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集体备课:窃读记、梅花魂、鲸、钓鱼的启示、遨游汉字王国、地震中的父与子、圆明园的毁灭、长征 |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 五年级上册集体备课 单位:山东省益都师范附小 组别:五年级语文组 时间:二○○七年十月十一日 五年级语文上册整册备课 一、教材的基本结构 教材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八个专题。依次是:我爱阅读,月是故乡明,学习说明性文章,生活的启示,遨游汉字王国,父母之爱,不忘国耻、振兴中华,走近毛泽东。其中第一单元“我爱阅读”和第五单元“遨游汉字王国”还安排有不同呈现形式的综合性学习内容,使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四大部分,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遨游汉字王国”单元采取了全新的编排方式,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 每组形状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揭示学习要求和学习重点。 课例由4篇课文组成,其中精读课文2篇,略读课文2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将前后课文从内容上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根据教学的需要,在一些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提供课文的背景资料,并丰富学生的阅读。 口语交际、习作独立成一个栏目,并在有的单元中提供多个角度供教师和学习选择。 回顾、拓展由3个栏目组成,其中有2个固定栏目:“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另有“展示台”“成语故事”“课外书屋”各两次,“趣味语文”一次。 本册共有课文28篇,其中精读课文14篇,略读课文14篇;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总共32篇。这些课文从精读、略读到选读,按三个层次编排,体现了逐步放手培养阅读能力的设计思路。 本册要求认识200个字,会写150个字。要求认识的生字,分散安排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在课后生字条里列出;要求会写的字,安排在精读课文后,以方格的形式排列。为了便于复习检测,每组课文后安排有“词语盘点”栏目,包括“读读写写”“读读记记”两栏。“读读写写”是由精读课文中会读会写的词语组成;“读读记记”是由精读和略读课文中要求认读的词语组成,只记不写。另外,教材后附有两个生字表。生字表(一)是要求认识的字,200个;生字表(二)是要求会写的字,150个,以供复习、检测之用。 本册注音有下面几种情况: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不认识的字,出现一次注一次音。考虑到学生具备了不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本册教材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以外的其他部分中出现的生字一律不再注音。生字注音用圆括号标出;多音字随文注音,用方括号标出。为了便于识字, 的生字注本音;一些在语言环境中要变调读出或读轻声的字,随文注音,并在教师教学用书中加以提示。 二、教材的主要特点 本册是在前八册教材的基础上编写的,教材的结构及思路有一定的继承性,体现整套教材的延续性,同时又有发展变化。 三、教学目标 (一)认字200个,会写150个,会使用字典、词典,有一定独立识字的能力。 (二)能用钢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并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并体会汉字的优美。 (三)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并能抓住文章的大意。 (五)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六)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能抓住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七)学习浏览,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八)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5万字。 (九)乐于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学习辩论、演讲的一些基本方法。 (十)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修改自己的习作,书写规范、整洁。 (十一)学写简单的读书笔记、学写内容梗概。 (十二)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能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方法。并能策划简单的社会活动,学写活动计划。 四、教学中应当注音的问题 (一)全面准确地把握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了语文教学目标,而且提出了总目标和阶段目标。这是我们把握教学目标的依据。 课程标准中提出的目标,有的是一以贯之的,如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前面的学段提出了,后面的要贯彻始终;有的可以分出层次,如,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方面的目标,是环环相扣、螺旋上升的,前面的学习为后面的学习做准备,后面的学习是前面学习的深化和发展。教师在教学中既要注意阶段性目标,又要注意阶段目标之间的衔接与过渡,使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等到全面、准确的落实。 (二)识字、写字教学 五年级上册的识字都随课文安排。无论是精读课文还是略读课文,都安排了要求认识的字。学生通过前四年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不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而且课文中的生字都有注音,学生认字并不困难,可以让学生自学或在小组里合作完成。老师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进行检查,可以对多音字、难读准的生字或易混的生字作指导。高年级的识字、写字教学要更加放手,要有别于中年级。为了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独立识字的能力,本册教材在正式课文以外的其他部分,一律不再注音,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的不认识的字,可以自己查字典解决。老师还要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大胆猜读和跳读,运用一些识字推知生字的大意,以便在手边没有字典、词典的情况下,不妨碍阅读。 会写的字安排在精读课文中,随课堂教学完成。教学中,老师可以就级写的字、易混淆的字形作重点指导,引导学生用识字规律认记生字。课内要留有一定的写字时间,指导学生写好笔画、笔顺,安排好字的各个部件及间架结构,把字写端正、写美观。在强调写字质量的同时,还可适当要求提高写字的速度,并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对于要写的生字、精读课文中出现的新词,都是引导学生随时抄写,及时听写检测。也可以就“词语盘点”中的词语,进行复习巩固。 对于书写练习,除课堂生字学习指导外,主要凭借本册配套的钢笔字和毛笔字教材,进行指导和书写训练,及时纠正学生在书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和爱好。 (三)阅读教学 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教材中精读课文数量将逐渐减少,略读课文的数量则逐渐增加。五年级上学期是小学高年级的起始阶段,教师要全面把握阅读教学的要求,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口语交际教学 本册安排7次口语交际,其中“遨游汉字王国”单元的口语交际融合在整修综合性学习中。这7次口语交际有的是结合专题内容,有的是从学生生活和思想实际出发而安排的话题;有的单元只提供一个话题,有的则提供两三个角度供教师和学生。本册的口语交际,首次安排了辩论和演讲的形式,教师要注意还要拔高要求。 (五)习作教学 本册习作共安排了7次,其中“遨游汉字王国”单元的习作融合在综合性学习中。此外,结合课文学习,安排4次小练笔,作为片断练习。 7次习作涉及写身边的事物、自己的所感所思、想象性作文等多个方面。在呈现方式上,有的是说写合一安排,有的则分开安排。 (六)综合性学习的教学 本册教材的综合性学习有两种呈现方式,对第一种结合课文学习安排的综合性学习,教学方式大致和前几册教材相同;对后一种独立成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教师则要加强研究,调整教学策略。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遨游汉字王国”采用的是任务驱动型的编排方式,即在导语中提出要探究的问题,让学生围绕这个任务拟订活动计划、确定活动方式、商量资料的途径。学生在活动中有很大的自主权,教材中的“活动建议”只供师生参考,“阅读材料”也是给学生一些例子,方便他们寻找相关的材料。老师在活动中更多是起组织、调控、辅导、检查等作用,对活动的方式、方法则可以更放手。 2、合理安排课内外的活动时间。 “遨游汉字王国”单元有一些活动必须在课外完成,例如“调查社会用字”的情况。老师要安排好时间,课堂上主要是布置学生学习内容、交流活动情况、展示活动成果,课外则要根据活动计划,一步一步地开展学习活动。只要合理安排活动时间和内容,才能避免课堂上无事可做、只好把阅读材料当成课文来教的情况。 3、根据本班实际情况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 教师可以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 第一单元备课 本组教材以“我爱阅读”为专题进行编排,选编的课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都紧密地围绕着阅读。《窃读记》生动、细致地刻画了窃读的心理和乐趣,表达了对高度计热爱与渴望;《小苗与大树的对话》通过小女孩和北大著名学者对阅读的交流,使我们得到读书的有益见解;《走遍天下书为侣》则在假定和选择中,告诉我们要与书为伴,以书为侣,其乐无穷;提出善于读书,要常读常新,百读不厌,必有收获;《我的“长生果”》通过著名作家叶文玲童年时读书、作文的经历,点明了读写中吸收与倾吐的关系。