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语文教学永远的坚持——《太阳》课例赏析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作品赏析 手机版


甘肃临泽 曹庄小学 张丽红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翻开人教版语文教材,一篇篇生动有趣,情感充沛的文章,无不吸引师生朗读的兴趣。“有感情地朗读”是这些课文需要达成的重要的教学目标,也是学生亲近文本,感受情感,获得语感体验的重要手段。但是,对于相对枯燥的说明文,如何体现读的价值,支玉恒老师《太阳》的教学,给我们上了全新的一课。

    一、调动情趣,把课文读通

    片段一

    师:今天讲课的课题是什么?

    生:太阳!

    师:读过书没有?

    生:读过了。

    师:读过,还想读吗?

    生:想!

    师:打开书,听我说:各自放开声音读一次。听清没有?

    生:听清了。

    师:我这句话一共用几个要求?你起来,用先总后分的办法来回答我。我这句话一共有几个要求。

    生:您这句话一共有三个要求。第一个要求是自己读自己的。各自读。第二个要求是放开声音读。第三个要求是读一遍。

    师:(面向大家)听明白了吗?

    生:听明白了!

    师:开始读。

    片段二

    师:读完了?

    生:读完了!

    师:还想不想读?

    生:想!

    师:谁想站起来读?(学生举手)现在举手的同学站起来,这些人是最先最快举手的。上课发言、读书的机会,都是你自己积极争取的,慢一点你就没有没有机会了,是你自己放弃的,因为你犹豫了,没有积极地举手。起立的同学读第一自然段。我想,坐着的同学可能还想读吧?

    生:想!

    师:想读现在不能读,等他们读完第一段以后,(面向起立的同学)读完就坐下。(再面向坐着的同学)然后大家谁想读第二段,自己赶紧往起站。我就不叫了,自己谁站起快,谁就读,记住没有?

    生:记住了。

    片段三

    师:谁敢举手说“我是班里读书最好的”?好,你最先举的手,请起来。有自信,太好了。读下一段。

    (学生读书)

    师:真不错,全班第一!服气不服气?

    生:不服气!

    师:不服气怎么不举手跟她比一比?(学生纷纷举手)(支老师面向刚才读书的女孩)你站起来,你现在不是站在你的座位上,你是站在第一名领奖台上。谁跟她夺这第一?好,男同学起来一个。你要是读得比她好,她就坐下了,你就站在领奖台上。你要读得不如她你就只能自己再坐下。能不能把她读坐下?

    生:能!

    师:行。你要读完以后她还没有被你读坐下我可要刮鼻子,行不行?

    生:行。

    师:敢这样读吗,我要刮鼻子。

    生:敢。

    师:有勇气!挺起腰杆,拿起精神来。

    片段四

    师:还想读吗?

    生:想!!

    师:想读咱们读读最后一句,“一句话————”预备,起!

    (学生读最后一句话,支老师不断地变化着开头的词语,学生一遍遍地跟着读最后一句话。)

    总之------

    总而言之------

    言而总之------

    概括来讲------

    总起来说------

    无论怎么看------

    不管怎么说------

    综上所述------

    崔峦先生在《课程改革中的语文教学》一文中提出:“在每篇课文的朗读教学中,要体现这样的教师指导和学生学习的过程:由读得不完全正确到读正确,读得不太通顺到读得通顺、流利,读得比较平淡到读出感情。正确流利是有感情朗读的基础,初读是朗读教学的第一站,是朗读的‘蓄情’阶段。通过自读,学生应切切实实地达到字字音准、句句通畅。”可见,读通课文是语文教学最基本的训练目标,是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但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以及训练枯燥等原因,这一环节被很多的老师推向了预习。在一些公开课、示范课上看不到最基础的读书训练,也使语文教学走向了更深的误区。其实,学生把课文读通,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尤其是班级中中等以下的学生),支老师以极具智慧与幽默的谈话,变着法子地调动学生读书的情趣,不仅使教学目标的达成了然于胸,也使平淡无奇的初读过程精彩纷呈,让人叹服!

