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手机版 | ||||
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如果能够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手脑并用,教学做合一,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成为课堂的主人,就不仅能大大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更重要的是可以为学生以后的主体发展和学会自能读书打下良好的基础。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参与意识,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呢?下面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具体做法。 一、眼看口说,激起参与。 刚入学的儿童对世界充满了新鲜感、好奇心、根据年龄特点,知道他们思维具体形象,又具有一定的口语表达基础,所以我尽可能运用生动的、形象的材料进行教学,让学生的眼睛亮起来,激起参与学习的欲望。 低年级的语文教材,大多配了一些直观形象、色彩鲜明、学生喜爱的图画,可以让学生以课本为据看一看,找一找,说一说图上画了什么,学生就能参与到其中。如教学《北京天安门》这篇课文时,我利用教材上整整一页的插图,让学生较快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课始,我让学生观察画面,进行说话。“图上画了什么?能不能按一定的顺序说一句或几句话。”此时,学生通过观察,纷纷发言,一个比一个说得好。其中一位同学说:“国庆节那天,天安门广场上有许许多多的白鸽飞向蓝天。一大群的气球升上了天空,有红的、黄的、绿的,还有蓝的,五颜六色,美丽极了。”又有一位学生补充说:“五星红旗在天空中飘扬。雄伟的天安门城楼上高高地挂着毛主席的像,两边各有四盏大灯笼和四面红旗。”学生观察得多么仔细,说得又那么精彩。 在教学中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开阔学生的眼界,从多角度提供相关资料,创设表达的机会。可利用与教材相配套的、清晰的投影片,让学生充感知图片内容,帮助理解、积累、感悟语言。可提供图片、模型、实物等,如照片、动物标本、小手帕,让学生观察。进行表达训练。又可指导学生观看一些优秀的少儿节目、动画片,看后伙伴之间交流一下,说一说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有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学生的眼睛能使唤了,嘴巴能说话了。难道他们不愿意参与到学习中来吗? 二、动手动脑,引导参与。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据此,要让学生在学习中玩一玩,做一做,画一画,演一演,这样在做中学,学中做,在活动中思考,在思考中动手,引导学生参与活动、学习,努力提高参与质量。 为了让学生理解《乌鸦喝水》中乌鸦怎样喝水的过程,我事先为每个学生小组准备了瓶口较小的玻璃和许多小石子,且瓶子里的水有多有少。当课堂中读到“乌鸦把小石子一颗一颗地放到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慢慢升高了。”这个句子时,放手让学生以小组单位,学着乌鸦做一做。顿时,课堂沸腾起来了,你放一颗,我放一颗,水果然慢慢升高了,真正理解了“一颗一颗”和“慢慢”这两个词,学生的脸上洋溢着笑容。突然,一个同学通过动手观察后说:“乌鸦真能喝到水吗?”有的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左做右思。随后,有的学生感悟到了,马上取来水试起来了,在老师的帮助下通过实践、思考,明白了:瓶子里的水不能够太少。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不但掌握了更多的知识,而且活跃了思维。 又如,学习《小猴子下山》这篇课文,教师让学生自己准备玉米、桃子、西瓜,让学生演一演文中的站猴子。在表演中,教师随时指导,动作示范一下,语言提示一下,帮助理解“掰、扛、摘、扔、捧、追”这些动作词,从而理解课文的内容,把课文中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学生在表演中学会求知,学会思考。 教学中要努力创设机会,让学生多玩玩、多做做、多演演、多画画,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学生就会以一种主人翁的态度对待自己,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得到启发,在实践中获得成功体验。 三、给予时间,拓宽空间,主动参与。 “主动参与既是认识的源泉,又是思维发展的基础。”如何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呢?我想:只有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才能让学生在认知、思维等方面得到应有发展。 为了让学生干一点他乐意干的事,学一点他自己想学的学问,我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进行主动学习,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在教《北京天安门》前,我布置学生收集最喜欢的有关天安门的剪报、图片、画册、照片等,学生有宽裕的时间去收集,趣在其中。上课时,尽量让学生静静地思考,大胆地想象,无拘无束地表现。如教学《春天来了》一课时,教师一边放欢快的音乐,一边动情地朗诵,让学生闭上眼睛仔细听,然后问:“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你又是怎么想的?”让学生有思考的时间。一篇课文上完后,为了巩固所学的知识,也要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春风吹》这首儿歌后,我激励学生去找春天,唱春天,画春天,赞春天。其中一位学生创作了儿歌:“春风吹,春风吹,吹得花儿红又红,吹得柳树绿油油……吹得太阳暖洋洋,大家快来播种子。”学生积极参与到自己喜爱的活动中,并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学生坐自己的位置上,老是面对同学的后背,成了一种习俗。如果教师有意改变一下位置,变成“马蹄式”、“圆桌式”的位置,在空间上进行改换,适应儿童要求平等的心理,容易确立主体意识。让学生合作学习,找一个好伙伴评一评作业,互相读一读,必要时可以让学生在教室里走动,学生了有自由的空间,放开了手脚,学习效果会更理想。 实践证明,以上方法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不能孤立起来运行,要让学生在学习中眼到、心到、口到、手到,又有属于自己的时间、空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样才能使学生自主学习,掌握新知,发展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总之,只要我们语文教师树立起大语文教学观,确立主体发展的意识,相信每个学生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创造力,努力为学生营建广阔多样的自主学习环境,就能促进学生主体主动参与,自主发展,就能让每一节语文课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资料提供者:王工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
·小学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察看相关的作文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瑞文语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