学生自识字以来一直在阅读,本组教材将其作为一个专题,目的一是要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书的深厚情感;二是要在阅读中能够结合学习和生活实际,习得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阅读的重要意义,激起阅读的兴趣,逐步养成阅读的习惯,从而受益终生。这也是对《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要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的具体实践。 配合本组专题,安排了“综合性学习”“阅读链接”,在“语文园地”里安排了“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展示台”等多项训练内容,引导学生搜集名人读书故事(或读书名言),与爱读书的人交流读书体会;了解图书的种类;给自己的图书归类并做书目;选择不同的角度说、写读书经历或访谈、辩论等;并紧密结合本组阅读和综合性学习,交流读书收获和体会。 进行本组教学,教师要统筹安排,加强教材的整合和课见外学习的结合,努力把读与悟、读与写、读书与活动结合起来。通过本组学习,力争让学生对阅读充满兴趣,把阅读作为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使阅读成为成长的需要。一个语文教师若能让自己的学生爱上阅读,则功莫大焉。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0-14课时,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展示台”1-2课时。 教学课例 1、《窃读记》 学习目标 ①认识“窃、腋”等七个生字,会写“窃、炒”等14个生字,正确书写“支撑、倾盆大雨、饥肠辘辘”等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体会作者热爱读书的思想感情。 ③重点感悟描写“我” 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作者遣词 造句的精妙。 课前准备 ①课前发动学生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或读书名言。 ②自学生字新词。 ③ 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第一课时 ↘直奔“窃读”,整体感知 ①同学们,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知道“窃读”可换成一个什么词?(偷读),你知道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②整体感知课文。 ◆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认读生字词。 ◆指名分段读课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 ◆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我” 因无钱买书而偷偷躲在书店看书。) ↘品味“窃读”,感受渴望 ①边默读课文边用“____”画出描写“我”是怎样“窃读”的语句。读一读句子,说一说体会。(小组交流、汇报) ②重点品读文中描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 a.“我跨进店门,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画出句中表示动作的词。 ◆感悟形象:从这一系列的动作中,你仿佛看到什么? b.“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 ◆“饿狼”给我们留下的是不太美好的形象,可“我”却把自己比作“饿狼”那样“贪婪地读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表现出作者如饥似渴地读书。) ◆你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验吗?说一说? ◆根据生活体验,相机指导朗读。 c.“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还像在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读了这句话,你发现了什么?(一般人物的神态和内心是一致的,从神态描写可以看出心理活动,可这句话神态和内心是相违背的。)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突出了作者酷爱读书已经达到了入魔的程度。) d.美读升华:你能把自己对“窃读”的理解与感悟读出来吗?生读,师评:同学们的朗读,把一个渴望读书、热爱读书的孩子展现在我们的面前。那大家知道,“窃读”,我的心理有一种怎样的感受吗? ③自主品读“窃读”的滋味。 a.课件出示句子:“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b.从课文中找到有关语句,自主交流:“我”为何快乐,又惧怕什么? c.相机指导朗读。 ↘深悟”窃读”,回归整体 出示课文插图,激情:刚才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书店“窃读”,在你的眼里,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生答)确实是这样,她为了读书可以忍受饥肠辘辘、腿酸脚木,为了读书可以连跑几家店才看完一本书,为了读书可以克服任何的困难!让我们再次投入地捧起书,读好课文,共同品味“窃读”的“快乐”与“惧怕”。 第二课时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①导入: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我”是怎样“窃读”以及“窃读”的滋味,请同学们把自己印象深刻的句子 再读一读。 ②生自由读文。 ③这节课我们要探究是什么原因鼓励“我”窃读。 ↘合作探究,深入研读 ①合作小组研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要求(课件显示): a.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b.交流课前搜集读书名言,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②汇报交流 ③总结:“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个人如果放弃了读书,那是多么可怕的事!让我们时刻铭记这句至理名言──“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④诵读句子。 ↘回归整体,理清层次 ①同学们,课文学到这里,大家明白了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记叙这件事的吗? ②尝试分段。 ↘积累内化,课外拓展 ①自选感兴趣的、欣赏的描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进行美读积累,并摘抄在作业本上。 ②根据综合性学习的要求,自选活动,感受阅读的快乐! 第二单元备课 家乡,在游子的心里,永远是最温馨、最难以割舍、最令人梦绕魂牵的地方。本组选编的一首首诗词,一篇篇散文,可以说,都是游子们思乡怀乡的绝唱。《古诗词三首》中,《泊船瓜洲》写诗人在瓜洲随船停留时遥望家乡、不知何时回到家乡的惆怅;《秋思》写了诗人在洛阳城写信给家人,无奈信短情长,无法尽诉;《长相思》写到戍边打仗的南方将士,在北方的风声雪声里因思念家乡,辗转反侧,夜不能寐。《梅花魂》写了远在异国他乡的老人,把他的相思寄托在梅花身上,表达了对祖国、对家乡矢志不渝的眷恋。《桂花雨》写作者对童年的摇花乐的美好回忆和深深的怀念。《小桥流水人家》则深情地写了留在记忆中的美好的故乡生活。款款的思乡情,浓浓的恋乡意,如一杯茗茶,飘着悠悠茶,越品味越醇香,越品情越浓烈。 编排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恋、热爱的思想感情;二是通过对比阅读,使学生领悟到,思乡的情是一样的,思乡的方式、寄托的对象却是因人而异的,引发的思乡的事物也是各不相同的,从而体会到作者的感情是通过一些景物或事情表达出来的,三是通过读书,引导品味语言,丰富学生的语文积累。 教学本组教材,要引导学生充分读书,用心地,积累书中美好的语言,感受人物美好的情感。配合本组专题,“口语交际、习作”安排了让学生策划题为“浓浓的乡情”的活动和写以“二十年后回故乡”为内容的想象作文,“回顾、拓展”的“交流平台”,安排了交流表达方法的内容,并引导学生积累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展示学生表达热爱家乡之情的习作。教师教学时,应整体关照本组的编排特点,把体会感情与领悟写法、读书与表达、语言积累与语言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1-14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3课时,“交流平台”和“日积月累”1课时,“展示台”1课时。 教学课例 6.梅花魂教案 教学目标 1、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感情, 懂得梅花的高尚品格,学习这种品格。 2、了解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特点, 能有感情的通读全文。 3、理解本文的蕴含的爱国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1、课文是怎样做到“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 2、理解外祖父对梅花品格的阐述。 3、 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冲寄托了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梅花挂图,《红梅赞》歌曲VCD碟。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看见过梅花吗?你喜欢它吗?你喜欢它的什么?今天我们要学的就是一个有关梅花的故事。( 出示梅花挂图。 )板书课题。理解“魂”的意思,那么“梅花魂”指的是什么? 二、初读课文,完成自学要求: 1、自学生字词,可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想一想,作者通过写梅花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3、画出最使你感动的语句,体会其中的情感。 4、准确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理清叙述的顺序。 1、根据回忆内容、非回忆内容给课文分段。 (首尾各为一段,中间为一段,全文分三段。) 2、根据课后思考题1前半题的提示:“课文围绕梅花写了哪几件事?”给第二段分层。 