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泉城
您现在的位置: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
教师备课中心
] →
8.泉城
共『
32
』篇文摘
『
搜索本课相关的课件
』『
相关教学视频
』『
课文朗读
』
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规范教读
[2019-03-10] [阅读次数:534]
【背景资料】 老舍出生在北京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但他自小酷爱学习。师范学校毕业后,即边工作,边学习中国古典文学。十九岁即开始创作,很早就发表作品。凭借他的努力和文学功底,二十五岁时即赴英伦敦大学任华语教员,不断发表作品。三十岁离开伦敦,周游法、德、意、荷、比等欧洲列国,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一�...
『
阅读全文
』...
赵运昌《初中语文教读规范》书稿样稿四篇(昆明的雨、济南的冬天、社戏、《孟子》二章)
[2019-03-10] [阅读次数:534]
一、作 者 赵运昌,1936年生,1963年毕业于原河北北京师院中文系(今河北师大),1997年退休。中国修辞学会会员,天津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毕业后,一直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和教材研究。发表教材研究文章数十篇,正式出版教材研究著作主要有《怎样修改病句》(南开大学出版社)、《中学语文正音手册》(北京语文出版社�...
『
阅读全文
』...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2019-01-03] [阅读次数:451]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楮币①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年方十岁,读书不辍,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养浩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山东按察使焦遂闻之,荐为东平学正。游京师,献书于平章②不忽木,大奇之,辟为礼部令史,乃荐入御史台。一日病,不忽木亲至其家问疾,四顾壁立,叹曰:“此真台掾也。” 及�...
『
阅读全文
』...
趵突泉公园(陈祥书随笔)
[2018-11-05] [阅读次数:284]
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 陈祥书 趵突泉公园,位于济南历下区,处于泉城市中心。它南倚千佛山,北临大明湖;东连泉城广场,西靠花墙子街。它是济南的标志,是别具一格的山水园林;它是山东的象征,是闻名天下的城市公园;它是中国的名片,是享誉世界的文化名园。它先后名列全国“十佳”公园,荣列全国十大优...
『
阅读全文
』...
《济南的冬天》原文及赏析(三篇)
[2017-07-15] [阅读次数:1170]
《济南的冬天》原文 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
『
阅读全文
』...
《济南的冬天》的写景艺术(教师随笔)
[2017-07-15] [阅读次数:282]
张炼强 《济南的冬天》是一篇成功的写景散文。它的写景艺术是值得称道的。文章中的写景艺术,概括起来说,有以下几点。 (一)紧紧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来写,使全文基调一致,色彩和谐。 济南虽然地处北中国,但是冬天无大风而多日照,它在冬天最显著的气候特点是“温晴”(温暖晴朗)。文章紧紧抓...
『
阅读全文
』...
韩镛,字伯高,济南人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2017-06-06] [阅读次数:863]
韩镛,字伯高,济南人。延佑五年中进士第,授将仕郎、翰林国史院编修官,寻迁集贤都事。泰定四年,转国子博士,俄拜监察御史。当时由进士入官者仅百之一,由吏致位显要者常十之九。帝乃欲以中书参议傅岩起为吏部尚书,镛上言吏部掌天下铨衡岩起从吏入官乌足尽知天下贤才况尚书秩三品岩起累官四品耳于法亦不得升制可其奏。 ...
『
阅读全文
』...
一滴泉水流出了济南 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2017-03-12] [阅读次数:2027]
叶延滨 一滴泉水流出了济南,汇入奔涌的大河。有许多来自其他地方的小水滴,高兴地向着济南流出的这滴泉水打招呼:“哎,你好啊,历下君,真高兴和你这样有教养的君子同行!”水滴们喊它“历下君”,它们知道那个泉水汇聚的地方叫历下。 这滴泉水接受了这个名字,多秀雅的名字,一听就有历史感。是的,泉水从济南�...
『
阅读全文
』...
解系,字少连,济南著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2017-02-24] [阅读次数:2350]
解系,字少连,济南著人也。父修,魏琅邪太守、梁州刺史,考绩为天下第一。武帝受禅,封粱邹侯。 系及二弟结、育并清身洁己,甚得声誉。时荀勖门宗强盛,朝野畏惮之。勖诸子谓系等曰:“我与卿为友,应向我公拜。”勖又曰:“我与尊先使君亲厚。”系曰:“不奉先君遗教公若与先君厚往日哀顿当垂书问亲厚之诲非所敢承。...
『
阅读全文
』...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幼有行义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2017-01-03] [阅读次数:1374]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楮(chǔ,纸的代称)币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读书不辍,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 游京师,辟为礼部令史,仍荐入御史台。及为丞相掾,选授堂邑县尹。首毁淫祠三十余所,罢旧盗之朔望参者,曰:“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
『
阅读全文
』...
