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中心小学古诗词竞赛(初赛)试卷及答案


您现在位置: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竞赛试卷
试题
名称
南湖中心小学古诗词竞赛(初赛)试卷及答案(下册 人教课标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小学古诗词竞赛试卷学校__________姓名:______一、填空题:(23分)1、“                  ,明月何时照我还。”诗句出自于《           》古诗,作者是      是   朝代人。2、《长征》是       写的一首   律诗。其中“            
试题预览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
小学古诗词竞赛试卷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

一、填空题:(23分)
1、“                  ,明月何时照我还。”诗句出自于《           》古诗,作者是      是   朝代人。
2、《长征》是       写的一首   律诗。其中“           
                ”这句诗高度概括出红军长征中不为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3、老师和家长常常用古诗                     鼓励我们做任何事都要好上加好,更进一步。
4、“山重水复疑无路,               。”这两句诗句是出自《          》,作者是            。
5、《咏柳》是    代诗人        的作品,表达了作者对       
                                    。
6、“荷尽已无擎雨盖,                 。”选自苏轼的《          》,        朝代的。
7、《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三首诗词都是以             
为主题,表达作者对                            。《泊船瓜洲》是                           的写法,《秋思》是                             的写法,《长相思》是                           的写法。

二、选择题。(8分)
1、李白的作品是:(   )
A、《送元二使安西》 B、《咏鹅》  C、《登鹳雀楼》 D、《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出自孟郊《游子吟》,是一首等赞美(  )的诗。
A、友情   B、父爱   C、母爱   D、师爱
3、“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这两句诗描写的是(   )。
A、秋夜景色   B、春夜景色  C、冬夜景色  D、夏夜景色
4、李白的号是(   )
A、香山居士  B、太白居士  C、青莲居士  D、少陵野老
5、“春风又绿江南岸”描写的是(   )的景色。
A、春季    B、夏季     C、冬季    
6、“知有儿童挑促织”中的“挑”意思是:(   )
A、提    B、用肩挑    C、用手提    
7、“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中的“见”的意思是(   )
A、听见    B、看见    C、同“现”,呈现、露出
8、“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用的是(   )修辞手法。
A、比喻    B、拟人    C、夸张    

三、把下面的诗句、诗题、作者、朝代用线条正确连在一起。(6分)
诗 句           诗题      作者    朝代
1、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小池》    贺知章   唐朝
2、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赠刘景文》  李白    清朝
3、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山行》    高鼎    宋朝
4、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村居》    苏轼    唐朝
5、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回乡偶书》  杨万里   宋朝
6、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静夜思》  杜牧   唐朝

四、判断题。(在括号内对的打“√”错的打“X”。) (10分)
1、《忆江南》是一首词,作者是王安石。(  )
2、唐白居易《池上》中“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中的“不解”的意思是不能解决。(  )
3、“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中的“乃翁”指的是北宋诗人陆游。(  )
4、《山行》描写的是春天的景色。(  )
5、《小池》是一首借物言志的诗。(  )
6、“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是“绿色”的意思。(  )
7、“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这句诗中的“重”读重“zhòng”。(  )
8、《回乡偶书》中“笑问客从何处来”的“客”字是指作者自己。(   )
9、李白,他是一个热爱人民的伟大诗人,千百年来,被人们称作“诗史”。(  )
10、《送元二使安西》是唐代诗人王维作的,人们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
五、阅读诗词,并完成练习。(17分)
春 日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1、这首诗的作者是          ,诗的体裁是          。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胜日         ,光景         ,等闲         。
3、用自己的话说下面的诗句的意思。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
梅 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1、解释下面的词语。
凌寒              遥知:         
为:              暗香:         
2、在原句上划分诗歌的节奏。
3、诗人借梅花       的品质来比喻                。
4、用自己的话说说画“    ”的句子的意思:             
                                   。
六、用现代文译古诗词,并写出诗句表达了什么意思?(20分)
1、“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A、译:                                 
                                    。
B、表达将士的:                             
                                    。
2、“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A、译:                                 
                                    。
B、表达诗人的:                             
                                    。
3、“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A、译:                                 
                                    。
B、表达诗人的:                             
                                    。
七、默写古诗词。(23分)
1、《渔歌子》
                                     
                                     

2、《送元二使安西》
                                     
                                     

3、《饮湖上初晴后雨》
                                     
                                     

4、《绝句》(选择小学一至五年级课本里出现的其中一首)
                                     
                                     
答案:一、填空题:(23分)
1、春风又绿江南岸    泊船瓜洲   王安石   宋
2、毛泽东   七言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4、柳暗花明又一村    游山西村    陆游
5、唐    贺知章    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6、菊残犹有傲霜枝     赠刘景文    宋朝
7、思念故乡     家乡及亲人的思念之情   
借物抒情    借事抒情    借景抒情
二、选择题
1、D  2、C  3、A   4、C   5、A   6、A   7、C  8、C 
三、(略)
四、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五、阅读
(一)春日
1、朱熹     七言绝句
2、好日子    风光景物      随意
3、很随便地便认识了东风的面目,这万紫千红的景象都是由春光点染而成。 
(二)梅花
1、昌着严寒       远远的知道         因为       指梅花的幽香
2、略
3、借梅花不畏严寒、不甘落后的品质来比喻有斗志的、坚强的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课标版 下册 竞赛试卷


上一个『2010学年上学期三年级上期中检测卷』  下一个『一年级上学期期中检测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