试评价等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对学生评价过程尽管做了大量的工作,如学生的成长记录袋、学生的测验和考试成绩等,但一所校内每位教师评价的标准,收集的材料,记录的内容、过程等都不尽相同,可以说是五花八门,更不用说校与校之间没有一个统一的评价尺度了,而且,不管评价的过程做得怎么详实,成长记录袋做得多么的好看,但教师操作的结果还是把重中之重押到了分数上,重在期末上,重在结果上!再坚持分数定终身的评价,教育是看不到美好明天的!作为一线教师的笔者,对此已感到无比的困惑。更有让一线教师头疼的是新的课程改革尽管已经执行了近3年,但我们的考试制度和评价手段却还存在太多弊端,譬如:考试内容过于注重书本,而拓展延伸又不切实际,首先:学生的语文知识的外延太肤浅,生活中不会学语文用语文,因此试卷上出现的书本外的语文知识多数完成不了;其次,学校以及上一级教育行政部门用学生的考试分数来衡量和测评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因此造成为“高分”而“考试”现象;还有,就分数评三好学生和给学生定等级,使得学生和家长及社会不得不犯“成绩说话”“分数上见真知”的错误。 四、困惑后的思考 课改工作意义重大,任重道远,教育的明天就是我们的希望,就是祖国的未来,不可以有丝毫的浮躁,存丝毫的侥幸。作为一个身处基层的小学语文教师,我真心的希望: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采取有效措施,引导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建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和人才观,使课改得以顺利进行;强化教学评价改革、完善教师评价制度和修改学生评价体系,让课改工作落到实处。 课改犹如一朵带刺的玫瑰,笔者作为一位身在教育第一线的工作者,深情地说:课改,爱你不容易! 凯里十小学 于月红 2005年6月18日 联系方式:QQ308491928 资料提供者:于月红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
·小学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察看相关的作文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瑞文语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