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教案 |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马说》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说”这种文体的特点,分辨其中的议论和记叙。 2.理解“千里马”、“伯乐”、“奴隶人”的深层含义。 教学重、难点 1.积累相关的文言词语,了解某些相关句式的特点。 2.如何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千里马”、“伯乐”“奴隶人”的深层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通过讲述伯乐与千里马的故事导入本课。 二.介绍“说”这种文体及讲解题目。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常用华丽的言辞来陈述作者对某事某物的见解,与现在的杂文相似。“说”为“谈谈”之意,“马说”即为“谈谈千里马”。 三.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1.韩愈:字退之,河阳人。唐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著有《昌黎先生集》,他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引导学生回忆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曾巩、王安石、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 2.写作背景:这篇《马说》大约作于韩愈初登仕途,那时的他血气方刚,有着远大的政治抱负。他曾三次上书当朝的宰相,要求提拔。但很不幸,他的政见均未被采纳。之后,他又相继依附于一些节度使的幕下,始终郁郁不得志。加上当时政治黑暗,奸佞当权,有才干的人不受重用。所以,韩愈大有“伯乐不常有”之叹。 四.老师朗读课文,学生注意以下字的读音及节奏。 1.字:骈 pián 槽cáo枥lì 才美不外见xiàn 邪yé 2.节奏: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3.学生疏通课文。 五.翻译课文 1.指出译文时需要注意的字、词的翻译(采用对比法)。 2.学生讨论,自主翻译课文。 3.熟读课文,疏通脉络。 六.问题探究 托物寓意、以事喻理是本文的一大特色,在了解了本文大意后,结合写作背景,思考“千里马”、“伯乐”、“奴隶人”的比喻含义。 明确:“千里马”比喻人才,“伯乐”比喻善于识别人才的人,“奴隶人”比喻压制、摧残、扼杀人才的当政者。 七.拓展延伸 电影《天下无贼》中小偷的头领黎叔有这样一句经典的台词:“21世纪什么最宝贵?人才!”学了本文后,大家觉得在韩愈那个时代什么最宝贵?(伯乐,即善于识别人才的人)假设你是一个有知识、有才干的人,那么你要怎样做才能免遭被埋没的命运呢? (此题是一道开放性的思考题,没有固定的答案。只要学生能自圆其说、言之成理即可。) 参考观点:假如我是一个有才能的人,我会充满自信,积极为自己创造施展才华的机会。虽然偶尔也会碰壁,但一定要有乐观的心态,不气不馁,即使官位低也要饱含热情造福一方人民,而不是怨天尤人。 八.板书设计 马 说 韩愈 (一)论述中心: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命 运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遭 遇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结 论 :其真不知马也 (二)“伯乐”、“千里马”、“奴隶人”的深层含义 九.小结 韩愈以良马喻人才,写自己的知遇之难,是因为他生不逢时。我们有幸生活于思想开放、有言论自由的新时代,可以做到人尽其才。那么我希望大家能够发出“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豪言,“天马行空任我行”的壮语。同学们,莫愁前路无知己,我相信只要大家肯努力,若干年后的某一天,你们一定会站在我面前自豪地说;“天下谁人不识我!” 十.作业布置 1.生字及其注音、重点词语及其解释各3遍。 2.假如你是文中的前里马,你会对食马者说些什么呢?请写在日记本上。 资料提供者:杨秀
|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察看相关的作文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瑞文语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