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桃花水
您现在的位置: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
教师备课中心
] →
三月桃花水
共『
40
』篇文摘
『
搜索本课相关的课件
』『
相关教学视频
』『
课文朗读
』
寻找桃花源 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2017-04-09] [阅读次数:4977]
雷三行 两个城里人有五天假,他们相约去散心。去哪里呢?城市他们肯定不去的,城市带给他俩的是吵闹、拥挤和忧伤。八年了,他俩仍蜗居在巴掌大的地方。 他俩把外出的地点选在大山里。从城市坐火车到小县城,又坐汽车到小镇,人越来越少,风景越来越美。在小镇停留片刻,他俩坐着三轮车行进了不知多少时间,下车...
『
阅读全文
』...
《桃花源记》教学反思 (九年级上册)
[2016-09-28] [阅读次数:566]
《桃花源记》教学反思 《桃花源记》 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文章,即使是文言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读起来依然不应该有多大困难。但不管怎么说,它是一篇文言文,文言文字解句意的工具性必须放在首位,怎样让学生在感受文章语言美意境美的同时又能识记理解文章的字解句意,我还是使用我一贯用的方法:多读。 ...
『
阅读全文
』...
桃花源记板书观感 教师随笔
[2015-09-07] [阅读次数:478]
《桃花源记》是文言文教学中的名篇。一千多年来,桃源仙境在中国人心中,具有永恒的魅力。因为它是一种理想,一种美的象征,是倍感人生苦难、充满忧患意识的古代诗人梦寐以求的理想境界。在桃花源中,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都表现为和谐的、完美的统一。没有压迫,没有纷争,没有忧伤,处处恬静、和乐,人人敦厚、...
『
阅读全文
』...
桃花源记复习资料
[2014-10-29] [阅读次数:849]
1.桃花源记(陶渊明) 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
『
阅读全文
』...
语文版八下第七单元课文分析(桃花源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湖心亭看雪)
[2014-06-04] [阅读次数:1480]
语文版八下第七单元安排了《桃花源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湖心亭看雪》,篇篇都是千古美文,分量实在是太重了,不敢轻易怠慢。翻开书,一口气把这四篇文章读完,一个词,酣畅淋漓,一句话,前有大师,后无来者。文言文教学要想做到扎实而灵动,教师必须要有一定的文言功底,底蕴深厚...
『
阅读全文
』...
《桃花源记》原文及译文 备课资料(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2013-10-31] [阅读次数:1987]
原文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夹(jiā)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字词详解:为业:以……为生。为:作为。 缘:沿着。 芳:指花。 鲜美:鲜艳美丽。 落英:落花。一说,初...
『
阅读全文
』...
初二语文上册文言文翻译《桃花源记》《爱莲说》《核舟记》《大道之行也》《三峡》《答谢中书书》《湖心亭看雪》
[2013-10-10] [阅读次数:3847]
初二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翻译 《桃花源记》 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依靠打鱼为生。有一天他顺着小河行船,忘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树夹着小河两岸生长,在几百步的范围内,中间没有别的树木。地上芳草鲜艳美丽,落花纷纷。渔人非常诧异。再往前走,他想走道林子的尽头看看究竟。...
『
阅读全文
』...
《古诗素描》之滁州西涧、采莲曲、宿云门寺阁、桃花溪、塞上听吹笛、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2013-09-25] [阅读次数:733]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滁州西涧》 这些茂盛的小草,就象一群与世无争的孩子,在野外,在远离城市车马和扬尘的西涧,怡然自乐,思想纯洁,静静生长。一春又一春,就这么绿着,时光的脚步似乎已然停憩。 山峦背后,深树背后,不谙...
『
阅读全文
』...
《桃花源记》《短文两篇》《核舟记》《大道之行也》《杜甫诗三首》备课资料(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2012-10-09] [阅读次数:1891]
第21课 桃花源记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俨yǎn然 阡陌qiān mò 髫tiáo 诣yì 间jiàn隔 问津jīn 此中人语yù云 点拨:注意多音字“间”“语”的读音。 2.解释下面...
『
阅读全文
』...
在田园中诗意的活着(之二) ————读《桃花源记》有感 教师随笔
[2011-12-26] [阅读次数:756]
庆阳六中 魏艳萍 庄子曾说:天下之人熙熙攘攘,皆为利来,皆�...
『
阅读全文
』...
《桃花源记》知识点归纳
[2011-12-22] [阅读次数:7275]
●《桃花源记》 一、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东晋著名田园诗人。不满当时现实,弃官归隐。《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都是传世名篇。我们还学过他的《归园田居》。 二、文言词语 [缘]沿着,顺着。[夹岸]两岸。夹,在两旁...
