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多媒体教学合理运用 |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手机版 | ||||
信息时代的到来,的确给我们生活、工作带来了诸多方便,键盘敲一敲,鼠标点一点,想要的信息呼之即来,挥之即去。单说我们教育工作者,自从有了多媒体教学,课堂美丽了,生动了,既解放了教师的粉笔,又解决了许多“三寸不烂之舌”所不能言语的“海市蜃楼”的苦衷。课堂容量增大了,学生可以如饥似渴地在网络知识里汲取更多的养分,大大推动着教学生产力的发展,成为教学诸多推动因素中一个和谐的音符。多媒体世界真可谓“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正确运用它,沧海可变桑田,腐朽可化神奇。在教学改革浪潮下,如何得当地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已不是个人问题,因为它的载体即施教的对象,指向的是学生,也就是我们教学改革的客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如果我们不能及早处理好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很可能又会陷入另一轮怪圈,只不过传统教学中“填鸭式”的主体由教师转变成了“多媒体”。 多媒体教学与其它电化教育手段相比,具有多种优势。 图文并茂:使图片与文字有机的结合起来,可以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抽象的事物直观化,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表选兴趣。 操作便捷:节省了板书与搽拭黑板的时闻,减轻了教师的劳动强度,给师生的教学括动赢得了充裕的时间,同时减少了粉尘对室内环境的污染,有利于师生身心健康。 动盛性强:将文中的人物语言、动作、肖像、神态等,通过“动感”形式显现出来,使课堂教学直观生动、新奇有趣,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同时给学生以整洁、美观之感,从而激发起他们追求美、描绘美、创造美的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学习热情,从而达到使学生受到美的感染、熏陶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目的。 信息量大:信息时代,课堂教学质量如何,信息量的多少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特别是一些前沿问题.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极大的增加和丰富了原有的教学内容,在缩短课时的情况下,浓缩教学内容,加强校本开发力度,在有效的时间内.增大课堂教学信息,对开阔学生视野、拓展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等很有帮助。 多媒体教学优势多多。但是,多媒休课件的制作完成,也就意味着老师的思维已经基本形成定势,不免还有诸多不足之处。多媒体教学运用是否得当,眼前评价得失的只是一节课,长远则事关基础改革的得失成败。因此,我们认为在教学改革中多媒体的使用要取之有道,用之有度 一、取之有道。 凡是制作过课件的朋友都知道,课上的潇洒,却来自课前的“漫漫黑夜”,也正是这些黑夜让我们理解了每一课的内涵,化繁为简,从抽象到具体,把它转化朴素的生活语言、图片。在课堂上才能得心应手,学生才会有意有未尽的感觉,拍手称快。当前,教学中多媒体运用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如下两点切不可取。 1、盲目下载,意义何在。 信息时代既造就了一批英才,又不可避免的促成了一些懒才。在教师队伍中也不乏其人,他们不忙着去钻研教材、找素材,制成自己的课件,而是一门心思想“拿来主义”,从网上下载课件,不管是否适合自己的学生,是否把教学内容贯穿其中,盲目使用,害了学生也逐步毁了自己。这样的教师可否还记得“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的道理。 2、胡乱拼凑,主题不明 先看一个事例,一次优质课大赛中上对比课《诸子百家》。一位选手上课铃声响后,导入话题:“同学们,你们平时喜欢看电影吗?”喜欢!“好,让我们先看一段影片。”鼠标一点,播放正是当时热映的《英雄》片段。约三分钟后,师导入:“孔子时代的百家争鸣正如《英雄》中的天下大乱,乱世出英雄。孔子就是那个时代的英雄。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诸子百家》!” 学生瞪着眼睛望着老师,一副茫然的样子。听课的老师和领导也无所适从,听不懂其所以然,结果可想而知。 这是典型的胡乱拼凑、滥用多媒体,其结果必然导致主题不明。任何网站的资源它都不是真理,都是活生生的幕后人智慧的结晶,都会存在不足,我们不可全盘网化,应该学会优化网络资源。所以第三点才是我们制作课件的可取之处。 3、博采众家,点击精华。 我每次准备某一方面的课件时,都会在网上搜索,绝不放过有用的信息,先把它下载下来,放在自己的文件夹中,慎读之,仔细品味撰稿人的思想精华。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该舍就舍,最后把他们的智慧结晶先自己武装起来,再通过学科的有机联系内化成一些具体易操作的平面结构知识网络,融入某一节课。这样做就会有的放矢,不会“一行白鹭上青天”!学生就会在自己的思想领域展开想象的翅膀,探究、合作共同去完成教学任务。这就如同鼠标会点则生“精华”,不会则生“糟粕”。 