分为五层:(一层一件事)。 第一层(2自然段):外祖父常常教小外孙女读唐诗宋词,而且读着读着就流出眼泪。 第二层(3自然段):外祖父对一幅墨梅图分外爱惜。 第三层(4一11自然段):外祖父因不能回国而难过得哭起来。第四层(12一13自然段):外祖父在离别前把最宝贵的墨梅图送给外孙女。 第五层(14一15自然段):船快开时,外祖父又递给外孙女绣着梅花的手绢。 3、自己体会文章开头与结尾之间有什么联系?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第二课时 重点:理解全文 一、复习回顾,揭示任务。 1、说说课文围绕梅花说了哪几件事?(回顾旧知,做好铺垫) (1)读诗落泪; (2)珍爱梅图; (3)不能回国; (4)赠墨梅卧; (5)送梅花仇; 2、从题目入手:梅花是一种名花,但为什么说梅花魂呢?课题“梅花魂”与本文所记叙的五件事有什么联系? 这就是我们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二、从“爱梅”入手,直奔重点段“品梅”。学习第二、第四件事,体现“教”学。 1、文中哪件事最能表现外祖父对梅花的喜爱? (第二件事:珍爱墨梅图) 2、指名读。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外祖父对梅花情有独钟? (1)“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留意。唯独书房罩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从中体会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来表现老人对梅花图的珍爱。 (2)“我不小心在梅图上留下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沾污得的吗?’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通过老人的语言,行动来体会他对梅图的珍爱。 a、体会“轻轻、慢慢”在句子中所起到的表达效果。 b、“清白”是什么意思?“沾污”又是什么意思? c、爷爷是让妈妈管教好我的行为、还是思想? (思想)从何而知?(“这清白的梅花,是沾污得的吗?”) 3、“这清白的梅花为什么不能沾污?”一向宽容慈爱的外祖父为什么这次会大动干戈呢?导入第四件事的学习。 4、教师范读“临别赠梅图”一事。 (1)老人深情地说的那段话,其中哪几句话点明了梅花的品格? (“这梅花,是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呢?”) (2)由此可见老人爱梅其实爱的是梅花的什么?(梅花的精神) (3)电视播放歌曲《红梅赞》:冰天雪地,傲然怒放的红梅,优美动听的旋律,深情赞美的歌词。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对梅花有了更新、更高的认识。 (4)说说此时,你对梅花有了什么更新的认识? (5)指名读“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讨论: a、梅花的秉性像什么?(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节) b、此时作者用了什么手法?(借物喻人) c、由此可见,老人赞梅花,实则赞美的是什么? (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节) (6)再次播放《红梅赞》,同时指出:这首歌是电影《江姐》的主题曲,影片中江姐为了追求革命信仰和崇高理想,面对敌人的酷刑拷打,毫不动摇,大义凛然,最后含笑走上刑场,倒在一片梅花灿烂的地方。歌曲唱得是梅花,实在赞美江姐。声情并茂的导语使学生深深领悟:梅花的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老人爱梅花,就是因为梅花是祖国的象征。 (7)外祖父保存这幅梅花是为什么?(是让自己保存梅花的秉性,也就是中国人的气节。)现在他把它送给外孙女又是为了什么?(也让外孙女保持这种秉性、这种气节。)这就是题目“梅花魂”的内涵。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此部分内容。 三、总结方法,帮助学习第一件事。体会“梅花魂”何在,“中国心”何在!体现“扶”学,培养能力。 1、默读第一件事:吟诗落泪。 2、思考讨论: (1)“常常教我读唐诗宁词”说明什么? (老人时刻不忘自己是中国人,不忘中华民族文化,也要让自己的子孙也不忘自己祖国的文化。) (2)“读到一些诗句就落泪”是因为什么? a、适当解释说明三句诗的出处、意思及其表达的情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唐朝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意思是:独自一个人在远方居住,每到过节的时候格外思念故乡的亲人。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出自王维的《山中送别》意思是:明年春天绿草如茵的时候,您回来不回来呢?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出自北宋词人秦观的词《浣溪沙》,大意是:在空中随风飘飞的落花,轻得好像夜里的梦,满天无边无际落着的雨丝,细得好像心里的愁。 这些诗大致都体现了一种思乡怀亲之情。 b、明确老人的思乡之情是他落泪的原因。 (因为这些诗句触动了老人的思乡之情。他思念祖国,却身在异邦,不能回去,所以伤感地流泪了) 四、放手自学第三件、第五件事,体会“梅花魂”何在“中国心”何在!体现“放”学,发展能力。 1、从“听到不能回国,外公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起来了……”一句,体会老人一直热爱着、思念着祖国,却不能回去,他难过地哭了,充分表现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眷恋。 2、从“赤道吹来的撩乱了老人梳理得整整齐齐的银发,我觉得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许多。”体会到思乡的深情,孤独的痛苦,一下子把他催老了。 3、从“想不到泪眼蒙胧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递给我一个手绢,一色雪白的细亚麻布上面绣着血色的梅花。”体会到老人把自己对祖国的一片眷恋之心让外孙女带回祖国,成了却自己的心愿。 五、学习最后一段,点明中心,总结全文。 1、齐读最后一段,说说这段对全文起到了什么作用?(点明中心) 2、回顾全文,口头概括本文的中心。 (课文讲了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喜爱,反映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眷恋,表露了一位华侨老人的中国心。) 3、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你体会到了什么? (开头和结尾紧密联系。开头讲由梅花想到外祖父;结尾又从梅花想到外祖父的爱国心。这样前后呼应,首尾连贯,更加突出了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 4、谈谈学完课文,你在写作上的收获。 5、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板书设计: 1、读诗落泪 梅花魂 2、珍爱梅图 中国心 3、不能回国 第三单元备课 本组教材编排了4篇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人文素养的说明文,《鲸》和《松鼠》介绍了有关动物的一些知识,向学生开启了一扇探索动物世界的科学之门;《新型玻璃》介绍了一些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以使学生感受科学技术的神奇和威力;《假如没有灰尘》揭示了科学家们的重大发现,阐释了灰尘与人类的重要关系。 本组教材的几篇课文是以前学习说明性文章的延伸与发展。选编本组教材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一些科学知识,唤起学生探索自然、科学奥秘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另一方面是要让学生了解说明的方法,体会作者怎样准确地用词、形象地表达,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教学本组教材,应注意以下几点:1、要有拓展课程资源、加强学科整合的意识,一方面鼓励学生利用多种渠道搜集有关信息以扩展知识面;另一方面在果教师的帮助下,努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2、在教学内容上要统筹安排,把课文的学习与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和课外书屋有机整合起来。如,一进入本组课文的学习,就推荐优秀科普著作,引导学生阅读,在本组教学即将结束时召开读书交流会;在学习每篇课文时,要指导学生认真做好笔记或卡片,总结从课文中获取的知识和信息,列出课文中运用的表达方法用例子,为“交流平台”中的单元小结做好准备。3、不要把语文课上成科学常识课,对于课文中涉及的一些科学知识,在课文刘相不宜深究,应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理解语言文字所表达的主要内容和学习说明文的表达方法上。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1-14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与“习作”3-4课时,“回顾与拓展”2课时。 教学课例 9 鲸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鲸、属于、前肢、滤出、吨、肺、胎生、判断。 2.朗读课文,了解鲸的特点和生活习性,认识列举数字、比较、举例、比喻等说明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鲸的种类和生活习性,学习用打比方、列数字等方法来说明事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 鲸的进化过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鲸、属于、前肢、滤出、吨、肺、胎生、判断。 2.初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3.学习课文第一段。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有一种海洋里的动物,单是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这种庞大的动物就是鲸,谁能简单说说你对鲸的了解? 2.今天我们就学习有关鲸的知识,板书课题。 二、预习课文 1.学习生字新词,读生字-组词-读句子,说说书写和记忆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2.认真读读课文,想想课文介绍了鲸的哪些特点和生活习性。 3.把讲由于环境的变化,鲸逐渐发生变化的句子画下来,读一读。 4.质疑。 