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全册完整教案之六单元A |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教学目标 1、了解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以及对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影响。 2、了解现代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能正确使用媒体,学会选择信息,趋利避害。 3、逐步学会搜集信息,善于和别人交流信息,初步养成留心信息、运用信息的好习惯。 4、初步学会根据目的搜集和处理信息,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5、认识19个生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浏览整组教材,明确本次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制定活动计划。 教学过程 一、揭示主题,激发兴趣 1、师生共同回忆五年级时进行过的“遨游汉字王国”的综合性学习的经历。 (1)历数开展过的活动。 (2)说说在活动中感觉最快乐或最难忘的事。 (3)谈谈开展综合性学习要注意的事项。 2、揭示主题。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开展一次新的综合性学习——走进信息世界。 (1)说说对“信息世界”的了解。 (2)谈谈你对这次综合性学习的期待,或者说你希望在这次活动中能开展哪些活动。 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想法,尽可能的纳入到即将制定的活动计划中去。 二、浏览教材,交流感受 1、自由浏览整组教材,感兴趣的地方可以读得仔细一些。 2、交流浏览教材后的感受。 (1)浏览了教材,你知道了一些什么? (2)你产生了哪些困惑或疑问? (3)你认为这次综合性学习可以开展哪些活动? 教师要注意倾听,特别是学生的困惑、疑问和活动建议,这些要成为最终的活动的计划的有机组成部分。 三、分组讨论,制定计划 1、重点阅读:单元导语、两个活动建议以及最后的结语。 (1)自由阅读,你认为有价值的可以画下来。 (2)课堂交流:单元导语、两个活动建议以及最后的结语给了我们哪些启发? 2、根据“自由组合,适当调整”的原则,组成3——5人的学习小组。 3、分组制定本次综合性学习的活动计划。 (1)组内充分讨论:想开展哪些活动?可以开展哪些活动? (2)组内达成共识,填写活动计划表。 小组:“走进信息世界”活动计划 小组成员: 活动时间 活动内容 活动地点 活动形式 预期的成果 四、交流计划,取长补短 1、分组交流各自的活动计划,要求: (1)清晰地汇报各项计划中的活动,随时回答同学的提问; (2)认真倾听别的组的活动计划,及时记录与自己组的计划不一样的内容,需要的话可以向回报的小组提出疑问。 2、分组修改各自的活动计划。 (1)分析其他组提出的活动建议是否有价值,是否可行。 (2)修改小组活动计划。 3、公布活动计划。 可以采用适当的形式公布各组的活动计划,比如:张贴,装订成册等。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阅读《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神奇的电脑魔术师》和《网上呼救》,能选择阅读材料中的信息,了解古今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以及现代信息传递的特点。 2、认识这几篇阅读材料中的7个生字,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要点。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交待任务 1、教师例举生活中传递信息的生动事例。 2、其实从古代到现代,信息传递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一起来阅读《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神奇的电脑魔术师》和《网上呼救》等四篇阅读材料。 二、快速阅读,了解概况 1、默读阅读材料,思考: (1)材料中提到的古代的信息传递方式有哪几种?有什么特点? (2)现代的因特网传递信息有什么特点? 边读边思考,在材料中画出有关的句子,并做好标注。 2、课堂交流 (1)学生自由发言,特别要关注学生对上面两个思考题的认识来自于材料中的哪些语句。