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3笔灶尖歪尾看
您现在的位置: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备课中心] → 识字3笔灶尖歪尾看 共『36』篇教学设计
搜索本课相关的课件』『相关教学视频』『课文朗读』『点此察看手机版页面

     王笑宵    【教学内容】    一类字:柏 杨 柳 椅 秧 篮 茶 菠 萝    二类字:筷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形近偏旁的比较识字。教材中的两组图画有助于感知古今文字的发展演变,也有助于学生比较“木禾”、“竹艹”两组容易混淆的偏旁。课文将两组容易混淆偏旁的生词集中在一起让学生学�...
阅读全文』...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理解词语。    3.借助图画感知古今文字的发展演变,对形近偏旁进行比较,培养学生识字兴趣,提高学生识记汉字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阅读全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甲、骨、类”等16个生字,会写“贴、街、扫”等9个生字,会写“贝壳、甲骨文、样子、可以、钱币、钱财、有关”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贝字的起源,贝的作用以及字形字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观察,说说你的发现。  (1)流、泪、河、江 ...
阅读全文』...

      本课介绍了“贝”字的起源和演变,“贝”字的作用以及字形字义。通过本篇课文的学习,感受汉语言文字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了解贝字的起源和字形字义特点。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    2、会写“贝”“壳”“甲”等10个生字。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阅读全文』...

     [教学目标]    1.会认“甲、骨”等16个生字,会写“贝、壳”等9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漂”。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贝字的起源、作用以及字形字义,进一步认识形声字的规律。    3.感受汉语言文字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教学重点]    1.识记字词,了解贝字的起源和...
阅读全文』...

      教学目标:    1.认识“拍、靠、蚕、插、根、棍、把、掰、苞、鸣、闯、匹”12个生字,会写“拍、合、豆、谷、蚕、匹”6个生字。学习新部首“提手旁、人字头、虫字旁、三框儿”。    2.通过拼读音节读课文,掌握生字字音,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3.初步了解汉字的造字规律,感悟汉字的表意功能。 ...
阅读全文』...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10个字,识记与动物有关的生字新词。    2.准确、熟练地朗读并背诵拍手歌,读出节奏感,做拍手游戏。    3.了解“隹”“鸟”等字旁表意的特点    4.增加动物相关知识,有保护动物的意愿。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准确、熟练地朗读背诵拍...
阅读全文』...

     教学要求:    1.认识“牢、记”等13个生字,会写“歌、丛”等10个生字。    2.通过拼读音节读课文,掌握生字字音,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3.初步了解汉字的造字规律,感悟汉字的表意功能。    4.利用拍手歌的特点,采用多种形式朗读儿歌,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提高识字效率。 ...
阅读全文』...

    识字3  口耳目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字,学写“十、木、禾”3个字。认识3种笔画:竖、撇、捺和一个偏旁角子头。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文字。    重点   认记生字,会写“十、木、禾”3个字。    难点   认记生字�...
阅读全文』...

     课题:识字3 《 小青蛙》 第一课时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图文结合,认识本课的12个生字,会写本课的7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韵文。    教学重点:认识本课的12个生字,会写本课的7个生字。    教学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韵文。 ...
阅读全文』...

    湖北武汉市武昌区红岭小学 石爱萍      一、游戏引入,初识象形字  1.组织游戏:(出示课文插图)  (互)仔细观察,图上画了些什么?  (2)小组同学一起合作,把你们看到的用简单几笔画下来,看哪一组画得多画得像。  (3)请一组同学上台介绍自己的画。  2.引人新课:  (1)想看看古代人�...
阅读全文』...

     课堂学习导航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  2、能力目标:初步了解一些象形字的来历,激发学生学习汉字  的兴趣。  3、情感目标:有感情地朗读儿歌,体会儿歌表达的情感。    学习重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  难点:巧妙地看图识记字形。    课�...
阅读全文』...

     教学要求  1、 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认识3个偏旁。  2、 初步了解一些象形字的来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 有感情地朗读儿歌,体会儿歌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 能认识本课的生字,并能在田字格内正确、美观地书写。  2、 能有感情地朗读儿歌,并能想象相应的画�...
阅读全文』...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清、晴、眼”等十二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青、清、气、晴、情、请、生”等七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自主识字,正确区分青、清、晴、请、情,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3.了解青蛙是益虫,我们要保护动物,保护大自然。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了解青�...
阅读全文』...

     二(1)班《识字3》教案    一、教材结构分析 本单元围绕“爱祖国”这一主题,安排了“识字3”以及《欢庆》《北京》《我们成功了》《看雪》这四篇课文。“识字3”在本单元起基础作用,其以三字经这种蒙学教材的形式展开学习,主要学习了祖国历史文化、壮美山水及版图关系,学习关于祖国的词、词语及其意思,让�...
阅读全文』...

     《识字3》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运动多种识字方法,会认“雾、霜、朝、霞、夕、蝶、蜂、碧、紫、千、李、杨、秀”13个生字。会写“秀、和”2个字,区分“秀、和”偏旁的写法。    2.正确、流利地读好对子歌,激发学生对对子和收集对子的兴趣。 ...
阅读全文』...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形近偏旁的比较识字。课文将两组容易混淆偏旁的生词集中在一起让学生认读。第一组词语介绍了几种树木的名称和木制品,生字都带有“木”;第二组词语介绍了两种农作物的名称及其总称,生字都带有“禾”;第三组词语介绍了三种竹制品,生字都带有竹头;第四组词语介绍了三种植物,生字都带有草�...
阅读全文』...

     识字3  教学目标:    1、认识“神、州”等11个生字。会写“夕、与”等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祖国的伟大。  3、有热爱祖国的感情,对三字经这种语言形式感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识字,写字  2、通过朗读感受祖...
阅读全文』...

