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观念,还孩子一个广阔的学习空间:学习新课改感悟(网友来稿) |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手机版 | ||||
万娟 课堂本称是“学堂”,它原本是孩子的,而我们教师却占为己有,成为自己的“讲堂”,形成一种教师讲、学生听的机械式教学。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充分体现,个性得不到张扬,因而学生也得不到应有的发展。新课改特别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会学、主动地学。因此,把课堂还给孩子吧!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学得主动,学得有趣,学得积极,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只有这样教师教得才轻松、灵活,真正体现教师的人生价值。让单一的韵文变成孩子乐于接受的学习材料,让枯燥乏味的讲授变成孩子自己探究性的学习。 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使我受益匪浅,值得深思。如《高大的皂荚树》,(人教版第七册)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介绍了学校操场上的一棵高大茂盛的皂荚树以及它带给同学们的欢乐与方便,赞美了皂荚树的无私奉献精神。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带着提示中的问题去阅读,阅读后,小组讨论、交流、合作探究作者是怎样描写皂荚树四季生长的特点和给同学们提供的方便。 [案例] 师:春天的皂荚树生长的特点是什么?它给同学们带来哪些方便? 生:枝叶茂密,给我们带来的方便是“遮雨”。 师:这一节中写出“茂密”一词吗? 生:没有 师:那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我是从“春天,下小雨啦。皂荚树为我们遮挡着雨,雨滴就不会很快落下来。”这句话中感悟到的。 师:你真会学习。 师:那我们怎样来读好这一段呢? 生:带着一种开心,愉快地心情来朗读,因为小朋友在一起做游戏是一件开心的事。 全班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请同学们用同样的方法来学习“夏、秋、冬”三个季节。 学生汇报自学效果。 师归纳小结。 整堂课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学习氛围轻松,对于我提出的问题都是由学生自主学、小组合作、探究来完成的,我只充当一名导演的角色去引导、点拨,尤其是在学习课文结尾一段话中的“一颗种子”时让同学反复的读,特别是结尾直抒胸臆的三个排比句,让同学在反复朗读中领悟到,这是一颗饱含着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精神的种子,而且这种精神已在“我们”的心中扎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话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组织学生有充足的阅读时间。以读为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文章是作者将自己对生活的感受进行思考后写成的语言符号,这些文字本身没有直接的可感性。别林斯基说:“阅读时你到处感觉到他的存在,但却看不见他本人,你读到他的语言,但却听不到他的声音,你得用自己的幻想去补足这个缺点。”所以,阅读时,只有鼓励展开丰富的想象才能走进作品所描写的世界,一个活生生的具体的形象的世界,同时要联系生活经验,如果离开了生活经验,语言就会同现实刺激物失去联系,难以获得、丰富、深切的语感,唯有从生活方面去体验,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点积累起来,去感受语言文字所暗示和启发的蕴含的情感。 。当然,学生在充分的读中学习课文,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停实践、更深入地钻研教材,使其丰富起来、生动起来,还需要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相信学生、使其主动起来,活跃起来。 新疆伊宁市达达木图乡中心小学 万娟 作者邮箱: ynwj-2005@163.com 资料提供者: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察看相关的作文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瑞文语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