比如: 古代信息传递方式的特点: ①速度慢。典型语句: ◇“哪知瓶子在海上足足漂了359年,到1852年才被人发现。” ◇“但是有个叫斐迪辟的士兵,从马拉松平原出发,一刻不停的跑了40千米……” ②不精确。典型语句: ◇“各路诸侯看到烽火,以为有敌人入侵,火速率兵出击。” ◇“……然而诸侯们望见熊熊燃起的烽烟,却以为是周幽王故伎重演,个个按兵不动。” …… 因特网传递信息的特点: ①速度快。典型语句: ◇“计算机把全世界连成一家,‘天涯若比邻’已经不再是梦想。” ②多媒体。典型语句: ◇“这个小学生为了通过电脑教表姐学唱,除了把歌词、各谱写在电脑屏幕上,还通过多媒体的录音技术把自己的歌声录在上面……” ③不受地域阻隔。典型语句: ◇“他赶紧问:‘你在什么地方?’答案是‘芬兰’。” 2、再次阅读材料,思考:信息传递的方式是怎样变化的? (1)重点阅读《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画出关键词语。 (2)尝试填写: 古代:驿差长途跋涉—→近代:( )—→现代:( )—→当代:广播、电视和( )。 3、根据课堂讨论,填写下面的表格。 种类 特点 古代信息传递方式 现代信息传递方式 三、联系生活,了解现状 1、说说你在生活中接触到那些信息传递方式?举一个例子。 2、想想这些信息传递方式带给你什么?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阅读《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神奇的电脑魔术师》和《网上呼救》,进一步了解现代信息传递方式的特点,体会信息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感受《网上呼救》中紧张的气氛,体会桑恩热心救人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阅读材料,体会影响 1、默读四篇阅读材料,联系材料中的具体事例说说信息是如何影响和改变人们的生活。 2、小组讨论。 3、课堂交流。 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去理解阅读材料,感受信息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比如: (1)信息传递错误导致了西周灭亡。——《烽火戏诸侯》 (2)信息的及时传递“大大增强了希腊人抵抗波斯侵略军的信心。”——《“我们胜利了”》 (3)信息传递方式的进步,不仅可以传递文字信息,还可以传递多媒体信息。——《神奇的电脑魔术师》 (4)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使许多原来不可能的事变成可能,实行超远距离的救助。——《网上呼救》 …… 二、重点阅读,深入体会 1、重点阅读《网上呼救》。 (1)默读课文,思考: ①苏珊是在怎么样的情况下呼救的? ②桑恩救援的过程是怎么样的? (2)边读材料边思考,在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再用自己的话说说。 (3)课堂交流。 ①苏珊当时的紧急情况: “图书馆里一片寂静,这一层只有她一个人。李他最近的电话在外面的走廊上,靠瘸着的腿走到那里是办不到的。” 如果你就是苏珊,你能怎么办? 如果没有网络,结果会怎么样? ②捕捉文中的有关信息,理清桑恩救援的过程: 网上呼救—→打电话给县政府—→打电话给救援中心—→救援人员赶到学校 (4)这一次跨越大西洋的不可能的救助行动,带给你怎样的启示。 学生可能有多种多样的回答,教师要善于总结,引导学生发现信息传递方式的进步,使不可能的事成为了可能。 2、重点阅读《神奇的电脑魔术师》。 (1)默读材料,说说电脑能变哪些“魔术”? (2)教师展示电脑制作的多媒体作品,让学生感受信息传递的进步。 三、学科整合,延伸体验 1、结合信息技术课,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如在电脑上欣赏照片、音乐、动画,收发邮件、贺卡等,亲身体验多媒体电脑和网络的神奇,感受现代信息传输的方便快捷。 2、谈谈电脑和网络给自己和家人生活、学习、工作带来的变化。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调查全家人在一天中获得的信息及渠道,能对记录进行分析,能自己发现调查和分析的结果。 课前准备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设计好调查记录表,要求简单明确,便于记录。如: 家庭信息调查表 年 月 日 家庭成员 获得的信息 获得信息的渠道 爸爸 妈妈 我 2、做好调查,填写好调查表。 