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品读欣赏语言中滋生言语情趣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手机版


  在新课程改革的实验中,在《语文课程标准》中都把学生的言语的习得摆在了突出的重要的地位之上。甚至认为语文教学的实质就是言语教学。所以,现在的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品读欣赏语言”成为了语文教师必不可少的教学方法。

  同时,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现今的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元素大大加强。表现在语文教师们在语文教学中减少了理性,增加了情趣,已经意识到利用“语言物质”包蕴的情趣元素,培养学生学习言语的情趣,使语文教学逐步走入了情趣的教学中。

  可是,在实际的语文课堂中,虽然教者在潜意识中确立了语文教学的“情趣观”,但是却对语文教学中情趣的培养指向甚为模糊,甚至无所适从,把语文教学的情趣培育功能窄化了,仅仅理解为兴趣化或趣味化的语言学习。实质上,语言的学习对学生情趣的培养是多方面。下面,笔者借助品读欣赏语言对学生言语情趣的培养,谈一谈个人的看法。

  一、品读欣赏语言,滋养学生情感丰富的情趣

  语言塑造形象,“言为心声”。说明语言这个“物质材料”比之其他的物质材料,能更直接而自由地将情感通过语言贯注于形象之中,流溢在字里行间,具有突出的情感感染性和情感的陶冶性。由此可见,在言语教学中抓住文章中的精典语言、精美语言和重点语言引导学生品读,引导学生欣赏,语言中内蕴的情感情趣便会通过品读欣赏感染和陶冶学生,从而丰富学生的情感情趣。比如在教学课文《再见了•亲人》一课时,引导学生抓住大娘“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小金花“偷偷地靠近了关着老王的那所小房子。你妈妈故意跟哨兵争吵,引出那个班的敌人,你乘机钻进屋里,解开老王身上的绳索,救出了老王。你回到村里,焦急地等待着妈妈。第二天传来噩耗,你妈妈拉响手榴弹跟敌人同归于尽了。”、大嫂“那是1952的春天,金达莱花开满山野的时候,您知道我们缺少蔬菜,就挎着篮子上山挖野菜。后山上的野菜挖光了,您又跑到前沿阵地去挖。不料敌人的一颗炮弹在你的身旁爆炸,您倒在血泊里……”这些帮助志愿军事迹的语句品读,便会领悟志愿军把朝鲜人民当作亲人的情感,领会中朝人民用鲜血筑成的血肉亲情之情感,这“情感”的领悟便会传递给学生,使学生生成新的情感。如读《小抄写员》可抓住描写小抄写员的心理活动的语言品读,诱发学生升腾起承担家庭责任、爱父母、善劳动的情感。如读《狐狸和乌鸦》则抓住狐狸的“亲爱的乌鸦,您的羽毛真漂亮,麻雀比起您来,可就差多了。您的嗓子真好,谁都爱听您唱歌。您唱几句吧!”的语言品读,可让使学生产生否定性的情感——否定乌鸦的欺骗行为。这样品读语言的过程,既是滋养学生的情感情趣,也是滋养学生言语学习的情趣。

  二、品读欣赏语言,激活学生言语想象的情趣

  语言塑造的形象及其所表现的生活和情感,对于作者而言,凝固了自己的想象,甚至就是作者想象的产物。而对于读者(学生)来说,则必须在理解语言的基础上才能感受形象,并通过经验想象而实现为自己心目中的形象,了解其内涵意蕴。从这个意义上分析,学生言语学习中言语想象的情趣的培样,应当而且必须通过引导学生品读欣赏富含形象情趣的语言来达成。

  因为品读欣赏语言,能培育学生敏锐的感知想象情趣。要让学生把握作品的形象,让学生在想象中感知到形象,生成自己动脑中的再造形象,就须让学生抓语言、抓语词,在品读中多感知、多想象、多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品读。比如学习贺知章的<<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就应当引导学生品读“乡音”“鬓毛”和“老大回”等词语,让学生在感知中生成“听见乡音”“看见鬃毛和老大返乡的情景”,让学生想象“贺知章问儿童和儿童的反问贺知章”的情景,促使学生的在玩味语词中形成想象的情趣,享受语文的想象情趣。

