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教学案例(网友来稿)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教学案例 手机版


邹景全

一、教学实录与评析           

 (一)、初步谈话,理解课题       

师:今天,我们一块儿来学习《观潮》。课文写的是哪儿的潮 ?    

生:(齐答)钱塘江大潮。       

师:钱塘江在我们祖国的浙江省,远离我们可爱的家乡有好几千里。如果说我国的长城举世闻名,那么浙江的钱塘江大潮就可称为“天下奇观”了。(板书:天下奇观)       

师:“观潮”和“天下奇观”,两个词语中都有一个“观”字,这两个“观”字意思一样吗?      

生:“观潮”的“观”是“看”的意思。“天下奇观”的“观”……      

师:快请教一下字典,查查是什么意思。(学生查字典)       

生:“奇观”的“观”是“景象”的意思。       

师:那么“奇观”的意思呢 ?      

生:“奇观”就是奇特的景象。       

生:“奇观”就是奇异的景象。       

师:谁能说说“天下奇观”的意思。       

生:“天下奇观”就是世界上奇妙的景象。       

生:“天下奇观”就是天底下奇异的景象。      

师:回答正确。                                       评析:“观潮”和“天下奇观”都有一个“观”字,但意思却不相同。教师及时抓住这个“观”字,让学生查字典,不仅理解了“观”的意思,而且有利于学生养成查字典的习惯。在理解词语的过程中,先理解“观”字,再理解“奇观”,最后理解 “天下奇观”,由字到词,一层进一层,显得很扎实。                                  (二)、检查预习,反馈交流       

师:昨天,你们回家预习了课文,自己再把课文读一遍,一边读一边想,作者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学生自读课文)       

生:作者先写潮来之前,再写潮来之时,最后写潮过之后。                                 评析:通过粗读课文,让学生有了整体感知,粗略感受了钱塘江大潮的奇异景象。

(三)、观看录像,感受情景       

师:学得真不错,你们对钱塘江大潮一定很感兴趣吧?有没有见到过 ?     

生:(遗憾地摇摇头)没见过。      

师:别遗憾,我呀,把这大潮给录下来了,想不想看?      

生:(大声地)想。      

师:我们就一块儿来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感受一下这一天下奇观。

生:(看钱塘江大潮录像,不时发出惊叹声。)

评析:课件运用恰到好处,让学生感受了观潮时的气氛,调动了学生的情绪,让课堂活跃了起来。

(四)、突破重点,指导朗读       

师:刚才录像里潮水的景象,咱们课文里也有,在哪儿呀?      

生:课文3、4自然段。      

师:自己读读3、4自然段,你觉得那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你特别喜欢的,就努力地把它读得精彩些,待会儿读给大家听。(学生自由读)

评析: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读,这样处理朗读,学生就会读得更加主动,更加投入,也更加有兴趣。改变了以往那种不管学生有无兴趣,都必须按照教师所提的要求进行朗读的被动局面。  

生:我特别喜欢这个句子。“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师:读得不错。白线“拉长,变粗,横贯江面”,气势越来越大,你的心情越来越……    

生:激动。    

师:读出这种感觉来。     

生:(齐读)    

生:我特别喜欢这个句子。“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师: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多么壮观!你们能读出壮观的感觉吗?(学生分组比赛读)  

生:(齐读)

评析:用各种形式引导学生多读,让学生读懂,读通,读熟,读得有情有趣,读得津津有味。既能帮助理解,又能帮助记忆。  

生:我特别喜欢这个句子。“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师:喜欢这句的举手。(学生全体举手)  

师:(举手)再加上我一个,我也特别喜欢。多精彩的语句呀!不过,要把它读好还真不容易。你们在下边也再准备一遍,待会儿我们来比赛,看谁把这种雄伟的气势给读出来了。(指名学生个别赛读,教师加以鼓励,并与学生一起为朗读进步者、优秀者鼓掌。)    

师:你们读得真不错,能让我试试吗?(学生高兴地点头叫好。教师朗读这一句。学生热烈的掌声响起。)     

师:谢谢鼓励,该你们了,让我为你们喝彩,行吗?(学生有感情地齐读)     

师:棒极了!

评析:教师转变角色,作为学生的一员共同参与学习。改变一种形式进行朗读示范,使学生感到亲切,融洽了师生感情。加上适时地对学生进行鼓励,使学生愿读、乐读、爱读,极大地激发起学生读书的积极性。     

生:我特别喜欢这句。“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师:闪雷滚动的声音是什么样儿的?谁来学学看。    

生:轰隆隆隆……    

师:还学得真像,雷的声音比较的沉闷,我们一起学学看。     

生:(一齐模拟)轰隆隆……    

师:这声音作者用哪个词来形容?     