教学过程 一、说说调查的过程 1、说说你是怎样进行调查的? 引导学生注意同学间不同的调查方式,比如:有的用访谈的方式,一边与家长交流,一边记录;有的家长分别填写,学生整理汇总等。 2、说说调查的快乐和烦恼。 二、交流调查的结果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相互传阅或者逐个汇报,交流调查的结果。 2、推荐组内“最有价值的信息”。 3、全班交流“最有价值的信息”。 三、分析调查结果 1、教师说明分析调查结果的重要性,让学生觉得有必要进行分析。教师可进行实例分析,如: 家庭信息调查记录表 调查日期:2005年9月28日 调查人:502班 殷晨露 家庭成员 获得的信息 信息来源 爸爸 中国男排以0:3负于日本队 ④ 郊区有300多户农户要求作房屋拆迁评估 ① 全国人大举行《个税法》听证会 ③ 妈妈 天气预报:明天晴 ④ 星光街开了一家大型水果超市 ① 杭州西湖边万人免费品茶 ③ 我 柿子和桂圆嫁接在一起结出柿桂果 ④ 失去双臂的男孩制成飞机模型 ③ 一只北极熊来到杭州动物园 ③ (说明:获得信息的渠道分类:①亲自看到或听到;②电话或短信;③报刊和书籍;④广播和电视;⑤网络;⑥其他。) 调查后的分析: (1)通过这次调查,我知道信息无处不在,只要稍加留意,就能获得很多信息,对生活有帮助。如妈妈知道了明天天晴,准备洗晒衣服。 (2)从家中每个人了解的信息中,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如爸爸喜欢体育 和了解国家大事,妈妈关心跟家庭生活有关的信息,我比较注意有趣的信息。 (3)我们家的信息主要来自广播、电视和报纸,也有一些是直接看到或听到的,来自网络的信息不多,因为爸爸妈妈都没有上网的习惯,家里也没有装宽带网,上网不方便。 2、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1)可以统计和分析一家人一天内获得了哪些方面的信息;这些信息是通过什么渠道获得的,哪些渠道多,哪些渠道少;不同的人感兴趣的信息相同吗等。 (2)写好书面的“调查结果分析”。 3、尝试对学习小组内同学的调查表综合起来进行分析。 主要分析:获取信息的渠道的比例 4、全班汇总交流调查分析结果,判断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5、讨论:我们今天的调查结果和分析结果有什么作用? 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去推测作用,比如:企业如何选择最佳的广告渠道;如何最快地获得有效的信息等。 第五课时 教学目标 1、阅读《把握自己》,认识沉迷于网络的危害,坚定把握自己,告别网吧的决心。 2、了解演讲稿的一般特点,能写一篇简短的演讲稿。 3、认识7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教师谈网络的负面影响。 2、出示:“把握自己”。 二、阅读理解 1、默读阅读材料,想一想:从这篇演讲稿中,你明白了什么? (1)沉迷于网络的危害: ①影响学习成绩。 ②影响身体健康。 ③导致犯罪 …… (2)青少年要调整好心态,不要被他所控制、所奴役。 2、课堂讨论。 (1)怎样理解“网络能造就人才,也能诱使许多对事物辨别能力差的人走向无底深渊。” ①师生共同历数“网络英雄”和他们的故事。 ②联系生活实际,了解沉迷于网络的危险。 ③小结:网络中有份丰富的信息资源,有效的利用资源就能获得成功,被不良信息捕获就会发生悲剧。 (2)面对网络怎样才能“把握自己”。 ①学生讨论,自由发言。 ②教师宣读“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三、了解特点 1、自由朗读演讲稿,想想:演讲稿有什么特点? 2、小组讨论。 3、课堂交流。 (1)有很强的针对性,有明确的听众。 (2)有鼓动性,竭力说服听众。 (3)摆事实,讲道理。 …… 4、有感情的朗读这篇演讲稿。 四、写演讲稿 1、学习小组内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讨论: ◆ 小学生应当多看电视 ◆ 小学生应当少看电视 ◆ 玩网络游戏好处多 ◆ 玩网络游戏害处多 ◆ 上网聊天多交朋友 ◆ 上网交友危险大 ◆ 我相信媒体上的广告 ◆ 媒体上的广告不可信 2、根据讨论的结果,尝试写一篇简短的演讲稿。 3、课堂交流。 资料提供者:吴 锋
|
·小学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察看相关的作文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瑞文语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