这是多媒体教学中的“取之有道”。另外“用之有度”也同样不可轻视。 二、用之有度。 如何才能在教学中掌握这个“度”字,我总结出四点: 1、时间分配上做到“舍长取短” 我们坚决反对传统教学中教师的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今天我们同样有理由反对让多媒体“喋喋不休”,因为多媒体只不过是物化了的“人”,让多媒体充当主体地位,它本质上还是传统教学的怪胎,只不过披着现代教学的皮。一堂课中每一分钟都是不可浪费的施教资源,与其让它在多媒体手中葬送,还不如不用之。我认为45分钟的教学,多媒体占的比例不可超过三分之一,即15分钟。否则,学生的主体地位谈何保障。试想大半的时间让学生在你设计好的多媒体圈套中走进走出,他们是该佩服你的课件技术,还是领略你的课堂风采。永远都不要忘记它只是辅助手段,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在时间分配上真正做到舍长取短,短而有力。 2、内容取材上力求“去粗取精” 有人说废物是放错地方的宝物,也可以这样理解,你认为的宝物如果位置放不准,则成了废物。在多媒体教学中,内容取材上要慎之又慎,精益求精。因为它不仅占有学生的时间、你的精力,更大程度上我们把它当作“宝物”解剖了,结果却是“废物”,遗害是无穷的。 如何做到内容上“去粗取精”,首先得知道课程标准,带着标准研读教材,悟出理来,再去博大的空间找到结合点。就如坐标一样,我们是x轴去研究去探索,y轴就是我们需要的可用资源,点(x,y)就是我们最后的结晶。点之外的我们暂时不用的统统把它当作废物处理掉,别于心不忍、左右徘徊而下不了手。要不然你的课堂难以发挥到极致,学生也就不可避免地受到精神的二次伤害。 3、主体位置上摆正“以生为本” 新课程的最大特色就是让教学主体的地位重新回归,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最大尊重,师生平等、共同合作、探究,“一言堂”退出历史舞台。多媒体教学中为师者一不小心就会再次误入“一言堂”的怪圈,只不过它换了一种身份出现,带着华丽的外表却内置着孔乙己的 “长衫”。任何多媒体的材料如声音、文字、画面,都要围绕学生立意,让学生有过目而不忘受教育。你可以在世界历史《法国大革命》开始播放《马赛曲》;也可以在语文课《孝心无价》中穿插“常回家看看”公益广告……。凡此种种,无一不突出“生”字当先,离开学生的资源是无用的资源,离开学生的课堂是失败的课堂。总之,多媒体在教学中使用时,时刻不能淡出“学生”二字。要能够从中寻求突破口,让学生有话可说,无话不说,言而无尽,达到这个目的,你的多媒体才能是真正找准了点。 4、细节处理上注意“因时而用” 这里的因时而用即见机行事,两手准备。一是充分准备课件,备好学生。另一方面又要考虑到“万一”,万一出现故障用不上多媒体,得有备无患,设计好不用它时的上课思路。 这就是忽视细节决定成败的一个事例。从中我们就要吸取教训,真正做到对教材融会贯通、游刃有余,不管是否用上多媒体我们都要对学生负责,切不可临战乱了手脚。两手准备意味着对教学规律的熟练运用,放收自如,真正做到不因多媒体而遮盖住自己的英雄本色。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的“导”与学生的“演”应相互渗透。教师只有运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渊博的学识、富有情趣的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眼、耳、鼻、口、大脑、手等多种感官,通过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与情感碰撞,才能熏陶和感染学生,激发起他们的求知欲望和表达兴趣。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避免整节课单纯地去使用多媒件教学手段,避免整节课一味站在教师机位上操纵鼠标。教师要走下讲台,亲近学生,把自己作为教学活动的实践者、合作者、探究者、创新者,营造出富有生机活力、充满蓬勃朝气的课堂教学氛围,给学生的一个微笑,给学生一句富有鼓动性的祝愿,或给学生一个期冀的眼神,诚然,老师的一口流利普通话、一手漂亮“三笔字’、整洁的板书和一手熟练的“简笔画”,往往给学生的感染和熏陶是潜移默化的,收到的效果是难以估量的。所以,多媒体教学只是教师教学的一种辅助性教学手段,如果仅仅是“板书搬家,习题搬家”不但多余.而且实无必要。“以人为本”才是第一位的。教师始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的良好人格魅力、严瑾的治学态度、扎实的基本功底对学生心理层面产生的正面效应,是任何媒体教学手段所不能比拟和替代的。 总之,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利用现代心理学和教育学理原理,在教学活动中,要融合体现教师个性和人格魅力的教学方法、教学技巧,使整个教学活动单一的被网络媒体所左右,让先进的教学方法、科学的教学手段、独特的教学风格和教师良好的人格魅力相得益彰。这样,就不会影响教师的教学风格和随机应变(驾御课堂、驾御教材、处理突发事件等)能力的有效发挥。整合教育资源,优势互补,我们深信,明天的教育教学手段------定会对“新课程改革”注入更加健全、完美的生机与活力。 资料提供者:月影清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
·小学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察看相关的作文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瑞文语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