         柳州市柳江县流山中心小学:韦淑姣  一、教材简析:  《识字3》是本册识字单元中的第3课,是以介绍汉字的起源与演变过程为基本内容,主要是认识象形字。  二、教学目标  认识象形字,通过象形字的学习,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使学生初步感受象形字的特点,感受祖国文字的内在美。  三、教学�...
阅读全文』...

     教学案设计时间2010年10月6日 上课时间10年 月 日  课 题 识字3  总72课时  三维目标 1、学会5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两根绿线内七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种笔画。  2、认识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  3、了解公园里的景物与设...
阅读全文』...

    教材分析:    《识字3》围绕“公园”这个中心,以词串形式编成琅琅上口、饶有趣味的韵文。内容包括“公园、绿树、红花;小桥、流水、宝塔;转椅、火车、山洞;滑梯、荡船、木马”,前半部分为“景色”,后半部分为“游乐设施”。韵文配有插图,图画清晰,色彩亮丽,富有童趣。图画与表示事物名称的词是一一对应的。�...
阅读全文』...

     公园 绿树 红花 小桥 流水 宝塔     转椅 火车 山洞 滑梯 荡船 木马    一、教材与学生分析    (一)教材特点分析    1、词语12个分四组,前两组描写景物,后两组介绍玩具名称;    2、每组词语排列讲究压韵(A),节奏鲜明...
阅读全文』...
  • 识字3 [2009-03-30] [阅读次数:1612]

    一、教学目标:  1、认识“雾、霜”等11个生字。会写“千、秀”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有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识字  三、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四、教学过程:  课前游戏:  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做个小游戏好吗?游戏是请你跟我这样做...
阅读全文』...
  • 识字3 [2008-12-09] [阅读次数:478]

     教学要求  1、 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认识3个偏旁。  2、 初步了解一些象形字的来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 有感情地朗读儿歌,体会儿歌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 能认识本课的生字,并能在田字格内正确、美观地书写。  2、 能有感情地朗读儿歌,并能想象相应�...
阅读全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的2个只识不写,认识2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儿歌内容,教育学生做事要细心。  3. 初步了解会意字的构字特点,学会看图领会字义,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朗读、背诵韵文。 ...
阅读全文』...

    沈瑛     一、设计意图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引导者。对于低年级学生的特点,语文教学应把识字和朗读作为重点。在识字教学中目标要明确,方法要灵活,朗读要有目的、有步骤地用不同的形式进行。在学习中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
阅读全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两个字只识不写。认识三个偏旁。理解本课新词。     2、仔细观察图画,认识图上描绘的事物,并与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     3、诵读课文,积累词语。    教学重点      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写好生字。    教学过程      一、创�...
阅读全文』...

    王建君    教学目标:    1.认识“神、州等11个生字,会写“夕、与”等8个字;    2.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祖国的伟大;    3.感受三字经的语言形式,激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为: 教学目标1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少数民族的资料、图片    课时安...
阅读全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 不写。认识3个偏旁。    2.初步了解一些象形字的来历,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3.有感情地朗读儿歌,体会儿歌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  一、运用媒体,在情境中感知  过渡:在很久很久以前,我们的祖先生活在一起,劳动在一起。他们�...
阅读全文』...

    识字3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3个偏旁。  2、 能看图体会字义,初步了解会意字的构字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提高识字能力。  3、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理解儿歌内容,并从中领悟做事要细心。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
阅读全文』...

    吴真    浙江玉环楚门 洪辉    一、教材简说      神州大地,山河壮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勤劳、勇敢的华夏儿女,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团结奋斗,开拓创新。一艘满载着13亿炎黄子孙的大船,正迎着新世纪的大潮,扬帆远航。      本课的三字经,文字虽少,内涵却极为丰富。朗读起来,每�...
阅读全文』...

       《识字3》教学设计        (一年级语文下册)      目 录      一、设计理念  二、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  2、教学重点  3、教学方法  4、教学手段  5、教学过程  三、教学反思      一、设计理念  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阅读全文』...

     识字3、在家里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认识14个生字,会写“上、下、土、个”4个字,认识1种笔画“丶”和8个偏旁“氵、扌、纟、火、礻、日、辶、⺮”。 3、学做尊敬长辈,热爱劳动的好孩子。  教学难点:认字写字,认记8个常新偏旁的生字   教具准备:生字部件卡、学具盒    第一课时  一、巧设悬�...
阅读全文』...

    识字3:在家里续2(第三课时)  第三课时  一、复习生字  1、看图选词语卡片贴在相应的位置。  2、拼字游戏,把手中的偏旁、部件组合成字,再读读。  3、说说你认识的偏旁名称,并找出带有这些偏旁的字。  二、实践活动:课后的“说一说”  1、图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2、你会做其中的哪件事? ...
阅读全文』...

    曾文燕    教学目标:  1、 认识“雾、霜”等13个生字,会写“和、语”等6个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激发对对子的兴趣,加强对大自然的了解。  教学重点、难点:  识记生字,诵读课文  教具、学具准备:  CAI课件;词语卡片;田字本;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
阅读全文』...

      识字3  教学目标  1、认识“雾、霜”等13个生字。会写“和、语”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韵文。并能背诵课文。  3、通过阅读,感受到对字韵文的趣味性。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流程  一、 谈话导入  我们生活在美丽的地球上,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大家都爱她�...
阅读全文』...
点此搜索其他与 识字3 相关的文章
点此搜索与 识字3笔灶尖歪尾看 相关的课件
点此搜索与 识字3笔灶尖歪尾看 相关的教学视频
点此搜索与 识字3笔灶尖歪尾看 相关的课文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