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传统教育思想的辉煌和启示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手机版


 中国从古代建国以来,我们从历史上看,自汉朝统一中国之后,在教育制度上,就有了一个很精细很明确的概念, 成为我们中华民族两千多年来的教育哲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可以说在全世界其他国家民族尚未发觉文明之前,中国人已经十分重视教育:深知唯有教育才能解决人自身以及人类社会的一切问题,才能够帮助人类自己安乐和平;深知教育是强国富民之本,与国家民族之前途密切相关;而小学教育是扎根,教育应从儿童着手,所谓童蒙养正。 

教育的中心是孔孟教育,一直延续到清朝。孔老夫子有教无类—— “教不倦,学不厌”的伟大精神光耀千秋。那么,我们首先要问教育是什么?在中国孔孟传统教育理念中,教育就是生命、人生的价值,人生的意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天地万物、与宇宙的关系。

现在,让我们超越时空,从《礼记》上领略中国古代的教育场面和读书之乐:童子七岁的时候,离开父母跟著老师,只有节日,才能回家看看父母。跟著老师学什么呢?学洒扫应对。换一句话说,他所学的是生活教育。他在学校里面能够侍奉老师、侍奉学长,回家去自然就会孝顺父母,尊敬兄弟姊妹,这是伦理道德的教育。除此之外,就是背诵重要的经典。老师选出来教他读,督促他背诵,一遍一遍去背 ,一天要背几十遍、上百遍。诸位想想这目的何在?是不让学生胡思乱想。小孩不给他事情做,他会胡思乱想,用这种方法训练他的智慧。整个小学从七岁到十二岁,都不讲解义理,就是叫他背诵,背得滚瓜烂熟,他心里没有妄想,只记诵许多圣哲的智慧结晶。十三岁入太学,太学授课就是讲解研讨。太学里的老师教学,不一定是在讲堂里面,摆著书本坐在讲台上。那时候学生少,一个老师大概只带十几、二十个人,这样小班,老师也都是专家,对于学问,他一生专攻某一经论,他专讲授这个科目,老师往往带着学生游山玩水,领略大好山川,旅行授课,“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旅游归来,他的课程也讲授完毕。为什么呢?课程典籍老师背得很熟,学生也背得很熟,讲课不需要带课本,讲到第几页、第几行、第几个字,大家都知道。每一面十行,一行二十个字,没有空格;不管哪个地方刻书,都是这个规矩。所以上课不带书,老师带着学生去玩 ,带着酒、带着菜,学生替老师拉车,服侍老师,教学是那么自在快乐。所有要修学的课程都在小学完成背诵,以后就不要再用书本了。现在诸如国学大师南怀谨,他到七十多岁写文章,引经据典,随手拈来,这都是他小时候背的。

而现在读书的情形却太苦了!从幼儿园开始到小学、中学、高中,课业较为沉重。而所学的也仅仅是技艺和谋生之道。而在孔孟的教育中,德行第一,学问第二、技艺和谋生之道是最末的。我们今天把教学的重点丧失掉了,所教的仅是技术,是皮毛,不是根本。生命的价值、人生的意义丧失掉了,哀哉可悲!民国以来,学校废弃了中国两千多年所行的制度,一味采取西方的教学法。一味强调培养创造力、创新思维。试问一个小学生,乃至一个初中生,技艺、知识、经验都十分有限,你叫他去创新、创造,他没有一定的根基,他造什么?

外国人对儿童很爱护,无微不至,小孩是随心所欲 ,想什么就能得到什么,儿童时代享福。中年在社会上奋斗,苦苦挣扎。由于东西方人观念不同,老年的时候住在养老院很可怜,孤独寂寞,极少能与后代享受天伦之乐。所谓老年人的坟墓,中年人的战场,儿童的天堂。我们中国人则和他们相反,童年时代父母师长管教很严,规规矩矩,教给孝悌忠信,培植培福的根;中年时代服务国家、造福社会;晚年时代享清福、颐养天年。人生的境界逐步提升,止于至善,这是较为圆满的人生规律。

值得强调的是我们中国古圣先贤把教育的理念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中国的文字,是全世界任何国家、民族都不能够比拟的。中国的文字是智慧的符号,这符号表达的意趣非常浓厚,这个 「孝」字可以说代表了整个的教育,从小把这个观念灌输给小孩子。这「孝」字,上面是「老」字,下面是「子」字。中间没有代沟,不但父子是一体 ,父亲上面还有父亲,一直追到无始;儿子再往下还有儿子,人生代代无穷矣;过去无始,未来无终,是一个整体。西方没有这观念,西方人父子有代沟;所以外国人问中国人为什么祭祖先?几千年前的祖先,你认识吗?你知道吗?你们为什么要祭他?他永远无法理解。但是儒家都建立在这个基础上,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社会和睦、四海一家、天下太平。今天每个人都希望世界和平,和平要从那里做起?要从这基础上做起。离开这个基础,和平只是口号,绝对不能成为事实。儒家的教育致力于孝道的发扬光大。横的一面是兄弟、朋友、朋友的朋友,如是推展出五伦五常,「伦」是「伦理」。“夫妇“,这是讲人与人的关系,最小 的一个圈。「室」,指同住一个房间。室外面是家,家有“父子”,有“兄弟”。家外面 是社会,社会有“君臣,有“朋友”。从前「团结」这两个字在中国用不上的,因为五伦就是团结!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一个国家、一个 民族,是一个整体,还喊什么团结呢?人与人之间,有名份,有义务,所以五伦就有十义: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顺、朋诚友信、君敬臣忠他有他本分的责任,他有他应尽的义务。“仁、义、礼、智、信” 这五常是基本的道德理念。 

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历史学家汤恩比博士在20世纪70年代就指出:现代,乃至未来,能够拯救和构建人类精神生活的,惟有中国的孔孟教育……台湾学者、被誉为“中华经典推广读诵第一人”的王财贵先生说:最高级的教材是“四书”,第二级是“五经”,第三级是唐诗、宋词、古文……

今天,我们借古鉴今的意义何在?许多有识之士已经认识到,对于固有的文化应当继承恢复,取其精华。对于中国古圣先贤的教训应当再认识、再肯定。古人的智慧、思想、才艺、经验经过几千年的浓缩沉淀,是真理,是智慧。教育是国家、民族、社会强盛之本。在教育上,作为“万世师表”的孔子直到今天受人推崇,而且在新的历史时代,他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仍然有许多可取之处。我们应当继承发扬,让优秀的文化为新的时代做出新的贡献。

 
资料提供者:小蔡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课件下载
·小学语文视频下载
·小学语文备课中心
·小学语文试题下载
·小学语文教案下载
·小学数学试题下载
·小学数学课件下载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察看相关的作文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瑞文语文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