  三、品读欣赏语言,培育学生深刻领会的理趣

  理性的认识如钱钟书所说:“理之在诗,如水中盐,蜜中花,体匿性存,无痕有味”。告诉我们美的情趣并不仅仅在于感性认识,理性融于感性语言之中,使语言渗透着理性之趣。可见理解语言,也是一种情趣,是精神愉快和理性思考的“双合”,较之感性的情趣更高一层。比如苏轼的《题西林壁》一诗,堪称“理之在诗”的极品。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品读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理解同一事物因不同的观察点而产生不同的样子,悟出了解事物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思维的情趣便会在学生的心里播下种子。在品读“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中理解“不识庐山”的原因是“身在此中”的道理,以此展开理解,举一反三,化诗中蕴含的哲理于日常生活的事例中。这样的学习就让语言“生趣(产生了情趣)”“生理(产生了理趣)”“生活力(产生了学习的活力)”。于是,学生就在品读中欣赏语言,在欣赏中生成道理,享受语言的理性之趣,这样的课堂当是情趣的课堂。

  引导学生品读欣赏语言,既要让学生“入乎其内”,进入语言中,一方面通过情感体验,生产感情上的共鸣,享受情感之“情”。另一方面又要引导学生“出乎其外”,在感受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理智冷静的分析和思考,获得理解之“趣”。

  四、品读欣赏语言,陶冶学生意志性格的旨趣

  语言中富含的“美丑的矛盾,善恶的冲突,好坏的区分,褒贬的赞斥”等,既陶冶学生的情感,也培养着学生的意志性格。

  特别是语言中塑造的正面人物形象,是为学生提供意志性格的范例,是塑造学生性格、锻炼学生意志的重要途径。如果学生在品读中对典型人物的优良性格,坚强意志产生赞赏,便会去模仿,从认同到表同,到同化(这是一个“内心操练”的过程)。比如阅读《铁杵成针》这样一个故事,品读老奶奶说的语言,诱导学生从“铁杵”与“针”的大小比较中想象,把如此大的一根“铁杵”要磨成如此细小的“绣花针”的艰难程度,需要何等的坚强的意志才能完成,当学生从语言中悟出了这层意思,再加以心理的认同,自然而然对学生的意志性格的形成便成了“动力”。再如阅读《军神》抓住课文开头部分的对话进行品读,体会出这是一个“不一般的病人”。又抓住病人拒绝使用麻醉的语言进行品读,体会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军人”。再抓住军人准确无误地数出“七十二刀”的语言品读,体会这是一个“令人敬仰的军神”。在品读中学生对人物的认识经历从“不一般的病人”到“了不起的军人”再到“令人敬仰的军神”的过程,使主人公那种坚毅的性格如抽丝剥茧一般在学生的头脑中逐渐明朗,让学生产生了由衷的感动和敬佩。显然,这种语言的品读对学生意志性格的陶冶是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只要抓住了语言内蕴的情趣培育元素,运用品读欣赏的情趣阅读方式进行教学,肯定就会对学生情趣品格形成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五、品读欣赏语言,建构学生语言审美的情趣

  语言所包含的情感陶冶、想象激活和意志性格的塑造情趣培育功能,是从语言的内在美趣中进行挖掘的,这三者形成了一个人情趣品格的重要内容——良好的情感,丰富的想象,坚强的意志。同时语言的外在形式的美趣,在品读欣赏的过程中,学生也会享受到语言的审美情趣。比如享受诗歌的节奏美、音韵美,散文的空灵美,神韵美,议论的结构美,逻辑美等等。再比如享受语言中修辞描写的巧妙美,语言的华丽美,简约美等等。这些语言本身所具有的审美情趣,在学生品读欣赏中语言就成了学生的精神“食粮”,在有意与无意中升化了学生言语情趣。虽然有的“只能意会,不能言传”,但是这种潜移黙化,心领神会的审美情趣教育,既获得了语言的训练的效果,又收成了审美情趣的培育成果。是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的,也将僵硬的课堂化为情趣的课堂,审美的课堂,魅力的课堂。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只要紧紧抓住语言,努力挖掘语言外在和内在富含的情趣元素,在品读欣赏的过程中,去培育学生的情趣品格,语文教学中的学生的语感形成和情趣培养定会“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和孤鹜齐飞”。最后以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的于永正的座右铭“少些理性,多些情趣”与大家共勉。

 
资料提供者:张丽红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课件下载
·小学语文视频下载
·小学语文备课中心
·小学语文试题下载
·小学语文教案下载
·小学数学试题下载
·小学数学课件下载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察看相关的作文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瑞文语文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