『
阅读全文
』...
四读《桃花源记》,品味“世外桃源”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2011-11-06] [阅读次数:703]
湖北浠水实验中学 王爱萍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为古今许多读者虚构了一个令人心向往之的世外桃源。感受世外桃源的独特魅力,有四点最让人心羡。 一读草花如仙境 “芳草鲜美”,写草取静态,落墨于色泽与形态。草是那样地青翠、鲜艳美丽,可以想见这里的空气定然是清新的,没有尘埃附于草叶之�...
『
阅读全文
』...
陶渊明与《桃花源诗并记》
[2011-05-14] [阅读次数:2182]
摘要: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写著的《桃花源诗并记》作为其代表作,一千六百年来争论不休,从李白、苏轼到陈寅恪、唐长孺等人皆对此进行探索。桃花源问题因何不能定论?千古之谜在于:一、桃花源里的居民是什么人?来自何方?二、“桃花源”是否真实存在?在哪里?三、陶渊明创作此文的背景是什么?其受到哪些传闻影响?...
『
阅读全文
』...
心中的桃花源[学生习作]<a href=http://ruiwen.com/friend/list.php>(教师中心专稿)</a>
[2010-09-12] [阅读次数:417]
赵孝云推荐 时光荏苒,轻轻地扣开历史的大门,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在心中构建了一座座心灵的园林,沿着他们的足迹,我看到了一片风光旖旎…… 静静的汨罗,浩浩的离骚,诉说着他的忠贞。在那个视人民如草芥的动荡的时代里,他用自身的血泪为楚国百姓建造了一座桃花源,他在园中高呼“长太息以掩涕息�...
『
阅读全文
』...
《长生殿》与《桃花扇》简介(人教版选修备课资料)
[2010-07-13] [阅读次数:1671]
清初戏曲的双星 第一节 洪昇的《长生殿》昆曲《长生殿》宣传海报 故宫为《长生殿》开绿灯 3个唐明皇故宫亮嗓 昨天下午,三位“唐明皇”和四位“杨贵妃”出现在故宫建福宫花园,在笙箫胡琴的伴奏下,他们唱起婉转动听的昆曲。这是全本《长生殿》的七位主演,4月30日到5月3日他们将�...
『
阅读全文
』...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要点:桃花源记、陋室铭、三峡、答谢中书书、观潮、湖心亭看雪(人教版八年级备课资料)
[2010-04-21] [阅读次数:12210]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要点 八年级上册:14、《桃花源记》 一、 词语解释 缘溪行 沿着 落英缤纷 落花 甚异之 诧异 豁然开朗 开阔的样子 俨然 整齐的样子 阡陌交通 交...
『
阅读全文
』...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资料:桃花源记、爱莲说、陋室铭、三峡、记承天寺夜游、答谢中书书(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2009-03-07] [阅读次数:53849]
桃花源记 基础知识 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东晋著名田园诗人。不满当时现实,弃官归隐。《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都是传世名篇。我们还学过他的《归园田居》。 文言词语 �...
『
阅读全文
』...
我们的桃花情感(网友来稿)
[2008-11-20] [阅读次数:794]
河南南乐福堪乡中心校 田水允 马超杰 中国桃的种类很多,全世界有三千种以上,中国原产的也有三百多种。按用途主要分为食用桃和观赏桃两大类。桃花在人们的心目中一向是传统的美好的、长寿的、春天的象征。在古今诗文词曲中多有涉及,其中既有美丽的传说,又有典雅的故事;既有绚丽的诗词,也有平实的文句,无�...
『
阅读全文
』...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辨伪
[2008-10-03] [阅读次数:1465]
这件赵孟兆页(字子昂)的书法作品内容是书写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的,全文为:“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教学设计文章。会桃李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幽赏未已,高谈转�...
『
阅读全文
』...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诗歌鉴赏
[2008-10-03] [阅读次数:5844]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唐]李白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1)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2)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3),良有以也(4)。况阳春召我以烟景(5),大块假我以教学设计文章(6)。会桃李之芳园,序(7)天伦之乐事。群季(8)俊秀,皆为惠连(9);吾人咏歌,独惭康乐�...
『
阅读全文
』...
《桃花源记》学习重点难点
[2007-10-02] [阅读次数:1966]
《桃花源记》是经久流传的名篇,学习这篇课文时,除了弄清字词、疏通文意这些常规性学习外,还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 注意文章蕴涵的思想内容 文中有这样一段景物描写:“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这样一幅恬静、美好、自由、和谐的生活图景,...
