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魅力》教学设计 |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教材分析: 《语言的魅力》是一篇打动人心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作者讲述的是:在繁华的巴黎大街的街头,有一位盲老人在乞讨,他的身边立着一块牌子,上面写道“我什么也看不见!”但是没有人帮助他。法国著名诗人让?比浩勒在牌子上添加了“春天到了,可是……”几个字。结果,巴黎街头的行人变了,他们从对盲老人泠漠无情,到热情相助,老人获得帮助后心底漾出了喜悦之情。 在《语言的魅力》一课中“春天到了,可是……”这句话在文中起到了“一波才动万波涌”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独自感受这句话在文中带来的“波澜”,体会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课文了描写行人的感情在变,老人的心情在变,在这变化之中,展示了语言所特有的魅力。在这节课的教学中,紧紧抓住这拨动人心弦的话语,适时引导,使学生自主学习;激发情感,增强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 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下学期的学生要完成由中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通过以前的学习,学生基本能够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中年段的教学目标,为高年级的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初步具备了语言文字的基础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 教学目的要求: 1、学习本课的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人同情、帮助残疾人的善良品质,感受语言的魅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语文,谈谈自己对“语言的魅力”这个词语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语言是人们交流的工具。我们的语言充满着巨大的魅力,恰当地运用语言,有时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2、学习了《语言的魅力》这篇课文,你一定会有新的感受。 二、初读课文,感知质疑。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生字新词,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初读课文,你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学生可能提出:(1)为什么加了一句话后人们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2)让?比浩勒为什么要加上“春天到了”? (3)语言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魔力?等等。) 三、比较阅读,自主感悟。 1、带着刚才提出的“为什么加了一句话后人们会有这么大的变化?”这一问题,仔细读读课文,比较加了一句话前后的情况有什么不一样?在书中画出相关的语句说说感受。 2、小组交流:为什么加了一句话后人们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3、交流讨论结果,教师可从以下方面进行引导: (1)重点词句比较:是什么导致人们发生这么大的变化的呢? ①我什么也看不见。②春天到了,可是…… 反复读读前后两句话有什么不一样? (2)朗读训练中比较:①找出文中描写春天的语句,有感情的读一读,说一说你从中读出了什么? ②在这样的季节中,人们都会干什么?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③当我们陶醉在良辰美景时,盲老人的眼前是什么?有感情的读读相关的语句,想一想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怎么样?你最想做的事是什么? (3)刚才有的同学提出“让?比浩勒为什么要加上‘春天到了’?”现在你知道了吗?说说你的看法? (4)教师小结:这就是语言产生的作用,什么样的语言才会产生这么大的作用呢?富有诗意,带有浓厚感情色彩,使人受到震动的语言。只有这种语言,才有它独特的魅力。让我们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再一次领略一下语言的魅力。 四、创设情境,采访释疑。 1、假如你是《巴黎时报》的一名记者,假如你当时就在现场,请你即兴进行现场采访,看看人们是怎么想的,前后态度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变化。 2、其他同学分别扮采访对象:双目失明的老人,法国著名诗人,衣着华丽的绅士、贵妇人,打扮漂亮的少女,衣着寒酸的职员。 3、指导学生采访问题要依对象而定,如: (1)老人家,今天给你钱的人多吗? (2)先生,你为什么要给这位盲人加上“春天到了”这句话? (3)先生(太太、小姐),街上那么多乞讨的人,您为什么要把钱给他? (4)先生,看样子您不是很有钱,为什么还要给他钱? 4、现在你知道语言为什么有如此大的魅力了吗? 五、课后延伸、学以致用 你在生活中有过类似的经历吗?跟同学们交流一下。 作业: 1、一句话有魅力的语言能产生神奇的魔力,普通的话十句都达不到的效果,有魅力的话一句就达到了!同学们想不想尝试一下,写几句有魅力的话? 2、收集生活中用来交流的语言。 