生:闷雷滚动。     

师:课文中用这个词语来形容潮水的声音,用得多形象啊!我们一块儿来读读这个句子。(学生齐读)     

师:读得真好,再来一遍,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学生闭眼齐背)

评析:熟读后紧接着让学生背诵,强化一下记忆,将课文的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  

生:我特别喜欢这一句。“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师:人群又沸腾起来。看到那条白线,人们怎么沸腾的?咱们来演演看,好吗 ?    

生:好!     

师:准备,开始!    

生:(跳着,叫着,挥舞着手,有的喊:“噢!”有的喊:“快看,潮来啦!”)     

师:沸腾了!刚才这场面还可以用一个词形容,就在这个自然段里。     

生:(齐答)人声鼎沸。     

师:来,我们读出这种沸腾的感觉来。(学生齐读)                                    评析:让全体学生用具体生动的表演来体现对“沸腾”这个词的理解,然后又从这一情境中巧妙地引出另一个词语“人声鼎沸”,从概念到形象,又从形象到概念,这样学词语学生印象深刻,理解正确,也便于今后运用。       

师:把出现白线和白线横贯江面这两个句子连起来读读。(学生齐读)  

师:这些语句写得多精彩!正如课文提示中所说,作者把钱塘江的大潮写得雄伟壮观,有声有色,使人如临其境。

(五)、听听读读,体会顺序     

师:刚才大家很有感情地朗读了这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不过,把“观潮”的顺序给打乱了。其实,作者写得可有顺序了。下面,我们就先来做一个听的

练习。    

师:听老师读这段话(出示),看谁本事大,能听清作者是用哪些词语把这四处的描写给连接起来的。待会儿,请你把听到的词语写下来。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大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生:(在练习纸上填写)(       ),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 ,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师:(用投影打出一位学生的作业,集体反馈校对。)    

师:发现没有,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潮水的 ?    

生:作者从远到近描写潮水。    

师:是啊!作者由远及近地观察,随着位置的转变和时间的推移来描写潮水的变化。来,老师和你们一块儿读读这段话,再来体会一下。(师生齐读这段话)    

师:现在,我只留下括号中的词语,你还能说出刚才那段话吗 ?(学生自由准备背诵)     

师:能行的起立!(绝大多数学生起立)    

师:真有信心!给你们配上录像好吗 ?(学生兴奋地点头)  

师:配着录像,让我们带着对钱塘江大潮的无限赞叹之情来背诵这些描写潮水的精彩语句。(学生有感情地看录像背诵)     

师:背诵得多有感情啊!我们仿佛站在钱塘江畔,和作者一起感受到潮水越来越近,声音(越来越响),浪头(越来越高),气势(越来越大)。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我们为之自豪,为之(骄傲)!

评析:先读后背,先扶后放,先分解再综合,最后学生水到渠成,很轻松地将这一段课文背诵下来。这样达到了及时将学到的精彩的语言积累起来的目的。

(六)、创设情境,运用语句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两个自然段里,词语非常丰富,你们想不想把它们积累起来 ?  

生:想!  

师:听老师说词语的意思,看谁的反应快,老师语音刚落,就能很快地站起来说出哪个词语表达了这个意思。(学生跃跃欲试)  

师:形容人的说话声,喊叫声,欢呼声,如锅中之水,一片沸腾。  

生:人声鼎沸。  

师:风和浪都很平静。  

生:风平浪静。  

师:形容水面辽阔,远处和天似乎连接在一起。生:水天相接。  

师:形容同时出发,同时前进。  

生:齐头并进。  

师:山上的岩石和土壤塌下来,地也裂开来,形容声音很响很响。  

生:山崩地裂。  

师:形容气势很大。(学生一时说不出,有个别学生答“白浪翻滚”,师提示“浩浩荡荡”) 评析:这个复习词语的方法有两个特点。一是根据词义说出词语,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对词义的理解;二是用比赛的形式,激发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师:谁来当小老师,带着大家把这些词语读一遍。(学生纷纷举手)  

师:都想当老师,那看来只有我当学生了。  

生:领读,师跟读。  

评析:教师领读,学生跟读,天经地义。可是老师却让学生当老师,自己当学生!学生既然都会读,而且愿意领读,那就不妨自己来作学生。这种别出心裁的形式,得到的效果可能远远胜过常规的读法。这样做表面看只是一种简单的角色变换,然而从深层次分析,可以反映出教师对主体意识的深刻认识。  

师:看得出,同学们在阅读课文的时候,还挺注意词语的积累,不过,会不会用了呢?咱们来自我检验一下,我这儿有一段话,可是不完整,你们能不能在括号中用上今天学到的词语,使这段话表达得清楚通顺呢?(师出示一段话)今天,我去海宁观潮。潮来之前,江面上(     )。可潮来时,却一浪一浪(     ),一浪一浪(    )。湖水声犹如(     ),海堤上尽管

(     ),但竟听不出他们在说些什么。渐渐的,潮过去了,消失在(     )的地方。(学生四人小组讨论,然后选派一名代表发言。)  生:今天,我去海宁观潮。潮来之前,江面上(风平浪静)。可潮来时,却一浪一浪(像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一浪一浪(像千万匹白色战马)。潮水声犹如(山崩地裂),海堤上尽管(人山人海),但竟听不出他们在说些什么。渐渐的,潮过去了,消失在(很远)的地方。  

师:这些词语用得真有水平。  

生:可以填一浪一浪(浩浩荡荡),一浪一浪(齐头并进)。  

生:可以填一浪一浪(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一浪一浪(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 生:可以填一浪一浪(漫天卷地地涌来)。  

师:真有水平,第5自然段的语句也能用了!  

