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育红小学五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您现在位置: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中试卷
试题
名称
2012年育红小学五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五年级上册 沪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12年育红小学五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55分)   北国丁香   ①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丁香开。当春风尚未完全驱走哈尔滨的冰寒,丁香就像春天的使者,绽满枝头,如霞如烟。哈尔滨的春天实在是太短暂了。丁香就像春天里的一个梦,与哈尔滨的春天交相辉(映印),有了丁香花,
试题预览
    2012年育红小学五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55分)
                               北国丁香
   ①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丁香开。当春风尚未完全驱走哈尔滨的冰寒,丁香就像春天的使者,绽满枝头,如霞如烟。哈尔滨的春天实在是太短暂了。丁香就像春天里的一个梦,与哈尔滨的春天交相辉(映  印),有了丁香花,哈尔滨的春天就变得芳香四溢,美轮美奂。
   ②丁香的花小如丁,数不清的小花汇到一起,一簇簇、一片片的。那花紫中带白,白中映粉,远远望去,花如云,花如霞。这情景给寒冬里走过来的人以张力,以热情,以想象。
   ③丁香,花香袭人,在花草中,它的香气最为浓郁;倘若你漫步街头,往往是还没有看见花,香气已先冲入鼻中。一代代的哈尔滨人就是在这沁人心脾的芬芳中梦想自己的未来。
   ④丁香在我国有一千多年的(裁 栽)培历史,它给中国的花文化平添了无限秀色。
   ⑤历代的文人墨客,又为丁香留下了许多名句:“五月丁香开满城,芬芳流荡紫云藤”。
   ⑥李商隐则用“芭蕉不展丁香洁,同向春风各自开”的诗句,描述情人的思恋之心。
   ⑦丁香花的生命力十分顽强,绽放在北方寒冷的气候中,深得哈尔滨人的宠爱。哈尔滨人对丁香的深情,更在于丁香的品格凝聚了塞北人独特的精神风貌,她聚小而成大气,抗艰难而争上游,(坚  艰)韧、顽强,生机勃勃。正因为如此,哈尔滨人把丁香作为自己的市花。
   ⑧丁香,秀美的花色,繁茂的花丛,把北国冰城装点得分外(骄  娇)娆。
   ⑨丁香是哈尔滨人的挚爱。
   ⑩哈尔滨是丁香永久的家园。
     1.在正确的字上打“√”:(4分)
      交相辉(映  印)     (裁 栽)培     (坚  艰)韧       (骄  娇娆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反义词:(4分)
   近义词:思恋——(         )       挚爱——(          )
   反义词:短暂——(         )       繁茂——(          )
   3.从文中摘录历代文人墨客描写丁香的诗句。(2分)
                                       
                                       
   4.把下面的句子改成反问句:(2分)
   哈尔滨是丁香永久的家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全文,按要求在文中画出下列句子:(6分)
     (1)用“_______”画出描写丁香花形状的句子;
     (2)用“  _    ”画出描写丁香花颜色的句子;
     (3)用“       ”画出描写丁香花香气的句子。
   6.“那花紫中带白,白中映粉,远远望去,花如云,花如霞。”这句话中把丁香花比作_____________,通过这个比喻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7.哈尔滨人把丁香作为市花的理由是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北方的冬天冰天雪地,上海的冬天是怎样的呢?请你写一段话。(50个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根项链
   ①在我的人生旅途中,虽经百事,但留有印痕的并不多。现在想起来,有一件往事留在记忆里挥之不去。
   ②那时,我住在一栋带花园的房子里,养着一条很漂亮的德国纯种狼狗。一天午后,我正在客厅看报纸,忽然听到狼狗拼命地狂吠(fèi  quǎn)。我猜想一定有不速之客来了。于是,我打开房门,来到院子里,隔着白色铁门向外看去,先是看到一位穿着破旧衣裳的中年妇女,后又看到一个六七岁的小男孩。我下意识地想他们是来讨钱的,于是心生厌恶(wù è)地挥挥手。正要转身的时候,那位中年妇女轻轻地问我:“夫人,我是收废品的,有旧报纸卖吗?”
   ③我这才想起书房里堆着一地的旧报纸,便喝住狼狗,打开院门,让母子俩 (liǎng  liǎ)进来搬报纸。这时我注意到中年妇女的腿有些跛(bǒ  pǒ),而她身边的小男孩似乎很体谅她,抢着搬报纸。我顺口问:“这是你儿子吗?”“我们在一起生活,就算是吧!”我明白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望着脸色蜡黄的小男孩,我特意多给了10元钱,并摆出一副慈善家的面孔送母子俩出了院门。
   ④过了一会儿,我再次听到狗叫的声音。当我又站在白色铁门前面时,看到的是刚刚走了不多时的中年妇女和小男孩。没等他们开口,我便不耐烦地说:“报纸卖完了,钱也多给了,你们还来干什么?”
   ⑤那妇女没有说话,缓缓地摊开双手举起来,掌心里托着一条金闪闪的项链。我不禁一怔,细细看去,那不正是我遗失了多时的金项链吗?我忙接过来,托在手上,沉甸甸的,像是捧回了我的爱。要知道,这是我和我先生结婚12周年的纪念品。
   ⑥这时中年妇女轻轻说:“项链是夹在报纸堆里的,小孩发现了,央求我快快送回来。”
   ⑦我点点头,急忙从口袋里掏出100元塞到小孩手中,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表达我的一半歉意和一半谢意。
   ⑧母子俩谢绝了。夕阳下,我望着她俩渐渐远去的背影,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滋味。
    1.在正确的读音上打“√”:(4分)
   狂吠(fèi  quǎn)                 厌恶 (wù    è)  
   腿跛(bǒ   pǒ)                 母子俩(liǎng  liǎ)
   2.给下列加点的字再组两个词:(4分)
   记  (记忆)   (          )   (          )
   味  (滋味)   (          )   (          )
    3.第②段“不速之客”中的“速”意思是_______(选择正确的义项填入序号);文中的“不速之客”指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速 sù (1)迅速;快:火~/~成/~战~决/加~生产。(2)速度:风~/光~/声~。   (3)<书>邀请。
   4.根据第③段的内容,在下面的横线中填入恰当的句子。(2分)
      我明白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第一次多给了10元钱,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第二次又掏出100元给孩子,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第⑤段,当我看到那妇女手里托着金项链时,为什么“不禁一怔”?(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第⑦段,文中的“这样”具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中哪些地方是让“我”感到对母子俩有歉意的?摘抄其中的两句。(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为什么这件事一直留在“我”的记忆中挥之不去呢?(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作文(40分+书写5分)

    题目:生活中的乐趣
    提示与要求:
   1、小朋友的生活是快乐的,学习之乐,爱好之乐,创造之乐……请围绕此话题,选择一个写作内容;
2、通过较为具体的一、两个事例写出自己的乐在其中。并注意把语句写通顺,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沪教版 五年级 上册 期中试卷


上一个『S版六年级语文(上)期中检测』  下一个『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二年级语文期末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