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处皆学问
您现在的位置: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师备课中心] → 处处皆学问 共『25』篇文摘
搜索本课相关的课件』『相关教学视频』『课文朗读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位生物老师在介绍黄鱼时,被学生所提“什么是大黄鱼和小黄鱼”这个问题难住了,只好老老实实地说:“不知道。”过后,他查阅了大量的书籍,仍不得其解。最后,他亲自到遥远的海滨渔场,请教当地的渔民,终于找到了答案,并告诉了学生。  请以“做学问”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
阅读全文』...

    安徽省庐江县长岗中学 张为民  教学目标:  1、对应生活学习理解生字生词和含义深刻的语句。  2、阅读课文,感悟生活,认识学问和智慧的关系,认识智慧比学问更重要的道理。引导学生认识生活道理,总结生活经验,培养学生认识生活的能力。  3、探究课文反映生活经验的方法,了解论点和论据的关系,学习运用对...
阅读全文』...

    英美人的名字,不外乎约翰、玛丽、伊莉莎白,正如中国人眼中他们的脸,大家都差不多。而中国人的名字却是中国文字中的一道景观。因为中国的文字意象繁复微妙,不同姓名的结合常给人一种直观印象,再与其人的真实面貌对照,便耐人寻味。    毛泽东、周恩来,名字都有预见性;钱钟书,也概括了他的一生。姓李名白字太白...
阅读全文』...

     冉金龙     2010年3月1日至4月9日,我对板场中学的问题学生的问题行为进行了局部调查。以下就是我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1、学校背景(略)   2、学生背景   首先,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花季年龄,对世界、对事物的认识尚不成熟,问题存在在所难免。特别是自上初中后,�...
阅读全文』...

    原文地址:http://www.ruiwen.com/friend/list.php?id=37486   冉金龙     2010年3月1日至4月9日,我对板场中学的问题学生的问题行为进行了局部调查。以下就是我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1、学校背景(略)   2、学生背景   首先,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花季年龄,对世界...
阅读全文』...

     经过这些年的课改,我们的课堂已经有了明显的变化。好的方面,一是师生关系已经得到改善。课标中强调的“人文素养”“自主合作”“讨论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跨领域学习”等成了语文老师的口头禅,在我听的不同老师的课中,发现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了,口语表达能力也明显提高了,课内外结合已成了很多语文老...
阅读全文』...

    连云港外国语学校高三语文备课组 陆洋    古之学者为己    【原文】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1)有道(2)而正(3)焉,可谓好学也已。”  【注释】 (1)就:靠近、看齐。 (2)有道:指有道德的人。 (3)正:匡正、端正。  【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
阅读全文』...

    武鸣县城东中心校 杨群      2007年9月秋学期开始,笔者发现,本校新入学的七年级新生每个班都有大量的进城农工子女学生和异地籍学生 (下称“农工子女生”),全校新生347人,农工子女179人,占班级人数50﹪强。2008年招生情况,亦差不多。笔者担任了其中一个班的班主任,该班有47名学...
阅读全文』...

     美国著名人际关系专家戴尔•卡耐基说过:“一个人的成功只有15%是依靠专业技术,而85%却要依靠人际交往、有效说话等软科学本领。”可见青少年时期有效掌握交往艺术,学会建立和谐人际关系对促进未来成功十分重要。在中学学习期间,我们接触最多的就是同学了,如何处理好同学关系,为自己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
阅读全文』...

           —谈文学作品中人物情绪的描绘            靖江市第三中学     优秀的文学中塑...
阅读全文』...

    第三中学 周科宏     优秀的文学中塑造的人物形象都会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描写人物的情绪能更好的塑造人物的典型性格,使人物的形象更丰满,从而有利于主题的凸现!人的喜怒哀乐等各种各样的情绪,是人的感情的自然流露。由于人们的出身、教养、身份、地位、经历和个性的不同,他们的哭笑怒骂也就显得千差万别...
阅读全文』...

    xzb123    著名学者顾颉刚先生的《怀疑与学问》一文,现收录于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五册课本中。在本文的教学过程中,本人遇到了一个疑问,即如何把握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    课后练习一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仔细默读课文,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和两个分论点。正如教参(教师用书)有关练习说明中所言:“本题旨在...
阅读全文』...

    http://www.sina.com.cn 2002年08月20日 12:03 中国青年报      来参加国际数学家大会的斯蒂芬·霍金,从杭州到北京,从机场到宾馆,一路被各家媒体围追堵截,全国蜂拥而至的几百位记者,为能“零距离”采访这位大科学家,像打仗一样地四处抢占最佳位置。担当霍金此行翻译的其中国弟子、《时间简史》中文版译者之...
阅读全文』...