师:“人山人海”这个词的运用有问题吗 ?  

生:(思索)应该用“人声鼎沸”,因为后边写的是“竟听不出他们在说些什么”,所以应该和声音有关。  

评析:这段师生共同评价非常精彩。教师没有满足于让学生填写正确,而是鼓励学生发挥聪明才智,在同一个括号内运用不同的词语,对于运用正确的予以肯定,运用错误的加以纠正。既体现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又发挥了教师的指导作用。  

师:每个人再练习说这段话。(学生自由说这段话,进行巩固)  

评析:整个练习过程中,先让学生讨论练习,再指名个别学生交流,然后师生评讲指导,最后再让每一个学生自己练习说话。虽然整个环节占用的时间比较多,但是训练很扎实。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学习,让每一个学生都有练习的机会,这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努力追求的目标。  

师:今天,我们如临其境,观赏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我们通过有感情的朗读,理解并积累了好些语句,还学着用了用。你们学得真棒,那作者为什么还要写潮来前,潮过后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二、总评:  

这堂课在教学中主要体现出以下一些教学思想。 

1、学生为主体的意识体现得十分清楚,教师比较充分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整堂课中,教师几乎没有对课文的思想内容提出什么问题,主要通过学生自读来读懂、理解课文,教师的指导主要体现在组织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并且在训练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指导。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民主意识也比较强,经常转换角色,作为学生中的一员共同参与学习,使课堂气氛更加和谐,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学习得更加主动,更加投入,学习的效率也随之得到提高。

2、抓住教学重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观潮》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散文。文章语言优美,词语丰富,句子变化错落有致。特别是“潮来时”一段,把钱塘江潮描绘得有声有色,读来令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教学中将这一段作为教学的重点,并且安排在第一课时教学,以期先声夺人,从一开始就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事实说明,这样设计教学过程的最大收获是第一课时的教学效率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增强了。                                        3、整堂课充分重视朗读和背诵的训练和指导,以读为本,熟读成诵,是中国传统语文教学的宝贵经验。课堂中教师就是应该抓住机会,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多读,让学生读懂,读通,读熟,读得有情有趣,读得津津有味。通过读,让学生自己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语感,感受课文语言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并且帮助学生积累课文中好的语言材料。熟读自然就能成诵。好的语句读熟了,有意识地让学生背背,强化一下记忆,可以有效地促进语言的积累,很有必要,也很值得提倡。 

4、在理解课文的同时,注重语言的积累和运用,注意创设情境,给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 。对课文中的新词,改变了以往一开始先集中教新词语的做法,而是渗透在读课文的过程中,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有机地让学生进行理解。在读完课文后再让学生根据意思说出词语,然后通过朗读让学生加深记忆。这样教学词语不仅节约时间,也十分有利于学生对词语的积累。学过的词语句子让学生用一用,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内化课文的语言,对小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言极有意义。老师在这堂课的最后,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了一个综合运用本堂课学过的部分词语、句子的练习,因为难度不高,所以每个学生都能参与。由于不是课文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灵活运用学到的词句,各种层次的学生能根据自己的水平填写出词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所以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特别高。学过的词句理解了,再试着运用运用,有利于促进课文语言的内化。 

5、恰当地使用信息技术手段,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必须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为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服务。这堂课采用了录像手段,第一次让学生感受观潮时的气氛,第二次让学生边看录像边背诵,既帮助学生理解,又能促进记忆。教师还多次使用了实物投影,打出了学生喜欢的句子指导朗读,打出学生书面练习的结果加以评点,对提高教学效率起到了实实在在的作用。                               6、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思想体现在了让全体学生参与学习上                                             语文课上训练不能只面向个别尖子学生,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是课堂的主人。所以教师必须仔细考虑所设计的教学环节的难易度,以便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学习的可能。课堂上查字典的练习,听课文写词语的练习,朗读背诵课文的练习,包括最后的说一段话练习,都是全体学生都能参与的,体现出面向全体的思想。 

 作者邮箱: yu1_31@hotmail.com

资料提供者:

·小学语文课件下载
·小学语文视频下载
·小学语文备课中心
·小学语文试题下载
·小学语文教案下载
·小学数学试题下载
·小学数学课件下载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察看相关的作文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瑞文语文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