『
阅读全文
』...
思想魅力无穷的《桃花花源记》
[2007-10-02] [阅读次数:675]
“世外桃源”的故事虽是虚构的,但千百年来一直吸引着人们,那么这故事为什么具有长久的魅力呢? 陶渊明生活在晋宋换代之际十分复杂的政治环境之中,他在政治上的处境相当尴尬。陶渊明看到了社会的腐朽,但没有力量去改变它;他看到了社会的危机,但找不到正确途径去挽救它。于是,陶渊明寄希望于世外桃源。 �...
『
阅读全文
』...
桃花依旧笑春风(教师中心稿)
[2006-12-09] [阅读次数:946]
话题作文 桃花依旧笑春风 ——2006年全国17套高考作文解析,2007年高考作文训练 1.重庆卷 (...
『
阅读全文
』...
读千古美文,悟人文情怀——赏读《桃花源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网友来稿)
[2006-10-18] [阅读次数:3314]
衡南县宝盖中学 廖湘衡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安排了《桃花源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三篇课文,这三篇文章都是千古美文 ,作者分别是陶渊明、范仲淹、欧阳修,在备课时考虑到这三篇文章有很多相似之处,我采用了比较阅读的教学方法,从文章特色、人生际遇、人生态度三个角度去赏读文章,同时侧�...
『
阅读全文
』...
桃花文化与中国女性、中国文人(教师中心稿)
[2006-06-05] [阅读次数:3736]
桃花文化与中国女性、中国文人 --作者:廖开顺 桃花,作为一种自然物,本来不具有“文化”的涵义。但是,桃花以它俏丽的色彩、缤纷的落英触动了中国人的某种情绪和情感,被渗透,融汇了审美主体的心理因素,并且作为人们共同认可的一种信息载体,世世代代承袭相传,于是,如同中国的�...
『
阅读全文
』...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诗赏析(网友来稿)
[2006-01-12] [阅读次数:2552]
mellowness 诗的开首“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两句,写的是诗人在山外春已归去的时节,在山中却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色。这种自然界的强烈反差,令诗人产生了“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的复杂感慨。从字面上,诗人在登山之前,曾为春光逝去而怨恨或失望,当一片春景映眼帘时,又感到一些由衷...
『
阅读全文
』...
《桃花源记》中桃源故事如是说(网友来稿)
[2005-12-03] [阅读次数:1716]
刘俊英 八年级语文(下册)21课《桃花源记》教师用书:课文研讨——整体把握中说:“本文原是陶渊明《桃花源》诗前的序文,大约作于南朝宋武帝永初二年(421),其时作者57岁,隐居农村已十余年。文中所说的桃花源似乎有实际根据,在今湖南桃源县西南沅江之滨的桃源山腰上,有一个长约一百米的山洞,有人认�...
『
阅读全文
』...
《桃花源记》导读(网友来稿)
[2005-09-01] [阅读次数:1604]
汪茂吾 《桃花源记》是东晋著名田园诗人陶渊明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它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的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此文已成为初中语文教材的传统篇目(现入选于人教社初语二册)。要学深学透这篇千古名作,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了解作者生...
『
阅读全文
』...
诗意的桃花溪——张旭《桃花溪》赏析(网友来稿)
[2005-07-29] [阅读次数:1712]
江苏省南通第一中学 陶晓跃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唐文宗时,传说有三绝:谓李白歌诗、裴 舞剑、张旭草书。张旭是苏州吴人,嗜酒,每每大醉,便呼叫狂走乃下笔,或以头濡墨而书,颇有遗世之风,世号张颠。 张旭的书法早...
『
阅读全文
』...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教师中心稿)
[2005-07-23] [阅读次数:815]
演讲者 / 周 艳 撰稿者/ 马 明 顾 乡 在我心灵深处,故乡蒙自,是一幅明丽的山水画;故乡的模样,时常叠印在我的梦中。离别故乡多年,可思念故乡的情思如涓涓细流,绵延不绝…… 翻开中国现代文学史,我们会�...
『
阅读全文
』...
唐诗中的“花花世界”——桃花(三)(网友来稿)
[2005-04-03] [阅读次数:1491]
长沙市雅礼中学 徐昌才 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唐诗大花园中,桃花独树一帜,占尽风光。文人们往往喜欢拈“花”惹草,兴感抒怀。桃花入诗被赋予了多姿多彩的感情内涵:或崇尚隐逸,或感怀身世,或讴歌友谊,或点示爱情,或流露禅意,或尽显生机……凡引种种,意趣横生,引人入胜。品读“桃花诗”,一朵朵凝结着...
