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趣题巧算百题百讲百练--应用题部分7
您现在位置:
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网
→
试题下载
→
试题
名称
小学数学趣题巧算百题百讲百练--应用题部分7
(六年级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如果您在下载时出现“找不到网页”的错误提示,则表明你的IE需要设置:打开IE浏览器,点顶上菜单栏中的“工具——Internet选项——高级”,找到“用UTF-8发送URL”这项,把前面的勾去掉。(
观看视频演示
)
试题预览
这里列的方程是正确的,但小学生还不会解这个方程。
要是按如下思路来思考问题,那么,问题就可迎刃而解了。
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到第一次相遇,两车共行了一个A到B的全程,其中甲车行了100千米。两车从A、B出发到第二次相遇,两车共行了3个A到B的全程,因此甲车行了3个100千米,这时离开B地60千米,因此,A、B间的距离是
100×3-60=240(千米)
答:A、B两地间的距离是240千米。
例76 一条小河流过A、B、C三镇。 A、B两镇之间有汽船来往,汽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每小时11千米。B、C两镇之间有木船摆渡,木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每小时3.5千米。已知A、C两镇水路相距50千米,水流速度为每小时1.5千米。某人从A镇上船,顺流而下到B镇,吃午饭用去1小时,接着乘木船又顺流而下到C镇。从A镇到C镇前后共用了8小时,那么A、B两镇间相距多少千米?
分析与解 由已知可得:汽船顺水每小时航行
11+1.5=12.5(千米)
木船顺水每小时航行
3.5+1.5=5(千米)
根据题意,两船航行共用了
8-1=7(小时)
假定从A镇到B镇也用木船摆渡,那么木船行了7小时共行
5×7=35(千米)
即少行了50-35=15(千米)
这是由于木船的速度比汽船慢的缘故。由此可求得汽船从A镇航行到B镇所用的时间为
15÷(12.5-5)=2(小时)
A、B两镇之间的距离为
12.5×2=25(千米)
答:A、B两镇之间相距25千米。
例77 小明骑自行车,从A地去B地,小华步行从B地去A地,二人同时出发相向而行,途中在C地相遇。相遇后小明又过15分钟到达B地,而小华却用了1小时到达A地,那么小明骑车与小华步行的速度比是几比几?
分析与解 根据题中给出的条件可知,小明骑车从A到C所用时间与小华步行从B到C所用时间相等。假设他们用的时间为x小时。
题中又告诉我们,小明从C到B所用的时间为15分钟,即1/4小时;小华从C到A所用的时间为1小时,而小明与小华行同样长的路程所用时间的
答:小明骑车与小华步行的速度比为2∶1。
例78 下图A、B、C是三个站,B到A、C两站的距离相等。小明和小强分别从A、C两站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小明过B站100米后与小强相遇。然后二人继续前进。小明到达C站后,立即沿原路返回,经过B站后300米追上小强。那么A、C两站间的距离是多少米?
分析与解 已知A、B两站间的距离和B、C两站间的距离相等,设A、B(或B、C)间的距离为x米。
根据题意,小明、小强分别从A、C两站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第一次相遇时,小明行了(x+100)米;小强行了(x-100)米。二人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到第一次相遇,再到小明追上小强,小明行了(3x+30O)米,小强行了(x+300)米。
比较上面所得的结果不难发现,在同样多的时间里,小明行走(3x+30O)米的路程是他行走(x+100)米路程的3倍,那么小强行走的(x+300)米的路程也是小强行走(x-100)米路程的3倍,即
3(x-100)=x+300
3x-300=x+300
2x=600
即A、C两站间的距离是600米。
答:A、C两站间的距离是600米。
例79 某市20路公共汽车往返于甲、乙两地。甲、乙两地都按间隔相同的时间发一辆车。一个骑自行车的人按不变的速度向前行走,每隔15分钟有一辆公共汽车从背后开过,每隔10分钟有一辆公共汽车迎面驶来。问某市20路公共汽车每隔多少分钟分别从甲、乙两地发一辆车?
分析与解 根据题意,由于汽车每隔一定时间发一辆车,所以每相邻的两辆公共汽车之间的距离是相等的。假设每相邻的两辆公共汽车之间的距离
这12分钟就是汽车发车间隔的时间。
答:公共汽车每隔12分钟分别从甲、乙两地发一辆车。
例80 一个步行人和一个骑车人沿同一条公共汽车线路同向而行。骑车人的速度是步行人速度的3倍。每隔10分钟有一辆公共汽车超过步行人,每隔20分钟有一辆公共汽车超过骑车人。如果从始发站每隔同样的时间发一辆公共汽车,那么发车的间隔时间是多少?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相关试题:
人教版
六年级
上一个『
小学数学趣题巧算百题百讲百练--应用题部分6
』  下一个『
小学数学趣题巧算百题百讲百练--应用题部分8
』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