三、检查预习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 2.读生字组词,说说学习生字中要注意的问题。 注意“肺”字右半部与“市”字的区别。 3.形近字、同音字组词 鲸( ) 肢( ) 滤( ) 吨( ) 惊( ) 技( ) 虑( ) 顿( ) 肺( ) 判( ) 胎( ) 苔( ) 痱( ) 叛( ) 抬( ) 怠( ) 4.找出鲸由于环境变化而逐渐进化的句子读一读。 四、理清课文脉络 1.默读课文,思考并讨论: (1)鲸有哪些特点?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根据鲸的特点,课文可以分几段? 2.学生讨论交流 (1)鲸很大,用肺呼吸;种类多,一般分为两大类;吃得多,睡觉特别,长得快。 教师边听边总结性板书:很大,哺乳动物,种类,生活习性) (2)课文向我们介绍了鲸的这些特点,依据这些特点我们可以把课文分为几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主要讲鲸非常大。 第二段(第2自然段):说明鲸是哺乳动物,不是鱼。 第三段(第3自然段):介绍鲸的种类。 第四段(第4自然段到结尾):描写鲸的生活习性。 五、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把描写鲸很大的句子勾画下来,试着用自己的话说。 教师结合学生自己谈的内容板书。 2.作者在说明时列举了很多数字,这种用具体数字来说明事物的方法叫做列数字,板书:列数字;在说明鲸很大时,作者还列举了人们熟知的事物象作比较,板书:作比较。这样使说明更通俗,更易让人理解,陌生的鲸就变得不陌生了,今后我们在写作时应用这种方法,会使文章更加清楚、明白。 3.朗读第一段。 4.小结:让学生对照板书总结这节课主要内容。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了解鲸的特点和生活习性,认识列举数字、比较、举例、比喻等说明方法。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分段朗读课文,说说鲸有哪些特点? 二、学习第二段 1.指名读。 2.哺乳动物一般具有哪些特征?从哪看出鲸是哺乳动物? 3.鲸是怎样由陆地生活逐渐适应了在海洋生活的? 重点理解“退化”和“进化”。 三、学习第三段 1.默读第三段,说说鲸可以分几类,是根据什么来分的? 2.播放视频资料。 四、学习第四段 1.指名读第四段,思考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讲鲸的生活习性的? 2.举例说说应用到了哪种说明方法? 3.播放视频资料。 五、小结 1.朗读全文。 2.观看电视教材。 3.从多方面多角度谈谈学习本课的收获。 附:板书设计 9、鲸 教案点评: 学习这篇精读课文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鲸的一些知识,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同时,通过学习本文培养学生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教学的重点是了解鲸的种类和生活习性,学习用打比方、列数字等方法来说明事物的特点。教学难点是理解鲸的进化过程。教学中引导学生逐段进行讨论,通过朗读、默读等形式,学生自悟,教师及时点拨归纳,从而抓住重点;通过观察图片和理解重点词语使学生突破难点。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及时引导学生举例。通过理解语言文字,引导学生认识自然,激发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增强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第四单元备课 本组课文由《钓鱼的启示》《落花生》两篇精读课文和《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珍珠鸟》两篇略读课文组成。每篇课文都包含着深刻的如何做人的哲理。四篇课文围绕本单元的学习专题“生活中的启示”,分别告诉首先判断也许很简单,实践起来却很难;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生活也是这样;做人不能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依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让人真切地感受到,生活的确是一本永远读不够,也读不完的书,虽然书上没有一个字,却处处都是学问,就看我们善不善于去读它。 本组所选的四篇课文,情节性强——学生爱读;语言质朴简洁——学生能读;含义深刻——也许会影响学生一辈子,可他们不一定能真正读懂,这正是本单元课文教学的重点所在。好在每篇课文,特别是两篇精读课文,都有直接点明文章主旨的重点句,我们可以凭借这些关键词句,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不仅读懂课文本身,而且能延伸到生活,从中有所发现,得到启示——这也是本单元重点要培养的语文能力和需要落实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 教学本组课文,首先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为文本中的人和事所感动,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然后,带领学生走出文本,回到多彩的现实中,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待人真诚、诚实做人的重要,师生共同努力,一起为生活这本书增添新的美好的篇章。最后,还得再回到文本:对于课文中给人深刻启示的重点语句,能够熟读忧诵,牢记于心,自觉用这些富有哲理的话来指导和规范自己的行为,做一个诚实善良、乐观向上、有益于社会的人——这是课文编写者和我们对学生的共同的精神期待。 除课文之外,本组教材还在“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中安排了与本单元专题相关的学习内容。“口语交际、习作”要求从日常生活中选取一件让自己获得启发的事(或凭借提供的漫画),以及给自己留下印象深刻的名句警句,联系具体事例,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写清事情的经过和从中受到的启示;“回顾、拓展”“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和“成语故事”,既帮助学生回顾和整理了本组课文的重点语句,又补充提供了富有警戒意义的名言佳句,为学生积累感悟进一步打开了思路,丰富了材料。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0-13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习作”3课时,“回顾、拓展”1-2课时。 教学课例 13.钓鱼的启示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认识20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4个,正确读写“启示、剧烈、小心翼翼、操纵、跳跃、挣扎、距离、纽约、抉择、实践、获得”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领会到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的道理。从而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4.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按事情发展顺序一部分一部分地阅读,抓住主要内容,读懂课文。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1.谈话:假如,在一个漆黑的夜晚,你好不容易钓到了一条大鱼,刚想拿回家,别人却让你放回去,你会怎样想,怎样做呢?读了这篇课文,你一定会得到一些启发的。 2.齐读课题 二、学习新课 1.学习生字词 易错音:沮 漪 易错形:距(拒) 纽(扭)践(线)挣(诤) 三、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指导描写“我”和父亲神态及心理活动的句子 四、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思考:“我”回忆了一件什么事?为什么每当“我”想起这件往事,内心总充满了对父亲的崇敬? (分小组合作学习) 五、教师总结 我们整体感知了课文的内容,知道了父亲在鲈鱼捕捞的开放日前一个傍晚,在“我”捕捞到一条大鲈鱼后让“我”放回去的事。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仔细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3.从作者钓鱼的启示中受到教育,懂得要严格按道德标准来约束、规范自己的言行,做一个正直、守纪的人。 4.检验自己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理解父亲为什么一定要“我”把钓到的鲈鱼放回湖里的原因。 2.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难点 感悟作者从这件事得到的启示,体会表达方法。 教具准备: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月光的辉映下,静悄悄的湖边,知道作者钓到了一条大鲈鱼,心情十分兴奋。面对着大鲈鱼的诱惑,“我”做出了件难的抉择,这件事也对你有很大的启发吧,我就让我们一起细读本课。 二、研读第11自然段 1.请同学们再看题目,哪个词最能引起你的注意?(启示)请打开书,课文的哪一个自然段直接告诉你,钓鱼给作者留下启示? 2.(出示第11自然段)读了此段,你想知道什么? 三、研读第4──10自然段 (一)整体感知。 1.学生边听录音边默读边想。 2.汇报:你读懂了什么? (二)学习第4──9自然段。 1.请学生画出描写作者言行的句子。 2.学生汇报,指导朗读。 3.比赛读:你可以把“我”的心情变化读出来吗? 4.讨论:父亲为什么一定要“我”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去? 5.你同意父亲叫“我”把大鲈鱼放走吗?(学生表态后,进行辩论比赛。) (三)学习第10自然段。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10自然段,找一找这段话有没有能说服对方、赢得这次辩论比赛的句子,不明白的地方可画上一个小问号。 2.生汇报自己找到的句子。思考重点句: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这鱼指什么? 3.讨论: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 你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是怎样做的? 4.父亲怎样教育“我”,才使“我”有所成就?(指导读父亲告诫“我”的话。) 5.联系父亲的话,用“因为……所以……”说说作者取得成就的原因。 