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情感功能的运用 |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语文学习丰富多彩、灿烂绚丽。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对于小学生而言,学习才能引人入胜,才能趣味盎然。如何引领孩子们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是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实践的课题。在语文教学的实践中,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尝试运用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语文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使原来由教师“要我参与”转换为“我要参与”,学生才能在这样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与能力,并得以全面发展。为实现这个目标,我充分发挥了情感功能的作用。 一、优化教学结构,创设和谐、宽松的学习情境。 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我力求自己以自然的教态,亲切话语,具有鼓励性的评价,动情于境,感染学生,让学生处处感受到老师流露出真正的爱,让学生进入了自由发挥的状态,让课堂融于和谐、平等的情感交流中。教学实践证明,小学生在一节课内学习的最佳时间是上课后的第5至20分钟,在这段最佳时间里,学生的精力最旺盛,接受能力最快,记忆最牢。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就要正确分配时间,合理使用时间,做到劳逸结合,从而保证教学任务圆满完成,使课堂教学结构达到最优化。 学生刚从课间活动转入课堂学习,这一段时间可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知识,由旧知引出新知。另外,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语文课要想上得好,开场白显得尤为重要。一个恰到好处的导入语常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理想的导入语,能为学生创造一个愉快和谐的美的情境,能使学生一开始就明确这节课学什么,怎样学,从而有力地唤起学生的积极思维,使学生在一开始就兴致勃勃,乐在其中,很快进入课堂学习最佳状态。一堂课的最关键环节,就是讲授新知教学的主要部分。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精力最旺盛的最佳时间,调用最优化的教学方法和精心利用教具、学具、电教等手段,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进行“传道授业解惑”,语言文字的积累。如教学《闪光的金子》中就抓住描写徐虎修理下水管的句子动作引导学生进行质疑问难,通过深入探讨,使学生感受到对工作徐虎是精益求精,对群众是无比热情的光辉形象。 在老师传授新知后,对学生所学知识掌握情况的一次集中反馈,是优化课堂结构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恰当地练习,不仅能巩固知识,形成技能,而且能启发思维,培养能力,反馈信息。所以这段时间的练习可以由教师精心设计,做到既突出学生重点,又能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兴趣。课堂练习设计中还可以让学生比较充裕的时间,安静地在课堂上完成作业,使学生减轻过重的课业负担。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积累,而不是负担。课堂学习是轻松愉快的,而不是轱燥乏味的。再次,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做好课堂小结,作为小结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帮助小学生对知识的层次脉络的把握,以达到最佳课堂教学效果。总之,要想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负担,首要一点就是要优化课堂结构,始终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每堂课都是教师创造性的劳动成果,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主要来自于教师的调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一个人倘若对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自然能心力专一,全神贯注。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许多人就是在兴趣的驱使下成为发明家,科学家的。爱迪生小时候,一次看见母鸡在孵小鸡,于是他也抱了个蛋蹲在草堆里,害得全家人到处找他。又一次他在火车上做实验,差点烧了火车,结果被火车长打聋了一只耳朵。设想一下,假如他不是这样从小兴趣广泛,也许永远也成不了一个发明家,可见,兴趣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那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首先可以充分发挥语文课所固有的趣味性因素:语文课的内容有极其富于趣味的东西,这是其他学科不能比的。诸如精彩的朗读,生动的语言描述,逼真的动作模拟或声音模拟,适合语文课特点的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引入等,都可能引起学生的强烈兴趣。有时向学生介绍一点与作者或作品有关的生动故事,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课前或课后用“一纵即收”的方式讲一点,实在很有必要。同样是教学《咏鹅》,由于学生在幼儿时就已对它烂熟于心了。因此第一次教学中一出示此诗,学生便兴趣不足。第二次教学这首诗时,我借指导预习时指出:这首诗相传是骆宾王七岁时应客人之命所作。学生一听,顿时个个睁大眼睛,兴味十足。 其次,努力挖掘教材中有趣的因素,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教《乌鸦喝水》时,让学生动手做学具然后自己试试还可以怎样让瓶子里的水升高,这样一来学生兴趣盎然,效果甚佳。