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死记硬背”说句公道话 |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手机版 | ||||
语文报 语文教学发展到现今,老师是越教越难教,学生是越学越厌学;尤其是人教社新版高中语文试验本教材,文言文占了将近一半的篇幅,要求背诵的名句名篇很多,这对于前些年忽视语文积累、一味追求创新的这批学生,实在是个不小的难题。如果你去调查现在的学生究竟有多少积累,能背多少名言警句,我相信大多数都只能得到一个非常尴尬的结果?当然个别学校、个别学生例外?。然而,问题的严重性远不在此,更在于这些年语文教坛的狂躁、虚无使得现在的许多语文老师无所适从,学生更是执迷不悟:教师想回归传统,在文言教学中尝试“诵读”教学法,学生便认为这是死板的教学,是又让学生回到“死记硬背”的老路;更有学生大惑不解,理直气壮地发问道:“我们21世纪的青年,还学这些陈芝麻、烂谷子有什么用?”面对着这样一群无知无邪的学生,我们只能苦口婆心,好言相劝,但还是收效甚微。如果你要稍加强制,一顶“死记硬背”的大帽马上向你扣来,好像你就是在和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唱反调。更有甚者,在学生民意测评中,你绝对是受冷落的。死记硬背,缺乏创新,难学生,迂腐守旧你还能期望学生会喜欢?遇到开明一点的领导还好说,如若不是,批评谈话,停课整改,甚而至于岗位难保,衣食堪虞。 语文靠积累,这应该是不争的事实。如果我们能理性地审视中国传统语文教学,就不难发现,尽管我们传统的语文教学有诸多弊病,但在“诵读”这一环节上,通过不断探索总结,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适合母语教学的方法,并且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培养出了灿若群星的文章大家,使汉语言文学代代相传,且发扬光大。众所周知的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为达到熟读成诵,每每读到口舌生疮;宋濂苦读,在他的《送东阳马生序》中有如实的记录;清代张溥,单从书斋名就可对他诵读抄录的辛苦略知一斑……直到晚清,许多国学大师还是把诵读视为自己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即便“五四”运动以后,废除科举八股,但社会对母语教学中的诵读仍是积极肯定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很早就提出了诵读理论。朱自清先生也曾说:“诵读是一种教学过程,目的在培养学生的理解和写作能力,教学的时候先由老师范读,后由学生跟着读,再由学生练着读,有时还得背诵,除背诵以外都可以看着书。”茅盾先生背诵《红楼梦》更是文坛佳话。我这里还要特别提一下华裔科学家杨振宁先生青年时对《孟子》、《论语》等国学经典的诵读,后来他回国讲学多次强调继承儒家文化对发展高科技的重要作用,反复叮嘱青少年朋友一定要加强对传统国学经典的诵读,对中华传统文化精义的准确把握。从这些事实中不难看出,我们的前人是非常重视诵读教学,并且是卓有成效的。 其次,从文言文教学的实际来看,背诵是学生积累知识、发展能力的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字的识记,词句含义的理解,作品思想内容的把握,都要靠熟读成诵才能做到。而且,语言文字的学习,概念和规则并不是最重要的,不是记住了规则就能说话、写作、阅读;语言学习是先实践运用,然后理解,因而语文学习需要背诵,而文言文的学习则更强调背诵了。朱熹云:“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又云:“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义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朱子读书法》?事实上,我们也有这样的体会:有些作品的精髓是很难言传的,往往只有靠自己的反复吟诵、朗读,才能获得“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独特的审美感受。反观我们现在的文言文教学,诵读、背诵很难正常开展,一提背诵就被一些人不负责任地斥之为“死记硬背”;学校一些领导也认为语文教师没有创新教学,反而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其他科目教师也有微词,因为抓诵读、背诵势必要花费学生一些时间,对完成其他科作业也有影响。而学生则更有情绪:第一,背诵、默写是语文学习最实实在在的功夫,来不得半点投机取巧,对于多媒体教学已经普及的大中城市的学生,上网、电子阅览这些快节奏的事物学生很喜欢,而对于文言文诵读、背诵这种需要用慢火焖炖的功夫学生缺乏耐心;第二,前几年高考取消“名句名篇”的默写,这种考试导向的影响也很明显----1999年、2000年、2001年连续三年高考不考默写,高三备考就取消了对这一部分的复习,下面的高二、高一包括初中语文教学自然对背诵、默写就有所放松了。当然高考命题者有他们的想法,他们认为“名句名篇”可以通过作文和语言表述两大块来考查,并不认为取消“名句名篇”的默写学生就可以放松积累、背诵,但学生往往只看表象,认为不考就用不着去学,更何况积累、背诵。也确实要花时间和精力。正是这种种原因导致目前中学语文教学诵读、背诵的开展有一定的难度。而学生如果没有足够的积累,其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可想而知。我们现在不能不痛心地面对这样一个事实:许多学生对语文学习越来越缺乏耐心,一篇稍长一点的文章就读不下去;作文干瘪,虚假做作;说话语无伦次……所幸的是语文教育界都感受到了此种情况,新的语文教学大纲作了重新调整,规定学生要能够“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理解词句的含义和作品的思想内容”,并对小学、初中、高中背诵做了量的规定。其中,小学背诵古诗词80首,初中背诵文言文20篇、古诗词50首,高中背诵文言文20篇、诗词曲50首。这样一些篇目如果全部烂熟于心,又何愁学生语文能力提不高呢? 当然,背诵也要指导学生讲究方法,但这不是我此文要谈的重点,我只是想针对目前中学语文教学轻视诵读,学生不愿意背诵、不注意积累,而许多改革家仍在奢谈创新这样一种现象发表个人的一点看法。正像许多真正的语文行家所说,学语文需要的是温火,温火更见功力,教育改革最忌的是在美妙词藻的掩护下,一哄而起,一哄而散。就文言文学习来说,我始终认为,扎扎实实地教学生“死记硬背”一点东西,让学生通过刻骨铭心的积累,从而奠定满腹经纶的基础,这应该是当前我们倡导素质教育最切实的途径之一。 (杨光亮) 资料提供者: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
·小学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察看相关的作文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瑞文语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