6.教师点拨:找出反映“我”心理活动的语句,多读几遍,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感悟:这“鱼”就是面临道德抉择的各种诱惑。 7.听了父亲的话,联系自己的生活,或者联系课前搜集到的有些名人因为从小受到严格教育而有所成就的故事,说说自己受到的启发。 8.开展全班讨论:“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这句话。 四、总结 面对着这样的父亲、这样的作者,你想对他们说什么? 五、拓展、延伸 你身边的人对你有没有类似这样的启示?搜集有关材料,和你的小伙伴互相交流,再写下来。 板书设计: 备课随想: 面对这样一份相对“标准化”的教案,老师需要做什么呢?第一需要做的是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调整、完善教案;第二更需要做的是记好“教学反思”,看看自己在实施教案的过程中,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大到整个的设计思路,小到某一个问题的提问方式,都可以重新思考,虽然本课时不能重复,但长期经过这样反思,将对自己教学水平的提高很有帮助。 第五单元备课 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 本组教材围绕着“遨游汉字王国”这个主题,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初步了解汉字的特点和我,加深学生对汉字和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提高正确运用汉字的自觉性。同时培养学生策划和开展活动、查找和运用资料的能力。 “遨游汉字王国”分成“有趣的汉字”和“我爱你,汉字”两大板块。每个板块的主体是“活动建议”,希望学生根据这些的提示,按照当场实际情况自主地开展活动。“阅读材料”供学生在开展活动时阅读,对于了解必要的知识、启发思路是很有帮助的。当然,开展活动的材料不止于此,学生可以自己去搜集,都是也可以补充提供。这是学生第一次开展较长时间的综合性学习,为保证活动的效果,活动前要制订计划;活动结束后,要展示和交流活动的成果。每个板块后面有一些要求认读的字,第一个板块后有10个字,第二个板块后有13个字。让学生结合阅读学会认读,也可以在活动结束后集中认读。 这次综合性学习可以开展的活动主要有:(1)小组讨论和制订活动计划。(2)举行猜字谜游戏;搜集有汉字谐音特点的歇后语、笑话;搜集有关汉字来历的资料,了解汉字的起源。(3)搜集汉字字体特点及变化的资料,了解汉字的历史;进行社会用字调查,写简单的调查报告;搜集书法作品,举办书法展览。(4)用多种方式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2-14课时,一般每星期完成一个板块。开始时用1课时制订和交流活动计划,结束时用1-2课时展示、交流学习收获。为了便于开展活动,可以适当调整课节,把几节语文课连起来上。 教学课例 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 【学习目标】 1、学生能从总体上明确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了解综合性学习的特点,为今后进行综合性专题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学生通过综合性学习,能够学会制订活动计划,在活动中积极、主动参与,勇于承担一定的任务,并能通过独立或合作学习,较好地完成任务。 3、学生能够认真阅读提供的相关阅读材料,从中受到启发,搜集到更多体现汉字神奇、有趣的资料。 4、学生通过综合性学习,能够增进对汉字的了解,感受汉字的美,激发对汉字的热爱之情,从而树立从小为纯洁祖国的语言文字做贡献意识。 5、通过活动学生能够很好地参与合作学习,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促进探究意识的形成。 【课前准备】 相关的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学习内容 1、导语: 我们平常看书、读报、写信、作文都离不开汉字。看,老师在黑板上就写了两个汉字,即“汉字”。你们对汉字有更多的了解吗? (学生可以自由发言,教师相机点拨。) 2、打开书P77页,指名读关于汉字的介绍。 3、揭示内容: 同学们,你们的发言,再加上刚才书上的介绍,这仅仅是对汉字的初步了解,你们想不想更多的了解汉字?好,让我们在这段时间里一起遨游汉字王国,开展综合性学习,感受汉字的有趣和神奇,了解汉字文化,并为纯洁祖国文字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吧。(板书课题:遨游汉字王国) 二、整体阅读,感受汉字的神奇 1、教师谈话: 首先,请大家一起走进课本P76~90页,让我们共同阅读“阅读材料1~6”,真实地感受汉字的神奇吧。 2、教师出示阅读要求: ⑴ 认真阅读“阅读材料1—4”,思考:这四则材料分别从哪个方面说明汉字有趣的?为什么说是有趣的? ⑵ 除了上述四种汉字有趣的现象外,你还知道哪些汉字有趣现象? ⑶ 阅读后,就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3、学生自学、讨论、交流,教师参与学生活动。 4、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⑴ 学生汇报第一题: 要点:A、字谜;B、谐音;C、仓颉造字;D、“册、典、删”的来历。 ① 关于字谜: 请学生先独立猜出谜底,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最后在全班汇报。 答案:萌;曼;日;香……刘、孙、杜、林。 ② 关于谐音: 师问:课本中例举了几种有趣的谐音? 答案:歇后语;古诗;对联;笑话。 师问:能说出是哪两个字谐音吗? ③ 关于仓颉造字: 学生读完后,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传说。 ④ 关于“册、典、删”的来历: 学生读完后,同桌互相说一说这几个字是怎么造出来的,然后说一说自己知道的其他汉字的来历。注意检查几个生字的读音。 ⑵ 学生汇报第二题。教师作适当评点。 三、总结拓展,激发学生探究 教师谈话:通过上面内容的学习,我们已经充分感受到汉字的有趣,的确,这也为我们进一步探究汉字的奥秘,进一步学习汉字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在下面的学习中,我们将利用这些有效途径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第二课时 一、合作讨论,制订活动计划 1、引语: 这是我们遇到的第一次以综合性学习为主线进行整组学习的单元。那么如何开展好综合性学习呢? 2、提示: 在我们的课文中,有对我们进行综合性学习的指导,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本P78页。 3、学生自由读P78页上面一段话。 4、学生汇报从这段话中知道的要求: 教师相机强调: ⑴ 自由组成小组。 ⑵ 讨论活动内容。 ⑶ 制订活动计划。 ⑷ 活动计划包括:活动时间、活动内容、参加人员、分工情况等。 ⑸ 活动结束后要展示活动成果。 5、明确建议,突出活动重点: ⑴ 指名读“活动建议”。 ⑵ 汇报读懂的要求: 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提示:围绕“汉字的有趣”,有选择地开展活动,注意要认真阅读提供的材料。 6、学生自由分组(适时关注学生分组的情况,并建议作适当调整。) 7、学生分组讨论活动计划: 提示:讨论时要作好分工,如专人记录讨论结果,专人负责整理整理讨论意见,并形成完整的计划。 二、讨论交流,修改完善活动计划 1、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活动计划。 2、师生共同评议: 教师相机引导,提示注意计划的完整、合理、科学以及活动形式尽量不重复。 3、小组根据评议,修改完善活动计划。 三、课外实践,搜集、查找、整理资料 学生根据拟定的计划,进行相关的搜集、查找、整理等工作。 第三、四课时 说明:在确保活动中学生安全的前提下,教师要有组织地安排学生在课外通过各种途径搜集资料,需要安排两课时的时间进行活动。 第五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上几节课我们认真制订了小组活动计划,大家一定按照计划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我们一定体会到了汉字的有趣。这节课,我们就来汇报大家开展活动的情况。 二、展示交流,汇报学习成果 1、字谜大擂台: ⑴ 教师引言: 首先,我们从汉字的猜字谜开始。同学们,大家在课外一定收集了不少汉字字谜,还有的同学自己编写了一些字谜呢。现在,我们要举行字谜大擂台活动,大家准备好了吗? 活动说明:教师事先将学生收集和编写的字谜和谜底集中进行整理,按照一定的比例确定必答题、抢答题个若干道,分别用不同的信封装好,以便主持人活动时使用。 ⑵ 教师提出活动要求: ① 全班分成四个活动大组,将每个小组成员进行编号,每个组人数尽可能相等。 ② 在班级选出一位活动主持人,五位裁判员,一位记分员。 ③ 必答题每题5分,答对加5分,答错不扣分。 ④ 抢答题每题8分,答对加8分,答错扣8分。 ⑶ 活动开始: ① 第一轮必答题,每组的1~4号选手回答。 ② 第一轮抢答题,选手进行抢答。 ③ 第二轮必答题,每组的5—8号选手回答。 ④ 第二轮抢答题,选手进行抢答。 说明:教师根据活动的效果和学生人数进行控制,尽量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 ⑷ 交流体会,感受乐趣: 活动结束后,可以请自编字谜的同学介绍编字谜的过程和自己的体会,也可以介绍自己在收集字谜的过程中发生的一些有趣的事。 2、谐音俱乐部: ⑴ 教师谈话: 刚才我们进行了紧张激烈的字谜大擂台,大家不仅通过猜字谜积累了汉字的知识,而且从中感受到了汉字的无穷乐趣。下面让我们轻松一下,进入我们的谐音俱乐部,再次享受汉字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吧。 ⑵ 互动游戏: ① 歇后语: 一生说自己搜集的歇后语前半句,指名其他人说后半句。 ② 古诗: 一生读自己搜集的古诗,指名其他人说其中的谐音字。 ③ 对联: 一生说自己搜集的对联上联,指名其他人说对联下联,并说出其中的谐音字。 ④ 笑话: 一生介绍自己搜集的笑话。其他人说笑在何处。 三、拓展延伸,激发学生实践 教师谈话:同学们,通过上面的活动,我们充分感受到汉字的无穷乐趣,让我们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做学习的主人。课下,大家可以把自己收集的字谜,有趣的谐音现象,整理归类,然后在教室里出一期黑板报。 四、总结全课 同学们,大家经过一段时间的综合性学习,我们不仅学会了制订活动计划,我们还通过搜集大量的学习资料,感受到祖国文字──汉字的有趣。我们的收获真大。大家还想继续进行综合性学习,进一步了解汉字,加深对汉字的热爱之情吗?好,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第六、七课时 一、激趣谈话,导入新课 1、教师谈话: 前面几节课,大家通过搜集、整理、交流,进行了一个阶段的综合性学习,相信大家对综合性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下面,我们将继续进行综合性学习。 