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有利素材培养想象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手机版


 【摘要】没有丰富的想象,爱迪生就不可能发明电灯;没有神奇的想象,蔡伦不可能发明造纸术。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了许多可以激发想象的素材,如何进行充分挖掘,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是当前教学研究的内容之一。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充分利用课堂主阵地,因势利导,努力挖掘教材中各种有利因素,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启发学生想象,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让他们在语文艺术的天空中翱翔。

【关键词】 插图   多媒体   激疑设问   据文绘图  巧抓文中空白   演课本剧

【正文】想象力就是在记忆的基础上通过思维活动,把对客观事物的描述构成形象或独立构思出新形象的能力。简言之,就是人的形象思维能力。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的同时,要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因此,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尽可能地积累生活经验,丰富学生的感情,增加记忆能力,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想象力。

一、运用插图,启发想象

学生的想象鲜明生动,随着年级的升高,想象的概括性与逻辑性成分逐渐增强,甚至出现了创造性成分。小学语文教材图文并茂,插图能把抽象的字词以形象的图画表现出来。观看插图能增强感性认识。教学看图课文,可以出示挂图,结合课文,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和初步的审美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欣赏《荷花》之前,先让学生看图,提问:1、先看见怎样的景象?(池中荷花茂盛,美丽的景色)2、再看什么?(茶叶)3、再仔细看什么?(白荷花)白荷花有哪几种不同的样子?你觉得它们各象什么?在教学中,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读出全文优美的基调,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这么多的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它们都是怎么样的姿势?“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做一回荷花仙子,告诉大家你身边都发生了哪些故事?这时学生纷纷举手发言,说出自己想象出的不同事物,激发了情趣,活跃了思维,发展了智力。

二、利用多媒体激发想象

低、中年级学生形象思维活跃,易受新颖事物刺激。在阅读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以更好地激发想象力。例如:在教学s版第五册《锡林郭勒大草原》第二自然段时,课件出示锡林郭勒大草原的美景,让学生感受锡林郭勒大草原的辽阔美丽,产生喜爱这个地方的思想感情,激发情感,想象创新。出示幻灯片“高低不平的草滩上,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一样。”引导学生看课件并理解:草原的湖水很清亮,像宝镜一样。在草滩之中,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一样。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展开丰富的想象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草原神奇而美丽的景象。还可以根据课文特点,播放与课文内容相关歌曲,乐曲,配乐诗朗诵等激发学生的想象创造能力,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然后展开想象:在湖水里能映出了蓝天白云的倒影;映出了小草那绿油油的身影;映出了牛羊喝水的身影。

三、激疑设问,培养再造想象

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种教学艺术。因此,教师应教会学生思维的方法,有意识、有计划地采用多种激疑的方式激起学生思想上的波澜,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提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人,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鼓励学生自己质疑,去发现问题,大胆发问,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做再造想像,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1、从题目中激疑。俗话说: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新课伊始,可让学生根据文章的题目对全文进行想像、猜测。如,看到题目后,你想知道些什么?你觉得文章可能会写些什么?这类问题一经提出,便产生一种召唤力,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如在教学s版第一册15课《石榴笑了》这一课前,让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石榴笑了?它为什么会笑?这些问题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激起学生读课文的兴趣。

2、在假设中设问。抓住课文中某些情节提出假设,或续编故事的某一情节,让学生凭借课文内容进行合理想像。如教学s版第五册《狐假虎威》时,教师提出了如下假设:假设你是老虎,你会怎样做呢?学生根据这一设问,联系课文内容进行了丰富的想象。有的学生说:“是我太容易相信别人的好话了。”有的说:“这次我错了,下次再看到狐狸,我再也不会相信它的谎话。”还有的说:“我不相信狐狸,因为狐狸是借着我的威风才把百兽吓跑的。”

四、据文绘图,展开想象

布莱克是十八世纪英国著名的进步诗人和画家。他从小喜欢想象,六岁那年放学路过一座公园,在夕阳的余辉里,树木花草呈现出一片迷离的五彩斑斓的颜色。这情景让小布莱克目荡神迷,顿生奇想,眼前出现了一片美妙的梦幻:许多漂亮的仙女身穿彩衣,生着翅膀,在公园里嬉笑游戏。这就是孩子眼里的世界,奇妙的想象世界。创设某种特定的情境,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气氛,能为学生插上遐想的翅膀,丰富学生的想象。如教学古诗《登鹳鹊楼》时,先介绍鹳鹊楼,然后逐句理解。上联就登楼所见,以高度的艺术概括能力,把黄昏时的一片雄浑开阔景象熔铸在十个字里。下联:诗人由眼前壮丽景色,又想到了一个更开阔、更高远的境界,于是又吟唱出极富哲理的诗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两句不仅倾注着诗人昂扬向上的激情,且富哲理意味,给读者提供了联想的广阔田地。在学习了这首诗后,学生思维活跃,脑海中出现了壮观的景象。这时,让学生把诗意绘成图,能加深对诗句的理解、记忆,更加体会其真实内涵。不但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激发了学生努力学习的热情。输入的信息在大脑中形成了特别强烈的优势兴奋中心,此时,让他们把所学的知识汇成一幅图,就能展开想象的翅膀。

五、巧抓文中空白,丰富想象

巧抓文中“空白”,能激活思维。空白是作者无意或有意留下的、没有写明的、召唤读者想象的空间。它能够驱使读者去想象,激活读者的思维,使读者对文章的意义达到个性化的理解。许多优秀作品中,往往都留有“空白”。教师抓住文中艺术的“空白”,巧妙地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性的说话训练,能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创造性的想象能力,提供了一次难得的语言表达的机会。如教学S版第二册《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时,老师问:“小蝌蚪找妈妈后,有些什么话要对妈妈说呢?”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有的学生说:“妈妈,您是我们的好妈妈,我们很想您!”有的说:“妈妈,我们找您找得很辛苦啊。”还有的说:“您为什么以前不和我们一起生活呢?”通过说话练习,搭起了学生和文本之间平等对话和心灵沟通的桥梁。短短的时间内,学生说出了很多话语,这样不仅更好的理解了课文,同时还使学生产生成功感。由此可见,巧抓文中“空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非常重要的。

六、演课本剧,培养学生想象力

小学生活泼好动,有极强的表现欲,特别偏爱童话故事。教师可根据学生这一点,把课文内容改编成课本剧,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想象人物(动物)的动作、神态,体会人物(动物)的内心世界、思想感情,再脑海中再显人物(动物)的形象,通过表演进行再创造,如在教学《狐假虎威》一课后,让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之后,创设情景,让学生表演课本剧。先由学生在小组内戴上动物头饰,表演喜欢的角色,然后在班内选出角色中表演最好的进行表演,通过课本剧表演,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采用以上不同的方法,使学生得到了更多培养想象力的机会,激起了想象的兴趣,也发展了思维,使学生遨游在想象天地。语文教学中很多课文内容如童话、寓言、看图学文等,还有其它教材中的内容,如:漫画,都可以作为培养创造想象能力的材料。只要我们去深入挖掘,久而久之,创造想象能力的培养就能收到十分惊人的效果。

 
资料提供者:周颖银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课件下载
·小学语文视频下载
·小学语文备课中心
·小学语文试题下载
·小学语文教案下载
·小学数学试题下载
·小学数学课件下载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察看相关的作文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瑞文语文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