    二、开放话题,把课文读懂

    师:还想读吗?

    生:想

    师:想读书的孩子是最好的孩子。但是这次呢,不这么读了。这次默读,一边读,你一边拿一支笔出来。现在拿笔。(学生拿笔)拿笔干什么呢?你一边往下读一边心里琢磨:看看你读懂什么啦,你读了课文知道什么了,你明白什么了。明白一句划一句,明白半句划半句。把你读明白的地方都把它划出来。我看谁读明白的地方多。好不好?

    生:好

    (接下来,支老师让学生交流读明白的知识,并让学生把读懂的知识写到黑板的右边。在此过程中,支老师适时适当地补充课外的相关知识,穿插语言的训练,以及读书的方法的指导。)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书是读懂的,但读的方式有不同。书声朗朗是读,潜心涵咏也是读。好的课堂既要学生动得起来,也要学生静得下来,因为知识的内化,不是表面的热闹能够实现的,它需要学生静下来思考,静下来在书上批注、勾画,需要学生在读中感悟、理解。一句话,需要学生走进文本,把课文读懂。具体到这篇课文,就是要求学生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初步认识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你读懂了什么?”是一个开放性的话题,也正由于没有什么限制,学生感觉很轻松,参与读书的积极性高,所以,答案也是丰富多彩。这种答案没有正误之别,只有深浅之分,不论是优等生还是后进生,都能通过读书有话可说,这就更加调动了学生参与读书的热情。

    三、引导发现,把课文读活

    师:书上讲的一些东西你们全明白了,全给写到黑板上了,还用我上课不用?

    生:不用!

    (哄堂大笑)

    师:咱们下课吧?

    生:用!

    师:好。现在我把你们的书都收上来,我给你们印一张纸下去,这纸上印着什么东西呢?就是这半边黑板上的东西,原封原样印上去。我说:同学们,给你们这张纸,你们看吧,这就是太阳!你们读吧,不明白读不明白?

    生:读不明白。

    师:为什么读不明白?

    生:因为缺少详细的介绍。

    师:还缺少什么?

    生:缺少关联词。

    师:还缺什么?

    生:缺少顺序。

    师:对了,有顺序没有啊?东一句西一句这一句那一句好读不好读?

    生:不好读!

    师:那咱们给排排序好不好?

    生:好。读书

    接下来,支老师引导学生回归整体,发现和归纳课文知识之间的关系。把文章不同的层次用学生现实生活中的“大队长”“中队长”“小队长”来代替,形象而生动;黑板上老师没有写一个字,板书都是学生自己完成的,体现了教学中师生之间民主平等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支老师并没有闲着。在学生上去写板书的空挡,他又领着孩子们有滋有味地从第一段一直读到最后一段。这中间,有语感的训练,也有方法的指导;有性情的陶冶,也有能力的培养。

    师:“你起来,你把第一段里写的传说给读一下。要读成什么样子呢?我要求你读得像一个老太太给小朋友讲故事,读得那么有意思,可以吗?”

    生:……

    师:“传说读完了,下面咱们读读怎么远的叙述”

    生:……

    师:“咱们读读大,看看大不大。”

    生:……

    师:“读读第三段,我听听热不热。”

    生:……

    在引导学生读书的这个过程中,支老师时时用自己形象的范读甚至于表演,引导学生进入语言文字所描述的情景。虽然说明文本身没有情感,但是,在支老师的指挥下,学生入情入境得将课文读得淋漓尽致。太阳的特点是读出来的;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是读出来;文章的篇章结构是读出来的,文章的表达方法是读出来的。

    想起支老师的经典课例《匆匆》,想起那精妙绝伦的“心灵诵读”,如果说《匆匆》是诵读园地里绽放的奇葩,那么,《太阳》一定是“以读为本”的道路上锲而不舍的坚持。

 

 
资料提供者:张丽红
相关链接:作品赏析

·小学语文课件下载
·小学语文视频下载
·小学语文备课中心
·小学语文试题下载
·小学语文教案下载
·小学数学试题下载
·小学数学课件下载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察看相关的作文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瑞文语文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