2、导入新课: 同学们,汉字不光神奇、有趣,还有着悠久的历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呢!只要我们主动地了解,积极地搜集,相信大家一定会了解到更多的历史。那么,在汉字几千年的历史中,到底有哪些值得我们去了解呢?请大家一同走进课本的P85~90页的“阅读材料”。 二、整体阅读,了解汉字的悠久历史和丰富的文化 1、教师谈话: 首先,请大家一起走进课本P79~85页,让我们共同阅读“阅读材料1~7”,具体地了解汉字的历史和文化吧。 2、教师出示阅读要求: ⑴ 认真阅读“阅读材料1~7”,思考:这七则材料分别从哪个方面介绍汉字的历史和文化的? ⑵ 除了上述七个汉字的历史和文化外,你还知道哪些? ⑶ 阅读后,就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3、学生自学、讨论、交流,教师参与学生活动。 4、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⑴ 学生汇报第一题,教师作适当点拨: 要点:汉字的演变;甲骨文的发现;一点值万金;街头错别字;赞汉字;古代书法作品赏析;我爱你,中国的汉字。 ① 关于“汉字的演变”: 先让学生观察,然后请学生说一说演变的过程,教师可以再找一两个汉字的演变,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中国汉字演变的规律。 ② 关于“甲骨文的发现”:先让学生自己阅读,然后请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最后请学生在全班说一说。 ③ 关于“一点值万金”: 先由学生自读,然后互相说一说为什么“一点值万金”?最后和同学交流一下读了这篇文章的感受。 ④ 关于“街头错别字”: 学生仔细观察课本中出示的街头标牌,说一说哪些字错了,并给予改正,然后对自己的作业本进行检查(检查方式可以是自查,也可以是同学互查)。 关于“赞汉字”: 学生自由读,同桌互读,在全班汇报读。 ⑥ 关于“古代书法作品赏析”: 学生仔细观察两种字体的不同,说一说各自的特点,然后教师再出示其他具有代表性的书法作品共学生欣赏。 ⑦ 关于“我爱你,中国的汉字”: A、教师谈话: 这是一篇很有感情的文章,让我们认真读一读,在遇到生字的地方多读几遍。 B、学生自主读课文。 C、检查课后生字表中生字掌握的情况。 D、学生再读课文,注意将最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划下来,多读几遍,认真体会作者热爱汉字的感情。 E、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点。 F、全班集体朗读课文。 G、学生将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抄下来。 三、总结回顾,布置任务 1、教师总结: 通过上面“阅读材料”的学习,我们不仅增长了更多的汉字历史和文化方面的知识,而且更增进了对汉字的了解,加深了对汉字的热爱之情。大家学习得很有收获。 2、布置任务: 下节课,我们将围绕这些方面的内容,制定活动计划,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第八课时 一、合作讨论,制订活动计划 1、引语: 同学们,前一段时间我们已经进行了综合性学习,大家对综合性学习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在进行综合性学习之前,要做好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那就是制定活动计划。有了好的活动计划,就为活动的成功奠定了基础。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在制定综合性学习活动计划时有哪些要求? 2、学生汇报制定活动计划的要求: 教师相机强调: ⑴ 自由组成小组。 ⑵ 讨论活动内容。 ⑶ 制订活动计划。 ⑷ 活动计划包括:活动时间、活动内容、参加人员、分工情况等。 ⑸ 活动结束后要展示活动成果。 3、教师提示: 为了更好地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课本中特向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请大家一同走进课本P84页。 4、学生根据要求自由读P84页的“活动建议”: 要求:从活动建议中知道一些什么?哪些建议要特别注意? 5、明确建议,突出活动重点: ⑴ 指名读“活动建议”。 ⑵ 汇报读懂的要求: 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提示:围绕“汉字的历史和文化”,可以有选择地开展哪些活动,如何开展活动。 6、学生自由分组(适时关注学生分组的情况,并建议作适当调整)。 7、学生分组讨论活动计划: 提示:讨论时要作好分工,如专人记录讨论结果,专人负责整理整理讨论意见,并形成完整的计划。 二、讨论交流,修改完善活动计划 1、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活动计划。 2、师生共同评议: 教师相机引导,提示注意计划的完整、合理、科学以及活动形式尽量不重复。 3、小组根据评议,修改完善活动计划。 三、课外实践,搜集、查找、整理资料 学生根据拟定的计划,进行相关的社会实践和资料的搜集、查找、整理等工作。 第九、十课时 说明:因为要进行社会用字调查活动,同时为确保活动中学生的安全,教师要有组织地带领学生走上街头,进入社区,所以需要安排两课时的时间进行活动。 第十一、十二课时 一、激趣谈话,明确任务 1、教师谈话: 同学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活动,大家一定积累了不少关于汉字历史和文化的资料,在活动中一定有不少收获。这节课,我们就来进行学习成果的汇报。首先,请大家讨论一下,你打算怎样汇报? 2、学生讨论,师生共同评点: 说明:若学生提出合理的、科学的建议,教师可以予以采纳;若没有,则按照如下建议进行。 二、展示交流、汇报学习成果 1、小小展示台──汉字历史大揭秘: ⑴ 教师引导: 同学们,汉字已经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从最早的甲骨文开始,其间走过了一条有趣的发展之路。在我们人类一步步揭开汉字神秘面纱的过程中,也有着许许多多动人的传说。下面请大家将搜集到的相关资料拿出来和其他同学一同分享。 ⑵ 分组交流,共享资料: 学生在小组内由组长组织进行交流,要求每个学生都要介绍,介绍完后,大家可以互相传看。 说明:学生提供的材料最好是多种多样的,如有一般文本的文字、图片的,有在网上搜集到的电子文本,也有口头介绍的…… ⑶ 全班汇报展示: 由小组推选代表在全班汇报。 2、小小故事会──“一字之差”的教训: ⑴ 教师引导: 正确使用汉字,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大家一定还记得“一字值万金”的教训吧。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像这样的教训还有很多很多。通过前一段时间的实践活动,相信大家一定搜集到不少这样的事例吧。 ⑵ 组内互说,推选代表。 ⑶ 全班赛说,评选“故事大王”。 ⑷ 说说听完故事的体会和感受。 3、小主人在行动──我为用字规范出点力: ⑴ 教师引导: 同学们,在我们的综合性学习的计划中,安排了一次较大规模的社会调查活动。大家是如何开展这一活动的呢?请每个组的组长汇报一下活动开展的情况。 ⑵ 组长汇报活动开展情况。教师给予适当点拨和评价。 ⑶ 教师小结,并提出展示社会调查成果的要求: ① 先在小组内讨论一下打算怎样汇报。 ② 然后进行合理的分工。 ③ 在小组内进行预演。 ④ 小组合作在全班汇报。 教师提示注意的几点: 展示的形式要多样: A、实物类:书籍报刊、小型招牌广告、商标…… B、照片类:大型招牌广告、大型商品的商标、各种食物菜谱、各种商品信息…… C、记录类:电视字幕、各种公文、信函…… D、其他。 展示的内容要全面: A、不规范的字与规范字对比表。 B、简单的调查报告。 C、给有关部门的建议书。 D、有关部门的回信或答复书。 E、不规范用字单位的整改意见及整改反馈书。 4、小小书法展──感受书法艺术美: ⑴ 教师谈话: 同学们,中华汉字不仅是文明的使者,也是一种特殊艺术的重要载体。历来,书法作为一门艺术为众多文人墨客所喜爱。无论是古代,还是现在,崇尚书法艺术的人数不胜数。在综合性学习的活动计划中,我们安排了举办一次书法作品展览。看,我们的教室被大家布置得宛如书法艺术的殿堂。大家可以自由参观。 ⑵ 教师提出参观要求: ① 参观时,注意言行文明,不要拥挤,不要大声喧哗。 ② 参观时,注意认真欣赏,了解各种书法艺术的特点。 ③ 参观时,可以向班上有书法特长的同学请教练字的方法。 ⑶ 学生进行参观活动,教师参与学生活动。 三、总结回顾,拓展延伸 1、总结回顾: 同学们,我们又一次经历了综合性学习,大家通过认真拟订计划,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在活动中不仅增长了知识,培养了能力,而且受到了情感熏陶。希望大家将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学到的本领应用到日常的学习中去。 2、拓展延伸: 这次综合性学习虽然结束了,但对汉字的探究并没有结束。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继续探究汉字的相关问题,可以参考教材中的提示,想一想自己最想探究哪些方面,利用课余时间继续学习。 第六单元备课 本组教材以“父母之爱”为专题,编排了精读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略读课文《慈母情深》、《学会看病》。《地震中的父与子》讲述了199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时,一位父亲在废墟中经过38个小时的挖掘,救出儿子的传奇故事。《北纬情深》讲述了贫穷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青年近卫军》,满足了我读书的强烈愿望。《“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赢余了父、母对一个七八岁孩子写的第一首诗的不同评价,以及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学会看病》中的母亲,为了培养孩子将来独自面对生活的能力,在感冒时让他自己上医院,学会了看病。这几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父爱、母爱的深沉与宽广,崇高与无私,令人震撼,让人感动,引人思考。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和“习作”,紧扣“父母之爱”的专题安排,让学生正确认识父母的爱,加强与父母的沟通。 在本组教材的教学中,要紧紧扣住“父母之爱”这一专题,事例全组教学资源,把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等语文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学习课文,应引导学生重点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品读文本,再现情境并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口语交际要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父母的爱。