『
阅读全文
』...
《桃花源记》赏读(网友来稿)
[2004-12-11] [阅读次数:1454]
湖南永州八中 周志恩 东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虽是《桃花源诗》的“序文”,然早已被人们视为精美的散文推崇备至。《桃花源记》是现实主义的,它有故事发生的时间与地点,有故事情节的发生、发展与结局,有故事主人公渔人身份的明确,有名实可稽的刘子骥合乎情理之反应的客观交代,桃花源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生�...
『
阅读全文
』...
桃花无意惹诗情——谈唐诗中的桃花诗(网友来稿)
[2004-11-11] [阅读次数:1967]
赵冰 我国的文人墨客有把花卉入诗的习惯,这在唐诗中尤其显得普遍。唐代不少的诗人都写过桃花诗。我以桃花写我心。诗人的情感通过桃花得以尽情地坦露。 在这当中最著名的当数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关于这首诗还有一个很�...
『
阅读全文
』...
《桃花源记》中“悉如外人”质疑(网友来稿)
[2004-09-17] [阅读次数:1215]
安徽省蚌埠市龙湖中学 沈杰 多年以来,初中语文课本将《桃花源记》一文中的“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中的“外人”一词解释为“桃花源以外的人。”我认为这样理解与原文意思相悖,也与历史的发展规律不符。 其一,服饰的演变是人类历史变迁的缩影。 从秦汉到魏晋时代,相隔将近六�...
『
阅读全文
』...
心陶醉之,笔神绘之——《桃花源记》赏析(网友来稿)
[2004-09-04] [阅读次数:1385]
湖南永州八中 周志恩 东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虽是《桃花源诗》的“序文”,然早已被人们视为精美的散文推崇备至。《桃花源记》是现实主义的,它有故事发生的时间与地点,有故事情节的发生、发展与结局,有故事主人公渔人身份的明确,有名实可稽的刘子骥合乎情理之反应的客观交代,桃花源的自然环境与社会�...
『
阅读全文
』...
还是训为“落花”的好——关于《桃花源记》里“落英”的解释
[2004-05-11] [阅读次数:2097]
浙江绍兴安昌中学 董水龙 2004年第2期《现代语文》第25页刊登了湖南龙智先老师《重释“落英”》一文(以下简称龙文),认为课本对陶渊明《桃花源记》里“落英缤纷”中的“落英”解释不正确,应进行“重释”,“落英”不应是“落花”的意思,而要解作“初开的花”。并参照屈原《离骚》中的�...
『
阅读全文
』...
慷慨悲歌,何时消歇——读《桃花扇》《哀江南》(网友来稿)
[2004-04-29] [阅读次数:3507]
何云华 一 今天,和学生一起读到《桃花扇》中《哀江南》一曲:“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心中忽有触动:这曲调怎么这样熟?记得刘禹锡唱过“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李煜唱过“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间”,姜夔唱过“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张养浩唱...
『
阅读全文
』...
陶渊明《桃花源诗并记》异同之比较(网友来稿)
[2004-03-11] [阅读次数:2359]
陶晓跃 《桃花源诗并记》是陶源明归隐田园十六年后的作品。年轻时的陶源明也曾有过“大济于苍生”之志,可是他生活的时代,正值社会动乱,战祸不息,民不聊生。加之家境早已败落,寒门之士,也只能是“壮志难酬”了。正因为此,陶渊明才选择了“击壤以自欢”的道路。退居田园,躬耕自资,感受到的是农...
『
阅读全文
』...
关于《桃花源记》中"外人"注释的一点看法(网友来稿)
[2002-04-02] [阅读次数:2518]
作者:廖加伟 邮箱:weipinyuan@sina.com 湖南蓝山一中(425800) “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还是“晋朝以外的人” 廖加伟 张小平 &...
『
阅读全文
』...
《读桃花》下水作文之一
[2001-03-06] [阅读次数:731]
郭建中 桃花是一种文化,是映射着中华民族浓浓情思的文化。从古到今有人就有桃花,有诗就有桃花,有歌就有桃花。在云深不知处的深山小村,桃花把白濛濛的纱似的云雾染红;在千里莺啼绿映红的江南水乡,桃花将水、天和山诗化;在一片孤城万仞山的边塞,桃花用春的画笔修改了玉门关外的荒凉。 &nbs...
『
阅读全文
』...
『
点此搜索其他与
三月桃花水
相关的中学文章
』
『
搜索本课相关的课件
』『
相关教学视频
』『
课文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