朱自清《冬天》(《济南的冬天》教学辅助) (作品赏析)
[2016-09-05] [阅读次数:600]
朱自清 说起冬天,忽然想到豆腐。是一“小洋锅”(铝锅)白煮豆腐,热腾腾的。水滚着,像 好些鱼眼睛,一小块一小块 豆腐养在里面,嫩而滑,仿佛反穿的白狐大衣。锅在“洋炉子” (煤油不打气炉)上,和炉子都熏得乌黑乌黑,越显出豆腐的白。这是晚上,屋子老了,虽 点着“洋灯”,也还是阴暗。围着桌子坐的是父亲...
『
阅读全文
』...
2013年济南市中考题析及范文 作文指导(九年级)
[2015-03-20] [阅读次数:512]
【真题回放】 请以“咀嚼生活的真味”为题写篇作文。(50分) 要求:诗歌除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文章中不许出现考生本人姓名及所在的相关地名。 【解析】 这是济南市继2011年后又一道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表达感受体验的中考作文题。这道题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以人为本”的�...
『
阅读全文
』...
《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 (七年级上册)
[2013-12-07] [阅读次数:909]
今天下午,我上了一节题为《济南的冬天》的公开课。上完课,心里总觉得遗憾,因为存在许多不足,为了进一步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特将本节上成功与不足,总结一二。 一、课件制作与展示 自认为课前虽做了充分准备,在上课的过程中才发现,在听课文朗读的环节中,由于课件没打包,导致在展示时,无法播放,...
『
阅读全文
』...
妙趣横生十二“小”——谈《济南的冬天》的艺术性
[2013-08-06] [阅读次数:394]
河南省柘城县第二实验中学 李长友 《济南的冬天》原为老舍先生描写济南风景名胜的散文《一些印象》中的第五节,课文节选其独立成篇。这篇散文玲珑剔透,韵味隽永,颇具艺术感染力。尤其文中着十二个“小”字,更使文章妙趣横生。 一、“小摇篮”“小”得”“慈祥” 老...
『
阅读全文
』...
2012年山东济南中考作文题解及范文佳作点评 作文指导
[2012-09-11] [阅读次数:559]
【文题】 请以“咀嚼生活的真味”为题写一篇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 【题解】 这是一道命题作文,“咀嚼”即品味,“真味”即真实的意旨或意味。要写好这个题目很简单,只要你是一个生活中的细心人,有善感的心灵和多思的头脑,生活中的一件事、一句话或一种情绪、一�...
『
阅读全文
』...
2012年济南中考满分作文:生活的艺术 中考优秀作文范文
[2012-08-21] [阅读次数:517]
2012年济南中考满分作文:咀嚼生活的滋味夏丐尊先生在《生活的艺术》中写道:在弘一法师的世界里,百衲一,破毛席,毛巾一样好;青菜,萝卜,白开水同样好。咸也好,淡也好,样样都好。能在琐屑的日常生活咀嚼出它的全部滋味,能以欢愉的心情关照出人生本来面目。这种自在的心境,宛如一轮明月,是何等的境界。 ...
『
阅读全文
』...
2012年济南市中考满分作文:咀嚼生活的滋味
[2012-07-20] [阅读次数:844]
夏丐尊先生在《生活的艺术》中写道:在弘一法师的世界里,百衲一,破毛席,毛巾一样好;青菜,萝卜,白开水同样好。咸也好,淡也好,样样都好。能在琐屑的日常生活咀嚼出它的全部滋味,能以欢愉的心情关照出人生本来面目。这种自在的心境,宛如一轮明月,是何等的境界。 生活百态,只能由自己去体会,生�...
『
阅读全文
』...
《济南的冬天》赏析
[2011-12-07] [阅读次数:38010]
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象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
『
阅读全文
』...
济南市洪家楼高级中学考察有感(网友来稿)
[2009-12-02] [阅读次数:685]
杨奇 10月22日,我们怀着憧憬,经过7个多小时的长途跋涉,来到了山东省名校——济南市洪家楼高级中学。校园环境优美,师生彬彬有礼,用品整齐划一,而给我留下最深的印象却是它的作息时间。 早晨6:30 住校生起床(我们5:40起身,而此时全山东中小学生正在享受健康的休息) 7:00早饭(我们6�...
『
阅读全文
』...
济南的冬天(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2009-08-15] [阅读次数:1544]
[教学目标] 学习这篇课文,除了抓住景物特征这个主要内容,还应该从词语的运用、修辞的运用等方面学习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景物的。 [难点、重点分析] 1.作者是怎样紧紧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描述出一幅幅济南特有的动人的冬景的? 分析:作者抓住济南“温晴”的特点,从地理环境、人们的表...