    丁世举    今年高考第24题(全国卷)让考生根据春联上联写出下联。不用说春联学生是年年贴,年年见,但在高考题上出现可不多见。不过今年的这道题也没有特别的,是在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之列。春联就是平常所说的 “对对子”,也称“对仗”,在同学们知识链上属于最基本的技能――“语言表达”中的“正确运用常见的�...
阅读全文』...

    作者:肖雪慧     在我国,何满子老先生作为一位德高望重的杂文家而享有盛誉。这种声誉,他是当之无愧的,他的杂文十分高产,而且集作者的风骨、阅历、智慧、学养和一针见血的洞察力于一体,格外有分量、格外耐读。然而在我看来何满子的重要性更在于他是一位通古今而博中西的杰出学问家。如果只关注他的杂文而忽视...
阅读全文』...

    南方都市报      ■梁启超         我是个主张趣味主义的人,倘若用化学化分“梁启超”这件东西,把里头所含一种原素名为“趣味”的抽出来,只怕所剩下的仅有个零了。我以为凡人必须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价值;若哭丧着脸挨过几十年,那么,生活便成沙漠,要他何用?     凡�...
阅读全文』...

    xuean     著名学者顾颉刚先生的《怀疑与学问》一文,现收录于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五册课本中。在本文的教学过程中,本人遇到了一个疑问,即如何把握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    课后练习一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仔细默读课文,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和两个分论点。正如教参(教师用书)有关练习说明中所言:�...
阅读全文』...

            南方周末  2003-07-31  本报驻京记者 张英      在杭州的3天里,尽管气温始终在39摄氏度上下徘徊,79岁的金庸却显得精神很好,白色的短袖衬衫,浅灰色的裤子,打着浅色的领带,头发一丝不乱,脸上�...
阅读全文』...

         作者: aimin     以下内容,都在“文言文教学讨论汇集”跟帖中,为了醒目,我特意另开了一个话题——这足以传递我急切想看到来自各个方面的指教的心情。     希望看到大家的意见——可以跟在“文言文教学讨论汇集”之后,也可以跟在这里(我会将其整理于“汇集”后的)。...
阅读全文』...

           文言文教学问题的讨论汇集     作者: aimin - aimin (浏览次数: 617 次)  发表日期:  2001-11-19 00:37    文言文教学问题的讨论   从11月9日至今,已经经历了三个阶段:“要不要”�...
阅读全文』...

    杨振宁(中国学术城)       本报讯 香港《新亚生活》月刊2 月号刊发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得  主杨振宁教授于1999年12月3 日在香港中文大学发表的演讲《中国文  化与科学》。杨教授从九个方面论述了中国文化与科学的关系问题:  一、中国传统人本文化是“内学”�...
阅读全文』...

                      杨曾宪        季羡林老先生学问博大,是国内公认著名而非靠“名人”辞典唬  人或“砖著”吓人的大学者。尤其是近年来,季老以望九高龄,依然  笔耕不辍,且涉足多种学科,且皆有令人振聋发聩的高见发表,更使  季老的学者形象...
阅读全文』...

      王本陆        我们正处于社会变革时期,当前的社会变化有两条主线,一是我国社会正快速走向现代化,二是国际性的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前进。这两个大的变化过程交织在一起,构成了我国社会变革的基本框架。社会变革究竟对中小学教学提出了哪些新要求、提供了哪些新条件?学校如何适应社会现�...
阅读全文』...

      曹国棠    作文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学生必须借助观察才能积累作文素材;必须进行积极思维,才能使文章的中 心明确、结构合理、立意新颖;必须展开大胆想象,才能使文章内容丰富,具有创造性、独特性,并使语言更 生动形象。所以,作文教学的过程,也是使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和...
阅读全文』...

      李文忠   天下孩子没有不犯错误的。许多错误是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是必然的,因为人的认识总是在正与反的试探性行为中成熟的。那么应该如何对待孩子的错误呢?其中大有学问。    在英国皮亚丹博物馆中,有两幅十分引人注目的藏画。一幅是人体骨骼图,一幅是人体血液循环图。这是当年一个名叫约翰·詹姆士...
阅读全文』...
点此搜索其他与 处处皆学问 相关的中学文章
搜索本课相关的课件』『相关教学视频』『课文朗读