习作应在联系生活、表达真情上下功夫,让习作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通过习作加强与父母的沟通。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1-13课时。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课时,习作2课时,“词语盘点”、“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和“课外书屋”2课时。 教学课例 地震中的父与子 教学要求: 1、自学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想象父亲抢救儿子的画面。 2、运用“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阅读方法,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父爱的伟大。 3、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1、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感受父爱的伟大。 2、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板书:地震]师:同学们,大家用课余时间搜集了有关地震危害的资料,谁愿意把搜集到的信息告诉大家?(学生谈论) 2、师:老师也带来了相关影片资料,请看……(播放影片片段)大家看了有什么感受? (学生谈感受) 3、揭示课题:是啊,地震是多么地残酷,它使多少人失去了亲人,流离失所。1989年,当巨大地震地危害侵袭美国洛杉机时,有一对父子演绎了一段令人深受感动地故事。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十一课——《地震中地父与子》[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由读文,初步感知 1、自由读文,要求:①自由读文,借助字典,结合课文中地句子认识本课地生字和新词,②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③用“ ”画出使你深受感动地句子,在小组内交流。 2、学生自由读文,交流学习收获。 三、品读感悟,深入情境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从一次大地震中,一对父子靠着互相坚定地信念,父亲终于救出了儿子和儿子的14各同学的事情) 2、文中的哪些描写使你深受感动? 估计学生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 (1)“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7岁的儿子的学校。“(这个句子说明父亲关爱孩子,担心孩子会有危险了。你从哪个词体会到的?(“冲”字,这个动作体现了这位父亲急切的心情,他迫切地希望孩子能够平安。) (2)当看到教学楼已成为一片废墟时“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从这里可以看出父亲见到废墟以为儿子已经死了,他感到极度痛心,体现了他失去儿子的悲痛心情,是去,心爱的儿子不在了,父亲那嘶心裂肺的喊叫声,该怎样读呢?(绝望、失去了一切……)指名读,评议,齐读。 (3)“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从这儿可以看出父亲看到了希望,他相信儿子会记住他的话,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支持着他,所以他——坚定地站起身)你看得真仔细,你的确体会到的。 (学生补充:当父亲坚信儿子在等他时,就疾步走到那里,可见父亲救儿子的急切心情,他想快些救出儿子。) 父亲坚信儿子仍然活着,是因为他记得儿子说的那句话。那我们该怎样读这段话呢?请大家分小组讨论后练读,(个人读,评议,齐读) (4)“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父亲坚信儿子没有死,奋力拯救儿子,顾不得休息,可见父亲对儿子爱的伟大) 是什么是父亲没完没了地挖呢?(是一个信念,——“儿子在等我”) 这是多么伟大的父爱!这是多么坚定的信念,与其他失去孩子的父母相比,你还能体会到什么?(有些父母看到废墟痛苦后绝望地走了。而这位父亲不理他人的劝阻,只有一个信念——儿子在等他)(而且这位父亲见人就问你是不是来帮我的?可见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他坚信儿子仍然活着) 引读:是呀,这深深的爱,坚定的信念——儿子在等我)(而且 这位父亲见人就问你是不是来帮我的?可见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他坚信儿子仍然活着。) 引读:是呀,这深深的爱,坚定的信念使这位年轻的父亲不停地挖,挖了8小时……(生接)这伟大的力量正是源于那句最真挚朴实的话——“不论 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5)儿子看到爸爸来救他,自信地告诉爸爸,他曾经对同不说的话:“只要我爸爸活着……,他总会和我们在一起。”(从这儿可以看出儿子对父亲的信任,他坚信父亲会来救他。即使在最危险,最艰险的时刻,儿子的信念都没有动摇。)儿子深深地信任父亲也正是由于那句话——(生说) 指导读:这句朴实的话终于让父子团圆,此时心中有千言万语,又激动人心的场面往往通过言语来表现,读一读父子间的对话,看看你感受到了什么?(惊喜,自信,激动) (6)儿子还是个无私的人,在父亲救他的时候,他让同学们先出去,要父亲先救他人,而这又是那朴实但又强有力的话语。——(生说) 是呀!父亲与儿子都是了不起的,父亲对儿子的爱让我们感动,儿子对父亲的信任,更让我们感动。一句平实而强有力的话连接着两颗心,因此,阿曼达被救后,这对——(引读)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拥抱在一起。(投影:图片、音乐) 四、总结全文,发散思维。 1、总结:这是一个多么感人的故事,学习后,你有什么感受? 2、学生讲。 3、感受多深呀,回家后把你们的感受对父母说一说,或是记在日记中,这就是一种积累。 板书: 11、地震中的父与子 第七单元备课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有高瞻远瞩、面向未来的宽广胸襟,但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只有牢记历史教训,只有保持清醒的头脑,我们的事业才能、长盛不衰,我们的民族才能绵延不息。 本组教材以“勿忘国耻”为专题,展现的是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华民族受尽屈辱、中华儿女奋力抗争的一幕。选文别具匠心,针对小学生惩处年龄特征,以选取下面典型带来 主,而又正视近代史上的国耻,体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热情与民族精神。《圆明园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痛恨;《狼牙山五壮士》颂扬了抗日战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伟大的献身精神;《难忘的一课》叙述了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刚刚“光复”时,台湾人民学习祖国文字的动人情景;《 最后的一分钟》反悔了香港回归祖国时,华夏儿女无比喜悦与自豪之情。这几篇课文虽然题材、体裁不一,但字里行间都饱含着强烈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是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中国近现代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凭借。 课文,应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文字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结合相关资料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受尽屈辱的历史,勿戽国耻;通过事例阅读、口语交际与习作等教学内容,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感染,增强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还要从课文中领悟写作方法,提高表达能力。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总结交流整理资料的方法,提高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0-13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习作2课时,口语交际课时,“回顾、拓展”1-2课时。 教学课例 21 圆明园的毁灭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课本114页的插图,让学生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然后告诉学生,这就是曾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现在我们看到的只是残墙断壁。那么圆明园以前是什么样儿,它又是怎样被毁灭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1课《圆明园的毁灭》。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读准生字的读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把课文读通顺。 2.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想想每个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什么意思?课文主要讲了几部分内容?(两部分:(1)圆明园以前的辉煌景观;(2)圆明园的毁灭。) 3.检查认读生字词情况(抽读生字词卡片,可采取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比赛读等方式。)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注意纠正字音。 三、自学课文,小组交流讨论 1.自学生字词,不懂的词语可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2.默读课文,想想当年的圆明园是什么样子的,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 3.遇到不懂的问题,在小组讨论后,把你们认为有价值的记录下来。 (1)小组讨论:每人提出自己的问题后,小组进行整理,写出几个有代表性的大问题。 (2)出示每组同学提出的问题,并对所有问题进行分类归并,归纳整理出几个大问题。 四、交流自己从课外书中查到的有关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质疑,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1.这节课的主要任务就是把你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互相交流一下,通过交流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 2.明确本节课主要解决的问题。(投影出示)圆明园以前是如何的辉煌,它又是怎样被毁灭的? 二、讨论、交流、解决难点 1.自读课文,自己思考上面的问题。 2.小组讨论,相互交流。 (四个人为一小组,由小组长进行组织,争取小组成员共同参与讨论。) 3.交流讨论结果 (1)通过交流体会圆明园以前的辉煌景观。 ①先从圆明园的布局来理解它的辉煌。 (简单说说圆明园的布局是怎样的,然后画圆明园的平面图,教师作简单解说,重点理解“众星拱月”一词,通过这个词,体会两点a.小园多;b.当时景色美。) ②通过想象,描述圆明园的美景,以体会它的辉煌景观。 (结合第三自然段,先找出说感受的一句话,然后对这句话简单理解。老师读这一段,请同学们充分展开想象,看看在你头脑中的圆明园是什么样的。老师读时要把学生带入情境。) ③学生交流自己想象到的圆明园的美景。 (用投影出示一些美丽的图片,让学生结合图片想象美景,然后指导他们用优美的语言描述出来。描述时不必每一处景点面面俱到,可选择学生熟悉的:如“金碧辉煌的殿堂”“买卖街”“平潮秋月”“狮子林”等。同学之间可互相补充。对于“西洋景观”等可引导学生结合自学资料谈谈。) ④感情朗读第三自然段。 (提示:把圆明园梦幻般的美读出来。) ⑤结合第二、三自然段,说说为什么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可先引导学生找出书中评价圆明园的这句话,然后在理解“瑰宝”“精华”的意思后,让学生简单概括。) ⑥通过了解圆明园的文化,以体会它的辉煌。 结合第四自然段,说说为什么圆明园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主要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回答:a.东西多;b.物品珍贵;c.年代久远。) ⑦此时,当你了解了圆明园的灿烂文化和辉煌景观之后,你对它产生了什么样的情感? (学生可自由发言,进行德育渗透,结合学生回答板书:爱) ⑧教师点拨: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介绍了圆明园以前的辉煌景观。请同学们想一想: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可为什么用较大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 (2)通过交流体会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 ①出示圆明园被毁灭后的图景,引导学生观察。 (在出示图景之前,教师可用语言进行过渡,感染学生由爱到恨。) ②结合第五自然段,谈谈英法联军是怎样毁灭圆明园的? (在学生简单概括后,可放录像,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恨并产生共鸣。看完录像后,说说自己此时的心情。) (学生畅所欲言,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恨) ③联系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这一自然段。 (可投影出示这一段,引导学生抓住“闯进、凡是、统统、实在、任意”等词语谈理解。) ④教师:圆明园,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这样一座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竟然在几天之内化为一片灰烬。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奇耻大辱,是英法列强侵略中国。践踏人类文明的铁的罪证。 ⑤感情朗读第五自然段,带着无比痛恨之情来读。 (3)理解第一自然段 ①齐读,说说圆明园的毁灭造成的损失有多大?(理解“不可估量”) ②联系全文说说圆明园的毁灭造成的损失为什么是不可估量的?(提示学生联系板书说。) (4)联系时代背景,进行思想教育。 ①联系当时的背景,谈谈侵略者为什么胆敢如此为非作歹(因为清政府的腐败、落后、无能。) ②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还需要你们这一代去努力、去奋斗,那么,怎样做才能肩负起振兴中华的重任呢?(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总结全文 1.总结;这篇课文讲述了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和它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拓展延伸 关于要不要重修圆明园,有几种不同的意见,你的意见呢?和同学们讨论讨论,说说你的理由和主张。 五、布置作业 假如此时你正在圆明园的废墟旁,你想说些什么?把想到的写下来。 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学生搜集、查阅有关圆明园的资料;自学课文、小组讨论、互相交流。教师引导学生直奔教学重难点,深入探究描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圆明园的毁灭这两部分,运用多媒体演示、朗读训练、讲解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体会,激发学生情感,然后引导学生回到课文的第一部分,深刻体会圆明园的毁灭不仅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探究活动 1.课后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影片《火烧圆明园》,并组织学生讨论看完影片后的感受,最终完成观后感。 2.让学生搜集有关资料,爱国诗歌、散文、小故事等,学完课文后,可以组织学生举办一次一爱国为主题的诗歌朗诵会。 3.出一期有关圆明园的主题墙报。 第八单元备课 毛泽东——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本组教材以“走近毛泽东”为专题,安排了四篇课文。《长征》,一首中国革命的不朽史诗,革命乐观主义的不朽之作,深刻表现了毛泽东的艺术风格和高昂气概。《开国大典》,通过对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盛况的描写,展现了人民领袖、一代伟人的风貌。《青山处处埋忠骨》,情感细腻、真挚,毛泽东的那种常人的情感和不同常人的宽阔胸怀跃然纸上。《毛主席在花山》,记叙了毛泽东在花山村的几件事,体现的是毛泽东热爱人民群众的高中品质,深刻地表现出毛泽东既是伟人,也是普通群众。总之,这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毛泽东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读后,让人深深地感到毛泽东——他是杰出的诗人,他是伟大的领袖,他是慈爱的父亲,他和普通的群众在一起。 走进毛泽东,让学生去感受他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是本组教学的主要目标,同时,在感受的过程中,要重点帮助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习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的一些基本方法。 感受毛泽东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对学生而言,有诸多困难,加上本组是本册的最后一组教材,更要注重已有语文能力的综合运用。教学时,一是要尽可能地组织学生搜集与课文相关的材料,以帮助学生读懂课文;二是要尽可能地帮助学生运用已获得的知识和方法自读课文;三是要注意把握理解的要求,不要盲目求深求透,如,对《长征》一诗的理解,学生有所感悟、大体读懂即可。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4-15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4课时,口语交际课时,习作2课时,“交流平台”2课时,“日积月累”、“成语故事”1课时。 教学课例 25 七律.长征 教学目标: 1、学习红军长征中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理解关键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感情。 3、了解毛主席诗词的创作风格:艺术的概括和夸张。 教学设想 1、 预习要求: 学生对长征的有关知识缺乏了解,课前布置学生查找有关资料,了解长征的相关知识,上课时讲述你所了解的长征。 2、 教法、学法: 教师组织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 3、课时安排:一课时 4、教具准备:投影仪、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由学生讲述自己所了解的长征。 2、 教师介绍此诗的写作背景。 二、整体感知课文 1、 播放朗读录音。 2、 学生听后自由朗读,体会诗意。 (合作学习:1、正音。2、借助工具书以页下注合作弄懂课文意思。) 3、 学生齐读课文。 4、 指导朗读,从节奏、重音、韵脚、感情几方面读出诗中表现出来的红军的英雄气概和乐观精神。 红军/ 不怕 / 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三.品味诗中画面 1、 创设问题情景: 诗第一句说:“红军不怕远征难”,从全诗看,从哪里可以看出远征之“难”?红军又是如何看待这些困难的? (请学生在书上自主圈点勾画,然后合作交流,引导学生理解诗歌运用艺术夸张手法突出红军的乐观主义精神。) 2、 创设问题情景: 《七律长征》为我们展示了红军在长征途中克服困难的雄壮图画,请你各用一句话概括每幅画面的主要内容。选择你喜欢的一个画面,说说为什么喜欢? (学生思考,小组合作,教师组织交流评价) 3、 红军长征途中历经千难万险,而诗中为何只描写了这几幅画面?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高度的艺术概括性。) (四)播放长征歌曲,以唱带诵。 (五)作业 1、 背诵并用规范的正楷钢笔字抄写这首诗。 2、 课后探究: “大渡桥横铁索寒”一句中的“寒”字寓意深刻,给人多样化的理解,你对此字有何见解? 板书设计: 七律 长征 资料提供者:国炳臣
|
·小学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察看相关的作文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瑞文语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