『
阅读全文
』...
《济南的冬天》学习要点(语文版七年级必修)
[2007-04-27] [阅读次数:1944]
《济南的冬天》学习要点 一年有四季,春为四季之首,冬为四季之末。我们刚刚欣赏了朱自清笔下的春景,激发起我们热爱春天的感情。但是否只有春天才惹人喜爱呢?如果我们再一起拜读语言大师老舍笔下的《济南的冬天》,就会觉得冬天也一样有其可爱之处。 关于作者: 老舍:原名舒庆�...
『
阅读全文
』...
描摹自然的冬天,绘就内心的“春天”——浅析《济南的冬天》的比喻艺术(网友来稿)
[2005-03-10] [阅读次数:1670]
江苏省南通市八一中学 朱建清 冬天是萧条冷落又似乎是冷酷无情的,但老舍笔下的济南的冬天却是温暖而充满人情味的!这是大自然以鲜明的特征给作者强烈的印象使然,又是作者在观赏景物时产生独特体验和自然想象的结果。回味《济南的冬天》全文,发现文中的比喻恰恰体现着这两方面的特征。 一、在鲜明的特�...
『
阅读全文
』...
比较阅读在《济南的冬天》教学中的运用(网友来稿)
[2005-03-08] [阅读次数:2134]
李希茹 “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是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的阅读要求。阅读应该是探究和创造的过程,充满了质疑、思考、探究和发现。要达到这样的阅读效果,比较阅读是一种行之有效,不可或缺的阅读方法。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
『
阅读全文
』...
《济南的冬天》的写景特点(网友来稿)
[2004-11-06] [阅读次数:1911]
湖南永州八中 周志恩 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具有无穷的艺术魅力,让人读后怡然陶醉,不忍释手。细细品味,便可读出本文写景上的几个特色。 虚实相生,静景动化 文章在描绘雪后小山的秀美景色时写道:“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
『
阅读全文
』...
济南高考理科状元王林凯:曾是中考“落榜生”
[2004-07-01] [阅读次数:2720]
大众网-生活日报 王林凯和王雪分别以711分和667分的成绩成为济南市普通高考理科、文科第一名,今天下午,得知这一消息后记者第一时间赶到两人所在的章丘市,对两个兴奋的孩子进行专访。 第一曾是中考“落榜生” 数学满分,总分711,17岁的开朗小伙王林...
『
阅读全文
』...
济南一小学尝试“快乐考试”
[2003-07-08] [阅读次数:339]
中国青年报 2003-07-08 朱丽亚 刘强 中国青年报消息:以往呆板的考试成了展示个人一技之长的机会,考试内容自...
『
阅读全文
』...
济南规定抗非典一线医护人员子女中考照顾30分
[2003-05-24] [阅读次数:348]
中国新闻网 2003-05-23 中新网 5月22日电济南市教育局日前下发通知,对直接参加救治非典患者(含疑似病人)的医护人员子女就学时给�...
『
阅读全文
』...
济南一高考掮客输官司
[2002-12-24] [阅读次数:205]
中国青年报 2002-12-24 本报济南12月23日电(记者郑燕峰)山东济南...
『
阅读全文
』...
济南“名师义教”向有偿家教叫板
[2002-12-20] [阅读次数:929]
中国青年报 记者 郑燕峰 名师义教抵制有偿家教 12月8日,济南市槐荫区教育...
『
阅读全文
』...
济南市中学生可自由选择名师义务辅导
[2002-11-18] [阅读次数:409]
新华网 2002-11-18 孙浩 曹磊 山东省济南市“名师义教大行动”日前启动。这项活动是由济南...
『
阅读全文
』...
投毒致死2人 济南一高中生被判死刑
[2002-09-24] [阅读次数:1514]
金羊网·新快报 2002-09-24 新快报讯(任民)济南市一高中生因对学校和老师不满,在学校的饭桶内投毒,导致学生食用后两人...
『
阅读全文
』...
济南槐荫区:不合格教师要失业
[2001-04-03] [阅读次数:221]
2001年3月27日17:02 中新社 本报济南3月25日讯 今后教师也不再享受铁饭碗了,济南市槐荫区教育系统所属公办学校、幼儿园、各镇、办中小学和其他事业单位将在1至2年内全面推行教职工聘任制。 全员聘用合同制签订的合同包括聘用合同和岗�...
『
阅读全文
』...
『
点此搜索其他与
济南
相关的中学文章
』
『
搜索本课相关的课件
』『
相关教学视频
』『
课文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