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草原、丝绸之路、白杨 |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3、认识本课4个生字,理解课文中新词的意思,摘录课文中写得美的句子,背诵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课前准备 1、草原风光图。 2、蒙古族音乐和民歌。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想象美丽的草原 1、出示课题:草原。介绍作者老舍。回忆曾经学过的老舍先生的作品。 2、说说你印象中的草原。 学生可以有个各种不同的描述,语言表述要流畅,还可以说说怎么会获得这样的印象。比如: (1)草原是辽阔的,一望无际…… (2)草原是美丽的,绿绿的草地,五颜六色的野花…… (3)草原是充满生机的…… 二、初读课文,走进文中的草原 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同时划出生字新词,读准生字字音。 2、说说老舍笔下的草原是怎么样的?从哪里看出来的?同时朗读相关的句段。 学生可以自由表达初读课文后的感受,学生的感受可能会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让学生主要的和次要的,引导学生达成这样的共识: (1)课文中的草原是美丽的。 (2)课文中的草原是热情的。 朗读相关的句段时,一方面要关注学生的感受和课文的语言的一致性,另一方面要重点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三、再读课文,感受美丽的草原 1、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草原的美丽表现在哪些地方?画出有关的句子。 2、课堂交流,随机指导。 (1)“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①理解草原的“绿”。 ◇说说“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的意思。 ◇闭上眼睛想象“一碧千里”的草原,想象“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说说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出示草原风光图片,看看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的草原。 ◇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②想象草原上羊群奔跑的样子,理解“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2)“这种境界,即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①“这种境界”是指什么? ②在这种境界里,作者为什么要惊叹,为什么又想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草原的美丽深深地打动了作者的心。 ◇作者沉醉在草原的美景里了。 ◇作者也许是第一次看到草原,感到很新奇。 …… ③如果你当时也在这美丽的草原上,你会低音一首怎样的小诗?试着写一首小诗。 3、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四、作业 1、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2、抄写第一自然段中优美的句子。 第二课时 一、再读课文,感受热情的草原。 1、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草原的热情表现在哪些地方?画出有关的句子。 2、课堂交流,随机指导。 (1)“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①这段话描写了一个什么场景?(迎接客人) ②哪些词句特别能表现草原人民的热情? ◇“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来的真快,表现了草原人民迎接远方的客人急切心情。 ◇“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来”——为什么用“彩虹”来比喻?(一是因为穿着各色的衣服,而是比喻一种热情。) ◇“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想象当时车与马相遇的情景,说说如果你在场,你会有什么感受?(热闹、热烈、热情)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2)“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 ①读句子,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看到了不停地握手。 ◇听到了不停的欢笑。 ②通过朗读把当时的热情表现出来。 (3)“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在回敬。” ①反复朗读这句话,体会其中洋溢的热情。 ②想想大家在敬酒的时候会说些什么? (4)“这时候,鄂温克姑娘戴着尖尖的帽子……我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①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②理解“会心”,“会心的微笑”里包含着什么? 3、播放草原民歌及舞蹈音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 二、品读课文,感受深情的草原 1、香醇的奶酒、激跃的赛马、嘹亮的牧歌、狂欢的舞蹈,这是多么激动人心的场面呀!可是夕阳西下,主客要分别了。如果这时你也在场,心情将是如何呢? 出示:“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①逐句逐字地理解:“何忍别”是指不忍别离;“天涯”是指蒙古族所住的地区,那已经是我国北部的边陲了,所以叫它天涯;“碧草”指一片绿色的大草原;“话斜阳” 是指在夕阳中,在那天涯碧草之上,我们互相高兴地、亲切地交谈着 ②连起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蒙族和汉族两族人民情深似海,哪里忍心离别呢?所以到了夕阳已经西落了,仍然谈兴正浓。 ③如果当时你就在现场,你的心情是如何的?你想说什么?试着写一写自己的心情和想对草原人民说的话。 三、回顾课文,感受热爱之情 1、讨论: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写作者的一次访问活动,却为什么要以草原为题呢? 文章前面写了草原的景色美,后面写了人情美,从风光美,从人情美,表现了他对草原的热爱和依恋。因此整体都是围绕着“草原”来展开的。) 2、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课文内容。 四、作业 1、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抄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 (杭州市余杭区实验小学 洪春幸) (杭州市滨江区长河小学 冯琛莉) 2 丝绸之路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激发学生向往古代文明,热爱祖国西部的情感。 2、认识本课8个生字,积累新词和优美的句子,搜集、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课前准备 1、搜集关于“丝绸之路”的资料。 2、“丝绸之路”地图。 教学过程 一、话说“丝绸之路” 1、出示课题,阅读课后的“资料袋”。 2、学生出示搜集的关于丝绸之路的资料,向大家介绍你所了解的丝绸之路。 二、走近“丝绸之路”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把文章读通顺。 2、默读课文,思考:“丝绸之路”是一条怎么样的路?在课文中寻找一句合适的话来说明。 3、课堂交流。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不同的句子来说明“丝绸之路”,教学中可要求学生做到: (1)把句子读通顺。 (2)简要说明理由。 学生可能会找到这些句子: (1)“商人们在这个东方大都市开了眼界,正满载货物返回故乡。”——这是一条运送货物的路。 (2)“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这是一条繁忙的路。 (3)“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这是一条伟大的路。 (4)“从那以后,一队队骆驼上对在这漫长的商贸大道上行进……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这是一条商品流通,文化交流的路。 三、走进“丝绸之路” 1、朗读课文第2——13自然段,思考:课文描写了一个怎么样的场景?用一两句话概括。 2、课堂交流,指导要点: (1)时间:公元前115年。可以从现在推算时间,让学生感受年代的久远。 (2)地点:伊朗高原北部。出示“丝绸之路”地图,让学生寻找到从西安到伊朗高原北部的路线和距离,感受到路途遥远。 (3)人物:安息国的将军、中国使者。重点介绍博望侯张骞,可以从课文中的一句话“张骞在此之前,已于公元前139年和119年两次历尽艰险出使西域。”导入,联系课外搜集的资料向学生介绍张骞出使西域的经过和贡献。 (4)事情:安息国将军热情迎接中国使者,双方交换礼物。 (5)连成一两句话说一说。 3、默读课文第2——13自然段,想象:安息国的将军和中国使者见面的时候,是怎样的场面?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并说说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1)隆重。 ① 找出有关句子: ◇“将军其在高头大马上,身后兵马不计其数……” ◇“‘列队欢迎!’将军发出命令。骑兵迅疾分列两队,一左一右,摆出夹道欢迎的阵式。乐队奏起军乐,人群一片欢腾。” ②想象当时的情景,用自己的话说说。 ③有感情地朗读第3——7自然段。 (2)热情。 ①找出有关句子: 课文第8——12自然段。 ②朗读这几个自然段。 ③说说当时双方为什么表现得这么热情? ◇因为这是在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 ◇因为双方交换了许多批次没有见过的东西,很高兴…… ◇因为他们把东西方连接起来了…… …… ④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8——12自然段。 4、说说“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 (1)朗读:“从那以后,一队对骆驼商队在这漫长的商贸大道上行进……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 (2)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说。 四、延伸“丝绸之路” 1、学完了课文《丝绸之路》,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把你想说的写下来。 2、想想:现在的我们能为“丝绸之路”做些什么?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做一个关于“丝绸之路”的调查小报告或者搜集资料做一份关于“丝绸之路”的介绍。 (杭州市余杭区实验小学 洪春幸) 3 白杨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借物喻人的得表现方法,体会课文借白杨的特点,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2、能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所要表达深刻含义,学习边疆建设者无私奉献的精神。 3、认识本课6个生字,摘录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 课前准备 白杨、戈壁滩的图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引入课文 1、今天,我们来学习当代作家袁鹰的文章《白杨》,(板书课题)。 2、看插图,认识白杨树。 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1、借助字典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通读课文:①联系课文中语句,想想大戈壁是什么样子的;②把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话划下来,想想这些话的意思。 3、检查自学情况 指名朗读课文,纠正读音,标点自然段。 注意:读准字音,记清字形,结合课文理解词义。字音易错的:清晰;字形易错的:新疆。“疆”字不要丢“土”,与“僵”区别。 三、.默读课文,初步感知 1、默读课文,说说大戈壁是什么样子的? 荒凉、寸草不生、贫瘠…… 2、读一读你刚才所划的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话,想想其中的含义。 A、理解: 不要求非常深入理解,只要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大致的说说从字面上体会到白杨的生长环境十分的恶劣,感受到白杨十分的坚强就可以了。 B、朗读: 大戈壁这么荒凉,环境这么恶劣,白杨却长得那么高大挺秀,像卫士一样守卫着铁路。读到这里,你觉得白杨怎样?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朗读爸爸说的话?(赞美、骄傲的语气。) 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爸爸的话。 四、再次朗读,深入体会 找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背一背。 第二课时 一、谈话引入新课 爸爸仅仅是在赞扬白杨吗?他的话中似乎还有更深的含义,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研究吧。 二、品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轻轻闭上眼睛听录音,看看在脑海中浮现了什么样的画面(板书并理解:高大挺秀)。 2、为什么会感受到白杨是高大挺秀的? (戈壁的荒凉,寸草不生,而白杨在那里是如此的挺拔,在满眼没有绿意的戈壁上,白杨越加高大挺秀了。) 3、爸爸看到白杨,有什么感受?引读第一段。(体会“高大挺秀”的感情色彩) 4、当哥哥和妹妹在议论白杨时,什么问题使爸爸变得严肃起来(默读4—13节)? 三、理解研读,深悟课文 1、找到爸爸说的话,弄清有几句,并想想这几句概括了白杨的什么特点(请一名学生朗读并一同归纳,板书: 枝干挺直 白杨 哪儿需要......就在哪儿生长 坚强 2、默读,把表现白杨生命力强的词语勾划出来,理解这三句话怎么表现白杨生命力顽强的。 3、有感情地朗读,注意体会重点词语的感情。 4、体会句群关系,重点读第三句。 5、换人称读:用爸爸的话来赞美白杨。把“它”换作“你”。 6、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把16和14节对比着默读,爸爸要表达什么呢?他和白杨之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 服从需要 扎根边疆 无私奉献 7、默读最后一段话,想想爸爸为什么开始沉默,后来又微笑?爸爸的希望能实现吗?为什么? (他相信自己的孩子一定能像白杨一样适应那里的艰苦的生活,一定能像白杨一样很顽强地生活下去。相信自己的孩子在父母的影响教育下,一定能够像白杨那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 四、纵览全文,体会中心 1、我们和爸爸一同感受了白杨的品质,那么现在你体会到了什么呢? A、爸爸不只是介绍白杨,赞美白杨,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愿,就是像白杨那样,服从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作无私的奉献。 B、爸爸的心愿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像他们一样为边疆出力,一样建设边疆。 C、爸爸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像白杨一样顽强,不怕困难。 D、…… 2、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重点句子。 五、拓展练习 1、摘录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阅读链接《帐篷》。 3、用上“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写几句话,夸夸像课文中的爸爸一样的祖国建设者或保卫者。 资料提供者:吴 锋
|
·小学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察看相关的作文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瑞文语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