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敲
您现在的位置: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
教师备课中心
] →
推敲
共『
10
』篇文摘
『
搜索本课相关的课件
』『
相关教学视频
』『
课文朗读
』
中考复习之重要词句 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人教版九年级)
[2011-10-01] [阅读次数:1620]
重要词句 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赏析作品的语言) 语言 内容中心 人物性格 作者感情 角度 细则 效果作用 修辞方法 (1) 比喻、拟人、夸张 生动形象 1.本句的内容 2.联系上下文 3.全文 4.中心 5.感...
『
阅读全文
』...
高考文言文题目设置及解题方法推敲(苏教版高三必修)
[2008-03-09] [阅读次数:6006]
一、文言实词 设题方法(一):偷换一个比较适合语境的解释,但字本身没有此解。 《何远》(全国Ⅰ)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远与恢素善 善:友好。 B.远本倜傥,尚轻侠 尚:崇尚。 C.视贫细如子弟 爱抚。(�...
『
阅读全文
』...
反“咬”朱光潜对“推敲”之“咬”(网友来稿)
[2006-05-22] [阅读次数:1391]
洛阳一高 韩军红 朱光潜先生在《咬文嚼字》(高中语文第二册第13课)里对几乎人人皆知的韩愈和贾岛的“推敲”典故又推敲了一番,“咬嚼”了一番,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虽然“古人也都赞赏‘敲’字比‘推’字下得好”,但自己并不这么看,认为“‘推’似乎比‘敲’要调和些”。因为:“‘推’...
『
阅读全文
』...
也谈“推敲”(网友来稿)
[2005-08-05] [阅读次数:720]
江苏省东海高级中学 刘志 朱光潜先生的《咬文嚼字》一文旁征博引而又平易亲切,见解独特而又分析透辟,真不愧为大家手笔。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为人如此,作文亦然,《咬文嚼字》一文就有一处分析,笔者不敢苟同,特斗胆献上一孔之见。 贾岛“推敲”的典故可以说是妇孺皆知,而且古今之人都已形成...
『
阅读全文
』...
白璧指瑕——《故都的秋》中两个句子的推敲(教师中心稿)
[2005-03-08] [阅读次数:1524]
武汉市新洲一中 我们来看摘自文中两个句子: 1、 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叫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2、 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到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叫”字,在《现代�...
『
阅读全文
』...
学生作文何必太推敲?(网友来稿)
[2004-12-01] [阅读次数:1192]
马俊华 王龙 一下课,物理老师就兴冲冲地朝我走来:“咱们教室的作文都是学生自己写的吗?” “是啊,怎么了?” “写得真不错,他们还有这么高的水平,真没想到!你瞧,沙冬冬物理不怎么样,话说得还不错,什么喜欢妈妈的勤劳,讨厌妈妈的唠叨了,还有王晓楠,你看他写的《让篮球焕发...
『
阅读全文
』...
一字击起千层浪——毛泽东苦吟推敲一例(网友来稿)
[2004-09-30] [阅读次数:3119]
江苏常州新桥中学 刘 成 在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首页的彩图中,附有毛泽东《沁园春•长沙》的手迹(见上图),在手迹里,下阕结尾句却是“曾记否,向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现在我们都知道这一句已经改为“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了。那么,作者毛泽东为什么要把“向”改成“到”呢? 首...
『
阅读全文
』...
“钱”彩飞扬 人见人爱——语言推敲(网友来稿)
[2004-09-06] [阅读次数:852]
长沙市雅礼中学 徐昌才 法国作家福楼拜说过:“我们无论描写什么事物,要说明它,只有一个名词;要赋予它运动,只有一个动词;要区别它的性质,只有一个形容词。我们必须不断推敲,直到获得这个名词、动词、形容词为止。不要老是满足于差不多,不能逃避困难,用类似的词句去敷衍了事。”鲁迅先生小说中关于“�...
『
阅读全文
』...
推敲"推敲"(网友来稿)
[2002-07-18] [阅读次数:3185]
山东桓台第一中学 张士亮 新版高中语文第二册所选的朱光潜先生的《咬文嚼字》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韩愈在月夜里听见贾岛吟诗,有“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两句,劝他把“推”字改为“敲”字。这段文字因缘古今传为美谈,今人�...
『
阅读全文
』...
《个人和集体》推敲数则
[2001-07-30] [阅读次数:422]
重庆市綦江中学 叶雨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高级中学必修课本《语文》第四册《个人和集体》一文,节选自刘少奇同志的《论共产党员修养》,就思想教育而言,不失为一篇好教材,但是就逻辑、语法而言,还有一些值得推敲的地方。 在逻辑方面,这篇课文�...
『
阅读全文
』...
『
点此搜索其他与
推敲
相关的中学文章
』
『
搜索本课相关的课件
』『
相关教学视频
』『
课文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