教学反思: 在语文学习中,学生是一个独立的阅读个体,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给学生一个独立学习的空间,鼓励他们主动地阅读,积极地思考,并大胆地表述自己的观点,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本节课教学力争以题目《语言的魅力》为线索,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的理解课文。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在阅读中发现语言的魅力,在表达、思维的过程中感受语言的魅力。 在本节课中,学生对于自己扮演成课文中的人物进行交流这一环节很感兴趣,参与热情高涨,对人物的把握也比较到位。语言机智、幽默、优美都是语言的魅力,学习语文,不仅要懂得欣赏其语言的魅力,还要应用到交流交际中,让美的语言为生活增添色彩。所以学习这篇课文,要让学生欣赏到人物语言的机智,认识到语言对生活的重要性,培养运用有魅力的语言的意识和能力。 点评: “三维目标”是指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上,教师很好的把握了这三维目标,始终围绕着学生的学习需求展开教学,体现了以学定教,顺学导教的新课程理念,使学生在一种宽松、愉悦的氛围内与文本展开对话。 在揭示课题后,老师请学生认真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教师针对学生所提问题进行梳理,并进行板书;接着,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行学习。教学进行到这里,与我们常规的课堂相比,似乎没有什么太大的新意。说到提问题,当前,一些教师为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任意提问题,而且不管巨细大小,提多少个问题就逐一地解决多少个问题,其结果是课堂教学无重点,教学时间难把握。过去是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现在有的课变成学生牵着老师的鼻子走。而在这节课里,老师既鼓励同学们大胆地提问题,又与同学们一道根据其难易程度进行筛选,然后选择主要的问题进行讨论探究,这样就较好地把学生的自主性与教师的主导性有机地结合了起来。 让学生入情入境地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进行交流也是本课的亮点之一,如果教师能够给那些坐着观看表演的学生提出更加明确的学习要求效果会更好。 《语言的魅力》教学设计[任 丽] 教材分析: 《语言的魅力》这篇课文给我们讲了一个感人的故事:在繁华的巴黎大街上,一位衣衫褴褛的盲老人在行乞,开始人们无动于衷,后来当法国大诗人让•彼浩勒在老人的乞讨牌前添上“春天到了,可是”几个字后,人们纷纷慷慨解囊。这个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了语言的巨大力量――它可以在人与人之间织出爱的纽带。这篇课文生动感人,情节曲折,故事性强,容易吸引学生。但由于课文中的环境离学生的实际生活环境很远,因此学生理解课文会有一些困难。可引导学生通过朗读理解语言,通过对比使学生认识到语言的巨大力量,体会到语言的魅力。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是通过一件什么具体事例说明“语言的魅力”的。 2、理解和感受“语言的魅力”。 3、体会课文对人物外貌及神态描写的作用,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和感受“语言的魅力”是教学的重点。体会课文对人物外貌及神态描写的作用,是学习难点。 教学过程: 一、预习课文。 预习要求:初读课文;习生字;熟读课文、想重点;再读课文、标难点;收集信息,巧处理。 二、预习反馈及提高。 1、同桌互读课文。(认真听,生字词语是否读得正确。并根据情况给予评价。) 2、同学范读,同学评议。 3、说一说,初读课文后的感受。 4、学生提出问题,相互解答。 5、交流展示资料,促进课文理解。 6、扩词练习,书写指导。 繁:繁荣昌盛、繁花似锦 衫:衣衫褴褛 斑:斑点、斑痕 绅:绅士 衷:衷心 衷情 辰:良辰美景 嬉:嬉戏 三、研读课文。 1、通读课文,质疑。 (1)比较写在木牌两边的语言,谈谈你对“语言的魅力”的理解。 (2)“春天到了,可是……”省略号里包含了什么意思?为什么诗人不写出来? 2、默读课文,探究问题。 3、小组讨论并汇报。 (1)比较写在木牌两边的语言,谈谈你对“语言的魅力”的理解。 ――写在木牌两边的语言分别是:“我什么也看不见。”“春天到了,可是……”写这两句话有一个共同目的:获得别人的同情,得到一些钱。而这两句话所产生的效果却不一样:行人无动于衷、淡淡一笑、姗姗而去;“……下午给钱的人多极了!” ――为什么不同的语言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是因为诗人的语言更有魅力)“春天到了,可是……”它的魅力在哪?(富有诗意的语言,具有浓厚的感情色彩) (2)学习第六自然段,体会感情色彩。 ①“春天到了,可是……”省略号里包含了什么意思?为什么诗人不写出来?(发挥学生的想像力自由说,不写出来的原因是留给他人想像的空间,让人去意会,有些意思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 ②填表。 春天良辰美景 行人 盲人 陶醉 漆黑 上午 下午 什么也没得到 多极了 同情 ③体会两句反问句。(变成一般的陈述句读起来有什么不同?) 4、朗读你感受最深的句子。 5、引导升华。(情感态度、过程方法、知识能力) 四、课外延伸。 1、查找能说明“语言魅力”的词、格言或故事。 2、与“语文天地”相结合。 3、《难忘的一句话》 (1)体会伦纳德夫人的话语对作者产生的巨大影响,从而感悟语言的作用。 (2)学习和借鉴它在选择和安排材料上的写法。 板书: 语言的魅力 我什么也看不见 春天到了,可是…… 什么也没有得到 多极了 资料提供者:小蔡
|
·小学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察看相关的作文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瑞文语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