当然语文教学中也有困难和乏味的内容结合起来,交替进行。生动有趣的语文课堂教学也能激发学习语文积极性。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让学生得到艺术的享受。在教学中应不断点燃学生对学习新知识的好奇之火。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推进他们的思维发展,及时发现学生的思维障碍,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困难,从而使其乐于主动地去探索语文的有关问题。 兴趣依赖于成功 。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每一次发言后的评价,每次上台表演后的掌声,每回考试后诚恳地祝贺,每位教师的赞扬,都是成功。因此要让学生在课堂上享受成功的喜悦,以此来巩固和发展学习的兴趣,尤其在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搭建一个充分表现自我的舞台。如讲到《蘑菇该奖给谁》一文时,可让几个学生上来演一演当时的情景。在这表演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把文中生动的场面表现出来了,在同学们热烈掌声中,学生学习兴趣更浓了,对学习的信心也更足了。 三、鼓励学生自读、自悟、自主学习的能力。 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它既能提高学生说普通话的能力,丰富语言的积累,又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丰富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的情怀,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因此,指导和培养好学生的朗读,使学生熟读成诵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引导学生了解作者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时代背景,研究作者的写作意图,揣摩作者对人和事物的态度。不然,学生即使认真朗读课文,对其内容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更谈不到思想感情上受到熏陶感染。如《珍贵。第二,引导学生在提示语中寻找情感,文中的有些语句,特别是描写人物语言句子,本身就提供了感情朗读的提示。所以,在指导学生感情朗读时,可引导他们找出体会文中提示语所蕴含的情感,然后练读,这样就能读出一定的韵味。也加深了对人物的理解,体会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第三,不同的文章体裁决定了不同的感情基调。如写景、状物类文章可以念得抒情、优美一些,语速稍快一些;记事写人文章则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记叙好人好事的可读得欢快些,反映黑暗一面的则读得稍慢、低沉些。科幻类文章可念得稍快些。第四,在对语言文字感悟的基础上进行朗读训练。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感知、领悟、想象、联想等活动,理解其语言,进入其境界,体会其感情,然后在此基础上感情朗读。这样才会避免死记硬背,真正做到了有效积累,熟读成诵。 四、激发学生思维训练的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有疑才能使学生进一步去思考,去探索。质疑可以使教师的教学更有的放矢,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促使学生主动探究、敏于发现,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这一方法是提高他们学习主动性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之一。 培养学生思维发散性。即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善于以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去思考研究问题。如对于同一个字,让学生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或从不同的角度去记忆,然后介绍给人家,以寻求最佳记忆方法。对同一篇文章,引导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可按不同的线索去分段,以发展学生思维上的求异性和创造性。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不会思考的人,是不会学习的。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和能力。 关于质疑问难我想从以下几方面说起:一、创设有利于质疑的环境,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让学生有充分发展的空间条件,这是落实学生为主体的中心。如教《沉香救母》一文时,先让学生自读,发现问题;然后让学生质疑,在质疑的基础上,老师引导学生梳理提出的问题,指导学生通过读,抓住重点词句比较,分析,理解。二、对关键词句进行质疑。在阅读教学中可要求学生对那些与中心紧密相关的词句进行质疑,以此帮助学生突破文章重点难点,把握中心,感悟教材。。三、对矛盾处进行质疑。课文中前后有矛盾的地方常常有问题的所在,从矛盾中去发现问题并加以质疑,能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当然,质疑的方法还有很多,只要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那么学生必能在质疑中掌握知识,同时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始终把握住学生的情感,充分发挥情感功能。只有把情知两个客观过程有意识地统一于教学活动中,才会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资料提供者:朱蓁
|
·小学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察看相关的作文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瑞文语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